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落落孤云独往还(徐霞客宜州旅行记)/宜州历史名人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张俊显主编的《落落孤云独往还(徐霞客宜州旅行记)》是“宜州历史名人丛书”,之一,本书分别从历史事迹、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三个角度来立体展示宜州历史文化实力及文化魅力,多层面呈现宜州历史文化的文化形象与影响力。相信本书所研究的宜州历史名人,不仅将成为宜州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将成为宜州独特的文化符号。对推动宜州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和文化建设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内容推荐

张俊显主编的《落落孤云独往还(徐霞客宜州旅行记)》介绍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宜州旅行考察的经过以及考察前后的相关记录,翔实地叙述了徐霞客在宜州的传奇经历。《落落孤云独往还(徐霞客宜州旅行记)》细致地反映了宜州的地理风貌,同时通过徐霞客与当地社会名士及百姓的交往,体现了当时宜州的文化发展水平以及风土人情。

目录

第一章 千古奇人徐霞客

 一、少负奇志

 二、时代面影

 三、问迹山水

第二章 旅途上的宜州

 一、踏上广西之旅

 二、霞客的宜州

第三章 徐霞客的宜州路线图

 一、抵达庆远府

 二、逗留庆远府

 三、离开庆远府

第四章 徐霞客的宜州地理

 一、宜州的个人地理志

 二、庆远府城三处胜景

第五章 徐霞客的宜州交往录

 一、前奏:赶赴庆远府

 二、庆远府交往录(上)

 三、多灵山旅行记

 四、庆远府交往录(下)

 五、尾声:德胜交往录

第六章 伟大的旅行

 一、绝版的旅行

 二、行者的宜州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章千古奇人徐霞客

翻开古代中国的社会画卷,会发现历史长河中有不少长途跋涉的旅行者。

汉代出使西域的张骞,远行印度的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元代勘察黄河源的都实,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这些最为人熟知的旅行者都历经坎坷,克服险阻,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印迹。特别是经由《西游记》文学与影视的演绎,玄奘曲折艰辛的西行,平添了许多瑰丽奇绝的传奇色彩,织就了妇孺皆知的奇幻故事。

然而,仔细想来,他们却还算不上真正的旅行家。因为他们的行旅多是带着一种政治或者宗教的使命,而非一种地理学或者人文意义上的旅行考察。对于他们而言,完成使命是最高的目标,沿途的山河地貌、风物世俗,不过是旅途的场景,亦或只是日后一种花边似的谈资。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其旅行的意义或许不在行程的终点,而着落于行旅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本身。

如果我们回眸历史上的17世纪,就不难发现一个伟大旅行冢的身影。

他不求功名,不计得失,抛妻别子,背井离乡,毅然踏上了神游九州之旅。“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将行旅见闻与探寻诉诸笔端,“山川条理,胪列目前;土俗人情,关梁阨塞,时时见著;向来山经地志之误,厘正无遗;奇踪异闻,应接不暇。”创造了颇具地理学价值、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的旷古巨著。

他,便是被钱谦益称为“千古奇人”的“游圣”一一徐霞客。

一、少负奇志

徐霞客祖上世居河南新郑,世代为官。梳理下可考的家谱世系,徐家大概可以追溯到宋朝的徐锢。

北宋末年,徐锢在开封任府尹。随着金兵南下,南宋建炎四年(1180),他携带大量的“中原文献”,随宋高宗赵构南迁江南临安(今杭州)。当成吉思汗迅速崛起,打下元朝江山之后,徐氏举家迁居江阴。

在朝代更迭的历史阵痛中,徐家子弟以“誓不仕元”的姿态远离了官场仕途。直到朱元璋在金陵(今南京)建立明王朝,徐家才从家国覆灭的历史屈辱中复苏,这个翰墨飘香的书香门第也渐渐有几人人仕。徐家殷实自足的生活,陡添了几分耀眼的光芒。

