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梁实秋卷/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之分册。该书由知名学者作家评点,北大教授权威推荐。

梁实秋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举凡文学批评、散文创作、学术研究和英国文学翻译等,都有着他杰出的贡献。梁实秋是个颇有建树的学者,这一学者气质在其散文创作中有明显的表露,从而使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手笔。他的行文晓畅自如,其间常点缀着作者引经据典的巧妙,间或笑谈、趣事、俚语,星星点点,从从容容,自然大度,作家的情思在其中,出入自如,出神入化。

内容推荐

他是个自由主义者,有自己独特的学养、阅历、情性和气度,他总是心平气和,随遇而安,节制情感,发掘理趣,玩味生活中的各种动人的情趣,自得其乐,并把纯粹的生活体验转化为人生的审美,即使是痛苦的经验也常能进入审美的视野。

“雅舍最农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出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志,微闻犬吠,坐客无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梁实秋是个颇有建树的学者,这一学者气质在其散文创作中有明显的表露,从而使他的散文具有学者的手笔。他的行文晓畅自如,其间常点缀着作者引经据典的巧妙,间或笑谈、趣事、俚语,星星点点,从从容容,自然大度,作家的情思在其中,出入自如,出神入化。

梁实秋则仿佛书斋中不谙人生苦难的高雅绅士,基学院式的书生之语,很快便被窗外的风声雨声所掩盖。倒是鲁迅的热力,在广阔的空间散发着,弥漫着,将梁氏的低语淹没了。

目录

第一章 梁实秋小传

 一、家世与童年

 二、清华八年

 三、留学美国

 四、创编《新月》

 五、在青岛与北平

 六、抗战期间

 七、在台湾

 八、黄昏恋情

 九、秋翁西去

第二章 选文与赏析

 雅舍

 女人

 男人

 孩子

 年龄

 中年

 老年

 代沟

 退休

 聋

 书房

 下棋

 麻将

 写字

 又逢癸亥

 诗人

 脸谱

 送行

 请客

 旁若无人

 时间即生命

 怒

 沉默

 骂人的艺术

 客

 同学

 唐人自何处来

 讲价

 排队

 理发

 衣裳

 签字

 乞丐

 穷

 洗澡

 睡

 懒

 垃圾

 健忘

 谦让

 吃相

 喝茶

 饮酒

 吸烟

 旅行

 烧饼油条

 圆桌与筷子

 台北家居

 双城记

 忆青岛

 白猫王子五岁

 狗

 鸟

 蟹

 烧鸭

 火腿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北平年景

 情书四札

第三章 方家评说

 1.散文

 2.批评

 3.翻译

第四章 作品年表

试读章节

一、家世与童年

梁实秋于1903年1月6日出生在古都北京,其祖父曾在广东宦游10余年,在杭州也居住过一个时期,返归北京时,银钱颇有盈余,便在城内的勾栏胡同(后改名为内务部街)买了一所大宅住了下来。这是一所前后三进、庭院宽广、共有40余间的大宅,所谓“天棚鱼缸石榴树”的景致,这里一应俱全。梁实秋就出生在这里。

梁实秋的父亲梁咸熙,生于光绪三年(1887),自毕业于京师同文馆后,即供职于京师警察局。其人有教养,不守旧,在旧时代知识分子中是比较难得的人物。在家庭中,父亲也很开明,对传统伦理和新时代的文明采取兼收并蓄的态度。他的性格也很温和,对孩子很少疾言厉色,但严格要求,期望儿女能干成大事。梁实秋的母亲是杭州人,贤惠而能干,精心地维持着整个大家庭,照料着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的温暖,是梁实秋难以忘怀的。

梁实秋兄弟姐妹11人,他排行第四。对待儿时的梁实秋,父亲好像特别钟爱。梁家是一个书香气很浓的旧家庭,对礼节很讲究,也很有文化氛围。在梁实秋的记忆中,每当天晴日暖,父亲总要差遣他和家人帮着把一箱箱旧书搬到庭院里来晾晒,那时的梁实秋未必能领略到诗书的内蕴,但浓郁的文化氛围对于他以后的人生发展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公余有暇,父亲还常带他去逛厂甸,那里热闹繁华,百货云集,里面有旧书铺、古玩铺、玉器摊,以及临时搭起的茶座儿。“我父亲如入宝山,图书、古董都是他所爱好的,盘旋许久,乐此不疲”。有一年临近春节时,父亲带梁实秋到了厂甸,那天人特别多,“等到我们兴尽欲返的时候,大门口已经壅塞了。门口只有一个,进也是它,出也是它。而且谁也不理会应靠左边行,于是大门变成瓶颈,人人自由行动,卡成一团。也有不少人故意起哄,哪里人多往哪里挤,因为里面有的是大姑娘、小媳妇。父亲手里抱了好几包书,顾不了我。为了免于被人践踏,我由一位身材高大的警察抱着挤了出来”。——虽然有惊无险,但也令人有些心惊胆战,之后,梁实秋好久没有再去那里。

