李政道教授几十年来为祖国科学发展做贡献的业绩,过去在媒体上有过一些简短报道,但未见有全面系统的介绍。施宝华所著《邓小平的科学家朋友——李政道》对李政道教授三十多年来为祖国科学发展所做贡献的业绩作了全面和深入的反映,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学习、研究杰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热心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的好素材,对我国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工作者健康成长很有益处
图书 | 邓小平的科学家朋友--李政道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李政道教授几十年来为祖国科学发展做贡献的业绩,过去在媒体上有过一些简短报道,但未见有全面系统的介绍。施宝华所著《邓小平的科学家朋友——李政道》对李政道教授三十多年来为祖国科学发展所做贡献的业绩作了全面和深入的反映,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学习、研究杰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热心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的好素材,对我国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工作者健康成长很有益处 内容推荐 施宝华所著《邓小平的科学家朋友--李政道》以纪实方法介绍诺贝尔奖得主、杰出物理学家李政道在战乱年代苦学和奋斗成才历程、寻师、婚恋等生活故事,特别着重披露了我国领导人邓小平对李政道为祖国科学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建议给予的重视和务实支持的情况,展现中国主政伟人与一个爱祖国的海外杰出科学家之间密切交往的风范、智慧和情谊。 目录 序 周光召 第一辑 没有文凭的诺奖得主 童年:书店常客·心算冠军·跳级王 离家别亲寄读嘉兴 兄弟三人跋涉千里去江西李政道当上称职“小老师” 辗转数省到贵阳同等学历考浙大 车祸腰椎受伤李政道抱伤坚持苦学 浙大停办李政道投奔西南联大 吴大猷热诚相助入“联大” “疯劲”做难题显露物理奇才 吴大猷选派“大二生”李政道留学美国 师生同解考研“忧” 成为费米教授唯一的中国博士生 吴大猷“牵线”李政道结识吴健雄 爱因斯坦邀见李政道 突破“人生规划”的恋情 眷恋祖国赤子之心:李政道的“中国心” 周恩来批准邀请李政道“回国观光探亲” 踏上故土见新颜 周恩来会见李政道建议祖国加强基础科学建设 出乎意外的“同江青辩论” 毛泽东会见李政道为“江李辩论”当“裁判” 第二辑 邓小平的科学家朋友 邓小平辞世李政道书唁函痛悼 李政道首见邓小平 邓小平、李政道共圆“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梦 曲折绵延的中国“加速器梦” 李政道奋斗十年为祖国培养千名博士科技精英 邓小平:“为祖国培养人才是件大好事!” 李政道建议中国建立“博士后”制度 邓小平:“这个办法很好,我赞成。” 李政道对邓小平说:“中国科学家关于建立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制度的建议很好,希望政府予以支持。”邓小平:“新 的事物,先别争论对不对,先试验一下,看看再说。” 李政道在中国建立科研“根据地”,邓小平对李和来访的外 国科学家说:“对于科学,我是外行,但我是热心科学的。” 结语 第三辑 李政道的情怀、情趣、情礼 堪称楷模的师生情 可歌可泣的爱情 箬政基金:爱的结晶 从阶梯教室到人民大会堂——李政道在中国讲学扫描 别开生面的寿诞 文化艺术爱好也成大业 精于烹饪擅品美食 叶落归根聚桑梓情深——李政道将亡身海外的亲人归葬故乡 附录:李政道物理生涯六十年 后记 试读章节 物理学上的另一个大谜团在天文领域。在宇宙中,科学家们发现存在一种“暗物质”。这种暗物质,人类看不见,它既不发光(包括红外光、紫外光),也不放射无线电波,它虽然什么都不发出来,但是它具有巨大的引力,这种物质在宇宙中占90%以上,但是,我们对它还知之甚少。 天文学上另一个大谜团是所谓“类星体”。一个类星体发出的光相当于几千个星云所发出的光,而每个星云有相当于1万亿(10的12次方)个太阳。类星体最早是在1961年发现的,当时只发现了2个,到现在已发现了大约有10073‘个。其中有个代号为3C273的类星体,在1982年2月,一天之内的能量竟增长了一倍,这是非常稀奇的,它说明宇宙中还有很大的能量来源。但究竟是什么能源?从哪里来的?现在还搞不清楚,现在发现的100万个类星体中,有一千个类星体已被科学家纳入研究范围。 李政道说,二十世纪末科学家面对的这些谜团,总起来说,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的问题,这两大问题科学家还知之甚少。但是,我们已经知道,暗物质占宇宙中物质总量的90%以上,而暗能量竟是已知物质能量的14倍,所以,它引起科学家们的高度重视。