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推动课程改革已成为国际趋势。我国课程变革同样以核心素养为本,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需要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得以转化。透过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对学生素养的诉求转化为学校课程、教师的教学理解以及个性化的学生发展规划。本书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有关课程转化研究的成果,从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校本课程开发、教师课堂教学等层面,通过对附加模式、聚焦模式、网状模式、行为模式等的探讨,分解、补充、串联了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设计方式。 本书适合教育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者、中小学校长及教师阅读和参考,同时也对其他读者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吕立杰,女,1969年7月生,吉林长春人。东北师大教育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课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综合实践活动专委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曾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指向学生素养的培养:21世纪课程改革的命题 第一节 核心素养引领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与内涵 第二节 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素养框架 第三节 核心素养的课程融入类型 第四节 核心素养的功能 第二章 课程转化的学理分析 第一节 课程转化的含义解析 第二节 课程转化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课程转化的多重取向 第四节 素养目标课程转化的载体 第三章 学校层面核心素养的转化路径 第一节 学校课程结构:凸显均衡性与综合性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关注个别性与补偿性 第三节 课堂教学设计:指向学科观念与思维能力 第四节 学业质量评价:体现多元性与发展性 第四章 分解与呼应: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确立学校办学理念:为学生素养“画像” 第二节 学校课程规划:素养的结构化与可操作化 第三节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素养的再分解 第四节 校本课程开发:补充、聚焦与串联 第五章 附加式的课程转化:补充议题的课程开发 第一节 附加模式课程转化的含义与类型 第二节 附加模式课程转化的选择依据 第三节 附加模式课程转化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附加模式课程转化的案例分析 第五节 附加模式课程转化的实施策略 第六章 聚焦式的课程转化:在大概念体系中形成观念 第一节 聚焦模式课程转化的意义阐释 第二节 聚焦模式课程转化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聚焦模式课程转化的案例分析 第四节 聚焦模式课程转化的实施策略 第七章 网状式的课程转化:核心议题间的内在联结 第一节 网状模式课程转化的意义阐释 第二节 网状模式课程转化的选择依据 第三节 网状模式课程转化的目的和意义 第四节 网状模式课程转化的案例分析 第五节 网状模式课程转化的实施策略 第八章 行为式的课程转化:学习活动中的能力跃迁 第一节 行为模式课程转化的模式阐释 第二节 指向素养培养的相关教学理念或模式 第三节 学习活动中的素养转化策略 第四节 行为模式课程转化的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