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喜剧人生--走进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走进经典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史记》中项羽自刎前悲怆吟诵的一句“时不利兮骓不逝”,让无数后人怆然泪下!凡·高绘画中那燃烧的向日葵,烧灼着每个观看者的心。海明威《老人与海》中与大鱼搏斗的渔夫,就是人类在这孤独的行星上奋力求存的象征。川端康成的《雪国》以凄楚的抒情、“人生如梦”的咏叹,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沈从文用一生描绘的“湘西世界”,把边城流溢着野性而和谐的美,洒向了全世界……

本书为“走进经典丛书”之一,对英国幽默大师卓别林的经典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内容推荐

他是机械时代的抒情诗人,当流浪在城市的柏油屿路和车间的漆黑齿轮中时,他不仅控诉了机械时代的人性异化,也向我们示:幽默乃是我们捍卫自身尊严的一种方式。

本书对英国幽默大师卓别林的经典作品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如《魔登时代》、《淘金记》、《城市之光》、《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

目录

导言:永恒的幽默

一、伟大的“小丑”

 含泪的笑声

 个性化的世界

二、坎坷人生与艰难时世

 由流浪汉到世界影星 ——卓别林的艺术追求

 风云变幻与电影发展 ——卓别林所处的时代

三、“摩登时代”

 人变机器

 心灵的呐喊

 叙述时代

 不绝的回声

四、带着嘲笑反抗

 伟大的流浪汉——《淘金记》

 孤独者与卖花女——《城市之光》

 大胆而及时的讽刺——《大独裁者》

 “一出谋杀案的喜剧”——《凡尔杜先生》

 现实与人生——《舞台生涯》及其他

五、大师的背影

 “电影魔术师”

 穿透未来

结语:让每个人都笑出来——不管是喜是悲

卓别林生平与创作大事纪年

试读章节

风云变幻与电影发展——卓别林所处的时代

1.风云际会的年代

卓别林所处的时代风云变幻,资本主义经历了发展与繁荣的时期,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打击,许多工人失业。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全人类的发展,卓别林虽然没有直接参战,但身临其境,战争的硝烟与气氛使他感受深刻而真切,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开始的时候,荚国政府宣称不屑于参战。当时许多人认为,这场由于奥国皇太子弗朗西斯·费迪南德在塞尔维亚被刺杀而引起的战争,会很快平息的,最多也只会持续4个月。但是,实际上这场战争是持续了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令干百万人死伤的世界规模大屠杀。1915年5月7日,美国商船“卢西塔尼亚”号在大西洋被德国潜艇击沉,美国政府宣布参战。

为了支持战争,美国政府发动自由公债募购运动。卓别林被邀请去参加华盛顿正式动员的第三次自由公债募购运动。和卓别林这次同行的还有道格拉斯·范朋克和他的女友玛丽·璧克馥。在华盛顿,他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从火车站到集会的足球场,街道两旁都挤满了欢迎的人群。卓别林说:“这场战争已经夺去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现在德国人就要到我们的大门口来了,我们必须拦住他们!只要你们买自由公债,我们就能够拦住他们!请记住,每买一份公债,你就救活了一个士兵,一位母亲的儿子,我们就可以早日打胜这一仗!”卓别林越讲越激动,结果从讲台卜滑了下来,摔在一位年轻军官身上。(这位年轻军官名叫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时任美国海军部次长,1933年,他成为美国第32任总统)第二天,美国总统威尔逊在白宫接见了他们3个人。然后,他们又到南方的各个州去宣传。这次义卖活动很成功,他们每到一处都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结果他们卖了几百万美元的公债。

