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沁著的《谁播的种子》是广西2014—2015年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中短篇小说集)之一,以桂林独特的地域资源为背景,以平实、诙谐的语言,刻画了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对青春、爱情、理想、生命的不同追求,书写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展示了生活在这方热土的人们的丰实情感。
图书 | 谁播的种子 |
内容 | 编辑推荐 唐沁著的《谁播的种子》是广西2014—2015年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中短篇小说集)之一,以桂林独特的地域资源为背景,以平实、诙谐的语言,刻画了青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对青春、爱情、理想、生命的不同追求,书写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展示了生活在这方热土的人们的丰实情感。 内容推荐 唐沁著的《谁播的种子》遴选了作者近年以来创作发表的17篇中短篇小说。这些文字,大多以桂林独特的地域资源为背景,以平实、诙谐的俗世语言,展示了生活在这方热土的人们的丰实情感,不讨巧、不媚世。 目录 无事生非 如若有缘 桂林跑牌 断肠人在天涯 另一个人的江湖 佳期如梦 空影 左月牙,右月牙 柔软的凶器 花开时节 初恋故事 以爱的名义 云水记 谁播的种子 铜扣杀 私人事务 情非得已 后记 试读章节 去年,部里来个处长,人瘦瘦小小,看起来像南方人,却一口京腔,酒量贼好。他端起酒杯,字正腔圆地说,小非啊,你年轻有为,既是理论的实践者,也是发展的实干家,祖国交通事业的新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这一代身上,可以说,我对你是寄予重望的。话说到这份上,唐小非是木头人吗?唐小非虽然有些醉,但关于进步的事,他清醒得很,其他事可以糊涂,这事却来不得半点大意。人在江湖,好花还须绿叶扶呢。早就面皮赤红、有八分醉意的唐小非不等处长讲完,双眼湿润地端起酒杯,将一双战抖的手平直伸过去,很响亮地碰一下处长的酒杯,二话不讲,一仰脖子就灌进干渴的心田。 唐小非知道,他心里守望的稻田,需要甘露,需要尿素,需要钾肥,需要一切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来催助勃勃生机。童虹曾经说他肚子里长草,要说出人头地,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这话像当头棒喝,对唐小非打击很大。晕头转向之后,唐小非想,工作就是工作,工作是要干的,酒是要喝的,责任所在嘛。今天,处长的话像春风吹又绿,一下又助长了他的碧绿长势。因此,唐小非很干脆,爽爽快快地接连感谢处长,爽爽快快地干了好几杯。处长喝得兴起,拍着胸脯说,不论什么时候都认唐小非这个兄弟。唐小非受到感染,感觉从来没有这样好的气氛,一时喝得面皮青紫,昏天黑地,最后被送到医院打点滴。童虹晓得,如果她不把唐小非当心肝宝贝,还有谁会把他当心肝宝贝?这些年来,尽管有时候闹点别扭,两人倒也相安无事。平常,姐妹们说,现在男人在外头养小蜜的多的是。特别像唐小非这样的,危险系数最高。童虹听了,好看的脸上也只笑笑,手头拍打一下黄小妮,不拿正眼看。但每次在灯下守候唐小非归来时,想起黄小妮的话,心头总没来由地起些波澜。天知道唐小非的接待是因公还是因私?碰到不要脸的女人,唐小非能把持得住吗?不是童虹不自信,只是灯红酒绿,再好的人放到泥塘里滚一滚,出来还纯自如莲的毕竟少数。唐小非是不是莲花,考察一下很有必要。童虹不动声色地检查过几回,唐小非深夜归家,身上除了汗臭、酒气、口臭,没有其他异味。因此,童虹放宽心,唐小非不是那种花花肠子的男人。女人见了唐小非不修边幅的样子,要说喜欢的话,脑壳肯定有毛病。 确实,唐小非很普通,穿着又随意,一件文化衫可以穿得皱巴巴;下巴的胡子乱七八糟的,也懒得修剪;有时嘴边还会沾颗饭粒回家,哪像黄小妮说的什么“贝克汉姆”型呀。想是这么想,可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百种米养百种人,你不喜欢并不代表别人不喜欢。什么类型的男人配什么样的女人,什么歪瓜配什么裂枣的说法如今没什么说服力。过去不入眼的歪瓜裂枣,有了别样内容,敢情叫一个字“酷”。黄小妮抱怨说,你又不是训练有素的警犬,哪嗅得出小蜜的香?唐小非有作案时间,有接待资金,也有洗脚桑拿的便利,酒后乱性应该是常有的事。黄小妮见童虹不太重视,就开童虹的玩笑说,你的缰绳放得松,哪天我可要会会唐小非。童虹说,你会吧,他还能把你怎么样?借他十个胆,谅他也不敢。黄小妮越发认真地盯住童虹的眼睛说,你别后悔哟。这句话的尾音拖得长长的,像一根晃荡的橡皮筋,让童虹的眼皮有一下没一下地跳。 黄小妮是离了婚的女人,抽烟、喝酒都很在行。上到区政府的领导,下到街道办事处的同事,没有一个是她的对手,况且她还是街道办的大功臣,正儿八经戴了红花,上了光荣榜的。