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挖掘文化瑰宝,凝聚奇思妙想,洞察社会幽微,守护精神家园!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堪称广东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分册,内中具体介绍了:咸水歌的村镇赛(斗)歌、咸水歌的改革与创新等内容。

内容推荐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知识性。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二是呈现立体性。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三是体现通俗性。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分册,内中具体介绍了:咸水歌的村镇赛(斗)歌、咸水歌的改革与创新、咸水歌的保护与利用等内容。

目录

咸水歌的群落与历史

 水上居民的历史

 昼民是一个汉族的特殊群体

 坦洲镇人文概况

咸水歌的起源与流传

 咸水歌的历史渊源

 咸水歌的产生原因

 咸水歌的流传背景

 咸水歌的外延比较

咸水歌的种类与内容

 咸水歌的种类体裁

 咸水歌的文化特征

咸水歌的形式与习俗

 咸水歌的婚嫁歌曲

 咸水歌的哭丧歌曲

 咸水歌的村镇赛(斗)歌

咸水歌的艺术与特色

 咸水歌的艺术特点

 咸水歌的艺术手法

 咸水歌的艺术含义

 咸水歌的艺术作用

咸水歌的价值与功能

 咸水歌的思想价值

 咸水歌的艺术价值

 咸水歌的社会价值

咸水歌的改革与创新

 咸水歌的改革方式

 咸水歌的改革思路

 咸水歌的创新发展

咸水歌的传承与忧思

 咸水歌的传承阶段

 坦洲咸水歌的传承谱系

 咸水歌的濒危忧思

咸水歌的保护与利用

 坦洲咸水歌艺术的保护

 坦洲咸水歌的利用

试读章节

传统风俗

坦洲居民世代生产生活在沙田水乡,在风俗习惯上,至今仍保持了鲜明的广东蛋家传统,而明显有别于其他不同源流的中山居民。

(1)婚礼

水乡居民非常重视婚娴,把它视为人生大事。因而,举办婚礼非常隆重,仪式也比较繁琐,婚礼是水上居民最盛大的喜庆活动。按传统习俗,水上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晚上,要举行“哭嫁”(坐夜)仪式。这是新娘出嫁前与家人,亲戚及朋友们告别的重要环节。

“哭嫁”(坐夜)场地一般设在厅堂,当晚,上列祖宗神位,大家围坐在厅堂与即将出嫁的新娘通宵歌唱,互相祝愿和互道别离情怀。 “哭嫁” (坐夜)的仪式简朴而庄重。在厅堂中间连排放着短脚小台,沿着桕的周围铺着草席。出嫁女坐在中央,两边分放香炉,两个香炉都插上龙凤烛,而且每枝龙风烛都有一位女点烛师守护,家人亲戚和姐妹们分坐两边。

台的中间,摆着“花枝米箩”:这是用一个新篾编成盛饭用的小竹箩,里面装满白米,面上盖一张红纸,中间插上一棵花稔树(或柑橘树)。树上挂着用红丝线穿成的红枣串,旁边插着木尺,剪刀等吉祥物。台前摆放“八仙贺寿”、红布(挂红与头帕)和钱盒。“八仙贺寿”是用一个大碟盛着一块切成长条的猪肉,肉上插上用红纸制作的小旗,周围还傍着各色鲜花。台上还摆着酸姜、酸藕、生菜和亲戚朋友赠送的各式礼品。

“哭嫁”(坐夜)仪式开始,新娘端坐客厅中央,点亮龙凤烛,先拜祭祖先,继而拜席、拜红和拜钱盒。新娘一边拜,亲戚朋友一边唱歌,歌的内容都是赞扬新娘贤惠孝道的品德,以及祝愿其美满姻缘。随后,便进入“叹情”,大家通过演唱叹情歌,互道别离心声,大家难舍难分,动情时甚至洒泪而歌,场面十分感人。所以人们称之为“哭嫁”。

新郎结婚也要坐高堂(也称坐夜)。男方坐高堂和新娘坐夜,都是在同一天晚上进行。双方举行仪式摆设的吉祥物和礼品大同小异,只不过男方的排场更为宏大,礼品更为丰富罢了。结婚,是一个水乡小伙子长大成人的标志。坐高堂,就是庆贺后生(小伙子)即将成为新郎而举行的隆重仪式。

仪式很隆重,很大排场。首先,在住萘门口搭一个大棚(旧时绝大多数蛋民都住茅寮)棚面非常宏伟。棚顶中央吊一盏“吉祥灯”。过去的吉祥灯是在一个用红纸绕边的小竹箩里放一盏煤油灯,现在一般都用红电灯代替。吉祥灯前悬挂字架。吉祥灯下,用两至一张八仙台(四方桌)连起来摆成长台。台前两边是两支龙风烛,台中问摆放花枝米箩。花枝米箩是用新篾织成的小箩,箩里盛满白米,盖上红纸,再放进一小棵挂满“利是”(小红包)的橘树(也可用花稔树代替)。在橘树周围,摆放剪刀,木梳,铁尺等吉祥物,表示丰衣足食,丁财两旺。台面上还摆放红布(挂红)、秤砣、酸姜、酸藕、猪肉、葱蒜、糖果等物品,以及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盒等各种贺礼。亲戚朋友送的喜幛,则挂在大棚两边。此外,在台脚还要绑上一只活的竹丝鸡。

