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冰心名作欣赏/名家析名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名家析名著丛书之一。该书收录了我国著名文学家、世纪老人冰心的散文、小说和诗歌以及著名文人们对它们的欣赏和评析。通过本书,我们不仅能够解读冰心名作的精髓,走进文学大师的世界,而且,书中几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也为我们再现作家风采,一展时代风云。

内容推荐

名家析名著丛书是和平社品牌经典读物,它以崭新的面貌奉献给新老读者朋友。季羡林、周汝昌、袁鹰、苏叔阳、陈丹晨、浦漫汀、于是之、舒乙等名家为我们解读名著精髓,走进大师的世界;几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为我们再现作家风采,一展时代风云。

本书为该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散文卷

 笑

 问答词

 往事(一)之七

 往事(一)之九

 寄小读者·通讯七

 寄小读者·通讯十

 往事(二)之一

 往事(二)之一

 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码姐妹

 再寄小读者·通讯四

 再寄小读者·通讯六

 十三陵江地上的小五虎

 樱花赞

 感谢我们的语文老师

 一只木屐

 三寄小读者·通讯六

 三寄小读者·通讯八

 腊八粥

 我和玫瑰花

 忆昆明——寄春城的小读者

 绿的歌

 火树银花里的回忆

 霞

 说话短文

 我梦中的小翠乌

小说卷

 两个家庭

 超人

 六一姊

 分

 我的同学

 我的房东

 张嫂

 我的朋友的母亲

 陶奇的暑期日记(节选二则)

 小橘灯

诗歌卷

 可爱的

 诗的女神

 繁星(节选八首)

 春水(节选七首)

 假如我是个作家

 不忍

 十年

 纸船——寄母亲

 乡愁

 惆怅

 我再也不能承受这样的温存

 别踩了这朵花

 雨后

 小白鸽捎来的信

附录

 冰心作品要目

试读章节

十三陵工地上的小五儿

在十三陵水库火热沸腾的工地上,千千万万干劲冲天的英雄堆里,有一组五个小老虎似的少年,个子小,劲头大,情绪高,快乐而活泼地在热火朝天的修建队伍中穿来穿去,快步如飞!这五只欢蹦乱跳的小老虎,不能不引起周围人们的注视、赞叹。他们是修建工地上千百个集体中年纪最小的一组,都只有十六七岁,是民工六大队二中队里的“五小组”。

这五个孩子是昌平区卫星社的社员子弟,都在昌平镇上住家,门户相望,从小在一块长大,长大了一点就一块上学,或是下地劳动。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一月十五号,为着响应水利抗旱的号召,他们也在一起参加了本社的青年水库的修建。十三陵水库开工的消息传来,他们奔走相告,笑逐颜开,也不顾家长们和大队长的顾虑和劝阻,他们坚持地跳着蹦着就跟着大队来了。

他们最高兴而自豪的是:他们是第一批参加十三陵水库修建工程的民工。用他们自己的话: “那时工地上连一根电线杆也没有呢!”真的,那时工地上除了四面黄秃的山岭,就是一望无际的枯草和沙砾;薄薄的冬阳和凛凛的北风,欢迎着这往来如织的人群。他们这一大队因为住家较近,下工回家,中间在工地吃一顿干粮。每天来回几十里地,早起迎着严冬的朔风,冰凉的小刀似的,直往领子里和袖口里钻,扎!刮起的冰冻的黄沙,打在脸上,又尖又利。带来的捆在腰里的干粮,都冻成了冰疙瘩,必得用铁镐砸开了,才能下咽。走了路,干了活,出了汗,小棉袄上的雪花就融化了,挨着皮肉冰凉精湿的,好像披着铁甲似的……但是这雨雪风沙,都没有困倒这五只欢蹦乱跳的小老虎,他们夹杂在十万修建大军之中,左顾右盼,脑海中响着万丈的热潮,恨不得一时便在这荒滩秃岭上面,堆起一道万里长城似的高大的水坝!

