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五瓣丁香——一个华裔女性在加拿大》的作者倪承东不是职业作家,也不是学者,而是一位普通的华裔知识女性,一个家庭主妇、妻子和母亲。她从中国的江南移居到加拿大这个北美的枫叶之国,已经二十年了。在不短的岁月里,她生活在家人、邻居、朋友中间,与社会双向交流,渐渐融人了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她爱上了那里的安大略湖、白雪与寒冷,那里的辽阔与宁静。她在无数个清晨与黄昏,还有窗外飘着大雪,室内温暖如春的冬夜,写下了她对周围的人,对生活本身,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她的观察无时不在,充满了好奇,然而她对自己的答案与判断,又经常是怀疑的,她善于自省。
作者笔下,平凡的生活也充满了诗情:夫妻俩给花园里的树根做一圈石头围栏,一起出席大儿子的钢琴演奏比赛,大雪之后用铲雪机铲除门前积雪,装饰自家住宅的圣诞节彩灯,带孩子去滑雪场,到美国海滩度假,回国探亲……,这一切,都因作者流畅的笔触而获得生动的效果。第二辑中,《欧洲之行随笔》、《安大略湖上的三站》、《海上独立号》三篇游记,写得颇为出色,显示了从容刻画,行云流水般的女性叙事风格。
《寻觅五瓣丁香:一个华裔女性在加拿大》由倪承东编著。
《寻觅五瓣丁香:一个华裔女性在加拿大》讲述了:
“幸福”决不在权势与金钱的疯狂梦想与残酷争夺中,它应该在每个人用辛勤汗水创造的,宁静、美好、富足、自由的现实生活中,它在你对家庭的爱,以及与周围善良人们互相的关爱中!
谁找到五瓣的丁香,谁就找到了幸福。
老夫老妻
下了飞机后,他终于打了第二个电话给我。不过是在我用我的清晨寻找他的黑夜之后。今天早上,我打过去,虽然没找到他,但已了解到:婆婆的病情已经得到了控制,他已经有心情欣赏大上海的繁华胜景去了。果然,他说:“昨晚,坐朋友车到了浦东的香格里拉。那里真的很漂亮!”
“怎么个漂亮法啊?”分别使我比平时多话。
“香格里拉酒店的后面就是黄浦江,像外滩一样,不过没人。”他形容得信心十足,好像知道这些词到我这,会被自动译成凉风习习,波光粼粼,流光溢彩,与日月争辉的景象。果然,他听到我轻轻喝彩:“那一定是美极了!没有密密麻麻的人流,才能好好欣赏东方明珠啊!”
他在话筒里大声笑起来,我立刻觉察到他喉咙里的异音。上飞机那晚,他就说喉咙痛了。“喉咙没好一点吗?”我的声音里已全没有了明珠照耀的光彩。
“好多了!不疼了!”他好像是一边甩手,一边回答。显然对我突换话题,略有不满。我突然就想起大儿子刚才跟我说的话:“妈,你的生活怎么这么静啊。没有一点激动人心的场面。是不是我就是你唯一的激动啊?”
“其实,儿子也没说错。相对于他的年龄,能观察到母亲喜欢安静,已经算有心了!”我被儿子抢白,还打心里快活,实在是属于无可救药之徒。他也深知这点,所以,走到哪里,都不会花时间操心家事。
“老二呢,乖吗?”为这句话,我已在心里给他加分:谁说他不操心家事,家里的人,会做什么事,他就算透过黄浦江的水,也能看个清澈见底呢!
“他么,总是被我骂得最多的那个啊!”话题是关于孩子淘气的,声音却甜得有点失真。谁让我就只有这点出息啊!
