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驾驭电子屏(国际记忆大师的9条健脑秘诀)
内容
内容推荐
电子屏时代,我们的日常生活充满压力,似乎每时每刻都要检查手机、回复电子邮件、和所有人在任意时间接触交流……大脑变得不堪重负,数码设备的不良影响渐渐显露。长期面对电子屏会对大脑造成怎样的影响?我们会不会因此变得越来越傻呢?
要解决这些人类以前从未面对过的问题,需要一些新策略。瑞典记忆冠军马蒂亚斯·里伯现身说法地告诉我们:当务之急不是停止使用新技术,而是学习如何充分利用新技术。他凭借自身对大脑的充分了解和成功实践,介绍了大量发人深省的研究和创新的方法,只要改变一些简单的日常习惯,就足以令你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作者简介
马蒂亚斯·里伯(Mattias Ribbing)大脑训练专家,曾三次获得瑞典记忆冠军,并被授予“国际记忆大师”的头衔。他同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已经出版了5本书,销量超过12万册。作为一名公开演讲家,他曾受到哈佛商学院的邀请,并在洛杉矶和莫斯科的大型会议上发表演讲。聘用他的公司和机构包括谷歌、普华永道(PwC)、爱立信(Ericsson)、诺华(Novartis)、瑞典国家教育署等。
目录
健脑秘诀1 破解多任务处理密码
健脑秘诀2 限制使用科技的地点和时间
健脑秘诀3 用真正的独处时间来解决问题
健脑秘诀4 提升重要的亲密关系
健脑秘诀5 睡眠是健康和成功的特效药
健脑秘诀6 运动使人幸福
健脑秘诀7 吃出充沛的精力和清晰的头脑
健脑秘诀8 多快好省地学习新东西
健脑秘诀9 不要忘记玩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马带尔达关逐颜井地说
:“我懂了,好她今半上九
年级。我接过话头,问她学
起来难不难。“不难啊,只
是以前没人教我。”她得意
扬扬地回答。
玛带尔达刚刚学会了一
种新的信息加工方法,可以
用来吸收利纳学校要求学生
理解的各种知识,当今社会
,每天都有天量信铺天盖地
席卷而来,如何应对是摆在
朋有人面前的难题,不是只
有玛蒂尔达才有此烦恼。怎
样才能把握信息浪潮里的无
限机遇,从中及取精华、发
挥作用,同时又不会让自已
累得够呛呢?
聪明的定义有很多,但
我们可以采用最简单的种:
能让自己犬态良好就是聪明
。这就和付出得到回报一样
,变聪明并没有想像那么难
,你很快就会明直其中的道
理了。
……
如今,人们用电子屏接
收的信息越来越多。电子屏
成了一个媒介,我们用它来
沟通、工作、消遣娱乐、学
习新技能、发现兴趣爱好、
社交、谈恋爱,对电子屏的
使用频率也变得越来越高。
因此,我们当然希望能好好
地利用这种强大的工具。要
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想办法
驾驭电子屏。
工具越强大,我们就越
可能反受其害。锋利的餐刀
能帮助我们从容地切割食物
,但万一割到自己,伤口也
会更深。当然,我们不能因
此就不再使用刀子了,而是
应该学会驾驭它。
想要驾驭电子屏,需要
制订合适的计划,并按部就
班地执行。乍看上去,这种
做法有些死板;但我相信,
只要你读完本书的第1章,
就会改变想法了。周全的计
划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果。
相信本书的读者都希望得到