1918年,协约军终于摧毁了敌军的阵线,接着报纸纸上刊出了黑字大标题:德皇出走荷兰!然后报纸头版整个篇幅刊出了这几个手:停战协定签字!消息传到洛杉矶,顿时街上一片狂欢,汽车揿喇叭,工厂鸣汽笛,军号在狂吼,整天整夜闹个不停,大家非常快乐、非常兴奋,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拥抱,有的接吻。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占中国东北地区。1934年7月,德国纳粹分子在维也纳暗杀了奥地利总理陶尔裴斯。1936年7月,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支持下,佛朗哥在西班牙发动了军事反叛,西班牙内战爆发了。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发动了对中国全面的侵略战争。1938年,纳粹德国先是吞并奥地利,而后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集团公开迫害犹太人,他们的侵略本性与毫无人道的本质已经暴露无遗了。这些事件都引起了卓别林极大的愤怒,他绝不能这样袖手旁观了,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希特勒与纳粹分子,他要寻找机会声援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他要通过他的影片来嘲弄希特勒与纳粹分子等战争狂徒。

美国虽然还不曾正式出兵,但是罗斯福总统已经在和希特勒进行冷战。这时总统的处境是十分困难的,因为一些纳粹分子已经打入美国各机关组织;不管这些组织自己是否觉察到,但它们已被利用作纳粹的工具了。

1941年6月22日,阿道夫·希特勒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渡过了涅曼河和其他一些河,猛击苏联。狂妄的希特勒叫嚣,要在14天之内占领苏联。但是,德国军队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的抵抗。亿万苏联人民积极投入了这场关系到祖国生死存亡的卫国战争。1941年12月7日上午7点半钟,日本飞机对美围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发动了突然袭击,美国人尝到了这场战争的滋味,罗斯福的中立政策被摧毁了。

日本偷袭珍珠港,沉重的打击震动了美国。美国立即对日宣战、投入战争,不久就有许多美国军队被派遣到海外去。在这紧要关头,俄国人一面在莫斯科郊外阻挡住希特勒的大军,一面呼吁立即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总统拥护这一主张;这时纳粹同情者虽然已改为在暗中进行活动,但是他们的流毒仍旧在四下散布。他们利用各种方式来离间美国与俄国的盟友关系。恶意的宣传一时甚嚣尘上,宣称:“让他们两败俱伤,然后咱们来坐收渔人之利。”他们用尽了一切诡计花招,试图阻止开辟第二战场。此后的那些日子是令人焦灼的。每天都听到俄国人可怖的伤亡数字。一天一天过去了,一星期一星期过去了,许多个月过去了,纳粹仍旧留在莫斯科郊外。(参见查理·卓别林著、叶冬心译: 《卓别林自传》)卓别林对此表示十分愤慨,他愉快地接受了旧金山美国战时俄围难民救济委员会主席的电话邀请,赶到旧金山去参加一个群众大会。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大会,可以容纳万人的大厅里是座无虚席。卓别林说:“……我在这里讲话,是为了战时俄国的救济工作。钱可以帮助他们,但他们需要的并不单是钱。我听说,同盟国现在有二百万军队正在爱尔兰北部闲待着,而俄国人则在单独对抗大约二百个纳粹师。俄围人是我们的盟友,他们现在不仅是在捍卫他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在捍卫我们的牛活方式。据我了解,美围人是愿意自己去进行战斗的。斯大林为此提出了要求,罗斯福为此发出了号召,所以,让我们大家都发出呼叮:让我们现在就开辟第二战场!……既然诸位对这个意见抱有同感,是不是可以请你们每个人拍一份电报给总统?我们希望,他明天就收到一万份电报,要求开辟第二战场!”