他们一来到工地,就先挖地、栽电线杆、清理坝基……地面和沙下的冰水,把他们的脚都冻在泥里了。但他们拔出脚来,嘻嘻哈哈地挑起沙土来又往前跑。他们不论是挑沙土或者挑石子,都是满满尖尖的两筐子,至少也有一百二十来斤。

轮到他们推手车子了!说起推手车,工地上多少好汉英雄,都有过困难的经验,对于推车技术不熟悉的民工,须要经过多少天的艰苦锻炼,才能从不翻车而平平稳稳地走。这五个孩子,人比手车高不了多少,推着车胳臂要架起老高,比大人分外吃力。可是他们勤学苦练,一两天就找到了窍门,“推小车子不用学,全凭屁股摇!”——两手抓紧车把,两眼专看前方,车子一歪斜,身子就跟着来回地扭、摇。对于这些,这几个孩子又比大人灵活多了!一星期以后,他们就又推着满满尖尖的满车沙土,往坝上飞奔,在两干公尺的距离上,一班走上十四趟!

这是讲灵巧,说起力气他们也不弱,我们不是说过他们挑土也挑一百二十来斤吗?这就连带着提起他们成立“五小组”的经过了。他们民工六大队里,有五位老人,在三月二十二那一天,成立了“五老组”,这五个老头儿,一个跟一个地稳稳当当,扎扎实实,挑着满筐土,和人家挑起战来了。五个孩子在一旁看得眼热手痒,五个小脑袋碰在一起,嘀咕了一会儿,到三月二十四那天, “五小组”也成立起来了,第一个措施,便是对“五老组”挑战,比赛挑土。五老五少,干劲冲天!老人家是不慌不忙,小孩子是连跑带跳,把两旁的人们都看傻,笑坏了!结果呢,据“五小”说,他们虽然没有赢,但是他们超额完成了当天土方任务的一百二十三,他们还加上一句:“实际上是完成了土方任务的二百二十三!”

对于他们,奔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都是有意思的,都是快乐而光明的。他们脑子里,有的是最新最美的文字,最新最美的画图,虽然他们的话很少。有时被追问紧了,他们便腼腆地相视而笑,把头一低,侧着脸看着远处,仿佛是回避人家的问题,而从他们笑眯眯乐滋滋的眼光里,我们看到了他们灵魂深处,凭着他们双手开辟出来的社会主义幸福美丽的世界!

他们和五老不同的地方在这里:五老都是从旧社会干灾百难里滚过来的人,提起旧事来就心烦,可提起新旧对比来却又滔滔不断,一阵伤心,又加上一场欢喜。这几个孩子都有父母,父母都是农业社的社员。解放时期他们都还小,解放前的那层阴影,他们早已忘记,而且也不愿意去想了。本来嘛,眼前的一片光明,已经照耀得他们眼花缭乱,耳中心头的无数的农业工业的生产计划,像一望无际青青的春草一般,蓬蓬勃勃地在遍地生长。因此,工地上的狂风大雨,飞沙走石,对于他们,是过眼烟云一般,简直挤不进这充满了快乐的心眼里去。在修建的日子里,有多少次,工地上起过七八级的大风,下过倾盆的大雨,电线杆刮倒了,电线吹折了,白茫茫,呼喇喇的旷野上,对面看不见人,雨打风吹得人都站不住,冰冷,黑暗,泥泞……手车斗车都停止了。在大风雨里,他们还半侧着头,半闭着眼,握着扁担和土筐,不肯离开工地一步!他们的口号是:“小雨大干,大雨特干,不下雨猛干!”这块工地是他们的,他们决不肯放弃他们斗争的阵地。

他们的话虽然不多,而从这五张小嘴里,牵引出来的生动而鲜明的片言断句,都可以看出,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除了小脑袋着枕,一梦沉酣之外,他们都是小老虎似的生气勃勃地活跃着!

