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是本能,更是理性;欲望是需求,更是创造。
当欲望由小到大,由微弱到强烈,由短暂到持续,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提升时,它就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在造福人类自身的同时,也在不断贡献社会,也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书将告诉你最深刻、最新鲜、最全面的关于欲望的意义和秘密!
图书 | 欲望论语(将欲望变为动力的至理名言) |
内容 | 编辑推荐 欲望是本能,更是理性;欲望是需求,更是创造。 当欲望由小到大,由微弱到强烈,由短暂到持续,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提升时,它就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在造福人类自身的同时,也在不断贡献社会,也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本书将告诉你最深刻、最新鲜、最全面的关于欲望的意义和秘密! 内容推荐 欲望是什么? 欲望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可用来发力,可用来取暖,可用来熟食,可用来照明,可用来观赏,但也会把一切都烧成灰烬;欲望是奔流不息的江河,可用来解渴,可用来灌田。可用来养殖,可用来浇园,但也会把一切统统都冲垮。 一个人没有了欲望,就是行尸走肉,一个国家民族没有了欲望,就会贫穷落后,甚至灭亡。 本书将告诉你最深刻、最新鲜、最全面的关于欲望的意义和秘密! 目录 修身篇 第一 只有同量级的才是真正的对手 选准自己的强项 目标一定要看得见 你的身体就是百万富翁 欲望转换的主动权 从每一天做起 做上帝满意的人 让幸福指数最大化 论道篇 第二 满足欲望亦有道 把握欲望的周期 痛苦源自贪婪 看清欲望的背后 掌控欲望的走势 欲望攻略之反制 欲望攻略之互相利用 经营篇 第三 制造强劲的对手 晋商的顶身股制 把欲望变成现实 与对手一起成长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历史篇 第四 刘邦项羽争霸最终是心战 公元960年的性格地图 管好自己的欲望 绝对不能突破底线 欲望膨胀葬送了“开元盛世” 欲望疯狂导致速亡 家国篇 第五 寻找对手的欲望 利益决定敌友 “大国与小民” 欲望是崛起之动力 攻击的本能可控制吗? 守住生存的底线 金融危机就是欲望危机 试读章节 目标一 定要看得见 欲望论语 实现人生目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这个目标要很明确;二是要有优越的条件和独有的资源:三是追求的目标要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 目标,就是动力,就是信心。 看见目标比什么都重要。 “人们说女人不能横渡海峡,但我证明他们是错的,我们能行!”2001年,在纪念赛特鲁德·埃德尔横渡英吉利海峡75周年时,她依然如此自信地对美联社记者说。 早在1926年8月6日,年仅20岁的埃德尔就开始了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壮举。 在她以前,虽然已有五人横渡成功,但他们都是男人。作为第一个美国女运动员,她的成功将是美国人的成功,更是全世界所有女人的成功。 她将成为第一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人! 实现这一崇高的目标,产生了巨大的动力,激发着她去拼搏。 当然,她的壮举在当时也是举世关注的一大新闻。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英吉利海峡,聚焦到了她身上。 那天7时5分,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 当埃德尔下水时,有两艘船护航。一艘是她的家人和朋友,在用歌声和欢呼为她加油、助威;另一艘船上是现场采访的记者,他们用镜头把她的一举一动直接发向电视台,现场直播让数百万人在密切地关注着她创造奇迹。 刚开始,海峡风平浪静很适合游泳,但时间不长,突然狂风暴雨大作,海水变得很冰冷,最要命的是海面上起雾了。她连救援船也看不见,一条条鲨鱼也开始在她身边游弋,怎么办?她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是继续鼓足信心,游向彼岸,还是就此放弃?人们为她捏着一把汗,连教练也提出了退出的建议。 “为什么要退出?”她坚决不同意。 凭着惊人的毅力,她一口气游了35英里,用了14小时39分钟,硬是比以前的男子纪录还快了整整两小时,创造了新的人类横渡英吉利海峡的纪录,并把这一纪录保持了24年之久。 她是从法国的内兹海角出发游到英国的多佛尔的,这里是英吉利海峡最窄处,也是英吉利海峡协会认定的横渡区域。 从她的成功可以看出:实现人生目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这个目标要很明确。设定明确的目标,是走向成功的出发点。纵观那些失败者,不是目标摇摆、飘忽不定,就是从来就没有什么目标。像埃德尔那样,横渡英吉利海峡是她矢志追求的目标,从不会动摇、偏离和改变。尽管中途发生了变故,但她依然信心坚定地奔向目标,断然拒绝了教练善意的建议,不达彼岸誓不罢休。 假看埃德尔当时接受了教练的建议,放弃了对既定目标的追求,那不仅她个人不能成功,也会让关注这一壮举的人乃至全世界失望。 所以,设定目标一定要明确,实现目标一定要坚定。坚定的前提是,要有优越的条件和独有的资源。这是实现目标的第二个条件。像埃德尔,她之所以敢为天下先,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女人只围着厨房转、充当丈夫的影子的时代,她只身去完成横渡英吉利海峡这样前无古人的壮举,就在于她已经是一名优秀的美国运动员了。