梁实秋的父亲有一所书房,名叫“饱蠹楼”,平常在家里时,他的时间就都消磨在书房中,房共三间,内设一床,午后可以小憩。房内“自地及宇,皆书,不见墙”。此书房是个森严的地方,孩子是不准进去玩的。据梁实秋先生的儿子梁文骐说,“就是叔叔姑姑们长大,仍是不进这书房的,父亲是惟一的例外”。或许梁实秋的父亲看出他像是有出息的,所以特准他可以自由出入,自由地翻阅图书。梁实秋的父亲还是个美食家,常爱到北京那些有名的饭庄、酒楼流连,尤其喜爱光顾厚德福饭庄,因此与掌柜陈莲堂成为莫逆之交。后来他还力劝陈莲堂扩大营业,自己也做了少量投资,在沈阳、哈尔滨、青岛、西安、上海、香港等地开设了分店。父亲去饭庄吃饭,梁实秋也常跟着去。6岁的时候,梁实秋随父亲去煤市街的致美斋吃饭,竟然喝起了酒,“连喝几盅之后,微有醉意,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站立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一件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桌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这是梁实秋第一次喝醉,后来梁实秋虽也喝酒,但不肯过量,“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是他认为“最令人低徊的境界”。经常随父亲出入酒楼饭庄,使梁实秋也养成了爱美食的习惯,晚年他还专门写了《雅舍谈吃》一书,历数他所吃过的美食。

20世纪初是一个兵灾迭起、战乱不息的动荡年代,北京是这烽火云烟的一个中心,接二连三的政治动乱,对梁实秋的家庭也有很深远的影响。1912年的旧历正月,袁世凯为了与南方的孙中山讨价还价,在北京就任总统,唆使部下曹锟发动了一场兵变。乱兵们深夜行劫,北京城内陷入了一片混乱。梁实秋说,“本来我家属于中产阶级,民元袁世凯唆使部下曹锟兵变,大肆劫掠平津,我家亦遭荼毒,从此家道中落”。不过在梁实秋的整个童年时代,这样的经历毕竟是极少的,在他的记忆中更多的是关于北京风物的美好回忆。从6岁起,在母亲的教授下,梁实秋开始在家中描红识字。不久,他又随长兄一起入内务部街口的学堂读书。这学堂有别于私塾,但仍要对孔子像行三跪九叩大礼,不过这个学堂很快就关闭了。梁实秋的父亲便在西院书房里开辟了一个书塾,请了一位名叫贾文斌的清朝拔贡,来为自己的几个儿女讲课。梁实秋跟从贾先生学习一年之后,又与长兄进了陶氏学堂受教。陶氏学堂的创立者是清朝大臣陶端方。该学堂是当时公认最好的学校,带有贵族色彩,收费甚为昂贵,但梁实秋的父亲一心要儿女们“受新式教育”,所以不惜学费,把几个孩子全都送到了这所学校。不过一年之后,辛亥革命爆发,陶氏学堂也宣告解散了,于是在1912年的夏天,父亲将他送入了新鲜胡同的公立第三小学,插入高小一年级。公立三小在当时是一所新式学校,不仅开设国文、历史和习字课,而且还开设了英文、算学和地理课,教材也是商务印书馆编印的新式教科书。

民国以前,梁实秋的家庭是纯粹旧式的,民国以后,家里开始有了点新气象。父亲为孩子们订了一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儿童画报》。该画报的卷末一栏里画出了一个空白处,请小读者发挥想象力,在其中填画一件彩色的实物,寄去了如果中选有奖。梁实秋自幼喜爱绘画,结果他得了几次奖,由此更激发了他学画的兴趣,还曾专门拜师学画。那时梁实秋家“大房后炕的炕案上有一箱装订成册的《吴友如画宝》,虽然说明文字未必能看得懂,画中大意往往能体会到一大部分,帮助我了解社会人生不浅”。慢慢地,梁实秋不再满足于这类浅显的读物了,他开始偷偷地从父亲的书箱里摸小说看,最先偷看的是《水浒传》、《红楼梦》等,这些白话小说给了他莫大的启示与喜悦,在他面前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而这或许也就是梁实秋对文学感兴趣,以至最后走上文学道路的原因。

1915年夏天,14岁的梁实秋从京师三小毕业,其时京师学务局举行了一次全市应届毕业生的会考,梁实秋荣获第一名。从京师三小毕业后,梁实秋听从父亲的指教,考入了清华学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后他一生的人生追求和事业选择。

P2-5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梁实秋卷/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云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583505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2
出版时间 2004-02-01
首版时间 2004-02-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6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36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6: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