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月亮由此向西
内容
编辑推荐

小说以“月亮由此向西”为名,并多次出现与月亮相关的描写,是有其深意的。云舒和艾生,是两个写诗的人。他们置身于冷漠而空旷的世界中,却执拗地要追寻“灵魂世界”,他们是遗世独立的精神贵族,是心灵荒原上永不回头的舞者。他们纤弱、敏感、睿智,一方面和世俗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格格不入,一方面又在格外固执地追求精神性的东西,因而所受到的伤害就特别大,失望也特别大,他们的灵魂无所栖息也无处告别,成了一个精神的流浪者。月亮,一个没有重力的,明亮的,却也是永远无法到达的星球,成为了他们梦想中的乌托邦。

作者从平淡的生活入手,以敏锐的眼光,细腻的笔法,抒写人生情感,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以个人化的写作姿态大胆冲破“性”的禁区,直抵人性的内心世界,完成了对爱情本质的体认。其中表现出的对独特个性的大胆追求和信仰缺失、责任感缺失后,现代都市女性的心理迷乱亦有引人深思之处。

内容推荐

一部男人的“爱情史”把四个完全不同的女性串到了一起。

艾生不见了。渴望倾诉的妻子打电话去电台的谈心节目,说起了他们之间的往事。她并不知道,主持人云舒是他丈夫分手的情人。云舒去艾生家,得到一部分手稿,写的是艾生和一个年轻的书店职员的爱情故事。而那个书店女孩,对那段时间发生的事却有着与艾生完全不同的记忆。艾生的妻子还读过另外一部分手稿,她告诉云舒,艾生最爱的女人叫朱槿。在MSN上,云舒和朱槿讨论了关于爱情、关于女人的一些感悟。2007年的最后一天,云舒在梦中去到了月球,看到了艾生。她不知道,之后发生的,几乎和她的梦境一样。谁说生活不是一个梦呢?最终,她在“月亮由此向西”的路牌的指引下,遭遇了车祸,并在最后的意识中到达了梦中的月球。这段描述,让人想到了艾米莉·狄金森,这位女诗人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我为美而死,但是还未——死亡是如此肯定而真实,然而爱情、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艾生终于在最后一章出现了。回到家里,他立刻回归到原来的生活,就象他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目录

第一章 艾生不见了

第二章 云舒的博客

第三章 月晕

第四章 爱情史(上)

第五章 李琳的爱情

第六章 艾生与无须龙

第七章 爱情史(下)

第八章 云舒和朱槿的MSN对话记录

第九章 月亮上的人

试读章节

我30岁,模样虽然说不是特别漂亮,但也完全说的过去。我有一份平常的工作,虽谈不上喜欢,但很清闲,钱也不少。有一个仪表堂堂的老公和一个漂亮活泼的女儿,我爱他们。我的日子过得平静而安详。可是,有一件事情的发生,彻底打碎了这一切。这件事情是这样的,我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眼泪还是止不住打滚,虽然这么多天过去了。

这件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我的丈夫突然不见了。

那天早晨,他告诉我说要出趟门。

“去哪儿?”我习惯性地问。

他诡秘地笑笑:“我说去月球,你信吗?”

以前,我们新婚不久,每次他出门,我都要仔细盘问一番。不是对他不放心,而是生怕失去他。

每次,他总是说:“我的好老婆,你管得这么严,我难道能飞到月亮上去?”

他这样一说,我就没脾气了。他说话是不是很有意思?他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的孩子气?正是这一点,让我特别着迷。我的丈夫,不是一般的人,不是说他有钱、有权,不是,实际上他没钱没权没什么本事,甚至对那事也不上心……,不扯远了,我是说,他的特殊之处在于:他是一个诗人。

诗人,你是不是感到很好笑?这年头还有什么诗人?可他千真万确是个诗人。他虽然在一家公司上班,但业余时间写了很多诗,还出了两本诗集。

有一天,我的丈夫突然不见了,一连三天没有回来,也没有任何消息。我打电话问他单位的人,他的领导说:我还正想问你要人呢,他说家里有事,我只给了他一天假,现在也没见人。我正想给他打手机骂他一顿呢。

