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都城保卫战
内容
商品特色

详情-01.jpg

编辑推荐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纪红建经典历史纪实作品

紧扣史实,是全面解析历代都城攻守战争的佳作

多幅都城平面示意图,真实还原古代都城格局

小开本、大字号、图文并茂,增加历史书阅读趣味性

内容简介

《中国都城保卫战》本书系统描述了中国自原始部落时代至北洋时期的政权更替、统治者对都城防御体系的修建、禁卫军的建设以及围绕保卫都城发生的战争,同时,配有十余幅都城平面示意图、局部战争示意图等图片。全书紧扣史实,图文结合,可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中国都城防御体系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历程和以禁卫军为主体进行的都城保卫战。

作者简介

纪红建,湖南望城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著有《乡村国是》《大战“疫”》《哑巴红军》等长篇报告文学20余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报告文学200余万字。曾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二届“中华文学基金会茅盾文学新人奖”等,系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曾在部队服役并从事军史创作,先后编著过《中国御林军》《中国都城保卫战》《明朝抗倭二百年》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最古老的都城防御与战争 / 001

一、从原始村落到简单的城堡防御设施 / 002

二、华夏战争之鼻祖 / 004

第二章 夏城堡防御与保卫战 / 009

一、夏城堡防御设施 / 011

二、夏城堡保卫战 / 013

第三章 商都城防御与保卫战 / 019

一、商都城防御设施 / 020

二、商都城保卫战 / 021

第四章 西周都城防御与保卫战 / 025

一、西周都城防御体系 / 026

二、西周禁卫军 / 029

三、西周都城保卫战 / 030

第五章 春秋列国都城防御与保卫战 / 033

一、主要列国都城防御体系 / 035

二、主要列国禁卫军 / 040

三、主要列国都城保卫战 / 041

第六章 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防御与保卫战 / 061

一、主要列国都城防御体系 / 062

二、主要列国禁卫军 / 064

三、主要列国都城保卫战 / 064

第七章 秦朝皇城咸阳防御与保卫战 / 071

一、秦朝咸阳城池防御体系 / 072

二、秦朝禁卫军 / 074

三、秦朝咸阳保卫战 / 075

第八章 西汉皇城长安防御与保卫战 / 081

一、西汉长安城池防御体系 / 082

二、西汉长安禁卫军 / 085

三、西汉长安保卫战 / 087

第九章 东汉皇城雒阳防御与保卫战 / 099

一、东汉雒阳城池防御体系 / 100

二、东汉雒阳禁卫军 / 102

三、东汉雒阳保卫战 / 103

第十章 三国时期各国都城防御与保卫战 / 105

一、三国都城城池防御体系 / 106

二、三国都城禁卫军 / 108

三、三国都城保卫战 / 109

第十一章 两晋时期都城防御与保卫战 / 123

一、西晋洛阳与东晋建康城池防御体系 / 124

二、两晋禁卫军 / 125

三、西晋洛阳与东晋建康保卫战 / 127

第十二章 十六国重要政权都城防御与保卫战 / 147

一、十六国重要政权都城防御体系 / 149

二、十六国重要政权禁卫军 / 152

三、十六国重要政权都城保卫战 / 152

第十三章 南朝都城建康防御与保卫战 / 167

一、南朝建康防御体系 / 168

二、南朝各代禁卫军 / 169

三、南朝建康保卫战 / 170

第十四章 北朝各都城防御与保卫战 / 181

一、北朝各都城防御体系 / 182

二、北朝各代禁卫军 / 185

三、北朝各代都城保卫战 / 187

第十五章 隋代皇城防御与保卫战 / 193

一、隋代皇城防御体系 / 194

二、隋代两都禁卫军 / 197

