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析您的心理世界
内容
编辑推荐

跨入新世纪,盛世风光满眼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健康长寿已成为人类和我国人民更新更高的目标之一,而随着疾病谱的变更,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愈来愈显突出。本书作者以典型案例加上心理分析、指导的形式,解析您的心理世界,就如何解除精神烦恼,治疗和预防各种心理障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助读者朋友们都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和一个健康的生活世界。

内容推荐

从2002年起,笔者主持了《路博士心理专栏》旨在推广,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每周一期一个专题,现有200余期,专栏以典型案例加上心理分析,指导的形式,就如何解除精神烦恼,治疗和预防各种心理障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更好发挥其作用,特从中择优编辑成册,以方便查阅并对于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建和睦家庭及和谐社会有所借鉴。

目录

音乐拂去心灵的尘埃 /1

他迷上了“心理”测试 /5

小倩干净得让人受不了 /8

强迫,更让你分散精力 /10

非要好心有好报 /12

删除考前多余“粘贴” /14

心身病,初诊患者占三成 /18

情绪也能中署吗 /20

由“仙境”到“深渊” /22

小小心灵难载生命之重 /25

假期须防暑期病 /27

剖析“什么也不想做” /29

陈宝莲自杀心理剖析 /31

过度紧张——疾病来临的信号 /34

砸电脑不如常换脑 /36

准大学生如何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 /38

痴情不是爱情。错觉不是感觉 /41

一位中年女性的心理历程 /43

性欲减退——抑郁症的早期信号 /47

孩子好奇行为,视而不见为好 /49

他为什么会自杀 /50

为何成功了反而自卑 /52

请呵护精神健康 /54

失败了,请笑一笑 /58

想开些,路会变宽 /59

热水浇在邻家花上 /61

我为何高兴不起来 /63

友情不等于爱情 /65

情感伤疤与心理美容 /67

儿时阴影笼罩着我 /69

为什么我经常吞口水 /7l

两节催生“购物狂” /73

别再谈“性”色变 /75

用好心情迎新年 /77

寒假孩子别玩出病 /80

春节谨防“节日病” /82

“节后综合征”困扰上班族 /84

春天防精神病复发 /86

真的有人害她吗 /87

他为啥偷穿女孩内衣 /89

产后抑郁光顾男士 /91

担心患病也是病 /93

防“非典”别防出强迫症 /95

封建迷信不能防“非典” /97

变性的背后 /99

放下悔恨,笑对明天 /101

高考过后定好心理坐标 /103

心理疾病入眼入耳 /105

由范进中举想到的 /107

阴雨绵绵让人心烦 /109

经济贫困,心理不能贫困 /111

当心“开学前综合征” /113

让家庭“冷暴力”走开 /115

跳楼自杀为哪般

 ——写在首个“世界自杀日” /117

性倒错是心理疾病 /119

大学生傍富为哪般 /121

网上网下为何判若两人 /123

快筑起心理“防火墙” /125

为中学生心理把脉 /127

自虐不是简单伤害 /129

“厌职”让她总想跳槽 /131

工作不稳定,易患忧郁症 /134

教师的“心理课”谁来上 /136

过节情绪:别影响工作 /138

《手机》藏着心理问题 /141

敞开你的心扉吧 /143

勇敢地走出去吧 /145

从杨新海特大杀人强奸案谈反社会人格障碍 /147

解析新技术综合征 /150

“厌恶”能治儿童肥胖 /152

争强好胜,害人!