这些天,兄弟俩似乎比平时更能充实我的生活。吵过架,也帮我干过家务。专程陪老二逛街,每天接送老大去健身房。提到健身房,我们俩一个在清晨,一个在黑夜,但同时变得一样的激动。
“儿子说他的目标是六块腹机。等他成功那天,就脱去上衣,让我照相。前提是我要读他新找到的一本书,按那本书的方法,‘调整饮食。”我报告着最新动态。
“你光忙他们,就够了!”他笑着应和。不知道是批评儿子呢,还是表扬我。听说儿子已少了六磅,他大喜:“看来他终于懂得去健身房,不只练肌肉,也练跑步了。”
老爸就是老爸,不用陪着,也知道儿子在干什么。“是的,他说现在他每天跑四十分钟呢。”我详细地说明着:“还说,练完后,他总让同学打他的肚子。那里像石头一样坚硬,一点不痛。”
没等他提异议,我继续说:“最搞笑的是,他硬是除下我的戒指。让我握紧拳头,使出全力,打他的肚子。果然,硬梆梆的,一动也不动。老二就在旁边哄笑,说什么我这点力气,连他的肚子,也可以任我随便打。”
听得他又笑了,同时喉咙里又发出那种没有润滑好的声音。
笑完了儿子们的精彩描绘,他终于又变回了实实际际的男人:“我很快就回来了!这回要买什么?”这后半句显然是加强过语气的。意思是:我知道你说过什么也不用买的,但是如果现在你突然想起什么,那就告诉我好了。
“除了儿子们要的那种十元左右的短裤,什么也不用买。轻轻便便地回来就好了!”我虽然停了几秒,在脑海里,最后搜索了一遍可能有的需要,可依旧什么也没想起来。
“等下次,你自己来时,再买好了!”他安慰着我,知道我有一丝的沮丧。
挂了电话后,我才知道:这些天,我把自己弄得从早上七点,忙到晚上十一点的原因,都是因为思念的缘故。
两人世界
黄昏,两个忙了一天的人,相约到了码头,去看我们的船。今年,那只船孤零零的在港口呆了一个夏天,见到我们的时候,身上披了件用蛛丝织的外衣,罩得她透不出气,那副委曲、迷惘的样子,一下子让我想起多年前养在农场里的那只狗!
人总是可以为了生存造出各种非凡的理由。就以这些理由,那年我们进城谋生时,就把那只可怜的狗,独自留在了农场看家,周末才去看它。一开始,它看见我们还会高兴得发疯。到后来,就剩下这副浑身向里收缩,目光中也无一丝相熟的样子了。
他一定不明白我对着船会想到狗。不要紧,这并不影响我们相视一笑后他迈向船头,我走向船尾的一致行动。他拿起高压水龙,撕掉了蛛丝外衣,我举起刷子,铲除了满目的污迹。当船身似一朵白兰花,船舱的地板似一块麻质布料时,我和他就狠狠的把身子投向擦得发白了的软椅。两人的嘴都没动,但空气里照样有一段声波,打出一行字来:“累极!再不能动了!”
身子不动,眼睛还是可以动的。前方水面上天鹅的八口之家,正在饭后散步。两只健壮的大天鹅在两头,中间排着六只娇嫩的小天鹅。明显的,小的比大的优美很多,年青的总是比年老的美很多,就算是天鹅也不例外啊!
天鹅之家边上是大雁之家。没有天鹅的时候,大雁也美极了。可眼前,一白一黑,一颀长,一矮小,大雁要是不会歌唱的话,又如何能吸引到人的目光呢?
夜幕渐临,突然间起了风。今日的云,如一幅黑厚的布。西边的落日,被湿重的布吸走了所有的余辉。好不容易从布里透出来了,也只能像一只红心鸭蛋的蛋黄。我不禁转头望向他,问他想不想吃小米粥配咸鸭蛋?
“要啊,我正觉得饿呢!”一边答,人就一边立起来了。两人就像两只可充电的电池,只那么一小会儿,又可以动了。他管船头,我顾船尾。只听:“吱,吱…”几下,所有的布篷的拉链都已拉好,人也跳上了码头……
远处的街灯亮了,在水面印出条条光柱。有一条连到了白兰花一样的船身下,小船就顽皮地晃一晃,打碎了光柱。等光再聚成柱时,她就再晃一晃……
夜来了,我们要走了。小船儿,你继续玩吧,这样蜘蛛就离你远了……
P15-18
幸福不在天际,它就在你身边
西方朔
英国人类文化学家克里斯蒂娜·霍莉,在她的《西方民俗传说辞典》(即《迷信传说百科全书》)里的“丁香花”条下,告诉我们:在英格兰的某些地区,人们认为,把丁香花,特别是白丁香花带回家,是不吉利的。然而,民间传说又认为,谁要是发现一朵五瓣的丁香花,不管它的颜色如何,却是吉祥之兆。以至近年网络上盛传:谁找到五瓣的丁香,谁就找到了幸福……
据植物学记载,丁香有两种。一种是高大的绿色乔木,桃金娘科,开淡紫色的花,原产印尼,盛产于非洲坦桑尼亚,我国广东也有少量出产,称为“洋丁香”,是名贵的香料与药材。这种热带、亚热带才有的乔木,显然不可能生长在加拿大;另一种丁香是灌木或小乔木,木樨科,仲春四月开紫色花,姿态清秀,花香扑鼻,可以提取芳香油。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都有栽培,是重要的园林观赏花木。现在,已经广泛栽培到世界各温带地区。我曾经注意观察,紫色、紫红色、粉白带紫、白中带浅黄的以及纯白的丁香花,都是四瓣,花瓣也都比较圆。唯有一种变种的白丁香,花瓣长而尖,恰恰是五瓣的!