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计生工作抓重点的关键时段,计生宣传、避孕用品的发放、育龄夫妇的调查等工作都是这个季节的重头戏。前阵子,政府计划生育检查组抽查红卫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工作,头一天到桂林,预备晚饭后游览“两江四湖”,赏赏桂林的山光水色。饭桌上,黄小妮先不动声色,声称不胜酒力,只能小酌几口罢了。带队的李组长以为黄小妮这丫头片子真的不能喝,也不勉强。 酒过三巡,街道办事处张主任敬过李组长后,便虚晃一枪,冲黄小妮丢个眼色,将酒盅交给她。酒盅的转移,即意味着酒席上话语权的转移,她黄小妮说怎么喝就怎么喝。酒喝得怎么样,工作就怎么样,黄小妮是担着偌大责任的,算第一责任人呢。其实,从见到李组长的第一眼起,黄小妮就知道他死定了,当然这个“死”是带了双引号的。可怜这李组长虽然“酒”经沙场,经历各种场面,但夜路走多了终究要碰到鬼,毕竟黄小妮这个女煞星是酒坛子里泡出来的玉面玲珑鬼,又铁心要灌他,他能好到哪去。检查组七个人,除两个女的中途退场去游览“两江四湖”外,五个男人不管划拳,还是摇骰子,都丢盔弃甲,竖着进来,横着出去,直睡到第二天下午才起,连早茶、中饭都免了。至于中心任务嘛,检查表上都一溜的红钩。喜得办事处张主任摸不着方向,在大会小会上表扬黄小妮说,黄小妮办事,我放心。 听张主任声情并茂的表扬,童虹也很激动,没少替黄小妮鼓掌,脑海里不由自主地交替闪现唐小非和黄小妮的影像,甚至觉得他俩才是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同志。有一天晚上,童虹不小心梦见唐小非和黄小妮还喝了交杯酒,并赤裸裸地携手并肩走向桃林深处,一任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P2-3 后记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记不起这是谁说过的话,却以为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都有其精神探求的渴望。信仰、道德、文化、文学、民俗等精神形式于无形中切人庸常的现实,无处不在。一直以来,我无悔于选择文学这个精神形式来打量我卑微而尊严的生活,来提升我的精神品质,来搭建我的精神家园。 我固执地认为,从文字出发,我们不仅能亲近自然,感知生活,更能听到灵魂深处的声音。 随着城市化的大发展,混凝土的高楼大厦以宏伟挺拔的姿态,堂而皇之地将人们隔离在一个个方格子里静默而热烈地生活。说静默,是因为以平方米论空间的世俗算计,实在弄不出什么大动静;说热烈,是因为一根网线打通的无限空间,虽说铺得开强大气场,终究虚幻无边,独生焦虑。夏天,一个阳光很好的日子,一位诗人给我赠书赠言日:一切都在窗外,如同飞鸟,一晃而过。我想,这只飞鸟可以是时光、可以是爱情、可以是梦想,总之是精彩而易逝的东西。倘若有心抓住,你便觉得充实而美好;倘若无心那就晃眼而过,什么也留不住。 很多年前,我也喜欢诗歌,喜欢文学,喜欢把钟情的女孩子比作一朵追赶太阳的红云彩。那时候,没有短信,没有e—mail,没有QQ,没有博客,没有微博等现代手段,除了在草稿纸上瞎涂鸦,就是在厕所的墙壁上乱写乱画,放飞禁锢得紧的青春小鸟。走出校园,拿着那张像发票样的毕业证,突然成为无所事事的社会青年,不晓得去哪个地方报销这张经过校长大人签字认证的发票。可以想象,我也不是老师眼里的什么好学生。一颗红心,两种打算。我当属另一种打算。在徘徊苦闷之时,我观望四方,游荡江湖,唯独心里有一颗叫作文学的种子,在破土,在发芽。虽然投的稿件如泥牛人海,毫无音信,却并不妨碍一个文学青年的倾诉。 岁月是流动的岁月,如同南来北往的火车,从身边飞驰而过。小站的那种静寂和隐秘,或隐或现,时时在内心里窜动,刺痛我的某些神经。在酒精无法麻醉自己而寻求精神突围的情况下,我铺开稿子,试图以小站为半径,最大范围内扩展参差的小站生活,将两条钢轨之间求畅通的情状跃然纸上,竟然得到各报刊编辑的青睐,始料未及。毋庸讳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贵人,或在远处,或在近处,无私而有心地引导、扶助,直到你在高处自由奔跑,不求回报。曾经有个沈先生,是我敬重的老报人,他放话我的文字可以允许打打“擦边球”,其他一律枪毙。从文友那里听到这句话,我诚惶诚恐,好几夜睡不着觉。沈先生放开这个尺度,顶着偌大责任,我总觉着欠他的。现在,沈先生离休了,又跟我相距于另一个不远也不近的城市,我唯一的心愿就是什么时候跟沈先生喝餐酒,醉也无妨。我很庆幸,也很感谢那些与我结缘、与文字结缘、与文学结缘的人。 文学是高级的精神现象,标志着人类情感生活的诗意程度。对于文学,我还不是很懂它,但我想好好地敬重文字,敬重生命,沿着无限延伸的钢轨,用常态的人生经验去贴近生活的本质,去发现生活的律动,去张扬人性的美。 回眸过往,在一行行文字所垒成的尺幅之间,虽不见千里之势,却时时催我奋力向前,因为一切都在窗外,一切如同飞鸟,一切才刚刚开始。 世间万物是自然的,人的生活也是自然的。这是很简单的一种状态,可很多人不这样想,非要搅得风生水起。