在明初的徐氏家族中,徐霞客的九世祖徐麒算是一位比较出彩的人物。

徐麒颇好学、负大志,学行深受世人推重。人明以后,他凭其才学德行得到郡中推举,以布衣应诏,奉命出使西行,宣谕巴蜀。徐麒历尽艰险,抵达巴蜀,出色地完成使命。朝廷很是赞赏,欲授以显职。

当时的政治环境不良,朱元璋创了“廷杖”制度,大家的生杀浮沉全系于他的喜怒之间,动辄得咎。明晓官场浮沉的徐麒对这名利场毫无向往,虽说是出使立功并有机会效命朝廷,他却不期望得到什么封赏,而是急流勇退,辞章三上,请归故里。

难得的是,徐麒的请辞竟得到了恩准。他以一品朝服荣归故里,一时名动朝野,声名远播。回乡后,徐麒专门布置了一间书房,借用陶渊明《饮酒》诗义取名为“心远”,并亦自号“心远”,隐逸逍遥,陶然于书中。

“明初功臣多半出身于草莽,功成之后,大都喜广置田产。”徐麒不免受到这风气的影响。加之出使巴蜀时一路目睹战争的惨烈与民生的艰辛,他深感安居乐业之可贵。回到家乡后,徐麒大规模地垦荒辟田,事农桑,积谷粮,渐渐地,为徐家积累了颇为可观的财富。

徐家当年南迁之时,随行携带了不少书籍。徐锢在给子孙留下一笔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种可贵的诗书传统。

到徐麒时,雅好藏书的他特辟书屋,广收文集,一时间藏书盈栋。徐麒之子徐态“尝筑室数橡,玩读经史”,徐忞之子徐颐则“馆于后圃,左右图籍”,徐颐次子徐元寿曾筑“万卷楼”,“凡唐宋以前异本,倾赀购致之”,“楼中积书万卷”,再次引来当时众多名人,留下不少题咏诗文。至徐霞客高祖徐经,辟书屋“西坞”,常“悬金购书,以资博综”,藏书数千卷之多,号称“藏书最丰,侔于木天”,更是创下藏书佳话。

徐霞客先世藏书“综三教而汇百家”,上及天文,下至地理,各种书籍无不收集纵览。这个世代保持的“文献巨室”,直至家族经济逐渐衰落,仍不减藏书。

然而,也正是“藏书最丰”的徐经,却在读书进仕这条中国古代成就功名的阳关大道上遭受了灭顶之灾。P1-4

序言

《宜州历史名人丛书》序

当前,国际以及区域间竞争的焦点正逐步从经济硬实力转向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是区域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们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比重不断增加,文化对国家、区域社会经济的影响逐步扩大。1990年,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在约瑟夫·奈看来,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由价值观、影响力、吸引力等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软实力一般是指无形的、抽象的、非物质性的力量,它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一概念的提出,把软实力提高到了与传统的“硬实力”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位置,促使人们从关心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在我国,“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的正式出现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表明,我们党和国家已经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战略着眼点,文化软实力已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以及区域竞争的重要因素。

拥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宜州,文化积淀极为丰厚。它与历代众多名人有着不解之缘,形成了独特的名人文化。宜州市委市政府将宜州的历史名人资源保护和开发纳入文化建设战略,通过研究宜州的历史名人以彰显宜州的文化,显示了对历史名人的敬重以及对宜州文化传统的传承。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文化自觉,既是宜州城市形象塑造与传播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宜州城市文化魅力与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本套《宜州历史名人丛书》便是广西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团队9名学者对宜州历史名人研究的成果。本套丛书包括5本:《四朝宦海听风雨——宜州名士冯京》《短笛长歌独倚楼——黄庭坚在宜州》《落落孤云独往还——徐霞客宜州旅行记》《大儒山长润诸生——郑献甫在宜州》《连天烽火化春风——竺可桢在宜州》。相信本套丛书所研究的宜州历史名人,不仅将成为宜州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将成为宜州独特的文化符号。对推动宜州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和文化建设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落落孤云独往还(徐霞客宜州旅行记)/宜州历史名人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俊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547050
开本 32开
页数 1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1
CIP核字 2013279379
中图分类号 K825.89
丛书名
印张 5.5
印次 1
出版地 广西
210
14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