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 | 论平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 内容 | 内容推荐 《论平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对平等概念、平等思想的起源、不平等现象的产生和表现、实现平等的途径作了系统的论述,同时对法国复辟王朝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种种不平等现象作了深刻的揭露和评判。 目录 致读者 序言 第一部分 现在 第一章 法国革命恰当地把政治归结为这三个词:自由、平等、博爱 第二章 平等是一种原则,一种信条 第三章 这项原则今天已被公认为司法准则 第四章 当今社会,从某方面观察,除此原则外,别无其他基础 第五章 现在社会的罪恶来自这个原则与其对立面的斗争 第六章 对第一部分的结论 第二部分 过去 第一章 要确立政治权利的基础,必须达到人类平等,在此以前则没有权利可言 第二章 一切政治学家,从亚里士多德直至孟德斯鸠,都只懂得把事实上升为权利 第三章 古代不存在平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所作的论证 第四章 古代不存在平等的新论证。柏拉图的《理想国》 第五章 在平等观念上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行的比较 第六章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之后,人类需要取得的进步能使哲学产生新的发展成为可能。这是从柏拉图直到耶稣基督这段历史时期内,人类在缺乏新思想的光芒和其他理想的条件下跨出的一步 第七章 耶稣是社会等级的摧毁人 第八章 连接耶稣和先于他的西方立法者的纽带。耶稣继承了古代立法者的精神,但赋予他们的思想以新的适用范围 第九章 基督教从古代城邦遍及到每一个人 第十章 平等之餐,虽只局限于社会等级,却是西方所有古代立法的精神基础和时间基础。对于这种真理的阐述:一、通过拉西第蒙的斐迪西;二、通过克里特岛的安德里;三、通过意大利古代人民多列安族的小亚细亚部分 人民以及迦太基海泰里人的公共用膳;四、通过毕达哥拉斯的修士院;五、通过埃及士兵和传教士的共同生活 第十一章 通过摩西立法来证明同一条真理。反映在摩西法律中的逾越节与反映在米诺王和莱库古法律中的斐迪西具有相同的意义 第十二章 埃塞尼人的圣体逾越节证实了同样的真理 第十三章 对第二部分的结论 结论或过去的普通规律 第一章 不平等的三种可能或等级阶层 第二章 对社会等级一词的释义 第三章 等级阶层的人 第四章 新一代人 附录 关于人类的学说(警言) 致读者 序 关于人类的学说 第一部分 信条——团结 第二部分 组织——三段式 第三部分 存在——运行规则 人名译名对照表 人种、教派译名对照表 译者的话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论平等/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法)皮埃尔·勒鲁 | 
| 译者 | 译者:王允道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11099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306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
| 出版时间 | 1988-07-01 | 
| 首版时间 | 1988-07-01 | 
| 印刷时间 | 2021-05-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政治理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306 | 
| CIP核字 | 2009239255 | 
| 中图分类号 | D081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0 | 
| 印次 | 10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
| 宽 | |
| 高 | |
| 整理 | |
| 媒质 | |
| 用纸 | |
| 是否注音 | |
| 影印版本 | |
| 出版商国别 | |
| 是否套装 |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