于是,权力、名利、欲望在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中拷问人性。其中,有的人得意,有的人挣扎,有的人屈从,还有的人淡泊,粉墨登场演绎成一幅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众生图。难怪有人感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无独有偶。2002年,我从乡下漂到桂林,开始在城市的喧嚣之中人模狗样地走,眼风里飘飘的不再有原本的风物景致,再美的景象总觉得是工匠的巧妙,至于少些什么,却始终找不到很靠谱的答案。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我们无力留住些什么,只有选择。有的人选择了慢车,有的人选择了快车,还有的人选择了动车,朝着各自的目的地行进,或快或慢的行程呈现出共同存在的动态。底层民生虽然艰难,但个体生命强有力的内在力量却时隐时现地超越外在环境的高压。之所以没人选择歇菜,是因为人要生活要生存,此乃人生要义。 在漫长而枯燥的人生旅途中,可以读书,可以聊天,可以游戏,可以喝茶唱歌,可以……还有很多形式可以作为辅助的心灵鸡汤,滋养个体的肉身和精神。佛说,空才是灵性的。我不想由于内心的焦虑而遁人因为空才会满的禅境,就固执地选择小说这个载体作为渡船,在浮华世界里抚摸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疼痛,让卑微而不卑贱的灵魂抵达梦之彼岸。 小说是个什么东西?我不知道。在小说的社会功用日渐衰退的情形下,我发现“文以载道”已变得那么牵强,尘封的文字所承载的仅仅是个体的心灵或者说是一部分人的精神,像燃烧的微微烛火,亮而不暖。这些年来,我断断续续写了一些自以为是的小说,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写,写了什么?生活或者复制的生活,在强大影音和网络媒体推动下,随处可见,直观而又生动,还有谁来静心触碰小说的微言大义?繁华难免浮躁,浮躁难免浅薄。我在庸常的日子里浅薄,却又害怕不入流,只好在世情的变迁中随波逐流。唯有铺开纷乱的思绪并在光标的引诱下,两手不停地敲打键盘,失控的灵魂才渐渐平静,回归到朴素、自然的人性轨道。 生活的征途,心路的历程,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路上。 我这个人没有什么理想,除了抽烟在行,其他都不甚了了。因此,生活不紧不慢便落得空闲,算个闲人吧。闲来无事,我喜欢去到叠彩山下的漓江边,随便选一块岩石,坐上一两个时辰,抽几根香烟,想想所谓存在,想想所谓远方,偶尔也想想所谓艳遇。 俗世的生活,物化的社会,想开来它就是一杯白开水,没什么味道。觉得人生有点甜的人,必然收获甜蜜;觉得人生有点苦的人,必然得到酸苦。这些年,在城市的浮华与乡村的荒凉中穿行,我虽然带着一份属于自己的阳光一路向前,但听暌了,看惯了,对人生百态难免也有些许感悟,无非人间正道是沧桑,做人不要太嚣张。可是,在这红尘滚滚、策马奔腾的江湖,总有某些人自命不凡,不甘隐于山,不甘遁于市,武功稍有修为,便觉得自己前额突出,异于常人,要么嚷着出山,要么闹着出城。无论出山也好,出城也罢,似乎师出有名,并不与常理相悖。人就像树的根,哪边土壤肥沃,便扎向哪边。这人性所在,人都想得通。但人又不是孤立的,往往跟周边有千丝万缕的牵扯,每一次抉择都有两种结果,那就是得到或失去。可以说,上天是公平的。在得到或失去之时,我们又将如何安放自己的灵魂?窃以为,无论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内里的深处总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用武侠小说的说法,叫作“死穴”。死穴是致命的,而致命的东西往往不是匕首,不是夺魂枪,不是索命绳等重杀器,而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情感或者良心。情感与生俱来,操纵着或感性或理性的行为,外力无法消磨。每一个人的情感世界里,都有不同的呈现方式,悲欢离合之际,人性之弱、人性之恶、人性之美四面来袭。于是,天理何在,良心何在,就成了拷问人性的严词厉句。但凡在心智迷失、欲望横生的时候,世界总是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很疯狂、很残酷,也很简单。行走在路上的人们,无一例外都能感受到,看似空旷的世间寒光四起,无形的锋芒凌空而下。究其根由,无非粥去饭来,皮袋难医。 除了身体,其实还有精神。从文化的象征意义看,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高级现象。但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文学不再是一个人的心灵鸡汤,也不再是一个人从此岸到彼岸的渡船,它仅仅是一个人的一种爱好罢了。基于文学创作这样的爱好,往往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写给自己看,一种是写给别人看。先前,我是写给自己看;现在,我想写给别人看,因为写给别人看,那是有钱的。