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导论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学术研究成果,内容包括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六大方面,系统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生活经验、生存智慧,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包含着中华民族最强大的精神基因。 目录 仁爱:中华文化的核心力量 一、“仁”字的基本含义 二、仁爱思想的渊源 三、仁爱思想的发展演变 四、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 五、仁爱思想的现代传承与当代意义 民本: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 一、民本思想的历史源流 (一)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发轫于殷商时期 (二)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演进脉络 (三)民本思想在历史演变中得以继续深化 二、民本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从天与民的关系看,天佑众民,敬天保民 (二)从民与国的关系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三)从治国理政的要义看,政在养民,立君为民 三、民本思想的基本走向 (一)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汉唐时期对民本思想的逐步完善 (三)宋元明清时期,民本思想的发展日益完善 (四)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和现代转化 四、民本思想的独特创造 (一)民本思想以社会伦理为本位 (二)民本思想是间接民主思想 (三)民本思想的目的在于限制君权 五、民本思想的价值理念 (一)民惟邦本,以民生为重 (二)以民为主体,由民来做主 (三)许民以厚利,顺民心民意 六、民本思想的政教意义 诚信:中华文化的做人准则 一、诚、信与诚信渊源 (一)何为“诚”? (二)何为“信”? (三)何为“诚信”? 二、诚信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殷商西周时期的诚信思想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诚信思想 (三)汉唐盛世时期的诚信思想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诚信思想 三、诚信思想的价值 正义:中华文化的道德原则 一、正义究竟是何意 二、义与利 三、正义是常道 (一)正义与王道 (二)正义与礼法 (三)正义与厚生 (四)正义与利用 (五)正义与弘文 和合: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 一、“和合”的含义及其发展 二、“和合”文化与中国人的生命伦理观的建立和发展 (一)“重生”与和谐成长的生命观 (二)生命的联系与超越 (三)生命圆满状态的形成 三、中国人“天人合一”、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观的建立与发展 (一)“天人合一”自然价值观的建立与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及理想目标的追求 大同:中华文化的社会理想 一、“大同”社会理想的思想渊源 二、《论语》中孔子与弟子不懈探求的“大同”之世 三、《礼记·礼运篇》总论“大同”及其实现路径 四、从古代延续到近代的“大同”追梦史 五、道洽大同:民族复兴“中国梦”及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构建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导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翟博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51823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3 |
出版时间 | 2020-11-01 |
首版时间 | 2020-11-01 |
印刷时间 | 2020-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50 |
CIP核字 | 2020158295 |
中图分类号 | K20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