我深信,这些基础科学难题一旦取得突破,它必将在二十一世纪引发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到二十一世纪下半叶,我们现在的所谓高新技术产品可能会被时代所淘汰,代之更高更新的科学技术,人类的文明、人类的生活方式亦将出现新的革命性变化。 李政道说,当然,在未来的基础科学研究中要把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证明,解决宏观问题的方法未必能解决微观的问题,同样,解决微观问题的方法也未必能解决宏观问题。只有把它们联结起来研究,才会真正找到共同基本规律的突破口,这种基本规律的突破才能影响未来科学的发展。 李政道说,他将对暗物质来源进行探讨。他后来曾发表论文指出,巨大的暗能量的出现,使我们有理由推导,在我们已经发现的宇宙之外,可能有很多的宇宙,用中文表达就是“天外有天”。他也曾就美国高能物理研究中的新发现同暗物质的关系进行试探和解释,认为核能也许可以和宇宙中的暗物质相变相连,用中文表达就是“核天相连”。 李政道说,总之,在未来二十一世纪,研究并揭开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奥秘,是人类必然面对的科学大挑战。迎接这大挑战并赢得胜利,是全球科学家,特别是物理科学家的庄严和神圣的使命。说得稍微具体一点,就是我们要激发真空,认识真空,促进微观物理与宏观物理的结合,模拟宇宙大爆炸之初的状态,了解暗物质,了解类星体的能源,了解CP不对称的原理,等等。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基础科学研究上取得突破,我们就在揭示暗能量、暗物质方面跨出了一大步。 李政道说,他深信人类科学家会朝着这个宏伟的目标前进并取得胜利!明智的政治家、科学家也一定会培育、造就、滋养科学生命的“水”源,再靠这些满载新科学原理之“水”去培养鲜美的“鱼”,繁荣给人类带来幸福的“鱼市场”! 李政道结束了自己的演说,全场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会者深深理解,李政道先生在七十寿辰的喜庆日子里,面对中国领导人、科技界领导人物和中国科技界同行以及青少年们讲述对科学问题的重要认识,是寄托着他对祖国科学的殷切期望。 多年来,中国对三类科学之间关系,特别是对基础科学的认识曾出现过不同的见解和反复,这对中国科学的健康、协调发展,追赶世界先进科学水平是不利的。与会的一位资深科学家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李教授的这个生动、贴切、深刻的比喻,以浅显、通俗、明白的语言,阐明了基础科学、应用科学、产品开发科学三者之间的统一辩 P243-P244 序言 李政道教授从1972年首次归国之旅后,就立下要为祖国科学事业发展多做贡献的宏愿。头几年,他每两年回祖国一次,每次都带来反映他从事物理研究的新成果或研究分析当代物理科学前沿研究新趋势的高水平的科学报告。这对当时仍处于闭锁状态的中国科学工作者起到了大开眼界、很受启迪的作用。他还对我国科学、特别是基础科学发展,基础科学人才的培养教育等问题,提出了不少重要建议。 改革开放以后,政道教授归国的次数多了。他看到祖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振兴的新形势,十分高兴。他更加努力支持祖国科学和科学人才培养事业发展。1977年,他获知中国要建设高能加速器,便与吴健雄、袁家骝等物理学家一起积极对中国建设高能加速器的选型、规模等提出了建议。后来,他们关于建设适度规模的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议,受到中国有关部门的重视并采纳。他还积极张罗、组织担负对撞机工程设计、建造的专家班子,赴美研修,同美国高能加速器专家交流切磋,进行设计。他协助邀请美国权威的加速器专家担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工程的技术顾问。在对撞机建设过程中,政道教授密切关注工程进展,积极配合协调,帮助解决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直至对撞机顺利建成并运行。 1979年,政道教授又应中国科学院邀请来华短期讲学。他觉得振兴祖国科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关键。经与中国科学院领导协商,决定在他任教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试招几名中国研究生,看看能否利用美国教育资源为祖国培养一批高级科学人才。试验非常成功,留学人员的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于是,他和我国有关部一起提出了“中美联合招考研究生计划(CUSPEA)”,这在当时中美关系尚未充分发展的情况下,是一个大的突破。这项计划前后实施了十年,为祖国培养了近千名博士级高级科学人才。在这项长达十年的人才培养计划中,政道教授和他的夫人付出了巨大心血和精力。