我不是一个高雅的人,算来还很世俗,但我愿意悄悄循人自己的壳,用那些阳光的文字,温热自己冰冷的灵魂。本书遴选了本人近年以来创作发表的17篇中短篇小说。这些文字,大多以桂林独特的地域资源为背景,以平实、诙谐的俗世语言,展示了生活在这方热土的人们的丰实情感,不讨巧、不媚世,权当孤独时的胡乱涂鸦,偶尔翻看时也让自己脸红。现斗胆结集出版,盖因出版自由,聊作书橱里的一瓣心香,以备存查。 是鬼别装人,是货莫装纯。在物欲横流的经济享受时代,人的纯净性基本被利益的社会性所阉割,每个人的情感生活呈现出血淋淋的创口,并非一片创可贴可以弥合的。人是情感的动物,无论真假变异,情感与生俱来,总为个体生命的存在表现。关注情感,是因为我相信情感能抵达一切不可及的尽头。当然,我的小说主人公是虚构的文学理想中的代言人。“虚无中诞生”是一切艺术家的启示录。对于你情我愿的爱情,对于貌似修得正果的婚姻,对于或精彩或平淡的人间烟火,无论身处局内抑或局外,没有屡试不爽的逻辑教材以观万方,诸君均须自行上路。都说文字有教化作用,各路看客也别认真,若有幸遇见,请随意翻翻。我充其量算个无聊文人,所写的并无什么人间大义、高尚大德,仅为七拼八凑的凡尘俗事,有的甚至连故事都不是,仅供闲时消遣罢了。如不幸有所感悟,我只能笑笑作揖,谢了! 东风不管人贵贱,一样飞花到白头。身处桂林这样环眼三百六十度都是秀山丽水的城市,免不得意若闲云,淡看虚华。安逸和闲散之间,很自然也很容易捕捉到烟雨朦胧里的美好和夜色里的满目星光。我喜欢桂林,也喜欢在轻风流韵的慢时光里,追忆身体的行走和灵魂的安放,追溯生命本初的意义。因此,本书取名《谁播的种子》并非俗世生活里的破事,也不是“标题党”故意而为的哗众取宠,其实质是本人走上文学创作之路所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就叫《谁播的种子》,虽然稚嫩有余,有拿不出手的犹豫,但毕竟是一元之始,心有不舍。同时,它又借指一种精神的坚守和传承,在篇目里无出其右,舍它其谁?一个人在路上,心里总有一枚种子在发芽,在引领你走向远方。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如一簇微火点亮人生,让你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说白了,这一粒种子就是一个道,或者理。 本书作为广西2014—2015年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之一,得到了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西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广西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们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他们的出版理念和敬业精神令人感动;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著名青年批评家王迅先生从文本批评的维度,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龚桂华先生、桂林市文联副主席盘文波先生、桂林文学院院长刘敏先生,在创作整理过程中针对部分篇目的缺陷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南宁铁路局新闻影视中心高级编辑蒋媛荣先生从文字的角度,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还有那些在生命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关怀和热心帮助,让我获得更多阳光和雨露的人,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1 2015年9月侣日于桂林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谁播的种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唐沁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1909764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9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5 |
出版时间 | 2016-01-01 |
首版时间 | 2016-01-01 |
印刷时间 | 2016-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6 |
CIP核字 | 2016015469 |
中图分类号 | I247.7 |
丛书名 | |
印张 | 19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