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延安时期红十字运动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分为三编架构起全面抗战8年中延安红十字运动研究的框架系统:上编论述了在全面抗战爆发初期,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派往延安地区的医疗队、医护队所进行的医疗援助工作;中编论述了抗战期间前往延安的外籍医疗专家和团体,尽管这些专家和团体前往延安的动因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在红十字精神的感召下向延安伸出了援手;下编考察了艾格尼斯·史沫特莱、宋庆龄这两位杰出女性为延安争取人道援助所做出的巨大努力,而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创建,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道主义的坚守,成为延安红十字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录
绪论
一、本课题的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上篇 博爱恤兵: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对延安的医疗援助
第一章 全面抗战与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组建
第一节 全面抗战爆发前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 全面抗战初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战地救护
第三节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组建
第二章 救护总队派往延安地区的救护队
第一节 各支救护队概况
第二节 各救护队在延安开展的工作
第三节 救死扶伤践行红十字精神——第23医疗队在延安的光辉岁月
第三章 桥梁与纽带:救护总队里的中共党组织
第一节 中共在救护总队建立秘密党支部
第二节 中共红会总支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第三节 红会总支委员会的挫折与解散
中篇 红十字的召唤:活跃在延安的外籍医生和医疗团体
第四章 延安的外籍医生和医疗团体概述
第一节 外籍医生及医疗团体来华原因
第二节 外籍医生在延安开展的工作
第三节 对延安医疗卫生事业的贡献
第五章 印度援华医疗队:中印友谊的桥梁
第一节 促成印度医疗队援华的动因
第二节 编入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序列转赴延安
第三节 参与延安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节 承担救死扶伤的医疗任务
第六章 美国医生马海德:“医林乔木,友好飞鸿”
第一节 延安之行的驱动因素
第二节 中央红军卫生总顾问
第三节 延安的“万能博士”
第七章 在延安工作过的其他外籍医生
第一节 “不死鸟”——白求恩及加美援华医疗队
第二节 边区青霉素的试制者傅莱
第三节 “模范医生”阿洛夫
下篇 人道的光辉:国际援助的路径和延安的人道关怀
第八章 史沫特莱为延安争取人道援助
第一节 史沫特莱的延安之行
第二节 以红十字会为载体的人道援助
第九章 宋庆龄与“保盟”对延安的援助
第一节 作为红十字人的宋庆龄
第二节 “保盟”的成立
第三节 对延安的国际援助
第十章 延安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坚守
第一节 人道主义和国际人道法
第二节 遵循人道的战俘政策
第三节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
余论:延安精神与红十字精神
一、延安精神与红十字精神的完美结合
二、延安精神与红十字精神的当代传承
附录:研究资料集锦
一、《新华日报》资料集锦
二、《新中华报》资料集锦
三、《八路军军政杂志》资料集锦
主要参考文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延安时期红十字运动研究/红十字文化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宋双印//池子华
绘者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5048197
开本 16开
页数 2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7
出版时间 2019-12-01
首版时间 2019-12-01
印刷时间 201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418
CIP核字 2019284496
中图分类号 D632.1
丛书名
印张 16.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40
172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