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
内容
编辑推荐

金庸武侠世界的百科全书,史上最强历史解构,新垣平博士暌违五年心血巨作——《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

如果郭靖、杨过和韦小宝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那么历史的真相会是什么?

如果金庸作品中所讲述的故事,只是真实武侠世界中的几个片段,那么这个世界的全貌又会如何?

如果从春秋战国以来,真的有超凡神奇的武学在中国大地上生根萌芽,缔造出一个精彩纷呈、绚丽多姿的武侠江湖,那么我们所知道的中国史将呈现出怎样的面相?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仅是真相的皮毛。

为什么越女剑会在春秋时代出现?少林武术是怎样形成的?逍遥派的创始人是什么人?华山论剑的真相到底如何?日月神教和明教的关系是什么?华山派是如何复兴的洪教主的真实身份是什么人?假太后为什么要杀董鄂妃?闯王的宝藏怎么会跑到满清境内的辽东?……以上所有问题的答案,且听博士为我们悉数道来。

内容推荐

《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由新垣平著,是关于中国武侠世界的一部虚拟历史研究。以金庸武侠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为前提展开演绎。本身以十五部金庸小说、唐宋传奇及各时期民间传说为基础构成的连贯武侠史为重心,结合了政治和社会历史的研究,重述了自商朝到清末三千年间的全部中国历史。《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考察了武术、江湖和门派等在历史上的起源、发展和嬗变,以历史叙事的方式整理了越女、萧峰、郭靖、张无忌、韦小宝等大量金庸小说中人物的事迹。本书综合了各部作品中的线索,探讨了少林、武当、丐帮、明教、天地会等武术组织的由来和兴衰,并解答了许多原著中未曾回答的问题。另一方面,从成吉思汗、朱元璋、康熙和乾隆等帝王,到岳飞、王保保、李自成、陈圆圆、鳌拜、噶尔丹、福康安等数百位大小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也都放在这部武侠史的框架内进行演绎。

目录

导论

 西方人与中国武术世界的冲突

 武术世界在中国出现的条件

 中国武学的基本物质和类别

 文献回顾:查良镛博士的研究

第一部 中国武术世界的起源(史前-公元960年)

 第一章 早期中华帝国的形成与武术世界的军事起源(上古-公元前100年)

 第二章 中古时代与中国武术世界的宗教根源(公元前100年-公元700年)

 第三章 8-10世纪的宗教与武术家(700年-960年)

第二部 两宋:武术世界的个人主导时代(960年-1279年)

 第四章 中华武术世界的形成期(960年-1094年)

 第五章 女真侵宋战争与武术世界低谷(1094年-1162年)

 第六章 五绝体系的确立与调整(1162年-1227年)

 第七章 宋末武术世界与蒙宋战争(1227年-1279年)

第三部 元明:武术世界的门派主导时代(1279年-1600年)

 第八章 元代门派政治与明教运动(1279年-1336年)

 第九章 从明教到大明帝国(1336年-1368年)

 第十章 明代前期的门派体系与秘密宗教(1368年-1440年)

 第十一章 明代中期的武术世界战争(1440年-1514年)

 第十二章 侠客岛的武术乌托邦运动(1514年-1600年)

第四部 晚明与清:武术世界的帮会主导时代(1600年-1911年)

 第十三章 明清之际的战争与武术世界的动荡(1600年-1644年)

 第十四章 清朝征服中的汉族抵抗运动(1644年-1662年)

 第十五章 康熙初年的武术世界与政治版图(1662年-1674年)

 第十六章 吴三桂的覆灭与清朝走向巩固(1670年-1689年)

 第十七章 从准噶尔战争到清世宗被刺(1690年-1735年)

 第十八章 清高宗与天地会的密约及其破灭(1735年-1759年)

 第十九章 高宗后期的帝国与武术世界(1759年-1799年)

 第二十章 武术世界在晚清的衰亡(1800年-1911年)

*附录

 *附录一 金庸武侠史年表

 *附录二 武术世界重大集会及比赛列表

 *附录三 金庸武侠时代丛考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试读章节

越国女士的传说

公元前485年,薛西斯大帝即位之年。希腊古典文明仍在兴起的前夜,而罗马更是蛮荒之地的蕞尔小邦。在东亚扬子江出海口以南,有一个叫作“越”的小国,它在很长时间内被北部的强大邻邦吴国奴役和掠夺。国王勾践看上去一向顺服于吴国的权威,但内心却矢志反击,然而他的军队的武器和训练却远不如对方。国王为此忧心忡忡。在这一年,一位穿着绿衣服的年轻女士从南方的森林地带来到越国的都城会稽,在宫廷中拜见勾践。女士告诉国王,如果他希望获得胜利,那么必须获得一样东西——剑术。