问他们每天工作完毕,走几十里路回家,是不是觉得累呢?觉得路长了呢?他们都笑着摇头说:“累什么?几十里路,打打闹闹地就到家了!”好一个“打打闹闹”!我们不是可以想象得到:当工地上三班轮换的时候,不管是朝日初出,晚霞满天,星月当空,或是风晨雨夕,这一大队人马,长蛇似的由家里出发,或是从工地上回家,在漫长的山路上,有五个活泼而欢乐的孩子在队伍的前前后后,奔走追逐,欢呼高唱,自己发泄了说不尽的热情,使不完的干劲,而同时也鼓舞了别人了呢?

他们从工地上回了家,还在自己社的菜园里,做两个钟头的义务劳动。在工地上,有两小时的学习。“五小”中有高小毕业程度的小崔,还兼宣传员,给队员读报。他们最喜欢的是唱歌了,而且跟谁都可以合在一起,他们和本大队的东风妇女组一块儿学歌,在别的队员打夯的时候,他们也在一旁帮着唱,帮着喊:“哎嗨哟!”

问他们长大了想做什么?那是没有二话!异口同声斩钉截铁地说:“当农业社员!”现在的农业社真是前途似锦。将来的小城市大花园般的农村,岂止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已,这五个小孩子心里,个个有他自己最新最美的画图。,他们自小在农村里长大,知道水利是庄稼的生命,也知道劳动得越紧张,农村面貌也改变得越快,他们的话却是这样说的:“我们自己的青年水库一完工,我们就赶到这里,成了第一批的民工。等这里修完了,我们还要赶到怀柔去,赶到密云去,我们修水库修得上了瘾了!”

一九五八年七月三十日,北京

P74-78

序言

著名女作家冰心(1900年—1999年)1919年投身文坛,其七十余年的创作历程,明显地呈现早、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多种体裁的成人文学作品问世,也都发表许多以少年儿童生活为题材或专门为少儿而创作的优秀篇章。这使她在成为我国著名作家、诗人、散文家的同时,也成了小百花园中一位先驱者和贡献卓越的儿童文学家。

从“五四”到1930年为冰心创作的早期。这是冰心“爱的哲学”日趋成熟、民主主义革命思想日益发展的时期。

本期她的小说创作,以“问题小说”为主。这些小说所反映的虽不是“工人农民中的问题”,但在知识阶层中却有较为普遍的社会性。诸如报国无门、生活烦闷、家庭冲突以及对婚姻的不满等等,都是一些青年知识分子所关心的现实问题。

冰心本期的诗歌、散文多以母爱、人类之爱、童年生活以及国内外景物为主题题材,没更多地直接触及社会现实,但却不乏醒世启人的人生哲理。

她的分别囊括164首和182首小诗的《繁星》、《春水》两部诗集,皆出版于1923年,而写作则始于1919年冬。作者在《冰心全集·自序》中讲过:“我写<繁星>”用来“收集我的零碎的思想”,“是小杂感一类的东西”。正因为集中了作者“零碎的思想”和“杂感”,它们才比一般的抒情或叙事的诗作更具哲理性。346首清丽莹洁的小诗,既蕴寓着社会、人生、宇宙、自然等多方面的哲理,又含有某些朦胧、空幻的意念与遐思,确实不同凡响。它们的“以奇迹的模样出现”,引发了小诗创作运动的萌生与兴起。冰心此间与此后的略长于小诗的新诗创作,不只进一步体现着她的理想和审美追求,而且仍以其哲理性以及对母爱、童心、自然美的成功描写而令人心折。

冰心的散文创作亦始于1919年。是年发表的《笑》,以对三个笑容、三种情境的刻画以及对“爱的调和”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而引起读者的瞩目。其后的《到青龙桥去》等多篇散文,尤其《往事》与《寄小读者》更为她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爱戴。