 ——一位朋友之死所感/154

单恋也是病 /156

我的心事跟谁说 /157

警惕心情突然变好 /159

定准孩子性别意识坐标 /161

情感挫折考验心理承受力 /163

和孩子沟通要趁早 /165

书看乱了干扰情绪 /167

有种怀旧属病态 /169

将讨厌变成喜欢 /171

好心不一定有好报 /173

越有秘密越想说 /175

老想睡觉怎么办 /177

大学生活,我该如何面对 /179

信心不是天生的 /182

敢与命运抗争 /184

疾病是自己造成的 /185

学会忍让 /186

为何出现无故恐惧 /188

让烦恼止步 /190

强迫症很普遍 /192

精神疾病期待关注 /193

躲避记忆障碍 /195

白领警惕快节奏综合征 /197

疾病是自己造成的 /198

不敢接触异性也是心理问题 /199

坦率说出心中的秘密 /200

当心“花儿”早开

 ——社会心理因素导致性早熟 /202

我的自卑如何消除 /204

瘦,并不是一种美 /206

学校恐惧症可以治疗 /208

早恋,危险的花朵 /210

夫妻间需要调味剂 /212

孩子“使性子”怎么办 /214

情绪紧张在所难免 /216

老年生活更要充满阳光 /218

要正确对待“下班综合征” /220

教育要学会“弹钢琴” /222

做事莫要“小气量” /224

一名高考落榜生的苦恼 /226

孩子,你为什么沉默 /229

“丑”阻断了她的上学路 /232

职场解压重在自我调适 /235

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237

电脑让孩子变得孤独 /239

接纳自己的短处 /241

透析“告状”心理 /243

性教育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 /245

脏话不会宣泄情绪 /247

没有学习动力怎么办 /249

“心理疲劳”正悄悄袭来 /251

让笑发自你的内心 /253

少女凋谢在16岁花季 /255

儿童有“第一反抗期” /258

追查到底心茫然 /262

心理重压影响男性健康 /266

要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268

永远不合适的左鞋 /270

考研也是一场心理战 /272

揭开心理暗示的真面目 /274

过节时更要关注心理健康 /276

网络成瘾——成长路上的杀手 /279

烦恼的春天 /281

忘年交——防止心理衰老的良方 /283

当心隐匿性抑郁症 /285

时尚是个多棱镜 /289

主动道歉换来和平 /291

学一些与“有用”无关的东西 /293

活在当下,感受生活灵动 /295

如何化解儿童嫉妒心理 /297

理性应对“单恋” /299

别让网络网住心 /301

让孩子学会同情 /303

后悔——心理健康的大敌 /305

编后 /307

试读章节

他迷上了“心理”测试

小陈大学毕业已经5年了,丘比特之箭始终未能射中自己,很多好心的朋友为他出谋划策、指点迷津。多数朋友认为小陈的主要问题是性格方面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心理测验正确了解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一定能找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女朋友。小陈听了朋友们的忠告后如获至宝,迷上了声讯台的各种心理测试,并且对报刊上的各类心理测试也偏爱有加,特别是对“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你适合找什么样的女朋友”、“你是否具有领导的素质”等感兴趣。奇怪的是,小李每一次测验,其结果不是相互矛盾,就是与自我感觉相距甚远,有的测验本身的解释也有相互矛盾的地方。正当小陈对心理测验感到迷惑不解、无所适从时,通过别人介绍走进了我的心理治疗室。

他首先道出了自己如何通过声讯台及报纸杂志进行心理测验的,然后对测验结果感到困惑不解,难以接受。

一、心理活动能测量吗

作为心理医生,我们常常碰到类似小陈提出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正规的心理测验?测验题目是随意出的吗?心理测验准确程度如何?常说的心理CT又是怎么回事呢?

“心理”对正常人来说是个很抽象的概念,它是指人的内心活动,是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注意、情感、智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的总称。一般人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难以捉摸的。其实心理活动与人的生理活动一样,是可以测量的,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了许多测量心理的方法,这些方法也叫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借助一些设计好的表格(专业人士称为量表或问卷)或一些道具(如中国成人智力量表、当代智力量表测试工具包)对测试者进行调查或测试,收集、记录各种心理活动现象,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用于评定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医生在进行心理咨询过程中,经常用到心理测验,并将测试结果作为辅助诊断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参考和依据。

二、心理测验的题目由谁来出呢

一项有应用价值且准确反应心理现象的心理测验,在进行编制过程中,必须有一个“标准化”的过程,需要进行科学的方法,通过科学的抽样,然后经过统计、分析处理,得出常模,不是仅凭经验编写一些题目就可以完成的。不论是国内编制的还是引进国外的心理测验,判断其准确性的标准在于它是否经过了“标准化”程序,进行“标准化”的测验都应具备测验指导说明,并在说明中对此测验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及可靠性和有效性)有明确的分析和解释。而一些声讯台的心理测验题目大多来源于报刊和书籍,多是很多“专家”自编的,并没有进行“标准化”,它作为一种参考或闲来游戏未尝不可,但作为心理治疗的参考依据就不行。因此,这些测验只能为参加者了解自我提供参考性的帮助,但没有多少科学依据。

