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四十年四十人(镇江改革开放的历史时空)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由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文联、镇江报业传媒集团共同组织编创。选取了镇江有代表性的四十个人物,通过讲述他们四十年中的生活经历和奋斗轨迹,真实、形象地展示镇江改革开放四十年所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力求对重大题材进行通俗化表达,并以此为改革开放保存一段生动、鲜活,也是珍贵的记忆。
目录
鄂锦昆、鄂秀萍:第一家个体饭店的老板
叶滋茎:家庭小账本,时代大数据
钱永波:十年励精图治,逐浪时代潮流
潘镇平:“炒菜冠军”的百味人生
周洋:“教授”的理论,“技师”的实践
王学明:见证三桥跨江出岛
陈大经:影像定格城市变迁
杨宪华:标新立异不老潮男
沈晓昆:科技“老农民”,稻田“鸭司令”
乐红:裁缝女工的美丽生活
潘正东:改制,带着企业成功逆袭
戴耀明:小镇大剧场的追梦人
陈福根:从“采石汉”到老报人
胡玉留:77高考,幸运的1/272970
汤龙保:书写亿万人“爱戴”的传奇
沙振镇:山水间刻画城市之美
董新建:书剑并举方圆相济的女检察官
华允庆:39张编年体父女照
谭三林:一个全国劳模的沉浮录
刘和平:“鳗鱼大王”的人生哲理
陈柏华:千年乡土艺术传承人
严荣飞:人有梦想可“通灵”
刘跃进:有汤有料有故事
许祥生:骨伤科的“金手指”
王禄宝:第一代扬中供销员
戚杰:成就感在银幕荧屏上
廖锁根:“老总”变身保安的乐与痛
刘树安:种出“绿银行”,富美唐陵村
纪桂发:代课老师的华丽转身
王学剑:CCTV法律讲堂的主讲人
尹琰:百年邮政的“绿色记忆”
洪云:“小巷总理”的幸福事业
邵祥:“一百年只为做好一碗面”
任满凤:百年恒顺的“醋三代”
肖克永:世界冠军的“草根主帅”
华夏:古城的“文化拾荒者”
张炜:My0511大掌门
陶靠军:创业路上的新镇江人
方应明:扛起“老方葡萄”的招牌
周慧杰:大家都叫我安德烈
后记
序言
历史原来这么富有质感
很多概念,我们可以丈量。比如时间跨度:1978—
2018,这个跨度为40年。而一些东西,我们的量化能力遭
遇挑战,甚至根本无法企及,比如:作为一截等长的历史
标本,我们该如何将这个“四十年”与别的四十年作出宽
度层面上的比较?刚刚过去的这个“四十年”,意义有多
大、分量又有多重?
以解放思想一脉相承、以改革开放旗帜引领的这个四
十年,可谓变革广博、波澜壮阔。但是,“四十年里,究
竟发生过什么?”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不太好回答。历
史往往因其过于宏大、深刻与复杂,令人生畏;令人只可
远望,而无从切入。
这个时候,我们迫切需要一种诉诸笔端的文本载体,
因为,“历史只有以文本的形式才能接近我们”(弗雷德
里克·詹姆逊语)。《四十年四十人:镇江改革开放的历
史时空》正是这样一种适时而生、表现独特的文本,包容
而归一、生动而有力。当然,这种“白纸黑字”式的文本
只是文本的一种。
时代变革的某些重要节点、历史绵延的起伏与激荡,
往往在普罗大众的命运演绎中得到“更具亲和力”的留痕
与投射。基于这一认知,《四十年四十人》在首先把握好
结构性涵盖这一关键环节之后,对具体人物的样本择取诚
然不回避“精英”,但绝不“唯精英”,而是更多定选那
些“我们可以平视”的普通人。他们不一定惊天动地,但
他们一定是以足够的个人诚意,见证历史并参与构建历史
;他们不一定是成功的代表,但一定是变化和发展的代表

历史是一本经过时光酿造的“陈年旧账”,而曾经,
它们都是活生生的现实。打开《四十年四十人》,包罗万
象的“固化了的现实”,顿时在字里行间重又鲜活起来、
流动起来:社会的纷纭、生活的图景、事件的发生、人物
的悲欢、存在与发展、消失与新生、共识与碰撞、挫折与
不屈、感动与激愤、重大与细微、农村与城市、政府与民
众……无不尽收眼底。
不作过多评说,只是忠实还原。这就够了。这是一本
异彩纷呈而又主旨关联的“故事汇”:每个人的故事都独
一无二,每个人的故事又都共同牵挂那个时代。捧读这四