三、隋代皇城保卫战 / 198

第十六章 唐代皇城长安防御与保卫战 / 217

一、唐代长安城池防御体系 / 218

二、唐代长安禁卫军 / 220

三、唐代长安保卫战 / 222

第十七章 五代十国时期诸国都城防御与保卫战 / 235

一、五代十国时期重要都城防御体系 / 237

二、五代十国时期的中央禁军 / 238

三、五代十国时期诸国都城保卫战 / 239

第十八章 北宋皇城东京城池防御与保卫战 / 259

一、北宋东京城池防御体系 / 260

二、北宋东京禁卫军 / 262

三、北宋东京保卫战 / 264

第十九章 辽代皇城防御与保卫战 / 269

一、辽代上京和南京城池防御体系 / 271

二、辽代皇城禁卫军 / 273

三、辽代皇城保卫战 / 274

第二十章 西夏皇城中兴府防御与保卫战 / 295

一、西夏中兴府城池防御体系 / 296

二、西夏中兴府禁卫军 / 297

三、西夏中兴府保卫战 / 298

第二十一章 南宋皇城临安府防御与保卫战 / 305

一、南宋临安府城池防御体系 / 306

二、南宋临安府禁卫军 / 308

三、南宋临安府保卫战 / 308

第二十二章 金代皇城防御与保卫战 / 319

一、金代皇城防御体系 / 320

二、金中都禁卫军 / 326

三、金中都保卫战 / 326

第二十三章 元代皇城大都防御与保卫战 / 337

一、元代大都城池防御体系 / 339

二、元代大都中央禁军 / 344

三、元代大都保卫战 / 345

第二十四章 明代京师防御与保卫战 / 369

一、明代京师城池防御体系 / 370

二、明代京师禁卫军 / 388

三、明代京师保卫战 / 391

第二十五章 清代京师北京防御与保卫战 / 443

一、清代北京城池防御体系 / 444

二、清代北京禁卫军及其防卫部署 / 447

三、清代北京保卫战 / 451

第二十六章 北洋政府时期北京防御与保卫战 / 491

一、北洋政府时期北京城池防御体系 / 492

二、北洋政府主要警卫部队 / 494

三、北洋政府时期北京保卫战 / 495

参考文献 / 539

精彩书摘

瓦岗军与隋争夺洛阳之战

隋末起义的农民军,影响最大的是河南的瓦岗军。

瓦岗军先由翟让领导,大业七年(611 年)起义于河南省滑县南部瓦岗寨。翟让原是洛阳的一个执法小官,因犯死罪被捕入狱。狱吏黄君明见他是条好汉,就放了他。他逃到瓦岗,揭竿而起,很快,单雄信、徐世勋、邴元真等人都慕名投奔瓦岗,使瓦岗军迅速壮大起来。

大业十二年(616 年),经在兰封地区起义的王伯当介绍,李密也参加了瓦岗军。李密是北周大官李弼的后代,曾当过隋朝叛军杨玄感的参谋,是个较有才能的人,深得翟让的赏识。所以,瓦岗军的许多事情,都由李密来谋划。李密向翟让建议,联合各路义军,壮大自己力量,争取农民百姓,反抗隋帝暴政。翟让大喜,让李密四处游说各路义军。当时,每天都有新的力量加入,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好几万人。

强大起来的瓦岗军,很快就制定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先夺粮草,再攻东都,直捣隋的心脏。大业十二年(616 年)十一月,瓦岗军首先攻破要塞金堤关,打下了荥阳各县。特别是荥阳大海寺一战,杀得隋军人仰马翻,头领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突围不成,自杀毙命。瓦岗军名声大振,乘胜西进,连续拿下了康城等几座城池,来到离洛阳100 多里地的洛口仓城开始了瓦岗军与隋的夺洛之战。

洛口仓城贮藏了大量的粮食,隋朝在此重兵把守。瓦岗军首领决定先拿下这座仓城,把粮食分给老百姓。这样一则可以使广大贫苦农民不致饿死,二则使瓦岗军得到人民的拥护。义宁元年(617 年),瓦岗军由登封东南翻过方山,从罗口对洛口粮仓发动突然袭击,很快就占领了洛口仓。瓦岗军开仓济民,深得百姓信赖,纷纷加入义军,数日之内,兵力达到了数十万之多。

瓦岗军攻占洛口仓,不仅拔掉了隋朝的一个重要军事供应基地,而且直接威胁到洛阳。执掌洛阳大权的越王杨侗为挽回败局,阻止义军西进,派军官虎贲郎将刘长恭率步兵2 万多人出东都鼓行东进,又令裴仁基做河南讨捕大使西出汜水,以对瓦岗军形成夹击之势。

瓦岗军兵分两路,一路由翟让正面迎击刘长恭,两兵相遇石子河,刘长恭不等裴仁基兵到,便发动进攻,翟让接战不利;另一路由李密亲率瓦岗大军从侧面向隋军杀去,直杀得隋军丢盔弃甲,大败而逃。刘长恭脱了衣服,混在士兵中才逃脱了。