1942年7月22日,又有人邀请他在电话里向纽约的麦迪逊广场上的一次群众集会发表演说。这次集会是美国产联和大纽约市产业工会联合会等几个最有影响的组织发起的,参加演讲的还有几位很有声望的名流。这一次要谈的仍然是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事,所以他又接受了。因为他当时正有事留在好莱坞,于是他通过长途电话发表了又一篇伟大的演说,大会用扩音器把它播送出来:“俄国战场将决定民主的存亡。共产党人正掌握着盟国的命运。假如俄国被征服了,亚洲大陆——世界上最广大和最富饶的土地——将落入纳粹匪徒的手中。如果整个东方大部分落入日本人手中,法西斯就可以染指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战时物资。到了那时候,我们还有什么希望可以打败希特勒呢?由于运输上存在着困难,由于我们的交通战线连绵几千英里,由丁钢铁、石油和橡胶都成问题,而希特勒又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战略,万一俄国战败,我们势必陷入绝境。……现在俄国人迫切需要支援。他们呼吁肝辟第二战场。……德国这时候离高加索只有35英里。如果高加索守不住,俄国人95%的石油就要完蛋。眼看着上万人不断地牺牲,百万人而临死亡,这时候我们必须把自己的思想亮出来。……我们听说,大队的远征军已经抵达爱尔兰,两百万全副武装的美国人正在摩拳擦掌,准备上阵。俄国的情况已经这样紧迫,我们还在等什么?……俄国人正在背城苦战,这是盟国战线最坚强的防线。我们保卫利比亚,但我们丧失了。我们守卫克里特岛,但我们丧失了。我们守卫菲律宾群岛和太甲洋上其他岛屿,结果它们一起被丧失了。但是,我们绝不能再丧失俄国,因为它是守卫民主的最后一条阵线。眼看我们的世界、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义化正在土崩瓦解,我们必须再冒一次险。如果俄国人丢了高加索,那将给盟国的事业带来巨大的灾难。那时候,我们得注意一伙绥靖主义者,他们会从他们的洞里爬出来。他们要向胜利的希特勒求和。他们会蜕:再去牺牲一些美国人的生命也没用了,还是让我们和希特勒做一笔好交易吧。谨防纳粹的这个诡计。纳粹恶狼准备再披上羔羊的外皮。他们会把媾和的事向我们说得天花乱坠,然后,我们还不曾觉察,就被他们的甜言蜜语迷惑住了。到那时候,他们就会夺去我们的自由,控制我们的思想。整个世界将被盖世太保所控制。……要警惕那些每逢灾难降临之后,就会幸运而牛的绥站主义。……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只要我们提高士气,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怕的。……希特勒已经冒过多少次险。他最大的一次冒险,就是向俄国进军。……上帝保佑,让他别在莫斯科郊外再度过一个冬天吧。他不一定成功,然而他胆敢冒险。既然希特勒能冒险,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冒险?让我们发动攻势。……最重要的是,让我们开辟第二战场。让我们把明年春天胜利结束战争作为行动的目标。你们做工的,你们种田的,你们当兵的,你们世界公民,让我们一起为这个目标工作和战斗吧。你们华盛顿当局,你们伦敦当局,让我们把这作为我们的目标:必须在明年春天胜利结束战争。……让我们努力实现那不可能的事吧。要记住: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卓别林的这篇演说讲了十四分钟。虽然大会主持人在卓别林演说之前要求大家不要鼓掌,以免无法听到他在长途电话中的讲话,但密集的人群还是在卓别林的演讲时不断地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声。

2.电影发展带来的机遇与困惑

有声电影与无声电影的竞争日趋激烈。有声电影开始出现时,许多人包括卓别林在内不以为然。有声电影刚问世时,制片人完全不知道怎样控制声音:公主房门上的把手一扭动,好像什么人开动了田里的一辆拖拉机。门一关上,又像是两辆装运木材的卡车互相撞上了。一位身披铠甲的游侠骑士,发出了铿锵的响声,听着好像是走进了一个钢铁厂。一家人吃饭,那噪声好像是个小饭店到了最忙乱的时刻。因此,卓别林认为有声电影的日子,不可能维持多久。但是,过了一个月,米高梅影片公司放映了《轻歌曼舞》大型音乐片,卖座极盛。这是有声电影的发轫,此后所有的电影院立刻开始争相订购有声影片。无声电影衰落的日子到了。这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因为那时候无声电影正在改良进步。一部好的无声电影具有世界性吸引力,它的对象包括知识分子和下层社会。然而,这一切都要成为明日黄花了。但是卓别林决定继续拍无声电影,因为他相信,不同类型的娱乐是可以同时并存的。再说,他擅长演哑剧,在这方面别具一格,也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所以他接下去再拍一部无声电影——《城市之光》。

