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小兵张嘎/儿童文学红色经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徐光耀所著的《小兵张嘎》作为《儿童文学红色经典丛书》之一,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张嘎与奶奶,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而钟亮却被敌人抓走。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侦察员。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钟亮。

内容推荐

徐光耀所著的《小兵张嘎》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唯一的亲人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为了掩护在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他配合侦察排长罗金保执行任务时,表现得勇敢、机智。在一次战斗中,他缴获了敌人的一支手枪,偷偷把枪藏进老鸹窝里,没有上缴。为攻打敌人岗楼,他奉命进城侦察时被捕。

当敌人拷问时,他勇猛反抗,坚强不屈。当部队攻打岗楼时,他设法在里面放火,发挥了很好的配合作用,最终里应外合,全歼敌人,救出了老钟叔,也替奶奶报了仇。战斗结束后,嘎子把藏在老鸹窝里的手枪主动拿出来交公,队长则正式宣布把手枪发给他使用。嘎子心满意足,便将自己珍爱的木制小手枪送给了好朋友胖墩。

《小兵张嘎》可供青少年朋友们阅读。

试读章节

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上,有个小水庄子。这庄子有个古怪的名字,叫做鬼不灵。在抗日战争年间,就在这个庄子上,一个有趣的故事开头了。

单说这鬼不灵西北角上,有一户小小人家,一带短墙围起个小院,坐北朝南两间草房。栅栏门朝西开,左右栽着四棵杨柳树。从门往西五十步光景,便是白洋淀的一个浅湾,一片葱茏茂密的芦苇,直从那碧琉璃似的淀水里蔓延到岸上来。风儿一吹,芦苇起伏摇荡,发出一阵沙沙的喧笑声。啊,若不是苇塘尽头矗立着一个鬼子的岗楼,若不是从那儿凛凛然逼来一股肃杀之气,单看小院这一角,不就是一幅美妙秀丽的田园画儿吗?

可惜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最残酷的一九四三年,日本鬼子对冀中人民发动的“五一大扫荡”,过去也就是一年光景。人们已从“无村不戴孝,户户闻哭声”的年月,转入“出门必过路,夜观岗楼灯”的阶段了。各村庄已大体编就保甲,向据点一天一度地派着“联络员”。共产党的武装和党政工作人员,都已转入隐蔽斗争,只在日落天黑时,才三五不等地搞些艰难而秘密的工作。敌寇则依靠三里一堡、五里一碉的据点林,配上封锁沟和汽车路织成的网,仍在进行着频繁的“清剿”,气焰十分嚣张。

且说那个小院的房间里,这时正靠窗坐着一位老奶奶。她头发花白,脊背佝偻,披着一件掩襟的褂子,盘腿卧脚地在抽针引线,缝补着一只张了鲇鱼嘴的夹鞋。她蹙着一双老眼,眉头上攒起两个疙瘩,豆粒大的汗珠儿,就在那皱纹重叠的额上排起队来。天是闷热的,可是,她一点儿都不觉得,像是一颗心化在那只鞋上了。

“呱唧、呱唧、呱唧……”由远而近传来一路子急跑声。老奶奶吃了一惊,一针扎在手上。只见单布门帘往里一鼓,从底下冒出个孩子的头来:“奶奶!奶奶!一条长虫转砖堆,转了砖堆钻砖堆。——你说说,你说得上来吗?”

真叫人哭笑不得。老奶奶一面瞪着他,一面揉着胸口,好半晌,才喘口气说:“小祖宗,你把奶奶给吓煞了;越说不叫你跑,怎么更跑欢了?”一句话提醒了那个小家伙,身子往下一蹲,脑袋歪在炕沿上,恍若犯了大错似的,咪嘻咪嘻地笑了起来。在那月牙似的一对小眼里,两道挺逗人的光芒闪跳着。

