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黑金系列:自我与本我
内容
商品特色

详情-01.jpg

编辑推荐

★弗洛伊德,一个比你更懂你自己的人。西格蒙得?弗洛伊德,在本书中延续了对梦境的研究,借助治疗癔症患者的临床经验,对心理活动的起源、发展以及结构,提出革命性的设想,构建出完整的精神分析学的心理世界,颠覆了已有的人类心理结构认知。他对“你”的了解,或许,远胜于你。

★心理学集大成之作,开启一个时代的心理探索新征程。本书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的成熟之作,其中提出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框架、研究方向,形成了自洽的论证体系。为后来者心理学方向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

★千挑万选,精品集结。本书特收录代表弗洛伊德后期思想的三篇作品:《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自我与本我》,帮助读者全面、循序渐进地认识自我,译文语言朴实,用词精练、行文流畅,结构严谨,不仅对心理专业人士具有借鉴作用,对普通读者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值得拥有的一部心经典心理学名作。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最能代表弗洛伊德后期思想的三篇作品,分别是《超越唯乐原则》《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自我与本我》。

《超越唯乐原则》提出唯乐原则和现实原则是控制心理活动的两种原则,并借助对移情现象的观察,推论出生的本能与死亡本能的对立。《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借助力比多理论阐释集体心理结构,将个体心理现象与集体心理现象相联系,并认为这些心理现象是一种原始部落状态的残留。最后,推论出自我与自我理想的对立。《自我与本我》通过将人类精神生活区分为意识、无意识以及潜意识,并借助前两文的结论,构建出人格结构三分法(本我、自我、超我)。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得?弗洛伊德(Sidmund Freud),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他开辟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代表作有《梦的解析》《自我与本我》《精神分析引论》等。
目录

超越唯乐原则

第一章 / 002

第二章 / 007

第三章 / 014

第四章 / 021

第五章 / 031

第六章 / 041

第七章 / 059

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引?言 / 064

第一章?勒庞对集体心理的陈述 / 066

第二章?关于集体心理生活的其他陈述 / 076

第三章?暗示与力比多 / 082

第四章?两种人为集体:教会和军队 / 087

第五章?其他问题以及研究范围 / 094

第六章?认?同 / 098

第七章?爱与催眠 / 104

第八章?群体本能 / 110

第九章?集体与原始部落 / 116

第十章?自我的不同等级 / 123

附?言 / 129

自我与本我

第一章?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 / 143

第二章?自我与本我 / 149

第三章?自我与超我(自我理想) / 158

第四章?本能的两种类型 / 169

第五章?自我的依赖关系 / 176

精彩书摘

依据精神分析理论,我们毫不犹豫地认为心理事件(mental events)过程会自然而然地受到唯乐原则(the pleasure principle)的约束。换言之,我们相信,正是因为一种不愉快的紧张情绪才使得这些心理事件出现,而这些心理事件最终会降低紧张情绪的程度,最终达到避免不愉快或者产生愉快的效果。当我们将这一过程用来解释我们正在研究的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es)的相关问题时,实际是将一种经济因素引入我们的研究中。并且在描述这些心理过程时,如果我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评估经济因素的影响,并加入我们以“局部解剖学”(topographical)和“动力学”(dynamic)的因素为基础做出的判断中去,那么我们才能形成目前为止最完整的描述,而这一描述则被称为“心理玄学”(metapsychological)。

我们并不需要去关心,“唯乐原则”这一假设与某个特殊的、历史上建立的哲学体系有多接近,或采纳了其多少观点。在我们的研究领域里,我们是通过描述和解释这些日常的观察事实,才逐步得出那些思辨性假设。优先性和原创性并不是精神分析学本身的研究目的,而显然,只有那些能体现出唯乐原则的基础现象才能不被我们忽视。但另一方面,我们很乐意地表达对一些哲学或心理学理论的感激,这些理论能够告诉我们,命令式的愉快或不愉快情感对我们的意义。但可悲的是,我们并不能提供任何有关这一点的证据。这是最模糊、最难以达到的心理区域,但我们的研究必定会涉及这个心理区域。对我们而言,只要能提出一种不僵硬的假设,便是最好的情形。因此,我们决定将愉快和不愉快与存在于心理当中且不受限制的兴奋数量(quantity of excitation)联系起来,而联系它们的方式是:不愉快对应于增加的兴奋数量,愉快对应于减少的兴奋数量。我们并没有暗示,在愉快和不愉快情感的强度和兴奋数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在我们习得的心理生理学观念影响下,我们绝不可能提出“二者是直接的比例关系”的观点:在一段时期里兴奋数量的增加或减少可能是决定情感的因素。实验在此处可能会有一部分的作用,但对我们这些分析学家而言,如果没有确切的观察事实就深入研究问题,这是不明智的。

然而,当我们发现,具有惊人洞察力的学者费希纳(G. T. Fechner)在愉快和不愉快这一主题上,他的看法与精神分析学的观点一致时,我们再也不能对这一主题漠不关心了。费希纳的相关论述出现于他的短文《关于有机体产生史和发展史的几点想法》,文中称:“只要意识冲动总是同愉快和不愉快存在联系,那么愉快和不愉快与稳定和不稳定之间就可以被认为存在一种心理物理(psycho-physical)的联系。这为我本想在别处详谈的假设提供了一个证明。依据这个假设,每一种超过意识阈限(the threshold of consciousness)的心理物理运动,只要超过一定限度而达到接近完全稳定的状态,就会伴随愉快的增加。然而,当超过一定限度却背离完全稳定的状态时,就会导致不愉快的增加。在愉快和不愉快两种限度之间,存在着空白区域,在那里什么都没有……”

这些使我们相信唯乐原则支配着心理过程的事实,可以在假设中被表述为:心理器官尝试将兴奋数量尽可能地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或者,至少维持兴奋数量的稳定状态。但是,这种假设只是以另一种角度阐释唯乐原则。如果心理器官的作用被认为是将兴奋数量保持在较低水平上,那么任何被用于增加兴奋数量的东西都必然被认定为心理器官功能的障碍,也就是不愉快。唯乐原则是从恒定原则(principle of constancy)中推导而出的。不过,推导出恒定原则的事实,也是迫使我们接受唯乐原则的事实。在详细讨论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认为应当归于心理器官的倾向,其实已经囊括在费希纳的“倾向稳定状态”原则之下,并作为一个特例出现。费希纳正是这样将愉快与不愉快的情感和这一原则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必须指出,实际上,“整个心理过程都受到唯乐原则支配”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唯乐原则具有支配性地位,那么我们大量的心理过程都会伴随着愉快,或者趋向于愉快。事实上,普遍的日常的经验完全否定了这种结论。因此,这最多被我们称为,在精神中存在着一种服从唯乐原则的强大倾向,但这种倾向遭到其他一些力量或因素的抵抗,所以心理过程的最终结果并不一定和满足愉快的倾向相协调。我们也可以与费希纳在相似情况下做出的评论进行比较:“然而,具有实现目标的倾向并不意味着目标已经实现,这是因为目标只能接近……”

现在,如果我们开始研究,到底是什么因素在阻碍唯乐原则产生影响,那么我们将发现,我们已经回到了一个安全且熟悉的领域,并且我们能够借助大量已有的分析经验来思考我们的答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黑金系列:自我与本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译者 译者:黄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9518061
开本 16开
页数 18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9
出版时间 2021-06-01
首版时间 2021-06-01
印刷时间 2021-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340
CIP核字 2020148907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65
1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5: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