石子河大捷,李密显示了杰出的领导和组织才能,被翟让推举为瓦岗军首领,建立政权,改元永平,李密号为魏公,并设置长史以下官署,以洛口为基地,大军直逼洛阳。为攻打洛阳,义军发布讨伐隋炀帝的檄文,列举其十大罪状。这篇檄文在洛阳城下发布,很快传遍全国,斗争矛头直指隋最高统治者。

三月,李密率兵直抵东都城下。隋军紧闭城门不敢出战,义军挑战不应,就放火烧了位于西南郊的丰都市,攻下洛东仓,又挥师洛阳城下,烧掉横贯洛水之上的天津桥,使东都南北交通中断。李密又率精兵攻打宜仁门,火烧上东门,吓得杨侗下令20 万隋军,兵不解甲,日夜巡逻。东都被困,粮食匮乏,杨侗只得冒险派兵回洛口仓抢运粮米,但被李密击溃。

隋王朝都城四面楚歌。

五月,被困在东都的杨侗惶惶不可终日,急调大军驰援东都,与瓦岗军在洛口仓大战。洛口仓先被隋军占领,后又被瓦岗军一举夺回。

七月,隋炀帝又调集亲信江都通守王世充等星夜赶来救援。王世充纠集刘长恭等10 万多人,妄想一举消灭瓦岗军。瓦岗军在洛水南岸和敌军对峙。面对强敌,李密西联李渊,东取黎阳,在黑石山大败敌军,把王世充打得落花流水,躲在堡垒内不敢迎战。掌握洛阳大权的杨侗也吓得手忙脚乱,度日如年,派人督促王世充再次出战,在石子河以东攻击瓦岗军,翟让接战失利。正在王世充得意之时,不料义军从侧后方杀出两支人马,打得王世充措手不及,大败而逃,士兵伤亡无数。王世充打了两次败仗,再也不敢出战。后来军中粮草快要吃完,不得已想乘夜偷袭洛口仓,夺取城中粮食。但他的计划事先被瓦岗军得知,早已埋好伏兵。

三更时候,王世充偷偷来到洛口仓之下,瓦岗军伏兵齐出,又把王世充杀得七零八落,因天黑,士兵为逃命掉进洛水淹死了1000 多人。王世充仍不死心,求救于洛阳杨侗,杨侗派精兵7 万支援王世充。

又是一个月黑风高之夜,王世充命士兵搭建浮桥,偷渡洛水,袭击瓦岗军,结果又被瓦岗军打得大败,士兵争先恐后跑向浮桥逃命。桥窄人多,许多士兵被挤下水去,淹死的达1 万多人。王世充只得率残兵败将逃往河阳,不料又遇风雨交加,冻饿死1 万多人。待他们逃到河阳,只剩下几千人。王世充怕杨侗怪罪,就把自己绑起来,等候发落。而瓦岗军却乘胜占据了洛阳城东。洛阳城里的居民已经可以听到城外瓦岗军战鼓的声音了。而东都城内外达官贵人则闻风丧胆,惊骇不已,偃师、柏阳及河阳郡尉独孤武都、检河内郡丞柳燮、职方郎柳续等,都献地投降,瓦岗军发展壮大到极盛时期。

随着战事上的胜利,瓦岗军内部却产生了严重问题,领导层内部开始出现裂痕。李密随着地位的提高,野心越来越大,竟派人暗杀了翟让。翟让旧部对李密自然是敢怒不敢言。

义宁二年(618 年)三月,隋将军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勒死了隋炀帝,率兵10 万多人进入山东聊城,自称皇帝。宇文化及对瓦岗军造成很大威胁,于是李密就与杨侗形成暂时妥协,全力对付宇文化及。七月,李密在童山与宇文化及部激战数日,宇文化及兵败东逃,李密受伤被秦叔宝救回,返回巩县、洛阳一带。瓦岗军虽然在这次战斗中大获全胜,但损失也很大,实力遭到很大削弱。

当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决战的时候,王世充则在洛阳发动兵变,杀死内史令元文都,掌握了洛阳的军政大权。洛阳城中,存粮很少,王世充就乘李密大战后疲弱之机,选精兵2 万,马2000 多匹,袭击瓦岗军。李密亲自领兵,在邙山脚下与王世充对战,后不支退回洛口,因洛口守将邴元真背叛瓦岗军,引王世充入城,李密不得已又扎营洛水南岸,想趁王世充军抢渡洛水时一举把他打垮。不料此时单雄信也投降王世充,偃师城守军也叛变投敌。李密无奈,只得与王伯当在河阳会合,投奔李渊,不久被李渊所杀。