这就是老奶奶心上的红灯,眼里的明珠,她的全部希望和宝贝,她的孙子——张嘎子。眼下,他的年纪才只十三岁。

老奶奶没有儿,儿子在七七事变那年给鬼子打死了;张嘎子没有妈,妈在他五岁那年病死了。老奶奶只有这个孙子,孙子也只有这个老奶奶。老奶奶已是近七十的年纪,就靠半坑苇子一双手,织些席,纺点线,把自己的残年当做一把土,一心只要培育这棵小苗苗长大。喜却喜这孩子不但吃得苦,耐得寒,而且伶俐懂事,性情活泼,生得来一副宽亮心肠,成日价除了帮着老奶奶刷锅洗碗,拾柴火,破眉子,还蹦蹦跳跳,嘻嘻哈哈,伺候老奶奶开心逗乐。老奶奶纵有千种愁肠,万般苦闷,也给他闹散了,赶光了,直把个孤苦冷清的门户儿,翻做个火炉般温暖的小家庭。  当然,这大半说的是以前的情形。自从“五一大扫荡”那股子腥风血雨一来,家家户户屋翻宅乱,狗跳鸡飞,血跟着刀,刀又随着火,老奶奶带着小嘎子,东奔西逃,团团打转,直冒了三个死儿,才险险乎脱过这场大难。吓得老奶奶死去活来,终究得下一个气喘心跳的病根儿。

然而就在这场大风暴中,老奶奶却和八路军结下了生死之缘。一来是她老人家心肠火热,赤胆忠心;二来这两间小草房正处在村沿上,地方背,不惹眼,进出方便。于是就常有工作干部和伤病员来家里隐蔽。他们昼伏夜动,黑去黑来;来时吃喝住宿,去时一阵清风。虽有时连模样儿还未看清,一闪便又走了,可她单凭那颗受过万千折磨的心就能知道:这都是些世界上最好的人。他们为国为民流血牺牲,哪怕刀戳在胸口上,眉头儿也不曾皱过一皱。他们在敌人面前像一个铁人儿,可对她这个穷老婆子,却亲妈一样待承,生母一样伺候。有哪个风烛残年的孤苦老人,曾享有过骤然增添这么多孩子的欢乐啊!

张嘎子的乐趣,可比他奶奶的还要来得大。那日日夜夜从来过往的工作人员,个个是他的朋友,而又个个是英雄。谁能有这么多的英雄朋友,又能知道那么多的秘密呢?东庄上的岗楼给火烧了,谁知道是怎么烧的?西淀里的据点给摸进去了,谁知道是哪一部分?城里的汉奸半夜里丢了脑袋,谁干的?鬼子的小火轮儿在淀里沉了底,怎么打的?还有,娶媳妇的花轿忽然打了鬼子的伏击啦,算卦的先生砸了鬼子的汽船啦,用笤帚疙瘩就下了“白脖”的枪啦……这一切谁能知道?可是,张嘎子知道!他整宿整夜地听着这些故事,那颗小小的心灵,曾有多少次飞进那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去啊!就这样,一批人来了,又一批人去了,张嘎子既有永远交不完的朋友,又有永远听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又是那么的神奇惊险,趣味横生。他夜间把这些故事听完,白天就悄悄去转述给同村的小伙伴们。小伙伴们在他面前乐得跳脚,他的快乐也因此更加了十倍。以至使得他一天没有八路叔叔在家,便会失魂落魄,没法子排遣那空漠的日月了。

P3-7

序言

大约三年前,我就知道中共党史出版社打算尝试出版儿童读物了。儿童文学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党史社的编辑朋友曾屡次向我咨询有关儿童文学丛书形态和联系版权事宜,已持续两年多了。现在,编辑朋友给我发来了这套儿童文学丛书的作者名单及其作品篇目。看来,这套书终于要以“儿童文学红色经典丛书”的形态集合起来,呈现给儿童读者了。

还别说,“儿童文学红色经典”这套书,还真适合中共党史出版社来重新出版。难怪当初党史社的编辑朋友与我联系有关事宜时,谦逊而恳切,还显得信心满满。这套丛书的三个关键词“红色”、“经典”和“儿童文学”,也确实值得中共党史出版社的编辑同行们不断尝试,并且有所作为。

红色,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的含义和指向是明确的。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活力,也象征着爱和奉献。在我们国家,红色当然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有关。红色者,用以隐喻文学作品的主题和价值取向,当然是积极向上,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中共党史出版社,本身就是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为名称的出版社,它的主要任务是为中共历史和中国革命史的研究、教学、宣传服务,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中国共产党成立迄今90余年所创造的辉煌业绩,举世瞩目;而中国共产党曾经的失误和挫折,也是尽人皆知。正因为如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宝贵财富。“党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瑰宝、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以转化运用于现实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资源。”(李忠杰语)同样道理,中共历史也是丰富多彩的出版资源,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也是红色文化的一项主要内容。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是党史社确实可以有所作为的。

