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最后的蒙古女王(成吉思汗之女如何拯救蒙古帝国)
内容
编辑推荐

杰克·威泽弗德编著的《最后的蒙古女王》是一部专为蒙古女人写的书,或者可以说,是一本站在女权主义立场上专为蒙古妇女申冤的书,一本专门填补蒙古历史空白的书。

《最后的蒙古女王》是一部研究蒙古帝国女性统治者的巨著,描述了她们争夺遗产和保卫国家的斗争。在蒙古史书中,记录者对其女性统治者一向语焉不详,而作者通过自己长期的调查和研究,再现了这段失落已久的往事。书中讲述了成吉思汗6个女儿一生的经历,以及蒙古帝国从初建,到动乱,再到最后的稳定,长达250年的历史。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角度,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在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女性后裔们是如何挽救并巩固了整个蒙古帝国。

内容推荐

《最后的蒙古女王》由杰克·威泽弗德编著。

《最后的蒙古女王》内容简介:13世纪的蒙古女王们统治过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但是,在13世纪末的某个时候,审查官删除了《蒙古秘史》中的一部分,只留下成吉思汗的一句让人困惑不已的话:“让我们奖赏我们的女儿们。”

成吉思汗创造了蒙古帝国,鼓舞了蒙古,他的女儿们则给予了蒙古帝国生命。

成吉思汗在世时,信任、欣赏他的女儿们,在他率领儿子、女婿拓展帝国疆域的同时,其实已把治理多元文化帝国的重任托付给女儿们。丝绸古道上的蒙古女王们把她们父亲征服的土地变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国际性大帝国。她们促进贸易、教育和宗教发展,创建了一个从太平洋到地中海的广阔的经济体系。

然而,成吉思汗去世后,冲突在他的女儿与媳妇间爆发;随着兄弟与姊妹阋墙、儿子与母亲反目,掌权女人间的战争演变成了对付掌权女人的战争。这场战争斗垮了蒙古帝国,蒙古女王统治的时代似乎永远终结了,史书上也逐一抹去了对这些王族女子的记载。

可是,尽管后人试图将她们从历史的集体记忆里抹除,这些蒙古女王在位期间不寻常的所作所为.却震惊了欧洲与伊斯兰世界的子民。因此,虽然生平乃至姓名已模糊不清,关于这些女王的断简残编却眉发了从乔叟、歌德到普契尼等多位伟大艺术家的创作,进而流传至今。

目录

中文版序言

前言:缺失的章节

第一部分:丝绸之路上的老虎女王:1206—1241

第一章 呼唤英雄

第二章 吟龙舞凤

第三章 女儿是我们的盾牌

第四章 战争和商业贸易中的女王

第二部分:破碎的玉成之邦:1242—1470

第五章 针对女人的战争

第六章 反抗的孙女们

第七章 兔魔的复仇

第八章 黄龙的女儿

第九章 衰落的王子和崛起的女王

第三部分:狼妈妈:1470—1509

第十章 武士寡妇的平展白道

第十一章 赢得战争与养育丈夫

第十二章 面对长城

第十三章 她的玉成之邦恢复了

结语:历史的秘密

译后记

版权页图片

试读章节

第一章呼唤英雄

一个叛变的塔塔儿人怀揣复仇的利刃,悄悄接近成吉思汗的老母亲诃额仑的营帐。他要向成吉思汗复仇,因为他彻底消灭了古老的塔塔儿族,杀死了许多塔塔儿勇士,抢走了他们的妇女,收养了他们的子女,甚至改变他们的名字,把他们变成了蒙古人。

作为一个拥有众多仇敌的军事和政治领袖,成吉思汗住在戒备森严的营地里,卫士们严守命令,任何人未经允许擅自越界均将被格杀。但是,诃额仑并不和成吉思汗住在一起,她有自己的营地。虽然她拥有一支由一万名士兵组成的军队,连同他们的家属都归她控制,但由于年事已高,她把自己的军队交给最小的儿子指挥,随从她的大儿子成吉思汗出外征战,而她自己则留在家里。

