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领读经济学名著/王东京经典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领读经济学名著》作者王东京精选50部经济学名著,沿经济学理论发展脉络,以通俗化的语言,对名著的背景、理论、原理,进行一一解读。讲理论框架揉进时代大背景,讲基本原理结合政策涵义;既尊重原著,又针对性强。本书论述精当,好读易懂,是解读经济学经典的上乘之作。

内容推荐

《领读经济学名著》作者王东京精选50部经济学名著,沿经济学理论发展脉络,以通俗化的语言,对名著的背景与使命、精髓与发展,进行解读。讲理论框架揉进时代大背景,讲基本原理结合政策涵义,一改经济学读本枯燥乏味、生涩难懂的经院味。平实生动,论述精当,言简意赅,尊重原著不走样。篇首有精短的摘要,非常适合速读之需;且能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和形象的比喻,代替冗长烦琐的数学推理。《领读经济学名著》文字简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是解读经济学经典的上乘之作。

目录

001_ 引言 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

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

009_ 国家何以致富

014_ 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019_ 地主阶级乃社会累赘

024_ 新古典的发轫之作

029_ 按边际生产力分配

财政货币理论

037_ 累积过程原理

042_ 凯恩斯革命

047_ 三管齐下扩大需求

052_ 国际收支当相机调整

057_ 放松利率“管制”

062_ 减税与增税之争

067_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政府和福利经济学

075_ 福利最大化原理

080_ 政府并非万能

085_ “生存技术”与产业组织

090_ 在效率中注入人道

095_ 政府管制徒劳无功

100_ 走进家庭经济

105_ 公共部门应引入竞争

经济自由主义

113_ 通往奴役之路

118_ 繁荣来自竞争

123_ 产权问题与科斯定理

128_ 管住货币水龙头

133_ 自由选择与选择自由

制度经济学

141_ “有闲阶级”批判

146_ 法律制度决定一切

151_ 交易费用举足轻重

156_ “技术阶层”将如鱼得水

161_ 改造“二元体系”

166_ 制度至关重要

171_ 诺斯教授的悖论

经济增长理论

179_ 资本形成当立足国内

184_ 人类行为与经济增长

189_ 人力资本功不可没

194_ 揭开增长的秘密

199_ “世界末日”模型

204_ 小的是美好的

经济发展理论

211_ 经济发展源于创新

216_ 经济发展为何荡秋千

221_ 资本主义行将毁灭

226_ 因为贫穷 所以贫穷

231_ “布登勃洛克式动力”

236_ 如何改造传统农业

241_ 亚洲的戏剧

246_ 与发达国家“脱钩”

马列经典著作

253_ “工人阶级的圣经”

258_ 金融资本为所欲为

263_ 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268_ 社会主义经济界说

273_ 短缺经济与“父爱主义”

278_ 附录 名著索引

试读章节

也许上帝从来就偏爱天才。谁也未曾料到,一个腰缠万贯的证券经纪人,竟然会阴错阳差,一举成为留名后世的经济学家。英国的大卫·李嘉图,就是这样一位天才。1799年的某一天,在陪爱妻外出散步时,这位年轻的富豪,漫不经心地走进了一家图书馆,并随手翻阅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岂料,就像童话中的王子亲吻了睡美人,李嘉图对经济学的兴趣,就在这一刻陡然被唤醒。从此,他与经济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嘉图大器晚成,著述自然不多,但其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足以使他名垂史册。这部著作,囊括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所有理论,包含了李嘉图的全部思想精粹。其中,价值论和分配论,被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成为《资本论》的重要思想源泉;比较成本学说,早已脍炙人口,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而他的货币理论,则是现代货币理论的基础,难怪我们在熟知他的货币理论之后,无论现代货币理论如何复杂多变,都会有似曾相识之感。

李嘉图对《国富论》推崇备至,但决不盲从,对其中的疑点,他总要畅叙己见。斯密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斯密和李嘉图一样,将价值和交换价值混为一谈),并认为交换价值的大小,与使用价值并无关系,李嘉图对此极为赞同。但斯密接着又说,百无一用的东西,也可能有交换价值。李嘉图对此不以为然,他说,使用价值虽然不是交换价值的尺度,但如果某种商品毫无用处,那么,无论它是举世无双,也无论它包含多少劳动,都不会有交换价值。李嘉图认为,交换价值有两个来源:一是稀少性,一是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量。乍一看,似乎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上,与斯密一样摇摆不定,但细看他下面的分析,就会发现其实不然。他说,有些商品,如罕见的雕像,年代久远的古币,无论人们如何费尽心机,都不可能使其数量增加,所以它们的价值,取决于稀少性。不过,这样的商品,毕竟是凤毛麟角,绝大部分商品,价值还是由生产它们所需要的劳动量来决定。这就是著名的劳动价值论,也是李嘉图价值学说的精髓所在。