“什么是剑术?”国王困惑地问。

“它的道理看上去微小而简易。”女士说,“但它的意蕴却很深远。道有大门,也有‘阴’和‘阳’,当开门关门的时候,就会产生阴阳强弱上的变化。用手来搏击的道理,在内部用精神来充实,在外部表现为确定的仪态。看上去像安静的妇人,出击时像凶猛的老虎。准备好形态,等待着气息,和

对这种空洞的言论,国王不免感到怀疑。女士似乎早已料到,补充说:“我说的真理,可以让一个人胜过一百个人,一百个人胜过一万个人。请您试验一下,就会看出它的威力。”

女士拔出宝剑,国王让宫廷的武士们和她较量,却都被这位女士用快捷巧妙的动作轻易击败。于是勾践衷心地感到佩服,任命她为教练,让她把剑术传授给越国的军队。三年后,学会剑术的越国军队突袭吴国,攻破了它的都城,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吴国在不久后被灭亡,而越国也得以建立持久的霸权。

这是剑术,或者更一般地说,“武学”(Martial Learning)在中国诞生的著名故事。这个故事中含有许多较晚时期的虚构,以至于已经很难还原出事件的原貌。但其中包括了不可忽视的真理:中国武术诞生于古代世界的军事活动中。这些活动的历史比“越国的女士”(the Lady of Yue)要古老得多。

在令人生畏的越国女士出场之前,独特的中国文明已经发展了数千年以上。在新石器时代末叶,中国许多地方已经发展出了定居的农业文化,若干讲原始汉藏语的族群从西部向东方迁徙,逐渐占据了华北地区,他们是后来汉民族的祖先。大约在公元前17世纪,一个叫作“商”的权力中心在黄河流域兴起,并不断向四周扩张,成为了第一个历史时期的王朝。商王朝建立了壮观的宫殿和城墙,并提供了中国最早的文字记录: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祭祀文字。这些记录告诉我们商是一个好战的政权,频繁地和周边各民族交战,并将大量的俘虏用于祭祀。

但中国史书上第一场有确切记载的战争是公元前11世纪的商周战争。这场战争中,在关中平原兴起的周族在其领导人姬发的率领下向东方进攻,颠覆了已l经存在了六个世纪的商王朝。决定性的会战在商都城附近的·。牧野,,发生,这场会战据估算发生在公元前1045年。据称商王武装了大批奴隶上战场,但他们被姬发的仁慈所感动,反过来向自己的主人开战,最后战场上所流淌的鲜血能够让木棒都漂浮起来。

商周战争是中国文明最为古老也最为深刻的秘密所在。主流的儒家学者们热情歌颂它为得到“天命”的正义之师战胜邪恶暴君的典范;而在民间传奇中,这场战争却成为妖魔和神祗对抗的舞台,是血与火的角力,妖术和仙法的比拼。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商周战争展现出中国文明的特质:强盛的王朝终将归于灭亡,但中国文明本身在不断的王朝更替中却能够展现自身的持续力量,甚至成为推动这种更替的动力。

在牧野之战中,出现了关于“剑”的最早记载。周族的首领姬发使用一种称为“轻吕”的武器击刺敌人,这是剑的最初名称。这种双面开刃的刀具在突厥语中称为“kingrak”,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7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和黑海地区,经过数世纪的传播经由中亚草原到达中国。周民族很可能是在和西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学会了冶炼这种兵器。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剑是长度不到一英尺的青铜短剑,这一点已经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在马车的冲撞中,短剑不如可以够到较远敌人的矛和戈有用,但在近身格斗中却拥有惊人的杀伤力。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剑的应用随着战争的频密和步兵作战增加而变得日益普遍。  在牧野之战中也出现了战阵的应用。在姬发的战前誓词中,他要求战士们按照一定的步法和动作出击,在整个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周的军团所使用的可能只是简单的密集型方阵,战术目的仅限于形成牢不可破的正面以击垮敌军,但这一战士间密切配合、融为整体的精神孕育出后世许多高度发达的复杂阵法。

在推翻了商王朝后,姬发和他的后裔们自称为“天的儿子”(The Son of Heaven),将统治的合法性归结于天帝的眷顾。他们建立了比商的统治地域更加广袤的西周王朝。接下去的几个世纪见证了一种与氏族宗法关系结合的复杂礼仪制度和文化体系的迅猛发展,在许多重要意义上这一时代都为后来的中国文明奠定了基础,常常被后世认为是完美无缺的黄金时代。