“红色”续接“经典”,表明丛书策划者们除了注重作品的内容、主题、价值取向,而更在意所选的这些红色作品是否都经历过历史的检视和时间的考验,更在意所选的这些红色作品艺术品质是否上乘,是否经得起读者的咀嚼、品评和回味。

何谓“经典”?老实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未必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我想,但凡称得上经典作品的,它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一些要素吧。比如,典范性、普适性、独创性和人类情感的共通性。典范性——作品的艺术提炼高度概括。其文学诉求提升了人类认识的高度,揭示了人生的真谛,预示着某种趋势的终极走向。普适性——能够穿越时空,触及、思考和呈现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在拥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的同时,又具有超越而开放的人类文化品格。渗透着对人类、民族和个人生存与命运的深层关切,揭示人类精神探索的历程,是推动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力量。独创性——文学作品最宝贵的是个体的独创性。没有千千万万个个体作家的独特创造,就不可能有整体文学的发展。即使是相同的母题、相同的题材、相同的叙述背景,没有独特的个体体验和发现,也不可能脱颖而出成为经典。人类情感的共通性——无论种族、地域、文化有多少差异,人类基本的欲望、渴求、认知、感受是共通的,对于诸如母爱、善良、友谊、苦难、坚强、战争、和平、幸福、罪恶等人类普遍性命题的基本价值评判是相同和相近的。真正的好作品、经典作品,必定内置了人类心灵共鸣的密码,必定含纳、承载了人类情感的张力,简单说,必然是体现着人类之真、人性之善、人生之美。

当然,经典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对经典作品的确定,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呈现过程。有些曾经被称为是经典的,现在已不再是经典;而有些在当时并未被视为经典的,又被后人誉为经典。这是常有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经典也是相对的。

把“红色”、“经典”与“儿童文学”放在一起,显而易见,希冀的是以儿童文学的方式,对下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历史文化熏陶。

在我国,红色儿童文学主要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学书写,目前流传下来的红色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初期这几个特定历史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适读儿童少年的文学作品。而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乃至当下我们正在经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必然还有更多更新更好的作品,尚待我们发现和推介。

红色儿童文学创作的高峰出现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创作者之多,创作面之广,风格之多样,影响之大,读者之众,蔚为壮观。涌现出了众多优秀小说家,比如华山、徐光耀、王愿坚、管桦、刘知侠、李心田、颜一烟、萧平、邱勋等。红色儿童文学创作的另一个小高峰出现在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代表性小说家有颜一烟、张品成等。时间进入21世纪,还有一批青年作家开始红色儿童文学创作,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考虑到精品需要相应的时间筛选,本丛书除张品成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作品,其余作品均创作于距今四五十年以前。

但无论是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还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皆称得上是红色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代表性作品。可谓部部有影响、篇篇有特色。许多作品在当时不仅家喻户晓,而且作品的名字本身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比如,中长篇小说中的《小英雄雨来》(管桦)、《铁道游击队》(刘知侠)、《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颜一烟)、《微山湖上》(邱勋)、《小兵张嘎》(徐光耀)、《闪闪的红星》(李心田)等,短篇小说中的《七根火柴》、《后代》、《党费》、《普通劳动者》(王愿坚),《三月雪》、《海滨的孩子》(萧平),《真》、《永远的哨兵》(张品成)等。

我们这一代人,有许多都是读着这些作品成长起来的,这些作品,已经成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记忆。而事实上,这些红色儿童文学作品以自己特有的艺术质地感染着读者,影响着读者的情感生发和品格养成,也必然影响着读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今党史社重新出版这些作品,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相信这些经历了时间检验的红色儿童文学,能够赢得今天青少年们的喜欢。期待党史社的编辑同行们,以此为起点,不断尝试和努力,除了整合梳理经典作品,还能逐步发现梳理和组织编辑红色儿童文学新作品,让红色儿童文学成为我国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充分发挥激励人、教育人、启迪人、警示人的积极作用。

2013年6月16日杭州青春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小兵张嘎/儿童文学红色经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光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825822
开本 32开
页数 12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78
CIP核字 2014056087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