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明代政治史研究的专题论集,主要内容有:洪武政治舆论与制度、明代内阁政治的演进、明代的宦官制度、明代的礼制、明代官员的谥号、明代对辽东地区的管理、大礼议与晚明君臣关系、晚明的谏诤与政治生态、张居正与后张居正时代、回望“晚明”。
专题大致依照时间顺序编次,前后关联,又各有其研究旨趣。如“明代内阁政治的演进”一章,与洪武朝政治一脉相承,又涉及内阁制度在明初以降的变迁轨迹。一些章节包含“研究视角举例”,皆为笔者平日撰文与教学心得。附列“推荐阅读书目”,希望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图书 | 明代政治史专题研究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是明代政治史研究的专题论集,主要内容有:洪武政治舆论与制度、明代内阁政治的演进、明代的宦官制度、明代的礼制、明代官员的谥号、明代对辽东地区的管理、大礼议与晚明君臣关系、晚明的谏诤与政治生态、张居正与后张居正时代、回望“晚明”。 专题大致依照时间顺序编次,前后关联,又各有其研究旨趣。如“明代内阁政治的演进”一章,与洪武朝政治一脉相承,又涉及内阁制度在明初以降的变迁轨迹。一些章节包含“研究视角举例”,皆为笔者平日撰文与教学心得。附列“推荐阅读书目”,希望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洪武政治舆论与制度 第一节 元明之际的政治舆论 第二节 洪武制度 第三节 洪武政治评论 第二章 明代政治的 第一节 丞相制度的废除 第二节 制度的生成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举例 第三章 明代的官官制度 第一节 明代宦官机构 第二节 宦官“干政”形象的建构 第三节 明代宦官政治评论 第四章 明代的礼制 第一节 明代礼制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节 明代五礼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明代礼制研究举例 第五章 明代官员的谥号 第一节 谥“忠”人数考 第二节 谥“忠”缘由考 第三节 考述类论文写作 第六章 明代对辽东地区的管理 第一节 明代在辽东的军政建制 第二节 明代辽东地方的民政管理 第三节 明代辽东边墙的修建 第四节 明代管理辽东政策与制度评论 第七章 大礼议与晚明君臣关系 第一节 阁臣去留 第二节 青词宰相 第三节 对晚明君臣关系的认识 第八章 晚明的谏诤与政治生态 第一节 关于谏诤的叙述模式与内涵 第二节 明人语境中的“谏”与“忠” 第三节 以谏求名:舆论批评与回应 第四节 谏诤与士风 第九章 张居正与后张居正时代 第一节 张居正时代的君臣冲突 第二节 后张居正时代的阁臣及其批评者 第三节 后张居正时代的政治困局 回望“晚明” 第一节 晚明史研究的范式 第二节 晚明政治史研究的线索 第三节 “晚明”与“诸晚”时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代政治史专题研究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92819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22-01-01 |
首版时间 | 2022-01-01 |
印刷时间 | 202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14 |
CIP核字 | 2021072680 |
中图分类号 | D691.2 |
丛书名 | |
印张 | 13.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吉林 |
长 | 237 |
宽 | 168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