西周的势力范围达到了大约一百万平方英里,由于其技术水平的限制,周的统治者并没有采用后来的官僚流动制度进行行政治理,而是将在其控制下的土地划分为数百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封地,由周的王室成员、贵族以及当地首领统治,在相当程度上允许其自治,但要求其对周王进贡和提供军队,这类似于欧洲中古的封建采邑制度。对于专制王权的统治而言,这种封建主义显然存在着潜在的弊端:随着时代的变迁,笼罩在周王头上的“天的儿子”的光环会逐渐暗淡,掌握了自治权的地方封臣会谋求更大限度的权力和威严,统治权的分散是不可避免的。

此外,虽然经常被描述为牧歌式的黄金时代,但周王朝自建立后仍然一刻不停地进行着高强度的战争。根据青铜器上的铭文得知,周一方面在扬子江与淮河流域征讨当地的野蛮民族,另一方面则为了守卫渭河流域而和西北的游牧民交战。因此在近三个世纪中,中国的战争艺术仍在继续演化,军事训练也成为贵族教育的一部分。

P33-37

后记

《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是以史学书写的方式,将十五部金庸武侠小说嵌人中国历史脉络的尝试。这是毫无实际意义的工作,但笔者试图从中创造出一些意义:eX nihilo。

本世纪以来,一个基本事实已经越来越明晰,金庸武侠是现代中国人创造的,并且被全世界华人普遍接受的唯一一个幻想世界。当然不能否认还珠楼主、倪匡、古龙及当代许多幻想作家的杰出成就。但无可否定的是,迄今还没有任何一个现代作家的幻想世界能如同金庸的江湖那样深人人心。随着岁月的推移,或许金庸的光辉会在新的幻想刺激和娱乐形式下逐渐褪色,但正如同水浒或红楼的世界,它们不会消散,只会一代代流传下来,成为积淀在我们民族意识深处的情怀。

或许今天仍然有许多人不能同意金庸武侠的重要性,但无论如何,对于接受并喜爱这些故事的读者来说,被人物和故事的真实性所感染,总会一再想到这样一些问题:“如果金庸的故事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那么这些历史是怎样的?那个世界是如何出现和演变的?那些人物对历史有怎样的影响?”本书的宗旨就是回答这样一些问题。

与《剑桥倚天屠龙史》相比,本书更加注重长时段的历史脉络和集团分析,对于故事本身的再现则是粗线条和外在视角的。这里匮乏原著中浪漫悱恻的爱情故事或豪情满怀的英雄壮志,甚至许多小说中耳熟能详的名字都不会提及。事实上,在宏观尺度上,即使对于金庸的忠实读者来说,整个历史脉络也都是陌生的。本书希望能带来这样的陌生化体验,无论是对小说还是对历史。小说本身创造了一个个基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虚拟世界,而当这些世界被进一步投射到真实历史中去时,也会改变整个历史的面貌。

这里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代代的人,真实的或虚构的,在自身的历史处境中,怀着自己的爱恨与希望,登上历史舞台,如流星般炫目,而又匆匆下场。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业绩,然而又不断犯下同样的错误。他们并非都留下了存在的痕迹,正如这部武侠史也不是真正的历史遗产,然而他们的事迹却值得聆听,并在讲述和聆听中获得自身的存在。

自从《剑桥倚天屠龙史》结束连载后,我就着手开始写这部作品,但其写作并非顺畅,中间搁浅了好几年。在《剑桥倚天屠龙史》出版后,在编辑的鼓励下,我才重新捡起了这部中断的小书,战战兢兢地写完了。其中自然有酣畅淋漓,下笔万言的痛快体验,但也常常碰到枯坐桌前写不出一个字的困窘。其中苦乐,难以言表。

事实上《倚天屠龙记》是最为适合用史书体写作的一部素材。其他的金庸作品总有这样那样难以与历史协调的部分,不是过于戏剧性,就是和历史的关注点大相径庭,许多段落的写作是令人相当头疼的,各部作品间动辄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漫长间隔,更不用说还有一些作品根本没有确定年代可言。写这部书就像走钢丝,首先在原著和历史之间,其次是在忠于原著和自由发挥之间把握平衡,但或许早已失衡了而不自知。不过无论有多少遗憾和不足,今天总算也可以交上一份答卷。

本书只有一个简单而庄重的承诺:如果金庸所记载的是真实历史的一部分,那么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全貌,基本就会如本书中所看到的那样。

2008.8.21—2013.5.13第一稿

2013.6.9第二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新垣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66716
开本 32开
页数 4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5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7.425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10
146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