十个人物故事,抽象的历史能让人感到竟如此富有质感。
这是一次规模庞大、劳动艰巨的集体“非虚构”写作行动
,站在特定节点上,我们有责任、也有激情去做这件有意
义的事情。
本书编委会
二零一八年八月
导语
打开《四十年四十人》,包罗万象的“固化了的现实”,顿时在字里行间重又鲜活起来、流动起来:社会的纷纭、生活的图景、事件的发生、人物的悲欢、存在与发展、消失与新生、共识与碰撞、挫折与不屈、感动与激愤、重大与细微、农村与城市、政府与民众……无不尽收眼底。
这是一本异彩纷呈而又主旨关联的“故事汇”:每个人的故事都独一无二,每个人的故事又都共同牵挂那个时代。捧读这四十个人物故事,抽象的历史能让人感到竟如此富有质感。
后记
了解一段历史的最好方法,是记录这段历史中各色人
物的生活状态。
创作出版这部报告文学体裁的图书,我们选取了镇江
有代表性的四十个人物,通过讲述他们四十年中的生活经
历和奋斗轨迹,真实、形象地展示镇江改革开放四十年所
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力求对重大题材进行通俗化表达
,并以此为改革开放保存一段生动、鲜活,也是珍贵的记
忆。
四十个人物,涵盖各行各业,立足于普通“草根”,
又不回避知名“精英”。人物经历各不相同,或平顺、或
成功、或失败,但都有独特的生活亮点或代表性的生活轨
迹,能够从侧面反映镇江某个行业或领域的变化,能够在
一定程度上从个人经历折射出当时社会背景以及时代变化
历程。
本书文字创作团队分为作家组和记者组。作家组由镇
江市作家协会骨干会员担纲;记者组由镇江报业传媒集团
中青年活跃记者组成。他们所呈现出来的文本文学与新闻
结合,各有所长。创作团队采访写作历时半年多时间,付
出了辛勤劳动。
用文学见证伟大时代、致敬改革开放。值此书正式出
版之际,感谢每一位参与者!感谢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和
报业集团的大力支持!感谢《金山》杂志社(镇江市文学
艺术研究院)设计和出版团队。
最后,感谢阅读此书的你。
本书编委会
二零一八年八月
精彩页
拄拐沿街考察,创办“镇扬菜馆”
1984年,春节过后的几天里,解放路上经常可见一个姑娘,用自行车驮着一个手握双拐的中年男子,在马路两侧来来回回不停地走动……
中年男子就是鄂锦昆,他因患有严重类风湿,常要借助双拐行走。身边的姑娘是他19岁的小女儿鄂秀萍。
他们在观察人流。每当临近中午,就有许多人,尤其是南门汽车站附近不断涌来的乘客,都忙着寻找吃饭的地方。当时解放路上仅有的一家国营饭店和一家水饺店,常常人满为患。
“吃饭难”,是当时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与此同时,鄂家深受“生活难”的困扰——鄂锦昆仅有微薄的工资,贫病交加,还得靠鄂秀萍卖手绘玻璃画贴补家用。其时,保护、鼓励个体经济已经写入国家宪法,这让鄂家父女心头一亮:何不开个体饭店,既可满足社会需要,也可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于是,出现了解放路上“考察”的一幕。
已年过半百的鄂锦昆毅然拿出自己的住房,以80多平米置换南门汽车站附近一处30多平米的门面房;靠小女儿卖玻璃画以及向亲戚借款拼凑了500多元,置办了几张方桌、十几张长条凳。“要干就干出名堂和特色”,鄂锦昆又拄着双拐,在女儿的陪同下赶到上海,不惜重金请来3位厨师。
起什么店名?13岁就离开扬州邗江农村到镇江学徒的鄂锦昆,始终怀有浓浓的家乡情结,他决定把自己创办的第一家饭店取名“镇扬菜馆”。这年的7月2日,镇江改革开放中的首家个体饭店正式开业。
“镇扬菜馆”一炮走红,每天顾客蜂拥而至,排队等桌就餐,对面巷道摆台……那时他们一家三口,晚上睡在店堂,白天揭铺营业;买菜、拣菜、洗碗、摆台、上菜样样干。可口的饭菜、温馨的服务,使“镇扬菜馆”声名鹊起。
那年冬天的一个雪夜,有几位外地人来江滨医院陪护亲人治病,手术结束时错过了吃饭时间,听说有家“镇扬菜馆”,慕名寻来敲门。鄂氏父女连忙叫来住在旅馆的上海师傅生火做菜,吃上热饭热菜的外地客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艰辛的创业,使鄂家成了“万元户”,鄂锦昆的腿病也得到有效医治。“镇扬菜馆”上了报纸杂志,上海、江苏电视台专程赶来采访,就连电视连续剧《春归》也把“镇扬菜馆”作为拍摄场地,一时轰动镇江。鄂锦昆还参加市里的宣讲团到各地现身说法,影响、带动了镇江个私经济发展。