至此,瓦岗军覆灭了。瓦岗军与隋争夺洛阳之战前后进行了三年,义军虽没有取得东都,但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的腐朽统治,在推翻隋王朝的统治方面,起了极为重大的作用。

前言/序言

说到都城,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它的辉煌与神圣,而忽视了渗透在那片土地上的争夺者的鲜血。其实,对于都城,辉煌、神圣与尸体、鲜血同在。

中国历史上统一政权或地方政权的首都,又称都、都城、国都、京城、皇城。都城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和极具代表性。因而探讨国家历史,往往是从都城开始的。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便是整个中国历史的缩影。从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自夏代以来有217 座都城。在这些都城中,西安、北京、洛阳等古都又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历史的焦点。

都城城堡是中国古代都邑周围构筑的有门的防御性墙垣,是永备筑城的基本形式,是战略要地防御的重要依托。由于军事防御的需要,城堡多建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或负山面水,或夹河而建,讲究山川形胜。同时,又必须兼顾经济和交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当然,都城的选定也会对整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都城位置的逐步转移,并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都城东渐是古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特点是由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及民族等因素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同时也深含着地理的、历史的诱因。同时,中国都城的发展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

早在氏族制度的兴盛时期,原始村落的周围往往有壕沟环绕,这便是早期的军事防御设施。夏朝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也是中国都城出现的开端。传说中的夏都大部分分布在豫西颍河上游、伊洛盆地,豫北和晋南汾河下游、涑水地区,迁移不定。商成汤在亳(今山东曹县东南)建都之前,商朝都城已有过8 次迁移,而在建都城于亳后又经历了6 次迁移。盘庚迁殷之后,在200 多年里,商都没有再迁移,直至晚商帝乙移处离宫朝歌(今河南淇县)。西周的都城也经历了数次迁移,从黄土高原一步步移到渭河谷地,最终迁都于丰(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武王继位,以丰京地狭为由,迁都于沣河东岸的镐(今西安市斗门街道),只留宗庙在丰京,通称丰镐。东周列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带来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商业的分离以及人口繁聚,从而促进城市的兴起。此时周王室势力日益衰微,诸侯争霸,列国纷纷筑城设防,营造都城,形成一批大大小小诸侯国君居处的列国都城。自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直至12 世纪初赵宋政权南渡的1300 多年间,统一政权和统治中国北方较大地区的政权,都是以长安、洛阳、开封或安阳作为都城;建康(今南京)只在南北分治对立时期作为中国南方政权的都城;而十六国和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的都城存在的相对时间均不长。这一时期国都的迁移,主要是在中原地区的长安、洛阳、开封、安阳间做东西轴向的摆动。公元12 世纪,金兵南下,开封失守,赵宋政权仓皇南迁,后正式以临安府为南宋都城。同时,金海陵王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子)迁都原辽南京析津府所在地燕京(今北京),定名中都大兴府。从此时开始,有着数千年建城史,也一直是中国北方重镇的北京开始了它的国都历史,元、明、清、北洋时期,直到今日,它一直是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作为流血的政治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而出现的。在氏族社会,存在着血亲复仇或争夺生存发展空间的流血冲突,这是原始的战争。而自从有帝王以来,便有了宫廷,有了守卫王宫及护卫君主的专职人员。于是,劳役、监禁、杀戮噩梦般地缠绕着人们,直接或间接围绕保卫都城的战争便产生了,而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要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很大程度上都是以都城是否存在而作为标志的,都城失陷可能国亡,都城在而国在。为了保卫都城的安全,统治者倾全力部署精锐的御林军保卫都城。正因为如此,为争夺最高权力,历朝历代围绕都城展开的战争变得相当激烈,没有一次血的政变、朝代的更替不是与都城紧紧相连的。刀光剑影,往往是胜利者踏着失败者的尸体昂然登上至尊宝座,人民的命运被牢牢地捆绑在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战车上。鲜血汇成了洪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都城保卫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纪红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89384
开本 32开
页数 543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40
出版时间 2022-03-01
首版时间 2022-04-01
印刷时间 202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90
CIP核字 2022034830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7.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48
3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9:5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