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下卷)
内容
目录

绪论

 一 何谓“新吠檀多哲学”

 二 近现代吠檀多哲学史的分期

 三 近现代吠檀多哲学的思想渊源

 四 研究新吠檀多哲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编 近代吠檀多哲学

第一章 近代吠檀多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 英国人的入侵与殖民统治

 二 印度近代宗教和社会改革运动

 三 新吠檀多思潮的兴起

第二章 新吠植多哲学的先驱者——罗姆莫罕·罗易

 一 倡导新吠檀多哲学

 二 对吠檀多不二论的重新诠释

 三 奉“梵”为至高之神

 四 开创社会改革新风

第三章 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吠檀多与自然神论

 一 吠檀多与自然神论的结合

 二 新吠檀多的伦理观

 三 温和渐进的改革思想

第四章 罗摩克里希那的吠檀多与“人类宗教”说

 一 对传统吠檀多的革新

 二 “人类宗教”学说

 三 以“普遍之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

第五章 新吠檀多理论奠基人——斯瓦米·维韦卡南达

 一 为新吠檀多奋斗的一生

 二 新吠檀多体系的创立

 三 人的本质

 四 瑜伽的道路

 五 “普遍宗教”的学说

 六 社会改革和民族主义理论

第六章 斯瓦米·阿贝德南达的“万能吠檀多”

 一 “万能的吠檀多”

 二 吠檀多是“哲学与宗教的统一”

 三 吠檀多是“哲学与科学的统一”

 四 “证悟自我”是吠檀多的基本特征

第二编 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吠檀多哲学

第七章 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斗争

 一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历程

 二 社会矛盾与思想斗争

 三 吠檀多哲学的变革与政治化

第八章 提拉克的“政治吠檀多”

 一 何谓“政治吠檀多”

 二 “积极行动”的人生哲学

 三 以吠檀多观念论证民族主义

第九章 甘地的哲学与吠檀多

 一 吠檀多是甘地哲学的理论基础

 二 “真理”学说

 三 “非暴力”学说

 四 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五 “坚持真理”学说

 六 道德伦理学说

第十章 奥罗宾多的“整体吠檀多”与“整体瑜伽”

 一 波澜起伏的人生历程

 二 其哲学的特点与思想渊源

 三 “整体吠檀多”学说

 四 “整体瑜伽”学说

 五 “社会进化”理论

 六 “人类统一”的理想

 七 人生理想的实验基地

第十一章 诗人泰戈尔与吠檀多

 一 “诗人一哲学家”笔下的吠檀多

 二 人与自然

 三 人性——有限性与无限性

 四 人类的最终命运

 五 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 “人的宗教”学说

第十二章 薄伽万·达斯的“关于‘自我’的科学”

 一 何谓“关于‘自我’的科学”

 二 “心理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三 人生的最终目的

第十三章 薄泰恰里耶的“吠檀多认识论”

 一 哲学与科学的区别

 二 哲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三 否定的方法是其哲学的核心

 四 “绝对”的三种形式

第十四章 罗摩那·摩诃希的“证悟自我”哲学

 一 充满传说的一生

 二 “证悟自我”的学说

 三 “工作与智慧之间没有冲突”

第三编 独立后的吠檀多哲学

第十五章 独立后印度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斗争

 一 独立后政治经济的变革

 二 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三 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现代哲学的传播

 四 吠檀多哲学的新发展

第十六章 拉达克里希南的“精神宗教”

 一 沟通东西方哲学的一生

 二 综合吠檀多不二论与绝对唯心论

 三 “哲学是行动的指南”

 四 “精神的宗教”

 五 “精神宗教”中的道德问题

第十七章 斯瓦米·吉纳那南达的“哲学的宗教”

 一 何谓“哲学的宗教”

 二 “绝对”与对“绝对”的认识

 三 哲学、宗教与科学的统一

第十八章 拉哲的“绝对唯心主义”

 一 “哲学是生活的指南”

 二 以“绝对”取代梵

 三 显现人的内在本性

第十九章 斯瓦米·兰伽纳塔南达的“综合的永恒达摩”

 一 什么是“综合的永恒达摩”

 二 宗教与科学的结合

 三 促进人的完善是理论的核心

第二十章 马哈德万的“吠檀多价值论”

 一 吠檀多价值论的产生

 二 宗教的价值

 三 道德的价值

第二十一章 新吠檀多哲学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一 新吠檀多哲学的特点

 二 新吠檀多哲学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梵汉、英汉名词索引

编辑推荐

朱明忠编著的《印度吠檀多哲学史(下卷)》主要内容包括:近代吠檀多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新吠植多哲学的先驱者——罗姆莫罕·罗易;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的吠檀多与自然神论;罗摩克里希那的吠檀多与“人类宗教”说;新吠檀多理论奠基人——斯瓦米·维韦卡南达;斯瓦米·阿贝德南达的“万能吠檀多”;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斗争;提拉克的“政治吠檀多”;甘地的哲学与吠檀多;奥罗宾多的“整体吠檀多”与“整体瑜伽”等。

内容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 近代吠檀多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罗摩克里希那的吠檀多与“人类宗教”说、民族独立运动时期的社会与思想斗争、甘地的哲学与吠檀多、诗人泰戈尔与吠檀多、独立后印度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斗争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印度吠檀多哲学史(下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明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21337
开本 16开
页数 2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351.2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7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