她有完成壮举的前提条件。同时,已经有五位男运动员横渡成功了,这让强烈追求男女平等的她信心倍增。男人能行,女人为何不行?“我们能行!”75年后她依然如此自信,可想而知她当时憋足了多大的力量。 这就是内在的动力。全世界的人尤其是所有妇女的期待和支持更是她成功的一大保证。 而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意义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她人生的价值与这一创造历史的壮举相结合,无疑是无与伦比的成功和辉煌。 从20岁实现这一人生大目标到75年后接受采访,她一生其实都在分享这一成功的喜悦和荣耀。 追求的目标要有永恒的意义和价值,这是第三个条件。 人生难得几回博! 还有什么能像奥运会那样,能直观地表现人们追求既定目标,取得人生成功呢? 如此明确的奋斗目标,能使弱者变强,能让强者变勇。 雷·尤里从小患小儿麻痹症,只能靠轮椅代步。但他是美国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在第二届奥运会(1900年)上,他一天之内荣获3枚金牌。此后,曾4次参加奥运会,共获10枚金牌。 是什么动力,使一个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的残疾人,一跃而成为奥运冠军呢? 明确的夺金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雷·尤里的身体就是靠惊人的毅力坚持锻炼恢复健康的”。 目标,就是动力,就是信心。 在第五届(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与会上,有一位名叫金粟四三的日本选手,在参加马拉松赛跑时,困乏难耐,便一头闯进跑道旁边的一间房子内倒头大睡。直到大赛结束后的第二天,他才醒来。当时,大赛组委会正四处寻找,还以为他失踪了。 他的比赛半途而废,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但他决心重来,一定要跑到终点。他的话当时谁也没有在意,以为只是说说而已。 谁知过了54年之后,1966年已经76岁高龄的金粟四三又去瑞典跃上了马拉松赛跑的跑道。他这次虽然只是象征性地跑到了终点,但他这种认定目标矢志不渝的顽强精神令世人敬佩。 从1912年到1966年,54年跑完了马拉松,他因此被日本人尊为“马拉松之父”。 人生若有这种精神,还有什么理想和目标不能实现呢? 同样也是在海岸游泳,34岁的罗伦丝·查德威克也游了两次。 第一次,她已在水中游了整整15个小时,被拉上救援船的时候,离目标地加利福尼亚海岸其实仅仅只差半英里! 如果她能再坚持一会儿,那就会成功。她就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卡塔林纳岛游到加利福尼亚海岸的人。 但她竟放弃了,她沮丧地反复表白说,自己半途而废不是因为海水寒冷,也不是由于过度疲劳,而是看不见目标! 当时,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是一时看不见目标,动摇了她获胜的自信心。 她当然不甘心失败。 两个月之后,就在同一片海域,她开始了同样的近海游泳。不过,这一次她选择了一个非常晴朗的好天气,这一天就是1952年7月4日清晨。 她清楚地看到了既定的目标,信心和力量都大增。她一举成功,比此前的男子速度还快了两个多小时。 由此可见,看见目标比什么都重要。 神力加油站 目标大,动力也会变大。一年挣5万,也就只有挣5万的动力;一年挣一千万,那必然要有挣一千万的动力。动力与目标成正比,目标才能实现。 …… P12-17 序言 欲望是什么? 欲望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可用来发力、可用来取暖、可用来熟食、可用来照明、可用来观赏,但也会把一切都烧成灰烬;欲望是奔流不息的江河,可用来解渴、可用来灌田、可用来养殖、可用来浇园,但也会把一切统统都冲垮;欲望是天使,也会变成魔鬼;欲望是动力,也会变成破坏力…… 一个人的本能欲望,可能变成阳光,温暖心灵,爱抚万物;也可能掀起阵阵恶浪,冲垮希望,淹没生命。不优化个人欲望,行吗?一家企业“做大”的欲望,不只是成为疯狂的赚钱机器,更重要的是承担企业使命。不然,任何赚钱机器都是难以正常运转的。不优化企业欲望,行吗?一个社会,如果金钱欲、权力欲、色情欲恶性膨胀,那这个社会还能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文明吗?不优化社会欲望,行吗?人类,如果总被自己“互相攻击的本能”欲望所困,那最终必然难逃毁灭的厄运。不优化人类欲望,行吗? 欲望是本能,更是理性;欲望是需求,更是创造。 当欲望由小到大,由微弱到强烈,由短暂到持续,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提升时,它就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在造福人类自身的同时,也在不断贡献社会,也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欲望论语》将告诉你最深刻、最新鲜、最全面的关于欲望的意义和秘密! 作者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欲望论语(将欲望变为动力的至理名言)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田玉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1262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1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825-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59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