三、正确对待心理测验

心理学家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生活中的“变量”越来越多,人们的心理压力也愈来愈大,而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能力相对减弱了,于是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求助于“外援”来认识自己。特别是年轻人,希望自己在生活中能及时修正生活轨迹,所以就更容易相信甚至依赖心理测验。

我作为心理医生郑重告诫年轻朋友们:可以把报刊或声讯台中的心理测验当作一种游戏、娱乐来调节自己紧张的生活,但不可盲目相信过分依赖。如果自己觉得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还应该找心理医生,做一次真正的心理测验。

心理CT:全称为远程心理诊断系统,其实也是一种心理测验,但其可信度、有效度好。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应用,心理CT从10个维度进行心理检查,对人的显性心理特征及隐性心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为测试者正确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心理状态及接受心理治疗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

P5-7

序言

跨入新世纪,盛世风光满眼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追求健康长寿已成为人类和我国人民更新更高的目标之一,而随着疾病谱的变更,精神卫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愈来愈显突出。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防治精神疾病及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成为国内精神卫生同道的重要课题和工作任务。我国老一代精神卫生工作者,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在攻克一个个精神病学难关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后,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面又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热爱专业、不计得失,悉心同患者交流与沟通,以解除心理障碍患者痛苦为己任的中青年专家。本书作者路英智医生,就是其中一位。记得1995年他从日本九州大学留学回国,自愿回基层医院工作时,我为他题写了“开展精神卫生防治工作,造福人民健康与幸福”的寄语。

十余年后的今天,看到他矢志不渝,坚持基层工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发表的这些科普短文,知道他为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基层精神卫生水平孜孜以求,了解到他在引进和推广日本森田疗法并使之与中国的文化和医院临床相结合,创办一流的森田疗法心理疗养基地方面做出的成绩,我感到欣慰和赞赏。

俗话说心病要用心来治,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为解除患者精神痛苦下大力气,就一定能够增进人民的心身健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后记

有幸与路英智博士相识进而相知,了解到他曾经的坎坷和苦心的追求,不禁扼腕长叹,原来,心理学家的人生竟也如此璀璨夺目!

1994年,当路英智踏上当年鲁迅、郭沫若同样踏过的日本九州大学医学部教室台阶的时候,他被告知,他的导师是田代信维教授,而田代信维的老师则是郭沫若当年的同班同学高良武久教授(1996年以97岁高龄去世)。就在路英智踏进校门的最初几天,高良武久先生非常高兴地会见了这位来自于中国的年轻的精神病学者。

更令人称奇的是,这几位名声显赫的文学、医学大师,他们求医的理想境界如出一辙,都是为了——救人,进而救国、救社会。他们的着眼点绝不同于普通的江湖郎中,大有救世济民的圣医风范。所不同的是,鲁迅、郭沫若当时基于中国社会的黑暗腐朽,终于弃医从文,走上了“救人身体,莫如救人灵魂”的革命文学道路。而鲁迅、郭沫若的学友高良武久,却在本世纪初鲁、郭弃医从文的同时期,全身心投入到了精神残疾病理学的研究,并且创立了今天闻名于世的“森田疗法”。

时代毕竟不同了。路英智以我国国家教委选派的赴日访问学者的身份,投到田代信维教授门下求教。这时候他选择的却是一个“救人身体、亦救人灵魂”的医学领域。

在我国,目前精神病发病率统计在13‰左右(日本为13.2‰;美国为13.5‰)。且越是发达的地区,比率越高,北京几近13‰,上海已达到13‰。

更重要的是,我国无论从全民意识还是法律地位上看,对精神卫生的认识都严重滞后。这其中涉及到的社会因素非常多,远不是几篇专著能够说清楚的。

——路英智不是社会学家,但是他提出问题的观点具有相当的社会性。这位山东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市精神病医院)的院长,早在1988年就首次将日本新精神卫生法介绍到中国,并合作完成多项相关学术研究,揭示了某些跨文化精神病学方面的问题。他曾先后四次赴日深造,并在国内倡导成立了淄博市医学心理学会和日本森田疗法研究会;他经常应邀出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评估国际学术会议,用熟练的英语或日语发表着自己的学术见解,并在业余时间翻译介绍了日本精神病学方面的诸多著作,甚至包括两部以精神分析学说构思的长篇小说《我的恋人》、《恶灵》。