这样的收获。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
新月异,不断以爆炸般的速
度迭代更新。谁也不希望科
技发展停滞不前,就算想也
不可能实现。无论如何,新
技术都会不断涌现。我们能
够把握的只有如何利用这些
技术。
最近这几年,人们居家
的时间变长了,有时甚至无
法见面,因此,驾驭电子屏
就更加重要了。在我写作本
书时,正值新冠疫情肆虐,
这导致人们更加关注专业领
域和生活领域里的科技了。
有时候,全新的智能生活比
从前的生活方式更加让人得
心应手,但在另一些事情上
却并非如此。本书将针对不
同的情况进行探讨。 在科
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
能会蓦然发现:新技术出现
后,自己总是照单全收。首
先是互联网,然后是电子邮
件,接着是智能手机和社交
媒体。我们还没来得及想出
相应的使用策略,这些科技
已经迅速融入了日常生活。
最近这几年,我们甚至根本
不需要策略了。收到电子邮
件,就直接回复;出现了新
的社交媒体平台和交友方式
,就直接拿起来用。
但最近有人指出,我们
的选择太多、更新节奏太快
,根本不可能对眼前的所有
选项照单全收。今天我们打
开收件箱时的感受,已经和
初次拥有电子邮箱时的激动
截然不同;在朋友圈获得点
赞后的心情,也和第一次用
发布照片的方式与他人交流
时的兴奋相去甚远。是时候
制订计划,重新开始了。
导语
从学习的角度来讲,当下最好的投资就是学会驾驭电子屏。书中介绍了驾驭电子屏的9条健脑秘诀,并在每条秘诀后列出5个初级任务和6个高级任务,帮助你像打游戏闯关一样按图索骥,完成任务获取大脑积分,最终拿满99分,成为电子屏时代的健脑达人。
后记
相信大家的手机上都有
记录使用时间的功能。在写
下这段文字时,我本周的“
日均屏幕使用时间”是14小
时23分钟,“比上周下降
12%”,首先声明,工作时
,我并不需要一直使用手机
:其次,频事的确是日均。
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着到
这个数字后的“心路所程”。
一开始。当然是怀疑和否认
。一个每天球眼6-7小时,
工作小时,且工作时并不需
要不体使用手机的成年人,
建然会日均使用手机种小时
以上个我心里味喷了一下,
伪佛有块距石陷人了平外的
能,掀起消天巨浪。最然极
度怀疑,但我再心认为机器
不会骗人。,它瘤是这个世
界上最不偏不街的记录者。
我一油告诉自己就源没有职
手机,只要同部点光也会被
计人“解幕使用时间”,一边
决定播觉活手机的场景了。
这一发现吓了我一大跳。如
果说洗澡时不能使用手机是
客观条件使然,那种花时不
使用手机是不是一种主观能
动性的体现呢?是因为我对
种花的热爱超过了手机黑洞
的引力吗?既然主观能动性
是有用的,那我们也一定可
以像本书传递的理念那样,
创造更多“不使用手机”的场
景。
上一段描写的种种即为
我的心路历程:首先,通过
这本书,认识了默认模式网
络的存在,知道了它的价值
;然后,开始留意生活中的
默认模式网络,并思考促成
默认模式网络的原因;接下
来,启动逆向思考,尝试主
动创造默认模式网络。这一
过程,就是知识和“觉知”带
来的改变吧。下一步,我打
算把默认模式网络和书里介
绍的有氧运动结合起来,在
毫无缘由地停止游泳一两年
之后,重新把游泳作为一种
日常。
和以往不同,现在,游
泳对我来说就不仅仅是体育
锻炼了,还多了激活默认模
式网络的功能。当然,想要
实现这个功能,就不能佩戴
防水智能手表了。其实三天
以前,我已经下水了。的确
是太久没有游泳了,以至于
我今天抬手臂的时候依然感
到肌肉酸痛!