“不用打了,手机关机。”我木然说。

“哦,你打过了?这小子!看我不扣他工资。”领导愤愤地说。

我找出一个我丈夫丢在家里的旧电话号码本,打遍了上面所有的电话。上面记的都是他的一些文朋诗友的名字,但这些人没有一个有他的消息。失望之余,我又有些欣慰——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女的。外面有些风言风语,说我丈夫是个文化人,文人花花肠子多,这些电话让谣言不攻自破。我的丈夫不是那种人。

唯一使我不快的是,这个电话号码本最后缺了一页。每页上可以记录四个人的号码,我想那会不会是四个女人呢?但我忽然想起一件事,就释然了。我丈夫有没事抠耳朵的习惯,但他从不用耳勺,而是随手从正在看的书上撕下最后一页,卷成一个纸捻,伸进耳朵里轻轻捻动。你如果到我家,就能发现,他几乎所有的书都缺了最后一页。

第一次看他闭着眼睛那个享受劲,我惊讶得不知道说什么好。

“好好的一本书,”我说:“你把它撕了还怎么看?”

“怎么没法看?”

“你不看完怎么知道结尾?”

“我为什么要知道结尾?我已经得到了快乐,这就够了。”我的丈夫,不,那时他还不是我的丈夫,他眯着眼睛,孩子一样天真地笑着,阳光在他脸上暖洋洋地照着。就是那一刻,我爱上了他。虽然我搞不清他说的快乐是来自阅读,还是来自纸捻掏耳朵。

“不知道结果,怎么算完?”

“没必要,”他把纸捻从耳朵里掏出来,掸了掸上面的耳垢,晃晃脑袋,脑袋里似乎发出沙玲般的响声。然后,他把那支纸捻掷了出去。纸捻就像一尾响箭,笔直地插到前面的树缝里,看得我惊喜万分。随后,他一把将我揽在怀里,嘴巴贴在我耳边,轻声说:“你看这蓝天白云,你看这碧草如茵,这么天造地设的好家当,我们切不可辜负了。”

说着,他将我缓缓放倒在草地上,我已融化在他的浪漫里,根本无法拒绝。

他显然没有想到,我当时还是个处女。事情完成以后,我并没有像一些电影和小说里描述的处女失贞后那样大哭大闹,我只是平静地躺着,感觉很幸福。倒是他,局促不安,脸胀得彤红,怔怔地看着我:“天啊,你竟然是……”

“扶我起来。”我说。他便扶我起来。我晃晃悠悠地站起,黄昏的光立刻吞没了我。我在黄昏的光里穿好衣服。整个田野安宁、恬静。我依偎在他怀里,久久不忍离去。

一直到太阳下山,我终于还是哭了,我像一个正常的女孩对他说:“你要对我好。”

“会的,会的。”他恐惧般地叫了起来。

我摸了摸他的肋骨,他居然在颤抖。“你少了一根肋骨。”我说。

“什么?”他随即明白过来,伸手刮了刮我的鼻子:“变成了你”。

这样的浪漫哪个女孩能拒绝?所以我一直觉着我和他爱得有道理。

过了两个月,我发现自己怀孕了,而就在那段时间,我发现他似乎对我没有刚开始那么热心了。我很难过,又无可奈何。他的心好象并不在他自己身上,而是在天上,在远处,在我看不见摸不到的地方。

我怀着半是试探半是惴惴不安的心理,对他说:“我要告诉你一件事。”

“什么事?”他好像兴致不大。

我试了几试,都没好意思说出来。

“我还没想好怎么说。”可是,我的脸却红了。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他大大咧咧地说:“大不了是怀孕了。”

“啊?!”我没想到他竟然一语中的,不禁大叫起来。

可是,他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你真的…怀孕了?”他把脸凑到我的脸上,睁大眼睛看着我的眼睛。他的头发碰到我的鼻尖,我忍不住笑了出来。

我这一笑,他高兴了,伸手咯吱我:“竟敢骗我!”

