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在宗教与世俗之间(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1807-1851)(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19世纪前期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活动,即新教在华传播开端阶段的历史。内容基本上涵盖了这段历史的各个方面。新教传教士的宗教活动、他们在中外关系中的作用、他们从事的医疗和教育活动、传教士与西学的传播、传教士与近代西方的中国学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都在本书中得到了专门而深入的探讨。作者既注重对具体史实的仔细考察,也注重从理论的层面讨论一些比较重大的宏观问题。例如,作者尽可能细致地讨论了英美各新教差会来华活动的起源,也从中外关系总体演变的角度探讨了传教中心由南往北转移的历史趋势;既对“罗孝全索赔事件”这类国内学术界甚少提及的重要史实进行了集中研讨,也从理论上说明西方各界对“开放的中国”的一致愿望在传教士言行中的体现。 作者简介 吴义雄,安徽桐城人,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外关系史、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思想文化史。主要学术成果为:《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条约口岸体制的酝酿:19世纪30年代中英关系研究》(中华书局2009年版)、《在华英文报刊与近代早期的中西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等。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初期活动(1807~1840) 一 新教来华传教的历史背景 二 马礼逊来华及其活动 三 恒河外方传教团与伦敦会的传教策略 四 美部会传教士来华及其早期活动 五 欧美其他新教教派势力之东渐 第二章 清廷弛禁政策与新教在华传教事业的扩展(1840~1851) 一 清廷对传教活动的弛禁 二 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活动的恢复与发展 三 五口通商时期传教活动中心的北移 第三章 新教传教士与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西关系 一 马礼逊、郭士立与“中国的开放” 二 在道德与利益之间:新教传教士论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 三 伯驾、裨治文与中美外交关系的开端 四 寻求新权益:新教传教士与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关系 第四章 新教传教士在华医务和教育活动的开端 一 “医务传教”方法的形成与实践 二 英华书院与来华新教传教士教育活动之嚆矢 三 马礼逊教育会与马礼逊学校 第五章 新教传教士的中文著译与知识引进 一 早期的《圣经》中译与修订 二 新教传教士中文著述与知识传播 第六章 新教传教士对中国的认识与研究 一 新教传教士的中国报道 二 新教传教士与英美中国观的演变 三 新教传教士与西方早期汉学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原版后记 再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在宗教与世俗之间(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1807-1851)(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吴义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01869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5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473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2022-01-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804 |
CIP核字 | 2021144726 |
中图分类号 | B979.2 |
丛书名 | |
印张 | 2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5 |
宽 | 173 |
高 | 26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