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日本外交30年(从福田赳夫到福田康夫)
内容
编辑推荐

2007年9月,福田康夫出任日本首相,中国各界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中国人对福田父子为中日友好所作的贡献记忆犹新,对福田新首相的对华友好政策充满了期待。福田父子首相诞生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中日关系的“福田机遇期”将有多久?日本对华外交政策是如何变化的?中日关系将向何处去?

本书回顾30年来中日复交和缔约进程,与邻国建交等外交大事记,以揭示日本外交决策内幕,透视日本国民性。

内容推荐

1976年12月24日,福田赳夫当选第67任首相。2007年9月25日,福田赳夫之子福田康夫当选第91任首相,日本宪政史上首先出现了“父子首相”!历史给了福田父子惊人的巧合,其当选首相时的年龄竟然都恰好是71岁。日本首对“父子首相”的诞生,是合理合法的正式程序与派系力学的政治过程精妙结合的杰作。

这部专著是围绕福田执政这一日本与外交的特定现象和时机而撰写的,因而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从另一方面看,这部专著以其基础研究的特色,也将成为这一时期日本政治与外交的一种历史记录。

目录

引言

 一、第一对“父子首相”诞生的机制

 二、“世袭政治”下的议员家族谱系

 三、福田康夫——一个温和派首相的历程

第一章 “福田主义”的背景与内涵

 一、战败后,日本进入美国阵营

 二、重建与东南亚国家关系

 三、恢复与韩国的关系

 四、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五、水到渠成——“福田主义”应运而生

第二章 日本外交的五次抉择

 一、“脱亚入欧”:“脱亚”+“豪杰君”路线

 二、“脱亚入关”:“做出色的败者”+“经济上的胜者”

 三、“入美入亚”:“日美对等”+“美亚均衡”

 四、“挟美制华”:“借船出海”+“主导东亚”

 五、“亲关入亚”?:第五次抉择的迷途

第三章 保革相争、保守本流与新保守主义

 一、“保革相争”的政治结构

 二、“保守本流”的内涵与背景

 三、来自革新、保守两方面的挑战

第四章 从“角福战争”到“小角福战争”的政治周期

 一、“角福战争”的内涵与影响

 二、形形色色的“小角福战争”

 三、“角福战争”与中日关系

第五章 从“福田”(赳夫)到“福田”(康夫)的外交周期

 一、“福田—竹下”时期的外交

 二、“宇野—宫泽”时期的外交

 三、“细川—村山”时期的外交

 四、“桥本—小渊”时期的外交

 五、“森—福田”时期的外交

第六章 日本外交转轨与中日关系

 一、回溯:历史、转型和认识变化

 二、现实:“好雨”、“瑞雪”,迎来政治春天

 三、未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空前的挑战

附录

 福田赳夫首相在马尼拉的演讲

 福田康夫首相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历任日本首相名单

 二战后日本政治、外交大事记(1945~2008)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福田主义”的背景与内涵

19世纪后期以来,日本选择了一条“脱亚”一“入欧”一“侵亚”的对外路线,对朝鲜、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践踏了受侵略国家的大好河山,杀戮了数以千万计的无辜百姓,抢掠了无法计量的资源和财宝,在这些国家人民的心灵里刻下了至今难以完全愈合的深深创伤。

日本军国主义的野蛮侵略,遭到了亚洲被侵略国家的殊死抵抗和苏美英荷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致命打击。1945年8月,日本宣告战败、投降,旋即被打着盟军旗号的美国占领。

在约七年的被占领期里,日本以接受美军继续驻扎在日本国土内为条件,与美国阵营的部分战胜国进行了片面媾和,确立了“以日美关系为基轴”的对外路线,于1952年4月28日恢复了外交权。

恢复外交权后的日本,面临如何与被其侵略过的亚洲邻国恢复政治与经贸关系、实现民族与战略和解的课题。在以美苏为首的东西方冷战格局下,日本与二战后涌现出来的亚洲社会主义国家恢复关系的任何意图都受到了美国的阻挠。在美国的推动下,日本首先与台湾当局缔约,关上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复交的大门;其次致力于与东南亚非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和解;再次与朝鲜半岛南半部政权——韩国建交;最后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并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在这一过程中,1977年8月18日提出的“福田主义”,是日本二战后对亚洲政策的集大成。它是汲取近代以来侵略亚洲的历史教训、总结二战后与亚洲邻国实现和解的经验、提出让亚洲各国放心的未来日本战略意图的结果。

本章拟就日本进入美国阵营、与东南亚和解、与韩国建交、中日复交和缔约进程等作一回顾,从中领略“福田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战败后,日本进入美国阵营

(一)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改造和扶植

1945年8月初,日本侵略战线已处在全面崩溃的边缘。8月9日午夜至10日凌晨举行的日本“御前会议”,决定接受中美英三国首脑于7月26日发表的“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后来苏联加入)。8月14日上午开始的第二次“御前会议”维持了该决定,并由裕仁天皇于当天深夜将内阁起草的《终战诏书》宣读并录了音。8月15日中午12时,裕仁天皇宣读录音的《终战诏书》通过广播公之于世,其中宣布:“朕已命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接受其联合公告。”

