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内容
商品特色

详情-01.jpg

内容推荐

本书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上那些坚卓深邃的红色足迹,分“担当”“求索”“躬行”“情怀”四个篇章,讲述了100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红色情缘,并以科学家精神内涵为框架,立体呈现他们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科研创新一线躬行求索、忘我奉献的动人故事。本书展现了钱学森、朱光亚、王大珩、彭士禄、袁隆平等科学家是如何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担负时代重任,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同绘就了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的奋斗篇章。
   

本书生动反映了“跟党走、为人民”的科技界时代强音,旨在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肩负历史重任,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潮头奋力前行。

目录

担当 他们在历史的回响中,听见时代的呼声,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毕生奋斗,成就“大我”,铸就大国

钱学森:那一天,我激动得彻夜未眠/张蕾 003

朱光亚:回去吧,祖国在向我们召唤/金振娅 006

侯祥麟:终生信仰不曾动摇/陈鹏 009

师昌绪:什么地方需要我,我就到那里去!/张蕾 012

陆元九:100分才及格/陈海波 015

王小谟:“红色国防工程师”,一辈子只为一件事/袁于飞 018

黄旭华:此生属于祖国,此生无怨无悔/崔兴毅 021

王永志:祖国的需要就是我前进的方向/陈慧娟 024

顾诵芬:心中要有国家,永远把国家放在第一位/杨舒 027

彭士禄: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袁于飞 030

栾恩杰:接“嫦娥”回家是对祖国的承诺/崔兴毅 033

张履谦:对祖国无比热爱,对党无比忠诚/杨舒 036

毛二可:党的事业就是我的奋斗方向/晋浩天 039

潘镜芙:我一定要造大船、造大军舰/金振娅 042

戚发轫:相信党,跟党走/张蕾 045

孙晋良:把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杨舒 048

童志鹏:心为新中国电信事业跳动/杨舒 051

钟 山:科技强军为国铸“弹”/杨舒 054

杜祥琬:绝对服从祖国的需要/陈海波 057

杨绍卿:我愿意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终身/金振娅 060

王兴治:自主创新,30多年前我国红箭-8导弹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张亚雄 063

张彦仲:不慕名利的国产大飞机专家/张亚雄 066

朵英贤:用枪筑起我们的“新长城”/张晓华 069

刘大响:为祖国的蓝天铸“心”/杨舒 072

求索 他们是无人区里的探索者,从0到1,从无到有,在空中起楼阁,在沙中堆高塔,在一片混沌中开辟新天地

王大珩:我是时代的幸运儿/徐畅 077

罗沛霖:为了新中国,这些都算不了什么!/金振娅 080

张 维:让灾难深重的祖国富强起来/张蕾 083

王 选:他本身就是一面旗帜/张蕾 086

金怡濂:以毕生精力服务国家/晋浩天 089

王泽山:只在意能否以所学壮大国防/詹媛 092

钱七虎:为国家铸就钢铁强盾/袁于飞 095

刘永坦:还得往前走!/陈海波 098

李东英:国之所需,我之所向/崔兴毅 101

崔 崑: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张晓华 104

王淀佐:虽九死其犹未悔/金振娅 107

魏复盛:干一些平凡的实事/陈慧娟 110

金国藩:科研工作不能停留在发文章上面/崔兴毅 113

李恒德:我就是喜欢中国!/张晓华 116

何继善: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相融合/崔兴毅 119

邬贺铨:让中国通信技术领跑世界/袁于飞 122

陈清泉:分秒必争,用科技造福中国/金振娅 125

郝吉明:满足百姓对蓝天的渴望/金振娅 128

傅恒志:熔铸赤子心/崔兴毅 131

杜善义:甘为航天事业育桃李/金振娅 134

周 廉:为材料科学事业不断注入新能量/金振娅 137

李泽椿:党和国家需要,就要尽心尽力/杨舒 140

陈俊亮:为民族做贡献是最高兴的事/詹媛 143

徐德龙:我本一胡杨/杨舒 146

崔俊芝:搞科学研究就是要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詹媛 149

旭日干:干事业一定要讲奉献/崔兴毅 152

柳百成:为中国制造领跑世界而奋斗/袁于飞 155

倪光南:只为追求“中国芯”/袁于飞 158

李德仁:把中国的“太空之眼”擦得更亮/袁于飞 161

躬行 他们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科技成果助力国家的建设,用信仰照亮前行路,用知识托起新曙光