按照斯密的收入价值论,工资上涨,价格也随之上涨,利润不会受到影响。但李嘉图认为,商品价值只由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劳动量不变,价值量也不会变。既然商品价值分解为工资和利润,而它又是一常数,那工资和利润,就会此消彼长,工资提高,利润自然下降。地租和利润也是反向变化。地租提高,工资水平就会上升,进而使利润下降。经李嘉图这么一分析,工人、资本家和地主的对立,就一目了然了。但作为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李嘉图将锋芒直指地主阶级。他认为,工人和资本家的冲突,尚不足为虑,倒是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不可忽视。因为地租增加,利润势必减少,挫伤资本家积累的积极性,进而阻碍了生产力发展。因此,地主阶级不仅与资本家势不两立,而且与社会发展格格不入,实乃社会之累赘。

自由贸易的畅想曲,在西方已经回响了许多年,而经亚当·斯密的严密论证后,这种信念更加牢不可破。人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裁缝不自己做鞋子,而是向鞋匠购买,因为这样成本更低。斯密认为,同样的道理,也适应于国际贸易。各国只要扬长避短,生产自己成本较低的商品,然后相互交换,就能互惠互利,皆大欢喜。但按斯密的学说,如果两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相差无几,一国无论生产何种商品,都具绝对优势,那是不是它们就没必要进行自由贸易了呢?李嘉图认为,并非如此。他举了一个后来广为流传的例子:

假设10尺毛呢可以换得1桶葡萄酒,英国生产10尺毛呢,需要100小时,酿造1桶葡萄酒,需要120小时;葡萄牙生产同量的毛呢和葡萄酒,分别只需80、90小时。葡萄牙在两方面都占绝对优势,由此看来,似乎两国并无贸易的可能。但李嘉图认为,只要葡萄牙“两优相权取其重”,英国“两劣相权取其轻”,就可能获得“双赢”。因为如果按他所说的比较成本原则,葡萄牙专门生产葡萄酒,那它就能用80小时生产出来的毛呢,换来自己要花90小时才能出来的葡萄酒,节省劳动10小时。而对英国来说,100小时制造出来的10尺毛呢,可以换得自己要花120小时才能生产出来的葡萄酒,节省劳动20小时。可见,按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彼此都可受益。P19-22

序言

开启经济学大门的钥匙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它最基本的理论。基本的理论,不仅是支撑科学大厦的基石,而且也是开启科学之门的钥匙。经济学发展数百年,于今已是流派林立,学说纷呈,蔚为大观。但若将其本原的东西加以梳理,就会发现,基本的理论,其实并不多。自修经济学,尤其是读经济学名著,倘若先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定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归结起来,就是三个假定、三个原理。这三个假定是:经济人假定、资源稀缺假定和保护个人产权假定;与此大致对应,便是三个原理:福利最大化原理、供求原理和等价交换原理。这六条,简单得令人吃惊,但却是经济学智慧的结晶,也是历代经济学家借以看家的本领。人们懂得它,不一定就能成为经济学家;但如果不掌握它,就一定成不了经济学家。

为什么说这三个假定、三个原理是经济学的结晶呢?因为近三百年来,它反复经过实践检验,颠扑不破。比如经济人假定,把人看做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说人是自私的。为何要这样假定?因为事实即是如此。人们如果不自私,就不会有劳动的积极性,政府也无法通过政策调节经济。举个例子,前些年我们银行接连降息,目的是为了减少居民存款,扩大内需,但如果中国的老百姓不算收益账,任你银行利率如何降,人们都无动于衷;国债利率如何高,大家也不稀罕,那么政府刺激消费与投资,不就落空了吗?事实上,银行接连降息对扩大内需,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正好说明,人是理性利己的。再说,我们为什么要提倡无私奉献?因为人们客观上都是自私的,能做到无私不容易,所以对能做到无私的先进人物,理所当然要予以鼓励。但鼓励是一回事,客观存在又是另一回事,假如我们把要鼓励的东西,当作已经存在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这方面我们有过教训,最典型的就是把政府官员都当作无私奉献的圣人,所以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度。结果如何呢?一是政府效率低,二是腐败屡禁不止。各国经验表明,高薪未必一定养廉,但低薪肯定导致腐败。