1945年8月28日起,美国开始军事占领日本。9月2日上午,日本政府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军主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首先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宣读投降命令,然后由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及政府、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大本营在《投降文书》上签字。接着,麦克阿瑟和各战胜国代表依次签字,徐永昌上将代表中国政府签字。

在麦克阿瑟的第一号受降令下,中国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于9月9日上午9时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接受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投降。9月11日起,中国战区日军分16个区向中方投降。其中,陈仪作为受降主官于10月25日接受台湾、澎湖列岛日军投降。

美国从1943年左右起便在拟订对日占领政策,并于1945年8—9月日本投降前后确定了以美国单独管理、保留天皇制、利用日本中央政府实施间接统治(由麦克阿瑟1946年1月29的命令实现直接军政管理的冲绳地区除外)三大内容为核心的对日占领方式。美国以46万驻日军队的实力和既成占领态势为背景,贯彻了“单独占领”方针。

1945年9月6日,美国政府提出了《投降后初期的美国对日方针》(简称《初期方针》)。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非军事化、民主化以及地方分权与排除集权(通称3个“D”)。

在美国占领当局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在1946年2月22日的内阁会议上决定接受盟总草案,3月6日发表了《宪法修改草案要纲》,4月17日发表了《宪法修改草案》,提交6月20日的第90届帝国议会,在众议院和贵族院得到几点修改。新《日本国宪法》于1946年11月3日正式公布,翌年5月3日开始施行。新宪法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以盟总草案为蓝本写入的第9条,即“放弃战争”条款。其内容是:“日本国民真诚希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以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1947年3月17日,麦克阿瑟在二战后首次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称,占领目的中的第一阶段即非军事化已完成,第二阶段的政治改革也即将完结,第三阶段的恢复经济任务则以重开国际贸易为必要条件,为此应在一年之内缔结和约。

然而,美苏对立因素在二战后期就已存在,冷战的兆头则是从1946年2~3月间凸显出来的。以1947年3月12日发表的“杜鲁门主义”和6月提出的“马歇尔计划”为标志,美国的对苏冷战政策已基本成形,其对日政策也随之开始改变。1948年1月6日陆军部长罗亚尔发表“把日本建成反共防波堤”的演说,其后美国相继拟订了一系列文件,将其对日政策进行了调整。美国对日政策的重点,从铲除侵略战争隐患转向把日本扶植成为冷战前沿桥头堡。

P15-17

后记

2007年9月,福田康夫出任日本首相,中国各界作出了积极的反应。中国人对福田父子为中日友好所作的贡献记忆犹新,对福田新首相的对华友好政策充满了期待。福田父子首相诞生的背景和影响是什么?“福田新政”在日本政治史上处在何种位置上?中日关系的“福田机遇期”将有多久?对这些问题给予深度分析和解读,是本书的基本目的所在。

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就日本政治与外交进行基础研究和跟踪观察,积累了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福田上台后,其内政与外交政策自然成为笔者的研究重点。正在此刻,青岛出版社的杨成舜先生来信询问:能否就福田父子首相的诞生为中心写出一部集学术性与可读性于一身的专著?可以说,笔者与杨先生的思路不谋而合。于是,笔者把其他一部分写作计划暂时搁置起来,集中精力完成了这部专著。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大国,其政治与外交的动向与中国息息相关,东瀛发生的风云变幻也一直吸引着中国人关注的目光。

不管日本国内如何评价,但中国人对田中角荣是持有好感的,因为是他在当上首相不久就排除国内干扰,果断踏上了与中国复交的旅途。中国人对福田赳夫同样给予高度评价,因为是他在首相任内与中国签署了和平友好条约。回想起当年从中日复交到缔约整整隔了六年时间,再联想到日俄之间至今仍未能签署和平条约,就可知该条约的弥足珍贵了。

然而,田中角荣与福田赳夫曾是“角福战争”中的夙敌,田中派曾左右日本政治全局、力压福田派长达近30年,近年来福田派一举翻身而田中派大势已去,关于这些细节及其背后的政治力学和外交影响,则属于超越中国人对日本政治人物朴素评判的知识领域。而对这些知识有了深度把握,将有助于更加科学、理智地把握日本政治与外交的演变规律及其对中日关系影响的变化趋势。

正如“福田机遇期”的概念所示,这部专著是围绕福田执政这一日本与外交的特定现象和时机而撰写的,因而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但从另一方面看,这部专著以其基础研究的特色,也将成为这一时期日本政治与外交的一种历史记录。

在此,向我所引用的所有学术成果的作者深表谢意。向欣然答应出版本书的青岛出版社领导以及编辑人员衷心致谢。

金熙德

2008年7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日本外交30年(从福田赳夫到福田康夫)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金熙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648678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831.39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43
173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