张光斗:我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矢志不移/张云 166

袁隆平:党和国家尊重人才、尊重知识/袁于飞 169

吴良镛:投身共产主义事业是最大的幸福/金振娅 172

闵恩泽: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晋浩天 175

李俊贤:为国家争口气/陈海波 178

任继周:奋斗的动力就是要回报社会/金振娅 181

孙永福: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金振娅 184

翟光明: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杨舒 187

山 仑:用所学知识托起黄土地上的新曙光/陈鹏 190

陈厚群:只要祖国需要,我随时准备出发/张云 193

汪应洛:科学管理是技术,也蕴含治国之道/崔兴毅 196

汪燮卿:我们是临危受命,应该义无反顾/崔兴毅 199

曾恒一:为中国的海洋石油事业多做一点工作/杨舒 202

张锦秋:做好一名人民建筑师/詹媛 205

陈肇元:终其一生致力于土木工程/崔兴毅 208

裴荣富:没有野外,就没有地质/詹媛 211

郑守仁:坚守三峡的“工地院士”/张蕾 214

陆佑楣:投身三峡这片热土,是光荣更是责任/张蕾 217

何镜堂:建筑记录时代/詹媛 220

王静康:科学研究要“为国分忧”/陈海波 223

洪伯潜:愿以一生许矿山/齐芳 226

于润沧:许生采矿为报国/齐芳 229

周福霖:一定要攻克这个难题/陈海波 232

谢克昌:毕生奉献为能源/张亚雄 235

郭孔辉:立志为祖国工业化做贡献/詹媛 238

马洪琪:信仰之光照亮了我的前行之路/陈鹏 241

康绍忠:最好的奋斗时代,要为人民多做贡献/陈鹏 244

情怀 他们探幽析微、上下求索,为生命保驾护航,为民生殚精竭虑,书写了对科学的虔诚、对人民的忠诚

钟南山:敢医敢言,国士担当/张亚雄 249

王忠诚:为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实现奋斗终身/金振娅 252

王振义:医者赤诚心,坦荡无所求/崔兴毅 255

侯云德:让人民远离传染病/袁于飞 258

吴天一:把根扎在青藏高原/崔兴毅 261

张伯礼:热泪总为人民而流/崔兴毅 264

陈 薇: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崔兴毅 267

朱有勇:农民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金振娅 270

李 玉:想把一切献给党,为农民做实事/詹媛 273

于维汉:向克山病宣战/金振娅 276

卢世璧:人民有难时,当然要冲在最前沿/崔兴毅 279

吴明珠:吐鲁番盆地的一颗明珠/袁于飞 282

唐启升:让百姓吃上更多更好的鱼/詹媛 285

束怀瑞:每个党员都要实干/秦伟利 288

汤钊猷:因为入党,立志努力工作报效国家/田雅婷 291

闻玉梅:科研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张亚雄 294

刘 耀:领航公安科技,矢志服务人民/田雅婷 297

陈香美:永远把病人放在第一位/金振娅 300

庞国芳:解决国家与人民急需就是最大的创新/詹媛 303

王 俊:救死扶伤是我的本分/金振娅 306

序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唯有敢于创新的国度,才是充满希望的热土。唯有勇于追梦的民族,才能创造光明的未来。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团结带领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绘就了科技强国的百年恢宏画卷,取得了令世人振奋、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国科技加速跨越,国家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编织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图,托举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旗帜引领方向,思想照亮航程。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科学前沿孜孜求索,在重大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奉献了智慧、心血与汗水。
   

