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想象与真实(玛丽安·摩尔的视觉诗学研究)(精) |
内容 | 内容推荐 美国现代派作家玛丽安·摩尔在其丰瞻的诗歌与批评作品中始终把探究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的关联当作恒定的主题。“真实”与“想象”这对悖论是摩尔视觉诗学的本质矛盾,在其诗学里构成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本书在全面梳理、品读、诠释摩尔诗歌文本、文论集与书信集的基础之上,重点围绕其诗学的生成语境、诗歌观、诗人观、观物之所、诗体创新、画韵艺术,以及伦理意蕴等方面,探讨其真实与想象并蓄的视觉诗学。 作者简介 刘海燕,女,湖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诗歌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施耐德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教于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期从事美国现当代文学与绘画诗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省级课题、校级课题多项,在《英美文学研究论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喜爱文学,部分诗歌作品散见于各大网站。 目录 第一章 摩尔批评概观 第一节 何谓诗学,何谓视觉诗学 第二节 国外摩尔批评 第三节 国内摩尔批评 第二章 摩尔视觉诗学的生成语境 第一节 诗歌传承:文学大师的滋养 第二节 艺术影响:艺术大师的启迪 第三节 时代语境:诗歌的视觉转向 第三章 “有真实蟾蜍的想象花园”:摩尔的诗之辩 第一节 “一方真实”:诗歌意蕴之真 第二节 “诗是具有高度意识的散文”:诗歌形式之新 第三节 “浓缩是典雅诗风之首”:诗歌文风之朴 第四章 “想象的写实者”:摩尔的诗人观 第一节 “英雄”:个人化的艺术追求 第二节 “度”:个人化与非个人化的平衡 第三节 “文字魔术师”:想象与真实的合一 第五章 “观物之所”:真实与想象的博物馆与图书馆 第一节 “获得体验”:缪斯光顾之地 第二节 “想象如此完美”:作品陈列之妙 第三节 “想象的拥有”:书画藏身之所 第六章 “称奇的情谊”:摩尔的艺格敷词艺术 第一节 跨艺术融合:艺格敷词的语义流变 第二节 视语联姻:无声召唤有声的想象 第三节 化美为媚:静止流淌运动的想象 第七章 “我只在图画里见到过”:摩尔的画韵抽象艺术 第一节 “杂志的书页”:立体主义拼贴 第二节 “我闯进来了”:摄影蒙太奇 第三节 “内在幸福造就的艺术”:盒子艺术 第八章 “可见之物的力量是不可见的”:摩尔视觉诗学的伦理意蕴 第一节 “筑起了她薄薄的玻璃壳”:内在伦理之源泉 第二节 “解释了兄弟情谊”:观看伦理之价值 第三节 “谦卑是一种美德”:生态伦理之道 结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想象与真实(玛丽安·摩尔的视觉诗学研究)(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海燕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8458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8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98 |
出版时间 | 2021-12-01 |
首版时间 | 2021-12-01 |
印刷时间 | 202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43 |
CIP核字 | 2021260664 |
中图分类号 | I712.072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16 |
宽 | 155 |
高 | 23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