自幼沐浴于母爱中的冰心,深信母爱的力量,出国后更加怀恋母亲的爱。每当提笔写通讯时“母亲的笑脸”便涌现在眼前,她说:《寄小读者》—书的“对象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书中着实写到了母亲怎样为她讲述她幼小时的故事;母亲对子女的了解如伺深刻、细腻;母爱如何伟大、全面,“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等等。由于对母爱描绘得具体入微,所以虽未更多地正面刻画母亲的形象,但读者却可觉察到在许多情境、感想的背后,都隐约存在着母亲的音容笑貌,透露着她的和蔼恩慈、温纯善良、体贴孩子、富于同情心的性格特点。通讯中作为表现中心的母爱也确实“感动过千万的读者”。

对童真的珍惜与尊重,也表达得十分充分。冰心在《可爱的》一文中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又感到自己“认识孩子的烂漫的天真,过于大人的复杂心理”,在寄情于小读者的书信中,自然要集中抒写自己之所爱与所长了。而且,这些书信又都是写自途中和国外,去国离乡的处境随时会使她童心骤起,波光云影的水上航行,会大大激起她对幼时的海滨生活的回忆;客居异域会使她更加怀念母亲和往日的欢乐;因病住院则不仅加重了乡情,也加速了童心的“来复”。所有这些都深化了她对小朋友的热爱与羡慕。

冰心早期创作的贡献,就内容看,主要是以多种体裁集中地表现了母爱、童心、自然美这三大基本主题。用秦牧的话说:“她望着繁星,对着大海,赞美自然,讴歌母爱,爱慕善良,探索真理。在夜气如磐、大地沉沉的当时,她告诉人们要追求真善美,憎恨假恶丑,”“起了一定的启蒙作用”,“发挥了一定的时代功能”。  赞美自然的积极意义也是比较明显的。冰心歌颂它,不单单是在发挥她善于写情绘景之所长,而是像颂扬母爱、童心一样,表露着不满社会的良苦用心。如果说,她描绘国外风光可顺势表达其触景所生之爱国思乡之情的话,那么,反复地描绘祖国的山川草木,则不止于抒发爱国情怀,而且,更着意于以大自然的美陪衬现实生活的丑恶。在《问答词》里,冰心借

“我”的口说:“乐园在哪里?天国在哪里?依旧是社会污浊,人生烦闷……世俗无可说,因此,我便逞玄想,撇下人生,来颂美自然,讴歌孩子。”事实上,在作品中也正是以壮美的自然、纯晶的童心、真挚的母爱为衬托,去否定充满封建专制与暴虐的现实,从而激发、培养读者追求真善美、热爱祖国人民的思想感情的。

冰心早期创作的重要贡献也在于对多种文体的开创。这开创性“体现在:诗集《繁星》、《春水》开创了新诗的小诗文体;短篇小说集《超人》开创了社会问题小说文体;散文集《寄小读者》开创了诗体散文文体”。这多种“开创”及其深远影响。“使她由作家群中脱颖而出,成为五四新文学的‘大家’之_。”

1931—1951年是冰心创作的中期。本期出版了《南归》、《往事》、《冰心全集》、《去国》、《冬儿姑娘》、《关于女人》、《冰心著作集》等多种创作集,以及《冰心游记》等等。其中有不少作品写作于前期,而更多的是本期创作的。后者清晰地体现着冰心在思想、艺术上的新的变化。这变化与她生活、创作经验的增长、积累有关,也和社会、时代的直接、间接的影响紧密相连。

三十年代以来,新文学运动有了新的发展。正直而又酷爱祖国的冰心,在革命思潮的荡涤下,思想认识上必然出现新的突破。这主要表现在她明显地冲出以往所描写的有限天地,而走向广大的社会人生。这使她的创作更贴近生活,更有了分鼍。

中期的“划时期”的作品,在小说方面,首推被称为姊妹篇的,分别创作于1931年和1933年的《分》和《冬儿姑娘》以及1933年写的《我们太太的客厅》、1934年写的《相片》等等。

