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基督教与儒家(宗教性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精)/清华哲学文库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以基督教和儒家为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的层面上将二者作为两种“范型”纳入“宗教性生存伦理”的框架内,视为“同”一种宗教性生存伦理,又具有各自“不同”的思路和模式。“宗教性生存伦理”的观念指向以终极性为根据、以超越性为取向的人类普遍性本源性的价值生存秩序。以此为观念视阈,本书立足于基督教《圣经》及其现代神学的发展,依据儒家“四书”兼及其他思想文本,重新阐释了一系列基本而重要的话题:基督教的上帝观和儒家的天命观、基督教的罪性论和儒家的善性论、基督教的他力救赎论和儒家的自力修养论、基督教的神爱观和儒家的仁爱观、基督教的永生盼望和儒家的不朽追求。
作者简介
田薇,女,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曾在德国、美国、韩国、香港做学术研究和交流,主要从事宗教哲学、宗教伦理学、基督教和儒家比较研究。著有《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信仰与理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兴衰》《信念与道德——宗教伦理的视域》《思亦诗》(初版)等;合译有《费希特》《人是什么——从神学看当代人类学》《世界历史与救赎历史——历史哲学的神学前提》等;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散文和诗歌数篇;独自完成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自力与他力:宗教伦理视域中的基督教和儒家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道德与信念的勾连”、清华大学985一期项目“西方中世纪宗教文明研究”和文科振兴基金项目“超越之维——宗教伦理研究”,正在承担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宗教性视阈中的生存伦理研究”。
目录
导论
一、“宗教性”与“宗教性生存伦理”的观念
二、“宗教性”观念的思想史资源检要
三、儒家作为宗教性生存伦理的一个范型
四、基督教和儒家的观念构架
第一章 基督教的上帝观和儒家的天命观
第一节 基督教的上帝观:从传统观念到现代重构
一、传统上帝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神人关联模式
二、现代上帝观的多元化与神人关联的多向度
第二节 儒家的天命观:从以德配天到与命与仁
一、天命观的确立:天命靡常与以德配天
二、与命与仁和立命存性:天人之际的存在境界
第二章 基督教的罪性论与儒家的性善论
第一节 基督教的罪性论——人神疏离和人的自由
一、人性的两重性与疏离上帝的罪性
二、罪与人的自由:精神超越的悖论
第二节 儒家的性善论——由天命而人性
一、天地境界中的人:自然化生的道德人格形象
二、天赋善端:人性与兽性之别
第三章 基督教的拯救称义论与儒家的修养成圣论
第一节 基督教的拯救称义之路——他力与信仰
一、拯救的他力性和罪中的无能性
二、在信仰中领受恩典而重生为义
第二节 儒家的修养成圣之道——自力与良知
一、基于良知的道德自力:原始善性和天命的回归与开显
二、圣人之境:由知心性到事天命
第四章 基督教的神爱观与儒家的仁爱观
第一节 以爱承负恶——基督教神性之爱的绝对模式
一、神性之爱的俯身性和给予性:十字架上的绝对范式
二、爱的精神超越性本质:现代处境下的意义重释
第二节 推己及人——儒家人性之爱的次第模式
一、仁爱在天人之间:仁者人也与生生谓仁
二、由近及远的仁爱之道:亲亲—仁民—爱物
第五章 基督教的永生盼望与儒家的不朽追求
第一节 永生的盼望——基督教的终末论
一、死亡与复活:传统终末论的基本思想观念
二、由未来开启现在:现代末世希望的多维面向
第二节 不朽的追求——儒家的在世关怀
一、一而不分的人生世界:从活着出发的生存立场
二、不朽的观念:历史记忆—血脉相传—天人合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基督教与儒家(宗教性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精)/清华哲学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田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2613978
开本 16开
页数 22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22-09-01
首版时间 2022-09-01
印刷时间 2022-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616
CIP核字 2022125618
中图分类号 B978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6
176
18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