1995年,留学日本的路英智接到派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紧急催请,让他回国就任院长。这时是他第四次赴日,在九州大学医学部深造,并且以其学术成果刚刚被推荐出席了第三届国际森田疗法大会。如果他愿意,他可以放弃国内院长的职位,在日本继续待下去,完成他的博士学业。但是,在路英智看来,中国的精神卫生事业已经到了社会实践时不我待、急起直追的阶段,个人的名利得失已经显得毫不重要了。

路英智回来了,带回了他的学识见解,带回了相关的学术资料,也带回了他的理想、热望与激情。

谁都知道,办精神病医院不是一桩赚钱的买卖。更何况路英智的研究带有更广阔的社会公益性。就任院长之初,医院面临经费亏空及管理、技术、设备方面的诸多难题。路英智先后数次把相关部门拨给自己的科研经费、连同那些海外资助、出国“福利”统统无偿投入到医院的改革运营上。他忘我地投入工作,从未休过一个星期天。医院在他的领导下,以科技进步为先导,改革机制,并且多方位开展国际交流,按照国际先进的精神康复模式加强管理,拓宽服务,提高业务水平,在短短两年内发展成为蜚声国内的精神病专业医院,多次荣获省、市级“文明单位”称号,被淄博市委、市政府评为“为党增光、为国出力、为民造福”模范单位。原卫生部部长陈敏章、钱信忠、著名精神病学家沈渔邨等先后为路英智题词祝贺。

路英智有过太多个人及家庭的不幸往事,但他无意触及个人的情感。作为一名精神病学者,他关注更多的是宏观社会。要开拓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精神病学新领域,远不是他个人的事业,但就他自己的目标而言,他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远比自己的荣誉更重要。在某地,有家医院广告“森田疗法,治疗一次收费20元”,使他禁不住怒发冲冠——森田疗法何来“一次”之说,纯属欺骗!在农村,他见到村民们出于无奈,将精神病患者像动物一样关在棚舍,又禁不住无限悲伤。

路英智曾说:我一定要走下去!

他在他领导的医院设立社会宣传科,力求以本院为基地,做更多的社会辐射工作。于是,与《鲁中晨报》合作的《心理专版》问世了,《路博士专栏》成了人们了解精神卫生知识的窗口,五院心理网让大众领略了心理世界的丰富多彩。更多的是,人们在电视上、电台里以及更多的公众场合感受到他为精神卫生事业呼吁、奔波的拳拳之心!在医院,他排除种种困难建立了国内最大、最标准的森田疗法病区,使神经症及重症精神病的治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他把钢琴摆进了院区,增设了高档音响设备;他重新改造修建了旧门诊楼及绿化区,建起了代表精神卫生界现代化水平的新门诊大楼,装修了幽静的病房小区,并安装了现代化的监控设施,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医疗氛围,向精神病学的纵深领域开拓!

1997年10月7日,集合了全球近千位专家学者的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地区会议在北京召开。站在亚运村五洲大酒店的会议大厅里,路英智侃侃而谈:

“我们是信奉唯物主义的,可是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总把心理问题说成是思想问题,治疗精神病首先强调思想工作,而现代医学新概念越来越看中人的社会性,强调与人的五个层次需求相挂钩,提倡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应该说这种思路才真正反映出医学领域唯物主义的本质……”

1998年的金秋季节,全国“十大杰出跨世纪人才”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路英智作为其中的一员代表着精神卫生界,更强烈地感到了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2001年7月,经过5年的努力,他获得了美国东西方健康学院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肩负起更多的责任……

2004年的6月,在他奔波于全国各地为中国精神卫生法的出世、为使中国的精神卫生纳入到公共卫生管理以与世界接轨而呐喊的时候,他又接到了世界教科文组织的聘书,他被该组织聘为医学专家组成员!这,既是一种崇高的荣誉也是一种巨大的责任,这既是人类对精神卫生的关注,也是对路英智本人的才能和学识的肯定!当然,这肯定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象征!

2006年7月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析您的心理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路英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145491
开本 32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6-09-01
首版时间 2006-09-01
印刷时间 2006-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变态/病态心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49.055-49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3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