此外,他为我国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等科研基地、创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都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科学和科学人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政道教授倡导的这些重大科学项目,大都是在我担任中国科学院领导工作期间实施的,因此,我同政道教授交往密切,对他热心支持祖国科学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智慧、才干,忘我的工作热情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是深有感受的,是他数十年坚持为祖国科学发展效力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之一。 政道教授几十年来为祖国科学发展做贡献的业绩,过去在媒体上有过一些简短报道,但未见有全面系统的介绍。这次看到了新华社记者施宝华同志采写的(《邓小平的科学家朋友——李政道》书稿,我感到欣慰。它对政道教授三十多年来为祖国科学发展所做贡献的业绩作了全面和深入的反映,向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学习、研究杰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热心报效祖国的崇高精神的好素材,对我国科学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工作者健康成长很有益处,故为之序。 借此机会,我希望能有更多反映中外科学家生平事迹的作品问世,这是提高我国科学工作者素质、哺育新一代科学工作者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后记 1988年1O月16日,被誉为“邓小平工程”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正式建成并进行试对撞获得成功。这是标志中国从此迈进世界高能加速器和粒子物理研究行列的重大新闻事件。我当时身任新华社国内部编委兼科技新闻编辑室主任,组织并参加了对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 在系列报道中,有一个题目是专访杰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请他谈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的重大意义。 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怀祖先生积极关照下,我们得到了向李政道教授采访1O分钟的机会。 10月22日早晨7点半,我和另外两位记者提前来到设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的接待室。 几分钟后,在柳怀祖先生陪同下,李政道教授来到接待室。我们首先向李教授说明了采访要求,并迅速提问:“李教授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胜利建成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李政道稍稍沉思后说:“这件事使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希望!”他又用一段话阐释了获得这个感受的缘由。接着,他又应我们要求谈了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并成功运行对中国的重要意义的看法。 只谈了几分钟,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的周光召先生进来,请李教授参加检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对撞机现场参观视察的接待准备情况。我们的采访只得中断。这次采访时间虽很短,但李政道教授的睿智留给我们很深印象。他一语中的、言简意赅的谈话使我们深受启发。 第二天我们就发表了题为《“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希望!”——李政道教授谈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的通讯。从此,我和李政道教授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今年已持续交往了20年了。 随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并投入运行,“对撞办”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已经成了朋友的“对撞办”的柳怀祖、季承、滕丽等同志,也“移师”到李政道教授担任主任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成为李教授的僚属。 之后,我就有更多机会接触李政道教授。李教授每年来华两次,每次都安排了许多研究、交流和参观访问活动。