开始制片人不能控制有声电影中的声音。但是对当时的卓别林来说,他就认为这是有声电影的致命弱点,它损害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哑剧艺术,它彻底破坏了静默的至高无上的美,破坏了演员走向观众的道路,破坏了观众吸取美感的道路。卓别林认为,银幕上最重要的东西仍然是造型上的美,电影是一种画面的艺术。当然,卓别林对电影的看法有点片面——过分强调画面而忽视了声音。卓别林善于扬长避短,他在动作表演方面惟妙惟肖,但忽视了语言艺术。有声电影代表了电影发展的方向,卓别林在一些优秀的有声电影不断出现后,终于认识到自己也应该拍有声电影。他在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两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P24-31

序言

刘勇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经典之作。所谓“经典”,可能是一本著作,一部电影,一幅绘画,一首乐曲,也可能只是一个公式,甚至是几个字符,但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漫长的时流里永恒地闪烁着光芒。

经典是崇高伟大的,又是淳朴平凡的,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比如,人类一直都在关心:如何实现社会公义?如何追求真理?数千年来,众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在呕心沥血地解决这个问题,孔子、孟子、亚里士多德、马克思……他们的努力和思考,凝聚成了《论语》《孟子》《政治学》《资本论》等经典著作。没有这些思想经典,人类命运的航船就没有指路的灯塔。

又如,人类一直苦苦追问:人为何而来?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如何?宇宙运行的最终定律是什么?从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到霍金,科学家们相继不断地努力,完成了《几何原本》《天体运行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相对论”等经典著述,他们智慧的思考使我们今天能够拥有轮船、汽车、电视机、电脑、卫星、航天飞机,能够潜入深海、登陆月球、克隆生命。没有这些科学经典,人类迄今仍处在茫荒之中。

至于文学艺术经典,就更与我们“心心相通”了。《史记》中项羽自刎前悲怆吟诵的一句“时不利兮骓不逝”,让无数后人怆然泪下!凡·高绘画中那燃烧的向日葵,烧灼着每个观看者的心。海明威《老人与海》中与大鱼搏斗的渔夫,就是人类在这孤独的行星上奋力求存的象征。川端康成的《雪国》以凄楚的抒情、“人生如梦”的咏叹,感动了全世界的读者。沈从文用一生描绘的“湘西世界”,把边城流溢着野性而和谐的美,洒向了全世界……没有这些文学经典,人类就不会懂得什么叫美,就会缺乏追求更美好的明天的愿望与激情!

然而,这些经典大师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他们与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人,会经历青春与暮年,会遭遇种种挫折,会痛哭,会大笑。被后世尊为“诗圣”的杜甫,其实是极为平凡的人。和大多数底层百姓一样,他挨饥受冻,所以才愤怒批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社会不公;置身在破屋里,同天下百姓一样身受淫雨之苦,所以才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吁。被称为“2 0世纪中国良心”的巴金,一生歌颂以奋斗为生命、以痛苦为力量、以献身为幸福的人物。巴金对崇高理想的追求,与他平常充满人情的爱心是融合的。“文革”期间,巴金惨遭迫害,妻子也被迫害致死。读过他悼念妻子的散文《怀念萧姗》的人没有不心酸泪下的。只有把崇高的巴金与充满人情味的巴金结合在一起,我们才能认识一个真实的、可敬可爱的巴金。

无论是杜甫,还是巴金,他们是崇高的,也是平凡的,或者说,他们的崇高正是从他们的平凡中生长出来的。如果说他们与我们有什么不同的话,那也许是他们的爱心更广,责任心更强,对理想的追求更执著罢了。他们所关心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民族的、国家的、人类的福祉。所以他们的思想和著作,能够超越性别、时代、地域的限制,而成为人类生生不息之伟力的代表。