关于资源稀缺假定和保护个人产权的假定,学界似乎争议不大。市场经济所以强调要合理配置资源,就是因为资源稀缺,资源如若不稀缺,能敞开供应,需要多少有多少,那么还要我们研究资源配置做什么?现在有一种观点,说随着科技进步,资源将不再稀缺。比如煤烧完了可以烧油,油烧完了,还会有新的能源出现。而我要问的是,既然有煤烧,当初何必去勘探石油,现在有了石油,人们还何苦劳神费力地去开发新能源呢?答案不言自明,因为每一种资源都是有限的。科技再发达,恐怕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至少资源无限的说法,至今尚未得到实践的检验与支持。保护个人产权的假定,主要是基于效率的原因。假如我所有的财产得不到法律保护,你可以随便拿,那我也不是傻瓜,也不会努力工作,更不会积累财富,需要时到别人家里去拿好了。可是大家都这么想,谁会积攒财富呢?若如此,社会怎么进步?经济怎么发展?所以保护个人产权,实在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有了上面的三个假定,再作进一步的推理,就有了三个原理:第一个原理,福利最大化原理。既然人是自私的,必然就会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中国老百姓有一句俗话: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别看这只是一句俗语,却是千百年来人们对自身经济行为的总结,揭示的是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生产为什么会过剩?马克思的解释是,资本家有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的倾向,故而生产有无限扩大的趋势;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日益缩小,所以产品就会卖不出去。我们现在为什么也出现了生产过剩?因为市场经济下我们的企业也是经济人,要追求福利最大化,生产规模也要不断扩大,人们的收入跟不上这种增长,所以就形成了今天的买方市场。第二个原理即供求原理。这是由经济人假定和资源稀缺假定导出的。既然资源有限,人们又追求福利最大化,所以就出现了供求问题。当某种资源一定时,需求越大,价格就越高;反之,供给大于需求,价格就会下降。经济学中的需求曲线,自左上方沿右下方倾斜,就是这个道理。这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价值规律。第三个原理,等价交换原理。自从产生了社会分工,人们就难以自给自足了。我生产粮食,你生产布匹。可我需要穿衣服,你也需要吃粮食。粮食和布匹的产权又是受法律保护的,就是说,我不能去你们家随便拿布匹,你也不能上我们家随便取粮食,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交换。并且这种交换还必须等价,交换双方都要感到合算。否则,倘若有一方觉得吃亏,交易都会达不成。所以,是社会分工与个人产权的保护导致了等价交换。

运用上述假定和原理分析经济问题,还需要三个方法:即成本收益分析法(静态与动态)、均衡分析法(静态与动态)以及帕累托标准。前两个方法,大家都很熟悉,而帕累托标准需要略作解释。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在研究资源配置时,提出了一个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标准,人们简称为帕累托标准。意思是说:在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否则,就是帕累托改进,而不是帕累托标准。举个例子,现在有20人要过河,但一只小船只能载19人,假如我们已经让19人上了船,船已满载。此时,我们就称之为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因为如果再多让一人上船,就会因超载而给另外19人带来危险,损害别人的福利。反之,如果本可以载19人的船,我们只让上18人,也不符合帕累托标准。因为此时还可以增加一个人的福利,而不会损害到他人。  上面这三个方法,是作经济分析最常规的方法。现代经济学的体系,其实就是根据三个假定、三个原理、三个方法构造起来的。比如,从经济人假定出发,根据福利最大化原理,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就形成了厂商(生产规模)理论;从资源有限的假定出发,根据供求原理,运用均衡分析方法,就形成了市场价格理论;从保护个人产权出发,根据等价交换原理,运用帕累托标准,就形成了按要素分配理论。这些假定、原理、方法,不仅适应微观经济分析,而且适应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不过是微观经济的放大,它也得服从基本的经济规律。现在经济学界,尽管流派五花八门,其实只是经济学家在运用这些假定、原理、方法时,加进了一些新的约束条件,或者是作逻辑推理时,各人的推断功力不一样而已。

应当指出的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虽然只有三个假定、三个原理、三个方法,但它就像中国的八卦,一旦把它们组合起来,却博大精深、变化无穷。孙子兵法,说起来只有三十六计,但要运用得好,可不是件易事。它需要兵家审时度势,用计得当,方可得胜。作经济分析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先弄清经济问题产生的背景与条件,选择恰当的理论与方法,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与判断,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领读经济学名著/王东京经典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东京//赵建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319247
开本 16开
页数 2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3-10-01
首版时间 2013-10-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2013222536
中图分类号 F0
丛书名
印张 1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6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