人们传说的“五瓣丁香”,或许就是这种白丁香?然而,就其形状、芳香而言,它似乎也很普通,未见得就胜过那些四瓣的丁香花。它所象征的“幸福”啊,你究竟在哪里?
《寻觅五瓣丁香——一个华裔女性在加拿大》的作者不是职业作家,也不是学者,而是一位普通的华裔知识女性,一个家庭主妇、妻子和母亲。她从中国的江南移居到加拿大这个北美的枫叶之国,已经二十年了。在不短的岁月里,她生活在家人、邻居、朋友中间,与社会双向交流,渐渐融人了这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她爱上了那里的安大略湖、白雪与寒冷,那里的辽阔与宁静。她在无数个清晨与黄昏,还有窗外飘着大雪,室内温暖如春的冬夜,写下了她对周围的人,对生活本身,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感悟,她的观察无时不在,充满了好奇,然而她对自己的答案与判断,又经常是怀疑的,她善于自省。
这本散文集中的六十余篇文字,是她三年来所写“博客”文章的一个选本。不知不觉之间,她为我们提供了一组组生气盎然的画面:
一个年轻的移民家庭,父母都来自中国,无论是语言情感、思维方式,还是生活习惯,无不源于自己祖国母亲的中华文化。孩子们则相反,他们出生在加拿大,只会说英语和很少的中文单词,休息日送他们去补习汉语,他们还会叫苦不迭,把掌握汉语看成是世界上最头疼的事。作者把她和儿子们之间的种种生活场景,用真实、生动的语言再现出来,常常具有喜剧的效果,使读者兴味盎然。他们深知,做父母的,如果不加紧追赶生活,提高自己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对社会各方面的认知水平,他们和孩子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大,早晚会使自己和孩子成为“陌生人”。因而,作者笔下对两个男孩子的描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家庭教育”问题,而是一个矛盾冲突——互相学习——融会和谐的有趣过程。第一辑中的《差距》、《打是亲,骂是爱》、《为拥有一个快乐家庭做好不快乐的准备》、《杜绝电子游戏》、《母子作文》、《伤心一刻》、《谁比谁“笨”》、《我不赞成,但还是让你决定》等篇,都是以它们浓郁的生活气息,使我们发出会心微笑,引起我们的思考。
作者笔下,平凡的生活也充满了诗情:夫妻俩给花园里的树根做一圈石头围栏,一起出席大儿子的钢琴演奏比赛,大雪之后用铲雪机铲除门前积雪,装饰自家住宅的圣诞节彩灯,带孩子去滑雪场,到美国海滩度假,回国探亲……,这一切,都因作者流畅的笔触而获得生动的效果。第二辑中,《欧洲之行随笔》、《安大略湖上的三站》、《海上独立号》三篇游记,写得颇为出色,显示了从容刻画,行云流水般的女性叙事风格。
作者在加拿大也认识了不少当地的居民以及来自中国的移民朋友,和他们结下了非常真挚的友谊。他们为生活奔走、辛劳,有新店开张的喜悦,有亲人病逝的哀痛,有爱情终结的伤感,也有因为心理失落,不能适应新环境,不惜婚姻破裂,毅然决定再回故土的无奈(《分手》),这些身边的人和事,如散落的花枝,被有心的作者捡拾起来,巧妙地编成了美丽的花篮。
而那些多年前的童年往事,人和故乡,也就成了遥远而不可多得的回忆了。
根据作者的描述,我对幸福理解是:“幸福”决不在权势、金钱的疯狂梦想与残酷争夺中,它应该在每个人用辛勤汗水创造的,宁静、美好、富足、自由的现实生活中,它在你对家庭的爱,以及与周围善良人们互相的关爱中!
2009年7月15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