我大呼小叫地躲闪,突然一阵呕吐,眼泪跟着也涌了出来。他这才相信了,手忙脚乱地喂我水,又拿毛巾什么的。

过了一会,四周的空气都静止下来。我拿起围巾,开门,又站了一会儿:“你不要担心,我明天去医院,如果不是今天晚了的话——”我再也说不下去,就冲出去。

果然,他立刻就追了出来。他如果不追出来的话,我的一生很可能就毁了。因为我当时既悲伤又无助,一个劲地重复想着一句话:这个男人怎么这个样子?男人怎么这个样子?人怎么这个样子?……

“哎,哎!”他拦下我:“你听我说。”

“你不用说,”我没好气地说:“我自己去处理。”

“不,你听我说,”他按着我的肩膀,让我动弹不得:“我要和你结婚。”

“什么?”我的脸腾地红了。

“我要和你结婚。”他又说了一遍。

我心跳加速,可是嘴里却说:“你不要勉强,我不会因为这个小孩而要挟你什么。”

“我长这么大,连小动物都没杀死过,怎么能杀死一个小孩呢。”他的神情忧郁而迷茫,“我不能这样做,你还是把他生下来吧。”

“呸,谁要给你生小孩?”我羞涩难当,心里却荡漾起一股暖流。

就这样,没过两个月,我们就结了婚。刚开始,我的母亲和哥哥坚决反对,他们觉着这太仓促,像小孩过家家。我把自己怀孕的事情告诉了母亲,她先是把我大骂了一顿,随后就搂着我哭了:“孩子,”她说:“但愿他能对你好。”不过,这个给我带来婚姻的孩子没出生就夭折了,在我们婚后两个月的时候,我也差点和这个孩子一起死掉。

好了,还是不说这个了。

起先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住在单位的临时宿舍里。宿舍是两间平房带一个小院,虽然简陋,但很安静。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把院子里的杂草收拾干净。实际上,我那时候已经不能干活了,只是端端茶倒倒水什么的,即使这些,我丈夫也不让我干。单位的姐妹们都说他对我好。

他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些向日葵的种子,种在窗台下面。时间已经是九月份,我叫他别瞎忙活,长不出来。可是他瞪着一双眼睛:“怎么会呢?种子这么好,秋天还早呢。”

我说现在已经是秋天了,他不以为然:“我还穿着短袖呢!什么秋天?”

我说季节不是他说了算的,大自然有自己的规律,“你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吗?”

“我不要懂,我只想现在种向日葵!”他傻乎乎地晃着脑袋,我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也许是他的痴心妄想打动了上天,一个星期后,向日葵发芽了,很快就有一米高。

“你不是说不长吗?你看看,你看看”,他拉着我的手,叫我坐在小板凳上:“我们很快就能吃上新鲜的葵花籽了,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我说:“你先别忙着高兴,等长起来再说。”

“你怎么这么悲观?”他有些不乐意。

我悲观吗?我一点都没觉着,我只是按常理推断。而他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现在想想,他说我悲观其实是有道理的。我骨子里浸透了生命的悲哀——你笑什么?这句话不像我说的是吧?是的,我受他传染太深,自己也快变成诗人了。

P1-6

书评(媒体评论)

王棵:站在作品背后指挥这部小说的人,从容、淡定、平静,使面对这部小说的人不用担心会被叙述者突如其来的激动吓倒。

诸多优雅的细节促成了一个形而上话题的圆满阐述。它启动了我们迟钝的各路神经,叫人掩卷沉思。

曹寇:可以理解为吉心木给我们讲述了十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更可以理解为她向我们阐述了个人对爱情、家庭和精神层面的深刻认识。

老到的表达、多变的形式、细腻的洞察,呈现了虚构之刀剥皮剃骨的艺术力量。

徐东:可以看得出,吉心木写得自由随意,但行云流水,波澜不惊。非凡的想像力楔入我们熟知的生活,给了我们意外的惊喜。我想她是一个有才华的作家,却不张扬。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候,读者也许不多,但会有知心的读者。

瓦当:在我看来,吉心木用轻盈、感性的语言艰难讲述了一个寓言。一方面,它与当下生活如此相似,以至于人们很难将它认出;另一方面,它又离现实如此之远,远到了“月亮之上”,令人倍感陌生和突兀。这是叙述之光从晦黯投向澄明的过程,作者独特的才华也由此显现。

唐酽:不同的女人感受着同一个男人带来的不同的爱的状态,或浅滩缓水,或清涧奔流,或江流宛转,或惊涛拍岸。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清新隽永,这就是《月亮由此向西》,一部水墨式的小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月亮由此向西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吉心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737915
开本 16开
页数 21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4.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70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