坐高堂仪式通常在晚上八九点进行,先拜祖先,接着拜席、拜红(挂红)、拜钱盒等等。拜过席后,把席链在新郎的座位上,新郎坐在长台前正中,两旁是点烛师(又称护烛师,保护龙风烛长明不熄),家人和亲戚朋友则分坐长台两边。仪式的每一项祭礼,都基本上是在歌声中进行,新郎一边拜祭,大家一边演唱高堂歌表示祝福。坐高堂仪式结束之后,便去接新娘。

坦洲水乡是水网地带,过去公路少之又少,一向以水路运输为主,故此迎娶新娘都是靠划船接送。接新娘的船需要悉心装扮:在一只大篷艇(一般是用九格艇)的船头,用竹竿扎个支架,架上披挂结有花球的红带,称挂红。再将一对写着新郎姓氏的红灯笼分挂两边。艇尾亦同样披红挂灯。如是不设篷的艇,则在船尾,用竹竿扎个简易框架,横跨船尾,将一对写着新郎姓氏的红灯笼分挂船尾两边,在框架上包上大红花布。

新郎按例可不必亲自随船前往接亲,但是,接亲队伍定要带上新郎的挂红和新郎坐高堂的坐席,以示新郎已经亲临接亲。参加接亲的人是新郎的会友(好朋友)、大妗娘(大婶)、媒人(媒婆)等。接亲的人数按需要而定,但一定要单数去双数返,比如7人去6人返,9人去8人返。

随船带备礼品包括猪肉、椰子、鸡、鸭、糖果、饼,以及两只大肥鹅和一只舅仔笼筐。猪肉要带两块。而且要切成双飞(双峰),就是将每块猪肉切开,但不能切断。到时,一块由女家受领;另一块作为“回礼”带回男家。两只大肥鹅是送给大舅的礼品。舅仔笼筐是专为小舅制作的,用竹和色纸做成一张小凳子模样,里面放有送给小舅的利是(红包)。还要用袋装一块猪肉与利是放在一起送给小舅,称为舅仔猪肉。此外,船上还配备锣鼓,锣鼓的搭配很简单,只需一只园鼓和一只钩锣(锣)。

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放鞭炮开船。接亲船通常用双桨(两对桨)划船,沿河一路敲锣打鼓,很是热闹。

当接亲船到达女家就近河边的炒头(河边石阶)时,女家的人放鞭炮欢迎,接亲船也放鞭炮欢庆。随后将船上的礼品逐一搬送到女家。女家一般受领各式礼品的一部分,余下则作为回礼,随船带回男家。这时,女家宰鸡杀鸭招待前来接亲的人吃午饭。饭后,新娘便要出阁。大嫂为新娘挂上红花球,在媒婆的引导下,先向祖先焚香禀告,再向父母敬茶。新娘在大嫂和大姑的大红伞下走出家门,在姐妹们欢送的歌声中,跨过用“宝”装着“出阁符”焚烧的火盆,走到了涉头,登上接亲船头。

在欢乐的气氛中,大妗娘扶新娘到船舱,在预先安排好的座位上就座。新娘的座位,用两张席叠放作椅垫,垫底的是新娘坐夜的席,铺面的是新娘坐高堂的席。当新娘坐稳后,接亲船便开始返航。这时,岸上、船上竞放鞭炮,锣鼓齐鸣,歌声回荡,在充满喜庆热闹气氛中。接亲船慢慢驶离新娘的娘家。P17-20

序言

文化遗产由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审美理想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几大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从未间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功不可没。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凝结着民族的智慧,连结着民族的情感,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共同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在价值观念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都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是全体社会成员加强沟通和增进情感的桥梁,是广大群众共同的精神纽带,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粤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在中国和世界都是少有的,目前有74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182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抚慰着人们的心灵,一首粤剧曲调,能勾起无数广东人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一段生龙活虎的“醒狮舞”,可令世界各地的广东人对故乡魂牵梦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书写出南粤文明的壮丽史诗。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是。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省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渐渐失去生存的土壤,一些依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文化遗产因后继无人濒临灭绝,加上一些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视不够,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如果再不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的民族就可能面临文化的失忆,造成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损失。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要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抓紧对具有重大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并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社会生活,在保护中利用,深入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发展文化产业结合起来,同发展文化旅游业结合起来。要鼓励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要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挖掘、抢救、保护和宣传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全体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增强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使那些处于困境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并发扬光大,我们组织专家学者在对我省珍贵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考证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读者从中能够了解到南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概貌、地方风格、制作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奇思妙想的灵感和巧夺天工的技艺带给我们的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世界,看到它们,我们仿佛听到南粤人民的低吟浅唱,仿佛看见那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故乡。

该系列图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突出知识性。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特殊技艺的介绍,对于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技艺、形态、历史演变、艺术价值等给予全面介绍。二是呈现立体性。全方位、多视角地介绍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三是体现通俗性。深刻而直观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民间丰富的生活,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富有艺术表现力,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整套丛书堪称我省优秀的文化品牌,具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该系列图书的编写出版,对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提升广东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对付出辛勤劳动的专家学者和编辑人员表示感谢!同时,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为保护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

2008年9月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上情歌--中山咸水歌/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竞龙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72003
开本 16开
页数 1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607.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1
171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3:2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