三十年代中期以后,标志冰心创作思想进一步改变的小说当是《关于女人》。本集所收的十六个短篇都写于1940—1943年间。当时,日寇日益疯狂地进攻我国,抗日救亡运动更加风起云涌,遍布各地。面对火与血的现实,冰心把笔触伸向她最熟悉的女性世界,借助描写十四位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女人形象,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不屈精神。《我的奶娘》着力突出了奶娘的善良和对侵略者的憎恨;《我的同学》在突现女士的动人形象的过程中,展示了大学生的活泼、健康的学习生活,和对国事的关注,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我的学生》集中表现了s的积极乐观、舍己为人的精神风貌。《张嫂》中,像“铁打”的一样的张嫂,挑水、砍柴、种田样样精通。过分的操劳虽“把她的青春洗刷得不留一丝痕迹”,她却“永远不发问,不怀疑,不怨望”。张嫂的质朴、坚韧和任劳任怨,都是值得敬佩的。这些女人各有自己的代表性。作者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塑造,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现了中国妇女乃至广大群众的坚强、智慧、勤恳耐劳和不可侮的性格特色,对大后方人民的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起到很大的鼓舞作用。

冰心的创作思想以及在选材方面的变化,在散文、诗歌作品中同样有所体现。1934年发表的散文《新年试笔》便表达了对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改革行动的热情呼唤。1940年写下的叙事诗《鸽子》则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仇视、憎恨和对未能直接投身于反侵略战斗的莫大遗憾。

各体裁创作所共同表明的是,冰心的思想和艺术实践已同生死存亡的祖国的命运、时代的迫切需求紧密地融合起来。她始于“五四”时期的“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在本时期实现得切实而具体。这也正是她踏上一个新的创作阶梯的重要标志。

从五十年代开始,冰心的创作进入了晚期。

1951年冰心从日本回到解放了的祖国。举目望去,“万象更新”,她的心情无比振奋。党和人民的关怀、尊重更使她受到极大鼓舞。当选人大代表后,她多次视察全国各地,广泛地接触了各条战线上的广大群众。作为中国人民的和平使者,她又多次出国访问,足迹遍及欧洲、亚洲、非洲等许多友好国家和地区。随着生活的重大变化,视野更加开阔,创作题材空前丰富。“欣逢盛世”的冰心,决心描写“快乐光明的新事物”和“光辉灿烂的远景”。于是,她的笔触由中期的侧重抨击旧制度和反侵略的爱国热情,转向了对党的事业、人民的崭新的精神面貌的歌颂。五六十年代,她先后出版了《冰心散文集》、《陶奇的暑期日记》、《还乡杂记》、《归来以后》、《樱花赞》以及《拾穗小札》等等。新时期以来,又先后出版了《晚晴集》、《三寄小读者》、《记事珠》、《我的故乡》、《闲情》以及《冰心选集》等多种创作集和选集。

晚期的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在这多种体裁创作中,冰心又把大部分精力献给了少年儿童。小说中的《陶奇的暑期日记》、《小橘灯》、《回国以前》、《好妈妈》、《在火车上》,诗歌中的《雨后》、《别踩了这朵花》、《“六一”节在拉萨》,散文中的《还乡杂记》、《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等都是专为孩子而写的,也都是当代儿童文学中的典范之作。

冰心晚年作品中的“热爱祖国”是以“热爱新社会、新时代”为同义语的。写侨胞的诸篇是这样的,写五十年代以来祖国欣欣向荣、孩子们在幸福生活中成长的《陶奇的暑期日记》、《好妈妈》等莫不如是。它们既反映了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也说明了作家的创作思想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飞跃。

晚期的诗歌创作比以往更为刚健、凝重。为成人而写的诗篇,不仅富于强劲的力度,且多有深沉的历史感。为孩子们而写的小诗,无论是描绘低幼儿童水中嬉戏的《雨后》、教导孩子们热爱大自然,扶植“生机”,保护环境的《别踩了这朵花》,还是着意培养他们的热爱和平、尊重友谊的开阔胸怀和国际主义情感的《小白鸽捎来的信》都不仅活泼、刚健,并且也都自然地突出了他们的幸福、欢乐和新时代的美好,而这一切又都是伴随着作家的爱心而渗浸于纸背的。