经典虽是大师个人完成的,但经典之所以能不朽,却是一代代读者——也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阅读的结果。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它们是后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是一代代人成长不可缺少的养分。其实许多大师本身都是在青少年时代汲取了前辈宝贵的营养才得以茁壮成长的。没有在青少年时期“读书破万卷”,杜甫是绝对不可能“下笔如有神”的。没有在青年时读到欧几里得和笛卡儿,牛顿也许一生碌碌无为,再大的苹果落在他眼前,他也可能无动于衷。因此,被公认为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的牛顿这样说:“我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我们阅读经典,不是为了炫耀于人,而是因为它们能够启发我们,提升我们,丰富我们。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或者由于其他原因,今天的青少年对有些经典似乎感到生疏和难以接近。这正说明我们需要这样一些书籍:它们必须能够联系现代生活重新阐释经典,为青少年的未来成长提供宝贵的、必要的养分。

为此,我们把这套丛书奉献给年青的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够“走进经典”!

在本套丛书编撰过程中,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揭示出经典是如何生成的。大师们创造的经典固然伟大,但创造经典的过程更加耐人寻味。阅读经典的目的,一是获得知识,二是学习那些大师特有的品质。后一点比前一点更重要。因为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经典不是凝固的化石,而是鲜活的机体。我们最大的期望是:当你放下书本时,能够感觉到那些大师的经典是栩栩如生的,就像刚刚从身边走开的师长兼朋友,他们亲切而智慧的话音还萦绕在耳旁。本套丛书特意附上大师生平与创作的年表,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我们的另外一个愿望,则是能够以生动流畅、浅切清新的方式和语言来阐释经典。真正成为经典的东西,都能深入浅出,以平易的笔调谈论深邃的思想,既有思想的光彩,也有文字的优美。介绍经典的文字更要继承这种文风。这套丛书结合作品内容选用了大量图片,也是出于这种目的。

此外,本套丛书还特别强调经典选择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在古今中外众多的经典中特别选取了文学、哲学、社会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经典。就每本介绍经典的书而言,则注重选取大师们最重要的代表作,同时兼顾青少年读者的阅读特点。如巴金作品首选《家》而不选《寒夜》,达尔文作品首选《物种起源》而不选《人类的由来》,卓别林作品首选《摩登时代》而不选《大独裁者》等,都是经过慎重挑选的。

值得推荐的经典太多了,本套丛书将分批陆续推出。丛书的宗旨是向广大青少年朋友推荐和介绍凝聚着人类智慧的经典,通俗、简明、淳朴是我们的追求。因此,没有特别注重某些学术化的要求如严格的注释等,这也是需要说明的。

作为这套丛书的主编,我在感谢所有编撰者辛勤劳动的同时,也特别感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相关负责同志。总编辑杨耕先生在丛书编撰的过程中,多次提出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尤其是总编辑助理傅德林先生,丛书从策划到编撰再到出版,都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心血。陶虹、高东风、薛萌等编辑也为丛书的出版不辞辛劳,奉献心力,还有那些在幕后为每本书默默审稿的专家们,这里也一并致谢!

2006年10月金秋于北京师范大学

后记

《走进经典》丛书,经过所有编撰人员的共同努力,历经两年之久,终于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为了增强“经典”的生动性和可读性,更好地理解“经典”的深刻思想,本套丛书采用了一些珍贵的图片,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没能与部分图片的著作权人及时联系上,恳请各位见书后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及时付酬。在此也特别感谢各位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我们的水平和能力有限,本套丛书中可能有表述不正确的地方,甚至存在某些错误,期待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我们特别想知道广大青少年朋友对“经典”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盼望着你们的回音!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1月24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喜剧人生--走进卓别林的摩登时代/走进经典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智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3079650
开本 32开
页数 1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84
出版时间 2007-01-01
首版时间 2007-01-01
印刷时间 2007-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15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905.561
丛书名
印张 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1
150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