他们当中,有人冲破重重阻挠毅然回国,有人放弃优越生活条件奔赴艰苦地区,有人为惊天动地的事业隐姓埋名,有人潜心笃志一生只做一件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等不同时期,面向国家与人民的不同需求,他们肯牺牲、勤奋斗、能创造,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他们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留下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的红色足迹,昭示了科技报国、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彰显了求真务实
、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奏响了顶天立地、勇于担当的时代强音。
   

《光明日报》作为党和国家联系广大知识分子的桥梁和纽带,以其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独具特色的风格定位和敏锐权威的宣传报道,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2021年,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为纪念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国工程院与光明日报社合作推出“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专栏,回顾院士们在党的领导下义无反顾投身科技事业而作出的突出贡献,讲述他们与党结缘、与党同心、与党同行的动人故事,弘扬他们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结集出版院士们科技报国的事迹,旨在回望中国科技发展史上那些坚卓深邃的红色足迹.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担当作为,将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科技工作者必须抱有间不容发的危机感、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发愤图强、勇毅前行,不断激发创新动力,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书写新的篇章。
   

江流入海,长天寥廓;科技强国,任重道远。作为百年奋斗路上的坚定传承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将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充分发挥工程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做永远跟党走的忠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斗士、传承红色基因的志士、捍卫院士称号纯洁性的卫士,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
   2022年4月

导语

新时代更需要继承发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更需要继续发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本书分为“担当”“求索”“躬行”“情怀”四个篇章,生动地叙述了院士们是如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的。

精彩页

作为新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入党故事鲜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
   

1955年9月,钱学森经过五年的坚守与等待,终回祖国。回国途中,一位记者问钱学森:“你究竟是不是共产党员?”钱学森回答:“共产党员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我还没有资格当一名共产党员呢!”
   

置身于如火如茶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中,钱学森心底蕴藏多年的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中国科学院前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张劲夫生前这样回忆:“一天晚上(1958年初春)钱学森同志一个人找到我家里,谈了他在美国20年,所有工作都是在做准备,准备将来为祖国做点事情,所以一美元的保险也不买。回国后,为使人民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将竭尽全力建设自己的国家;并郑重提出了入党的要求。”

据钱学森的秘书涂元季记述,1958年4月6日,钱学森向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总支递交了一份长达7页的思想汇报。4月19日,钱学森又递交了一份长达8页的“交心”材料。在这份材料里,他进一步谈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认识。 

9月24日,钱学森正式提交了入党申请书。鉴于钱学森对党的深厚感情和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力学研究所党总支认真研究后,决定发展钱学森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钱学森传》作者奚启新看来,钱学森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进步,而是有其深层而久远的思想根源。“从青少年时期,他就开始接受先进思想教育,有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结。在交通大学读书时,好友之中就有几位是中共地下党员,他自己也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到美国后,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身在异国,但心系祖国的抗日战争,对祖国的命运深为忧虑。”
   

“我所接触的党的领导同志,他们看事物的清晰、深刻,使我对他们起了敬佩之心……总的来说,这时期我对党的认识是很不对头的,党在我心目中只是一个个党员,不是一个组织。”钱学森曾如此剖析自己对党的片面认识,但回国后,他投身力学研究所和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工作,并参加了全国政协会议和访苏、参观、讲学等活动,目睹了新中国的种种新气象,对党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这使我认识到党是集体,是一个可爱的集体,我开始对党有了感情。”“我开始感到人民群众的大家庭,我是其中的一分子,我一定要拿出一切来为大家的幸福生活而奋斗!”
   

1959年1月5日,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党总支正式通知钱学森,他被接收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钱学森后来说,在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那一天,自己激动得彻夜未眠。
   P4-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百名院士的红色情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工程院//光明日报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5592590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5
出版时间 2022-06-01
首版时间 2022-06-01
印刷时间 202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556
CIP核字 2022074019
中图分类号 K826.1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7: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