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清代湘桂晋三地社会风貌和文化景观研究文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广西民族大学三篇硕士学位论文的合集,三篇硕士学位论文虽然题目有别,但有一个共同的关注主题,就是文化景观。前两篇都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为核心史料,再现了清代越南使臣笔下广西左江地区和湖南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除此之外,还包括了他们与当地官绅士民阶层的诗文唱和往来,探讨了诗文中暗含的越南使臣的文化心态。第三篇则主要以山西各地方志为史料,在追溯“八景”由来的基础上,论述了清代山西各府州县的“八景”,分析了其分布的特点及文化内涵,探讨其变迁过程及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现在山西城市建设的启发与建议。 目录 前言 清代越南使臣眼中的湖南社会风貌何 哲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方法 二、清代越南使臣在湖南的行进路线 (一)越南使臣出使情况 (二)贡使路线 三、清代越南使臣所见之湖南景观 (一)永州景观 (二)衡州景观 (三)长沙景观 (四)岳州景观 四、清代越南使臣对湖南社会的观察与记录 (一)清代越南使臣与湖南士人笔谈与唱和赠答 (二)清代越南使臣所见湖南经济状况与对晚清时局的关注 结 论 参考文献 清代越南使臣笔下的左江地区社会风貌 刘晓敏 一、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相关概念界定 二、越南使臣途经广西的行程 (一)越南使臣的过关仪式 (二)越南使臣途经广西的路线 三、越南使臣笔下的左江地区风物 (一)越南使臣所记之花山岩画 (二)越南使臣记录的左江地区文化景观 (三)越南使臣笔下的马援铜柱与伏波庙 (四)越南使臣所记录的左江地区汛塘 四、越南使臣在左江地区与中国官绅的文化交流及其心态分析 (一)越南使臣在左江地区与中国官绅的文化交流 (二)越南使臣的文化心态探析 参考文献 清代山西“八景”文化的历史考察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区域界定 (二)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三)学术史回顾 二、“八景”文化概说 (一)“八景”的含义及起源 (二)“八景”的发展及传播 三、清代山西“八景”的空间分布及特点 (一)清代山西“八景”的空间分布 (二)清代山西“八景”成因及分布特点 四、清代山西“八景”的文化内涵 (一)山西“八景”的文化景观分析 (二)山西“八景”中的文化特色 (三)清代山西“八景”的变迁及其原因 (四)山西“八景”文化对山西城乡建设的启示 结 论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清代湘桂晋三地社会风貌和文化景观研究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滕兰花 |
绘者 | |
出版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683009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5 |
出版时间 | 2020-12-01 |
首版时间 | 2020-12-01 |
印刷时间 | 2020-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09 |
CIP核字 | 2020203307 |
中图分类号 | K29-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广东 |
长 | 239 |
宽 | 165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