在上述两方面,本书的
确给我带来了认知的改变和
行为的改变。希望大家也能
通过阅读本书,找到自己感
兴趣的切入点,改变自己的
生活。鸡汤还是原来的配方
,但依然要温柔地给大家灌
上一口:
现在的每一天,都是你
我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我的邮箱:
sijianda01i@qq.com。欢迎
来信交流。
最后小声说:写完这篇
后记时,我本周的“日均屏
幕使用时间”已经增加到了
14小时47分……
2022年5月29日
写于重庆
精彩页
信息瀑布与厨用漏斗
每天,新信息纷至沓来。新技术和定向直媒体频道让我们接收到的信息极具相关性、诱惑性和实用性。如果将这些东西比作信息雨,那么多年以来,毛毛细雨已经发展成湍急的信息瀑布了。
互联网出现后,我们在接触知识、新闻、观点、人群时几乎打破了一切限制。这为人类发展带来了神奇的机遇,帮助我们实现了各种此前难以想象的梦想和目标。
在过去10年里,互联网进化成了移动互联网,信息雨的强度只增不减。为了短平快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如今的每一滴雨水都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雨滴汇聚,形成了信息的浪潮。我们希望驾驭这惊涛骇浪,一旦成功,我们就将无所不至、无所不能。但是,海量的信息也会让我们应接不暇,随时可能沉入水底。我们努力应付着加工信息的重压,哪怕奋力踩水,也只能勉强让鼻尖露出水面。
我们当然无法掌控所有的新信息,也无法穷尽信息背后的无限可能。你可以将大脑比作一个小小的漏斗,就是厨房里那种用来往瓶子里灌东西的工具。在信息雨中,我们拿出漏斗,收集了一些雨滴,然后移动漏斗,收集另一些雨滴。但在同一时间里,漏斗只能出现在某一个位置。同时关注多个任务的现象被称为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但这只是一种假象,我们的大脑实际上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多任务处理”这个术语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指电脑同时处理两项或多项进程的功能。而人脑的操作实际上更接近于“任务切换”,也就是在不同任务之间移动漏斗。这种移动的速度很快,所以我们自己很难察觉。
我们当然可以同时完成两个任务,但前提是其中一个任务已经自动化了,不必多加关注。比如,我们可以边洗碗边听播客,边散步边聊天。然而,如果加工的信息同属于某一种类型,漏斗的功能就极其有限了。我们不能同时戴着两副耳机听两个播客;哪怕有两只手,也不能同时创作两个故事。稍微尝试一下就能发现,来回横跳的漏斗会让人崩溃。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用到电脑,对于每天坐到工位上开始工作的情形,相信你一定已经轻车熟路了。你可能要准备一个重要的会议,于是打开文件开始写写画画。但在着手做这件事之前,你瞥了一眼收件箱,发现一封邮件,关系到下周即将启动的某个项目。你马上开始回复邮件,刚写了几行字,口袋里的手机就开始振动。原来是同事发信息给你,请你帮忙处理一位客户的投诉。你又开始回复同事,刚写了几个字,突然意识到实际上他离你只有几步之遥。你起身走向他,这时,手机又开始振动了。你正在上班,而这可能是个私人电话,所以你决定先不管它。走到半路,你又停了下来,万一是要紧的事情呢?你拿出手机,发现是一封工作邮件。问题很简单,只要马上回复就好。你回到座位上开始写邮件,写完之后,起身继续忙碌。半小时后,你已经处理了好几件事情了,突然想起还要准备开会。啊,又来不及了!
也许你在工作时并不会出现上述情形,那么你可以想想另一些需要快速切换任务却不会被察觉的日常情境。人们对这个被称为多任务处理的过程会带来什么影响开展过许多研究。观察发现,工作场合中的多任务处理会让高效工作时间减少40%。’
也有入研究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任务处理。其中一项研究共1834人参与,调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电子产品使用习惯,结果发现,糟糕的学业成绩与多任务处理显著相关,尤其是一边学习一边使用社交媒体、发送短消息的学生,成绩会更差。
另一项研究观察了263名学生在15分钟内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同样发现一边学习一边使用社交媒体与糟糕的学业成绩显著相关。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和电子产品之间切换,专注学习的平均时长不到6分钟。使用了特殊学习策略的学生则更容易保持专注。。
在学习时进行多任务处理的长期影响很难评估。不过,近期开展的研究采用了更多细分指标,研究方式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自我评估。2019年,一项研究对84名韩国大一新生进行了长达14周的观察。为了得到准确数据,研究者利用一个手机应用记录了学生们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情况。他们发现,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了上课时间的四分之一,平均每3~4分钟就会因为使用手机而转移注意力。而且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差。。
研究者还检查了频繁进行多任务处理的人的大脑,发现他们的前扣带回灰质较少。前扣带回的主要作用是调控注意力与情绪,此外也负责解读模糊信息、评估决策过程中的期望效益。
但是,的确有些人很擅长任务切换吧?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推测,频繁练习多任务处理能够提升这种能力呢?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试图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研究者设计了一系列测试来研究习惯进行多任务处理者的优势,包括过滤无关信息、在不同任务间快速切换等能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驾驭电子屏(国际记忆大师的9条健脑秘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瑞典)马蒂亚斯·里伯
译者 译者:李婷燕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728454
开本 32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7
出版时间 2022-08-01
首版时间 2022-08-01
印刷时间 202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本科及以上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400
CIP核字 2022110593
中图分类号 B842.3-49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5: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