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国文化国际共享(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文集第3辑)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国家项目”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的成果之一,“工程”的设立旨在梳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思想文化术语,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客观准确地予以诠释,在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本书所收录的32篇文章来自2019年10月参加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坛的会议论文。本次会议收到论文所涉猎讨论的问题涉及文学、历史、哲学、传播、翻译等多个学科,甚至还有很多跨学科研究的内容。本次结集出版,可以为更多的专家学者所见,更大地发挥传播效果。 目录 中华思想文化核心词的梳理与阐释 论先秦儒家理论视域中的“同”/晁福林 “赤子之心”与中国美学/袁济喜 “感兴”:情感唤起与审美表现/张品 论北宋理学的“气象”/李昌舒 在政治与道德之间——论“中”的语义演变及其文化意蕴/李春青 中国服饰文化核心词“十二章”的梳理与阐释/史红 “义利之辨”的韵致及其两个层面/孙秀昌 说“天下”:电视讲稿中的普及“天下”/姜海龙 《易传》“顺天休命”浅析/赵建功 中国诗论话语中的“情”与“景”——论明代诗论家谢榛对诗歌理论的认识/孟丽 “天人合一”观念与《易传》的“天道一人事”结构/张庆利 《易经》“乾”“坤”两卦中的“君子”涵义述要/李笑野 从生命哲学到“神与物游”——儒家美学的运思路径初探/韩振江 儒学史视域中的“《诗》言志”/孟庆楠 汉代的“父母官”歌谣与“为民父母”文化——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为民父母”的梳理/白振奎 “为己之学”阐释的三个维度/谢远笋 作为审美观念的“圆”意象在魏晋南北朝文论中的形成与深化/徐晓 中华思想文化核心词的多语种翻译 论中国经籍英译中信息的熵化及其成因/李照国 非遗文化关键词的“地方性知识”翻译规范探究——《河南省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参考》非遗名称英译刍议/张优 《尚书》中轴心话语“德”的阐释与传译/陈丹丹 中华文化传播视域下汉英成语词典词条右项释义模式分析/王晓农 儒家核心概念和术语的翻译困境与破解之道/桑龙扬、陈琴 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命名、解释和翻译的一些思考——以源自《易经》的词语为例/吴礼敬 “话语”、Discourse与文化安全/韩志华 中华思想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韩震 如何通过翻译塑造中国形象/陈明明 中国特色以及中国文化当代价值问题/李雪涛 乐署与北宋礼乐思想的形成/董希平 《国语》所见占筮的“世俗化”/吴宝麟 范畴与命题:古代文论话语的基本形式/吴建民 作为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人文地理核心词——以“长江”“五山”文化传播为例/郝祥满 “感兴”与“灵感”的诗学话语来源/刘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文化国际共享(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论文集第3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贾德忠 |
绘者 |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213199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20-08-01 |
首版时间 | 2020-08-01 |
印刷时间 | 2020-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15 |
CIP核字 | 2020142037 |
中图分类号 | K203-61 |
丛书名 | |
印张 | 22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7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