承“中心”同志们关照,我有机会参与了其中一些活动,我常常根据李先生参与活动的情况,或他的谈话、演讲等,采写报道或专访。 随着同李政道教授接触、交往的增多,我对这位二十世纪的科学巨人的了解也逐步加深,对他坚持不懈地为祖国科学和科学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竭力奉献的崇高精神和热爱祖国的赤子情怀,以及他非凡的智慧、渊博的学识,感受良深。这就使我产生了想更多了解这位杰出学者的愿望。 “中心”秘书长柳怀祖先生很支持我的想法。不过,他说李教授不习惯,也没有时间接受媒体人士正式采访,比较好的办法是找李先生多“聊天”。他们还让我参与一些活动,使我有机会同李教授“聊天”,如李教授与cusPEA赴美研究生归国座谈,“箸政基金”管委会一年一度的年会,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研讨会、展览会,李政道七十岁、八十岁的寿庆活动,已故夫人秦惠箬遗灵在苏州的安葬仪式,以及各种科学报告会、赴各地的参观考察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或在行进的面包车上,或在餐桌席问以及休憩散步时,我同李先生有机会常“聊天”。李先生在“聊天”中,断断续续向我讲述了他一生中的许多故事。 更为庆幸的是,我还同与李政道教授关系密切或有重要来往的许多知情人士进行采访或聊天,从中也听到了关于李政道教授的许多“故事”。李政道教授的恩师、著名物理学家吴大猷教授两次来大陆,我都得以与大猷老人畅叙,在北京达园宾馆他的起居室里、在广东肇庆宾馆旋厅的餐桌席间,大猷老人兴致勃勃,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忆述他发现、培养李政道成长的故事,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情节、细节。秦惠箬女士是李政道教授的至爱夫人,生前常与李先生同来华。我与她是同乡,在闲暇时光,我与她用吴声乡语交谈,亲切备至。她绘声绘色地向我忆述了政道教授为祖国科学和科学人才事业发展不知疲倦忙碌工作的情景,披露了她和政道先生相识、相恋的经过。李政道的长子、人口历史学家李中清教授,次子、化学家李中汉教授,来华访问时也接受了我的采访。李政道教授在西南联大求学时的同学、著名物理学家叶铭汉院士、顾以健先生等也向我介绍了李政道的求学生活。我还同绘画大师吴冠中、常沙娜以及苏州刺绣艺术家张美芳等交谈,他们向我介绍了李政道教授同他们合作创作科学画、科学绣的故事和李先生的科学艺术观。还同中国烹饪大师孙大力、张春生等交流了李先生的厨艺、美食生活情况和他的饮食文化观等。 与此同时,“中心”的朋友还向我提供了许多文字资讯,为我核阅稿件,李政道教授的学术同仁、著名物理学家叶铭汉院士及赵维勤、王垂林教授经常在科学知识方面给我解疑和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摄影师吴少华先生为本书提供了李政道教授活动有关照片。 这样经过多年的“聊天”、采访积累,我对李政道先生的生平有了较多较深的了解。其间我试写了几篇,发表后还颇受关注。近几年我工作较宽松了些,就打算把采访积累的素材逐步整理成篇,汇集成书。我的想法是把李政道教授从1972年首次归国以来,为祖国科学和科学人才培养事业发展所办成的几件大事和重要贡献介绍出来,并把人们对李政道关注的一些热点、重点和亮点反映出来,为人们从他在美国研究教育生活之外的角度,了解和研究李政道这位在世界物理科学史上需要大书一笔的、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杰出华裔学者,提供一些资讯。 当然,由于作者的水平和掌握的资讯有限,这个愿望未必能达到,这只有请业界人士和读者们指教了。 最后,我要诚挚感谢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院士在百忙中为拙作赐写序言。 我要衷心感谢中国作家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时任中国作家出版社社长何建明先生对本书出版的关心和支持。 我要感谢时任中国作家出版社报告文学编辑室主任贺平编审、田小爽编辑承担了本书责任编辑工作,为拙作的出版付出了宝贵的时间和辛劳。我内心对她们充满感激。 施宝华 2008年7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邓小平的科学家朋友--李政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施宝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7187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4-12-01 |
首版时间 | 2014-12-01 |
印刷时间 | 2014-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 |
CIP核字 | 2014225178 |
中图分类号 | K837.126.11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1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