后来,“镇扬菜馆”遇上城市拆迁。当在新址重新亮出“镇扬菜馆”名号时,惊喜的食客感到更亮堂、更贴心了。35年来,“镇扬菜馆”始终拥有一批接一批忠实的“粉丝”。
引入北京烤鸭,打造“聚金”之楼
鄂家后来在南门大街购置的二层住宅,又因拆迁置换了一幢多层门楼。鄂氏父女又在筹划如何打响“第二店”。
对“北京烤鸭”情有独钟的鄂锦昆,专程赶往著名的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受到热情接待。此行,鄂锦昆不仅带回北京烤鸭专用食材——北京填鸭及上等枣木,还请来了全聚德烤鸭师傅,带来了全套北京烤鸭技术。1993年国庆前夕,镇江也有一个叫“全聚德”的北京烤鸭店开业了。
名牌真品,生意异常火爆。“镇江人不出家门,就能吃到正宗北京烤鸭”的成就感,让鄂氏父女尝到了打响品牌名号的喜悦。
其时,国人普遍缺乏商标意识。1995年,即镇江“全聚德”开业后的第三年,北京“全聚德”办理了商标注册。镇江“全聚德”的店名遭到了侵权质疑。补卜了这堂知识产权课,鄂氏父女把店名改成了“金聚楼”。并于2002年4月进行了商标注册。
形成烤鸭、家宴、早茶三大经营特色的“金聚楼”,每天食客如云,跑堂服务员穿上旱冰鞋穿梭传菜。这里不仅成为镇江食客心仪的消费场所,还吸引了港澳台地区和美国、日本、韩国、澳洲等国家的客人。
“金聚楼”名副其实地成了一座“聚金”之楼。开办早期的6年间,连续4次改造增容,形成一个楼高4层、营业面积超过2000平米的美食总汇。
这时,鄂锦昆又开始资本运作,相继在市内外、国内外谋划新的产业。
参与国企改制,涉足机械行业
2002年底,颇有影响和实力的鄂锦昆,被“卷人”国企改制的大潮,在市政府引导下,成为镇江尝试民企介入国企改制的第一人。
他把已有50多年历史却濒临破产的国企京江发动机厂,改制为民营的金江机械有限公司。
初期的残酷现实,却远远超出想象。账面负资产1800多万,虚假资产还有2000多万;库存商品和原材料残缺不全,应收账款全为假账;设备急需更新,却找不到产品方向;在册员工480多人,而内退协保人员超过180人;已6个多月未发工资,医保、养保拖欠了三年多,超过200万元;外债官司不断,要债的天天上门。这位年已古稀的老者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甚至突发心脏病,被急送南京军区总医院……他只有把酒店的3000多万元资金不断填人“烂塘”。
如何突围?鄂锦昆以“腾笼换鸟”理念,通过贷款、借款又筹资3000多万,到京口工业园区购置土地60多亩,新建厂房2万平米,原厂搬至新址生产,顽强坚守至今;利用北面厂区的13亩土地,建起了现在的锦绣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四十年四十人(镇江改革开放的历史时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中共镇江市委宣传部//镇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镇江报业传媒集团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225283
开本 16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9
出版时间 2018-09-01
首版时间 2018-09-01
印刷时间 201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522
CIP核字 2018201481
中图分类号 D619.533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6
172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9: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