晚期的散文内容十分丰富,写作上也颇有特色。自传性散文《我到了北京》、《我入了贝满中斋》等生动地再现了作家当年的生活片断及有关情景,使人如临其境;缅怀、纪念性的散文《我的老伴——吴文藻》以及《哀悼叶老》等,情深意切,动人心弦;咏物抒怀的散文《我和玫瑰花》、《霞》等,或隐喻崇高的人格,或表达人生感悟,蕴藉精深,耐人回味:赞美友谊的散文《一只木屐》、《火树银花的回忆》等,在深情的忆述中,饱和着对友好交往与永久和平的珍重与企盼;勉励后辈新人的散文《绿的歌》、《我梦中的小翠鸟》等,或表达愿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培养“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的博大胸襟,或抒写对年轻的新秀们的肯定,都充分体现了对晚辈的亲切关怀与爱惜。

散文里,宜着重提及的是专门写给孩子的,富于多义性的《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

创作于五十年代末的《再寄小读者》生动地记录了作家此间在国内外的见闻及其在参观走访、参加社会活动等实践中的切身感受。在写国内题材的通讯里,表现的重点是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通讯一》便从宏观上赞颂了祖国的巨大变迁一“这变迁是天翻地覆的”,“而且一步一步地更要光明灿烂”。在《通讯三》、《通讯九》等篇中,又具体地描述了“人民做了自己的主人”之后,连水患都变成了水利,“二十年前还是人间地狱的花园口,今天过上了天上乐园的生活。”抚今追昔,难能控制心情的激动,她颇有体会地告诉小读者:祖国的巨变是人民群众奋勇创造的结果,更是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在以国外见闻为主的通讯中,着重描绘的是:异域的民俗风情、名胜美景,但也揭示了有关国家、地区的阶级压迫、殖民主义统治以及种族歧视下的黑人的悲惨命运,更赞美了各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及其对和平、友谊的钟爱。这些通讯在增强孩子们国际主义思想、观念的同时,也会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介绍国外情况过程中,作家时而流露对祖国的眷恋,时而顺笔写出国外与国内某些情景的比照,从反差对比中显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可贵。

创作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三寄小读者》中,有些篇着重讲述了中日人民、中美人民的友好及其传统,而更多的通讯是以引导孩子们从小培养起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五爱”的思想品德为内容的。冰心深知:“这些孩子是刚从‘四人帮’一手造成的黑暗、邪恶、愚昧的监牢里释放出来……必须小心翼翼地来珍惜和培育这些蓓蕾,一面扫除余毒,一面加强滋养。”因而,这些教导孩子们应该怎样怎样的通讯,都不仅体现着党和人民的期望,融合着作家的人生经验,历史的明确教训,并且热情地预示了社会发展的光辉前景,指出新一代未来的使命。像“祖国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啊!”这样语重心长的教导在通讯中多处可见。

冰已在《三寄小读者·序》中谈道:“自从我二十三岁起写《寄小读者》以来,断断续续地写了将近六十年。这六十年中,我收到了小读者大量的来信,这热情的回响,使我永远觉得年轻。”实际上,冰心得到的不只是孩子们的使她童心永驻的“热情的回响”,更有文坛的高度赞誉。因为,“一寄”使她开了我国现代儿童散文创作的先河,确立了她在儿童散文史上的奠基者的地位;“再寄”、“三寄”则和她晚期的其他儿童散文—道,扩大了她的声誉,巩固了她的地位。无论从这些儿童散文的创作成就,或从她坚持六十余年与孩子们通讯的赤诚的爱心来看,冰心艘是我国从现代到当代无人可比的最杰出的儿童散文家。

(写作于1992年,修订于2006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冰心名作欣赏/名家析名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浦漫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和平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0378898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2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7-07-01
首版时间 2007-07-01
印刷时间 200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6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9:0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