尽管诃额仑的地位显要,但是她的营帐和一般蒙古游牧民的并无太大不同。营地由一组蒙古包组成,一字排开,门口朝南。蒙古包在西方通常称为yurt,是用羊毛压成的厚厚的大块毡毯搭建而成,可以随着季节变换随意拆卸、迁移。

最能显示这是大汗母亲皇族营帐的标志是诃额仑的白骆驼和黑车。蒙古妇女拥有蒙古包和所有大车,但是对于游牧人来说,一个女人之所以有名,并不是在于她的帐篷,而是在于她的交通运输方式。年轻妇女骑马,老年妇女驾车。除非生了重病或者严重受伤,一个男人永远不会坐在女人的车上,更不用说驾车了。

当时的蒙古大车有两个轮子,轮轴上边是一个小车厢。前面有两根长长的把手,架在拉车的牲畜背上。车篷都是黑色,看起来很相似,但是能凸显一个女人个性的是她选择何种牲畜加以调教、用以拉车。一般女人都会驾驭一头笨重的黄牛,或者一头毛茸茸的牦牛,但是诃额仑年老时却对驾驭高视阔步的白骆驼四处漫游情有独钟。这种与众不同的方式更符合她作为大汗母亲的尊贵身份。据说她喜欢快速长途跋涉,甚至昼夜兼程。骆驼在漠北不太常见,而白色骆驼就更稀少了,因此她的营地很容易辨识。

在那个塔塔儿人接近营地的时候,除了她的卫士者勒篾和哲台以外,营地里男人很少。和她的地位相匹配的是,诃额仑用男人来守卫她的蒙古包四周,而不用狗,因为她的儿子成吉思汗非常害怕狗,因此她没有养狗用以报警。塔塔儿人等待着卫士分神的有利时机。这两个卫士打算宰杀一头无角黑牛,他们要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做:先用斧子猛击公牛脑门,把它打晕,然后在公牛胸部切开一个小口,用利刃直刺心脏主动脉。由于这种行为过于残忍,因此不能在门口进行,也不能在阳光下进行,因此两个卫士把牛拖到了蒙古包北侧背阴的地方。没有人能在门口看见牛了,当然,也没有人能在门口看见他们了。

卫士一离开,这个刺客便直奔门口。门是用厚厚的毡毯做成的,约有四英尺高,从上边垂下来,挡住门口。塔塔儿人掀开门帘,进入蒙古包内。

诃额仑没有理由怀疑站在她面前的这个邋遢的年轻人会有什么不轨企图,虽然身为草原上最强大首领的母亲,但她仍一直持守着游牧人家热情好客的传统。来到她帐篷中的旅客都能吃到热腾腾的食物,得到充分休息,以便继续穿越草原的行程。在蒙古包中央,是用干燥的动物粪便做燃料的火炉,这是蒙古包的中心和家庭的象征,不停燃烧的烟雾顺着包顶的烟筒飘出去,这个洞也是蒙古包唯一的窗户。锅里一直烧着热水,等待着迷路的猎人,冻僵的牧民,征战归来的勇士以及其他需要食物、温暖或者人类陪伴的陌生人。如果没有鲜肉可食用,可以取食椽子上挂着的干牛肉和牦牛肉干。把干牛肉放进水中,诃额仑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就做出一碗营养丰富的滋补汤。她要么给客人一碗肉汤,要么是一小块在牛粪火上烤熟的肥羊尾。汤是他们的主食,除了加入少量的盐调味以外,蒙古人很少添加香草、香料或其他调料。

虽然她的丈夫二十五年前就被塔塔儿人杀害了,但是她现在并不怀疑这个塔塔儿人。塔塔儿部已经彻底融人了蒙古民族。成吉思汗娶了一个塔塔儿公主,而且在她的要求下,也娶了她的姐姐。为了给部落里的其他妇女做出一个好榜样,诃额仑收养了一个塔塔儿孤儿,把他培养为第一批能够读写蒙古语的人——蒙古人刚刚从畏兀儿语中借来文字符号,用以书写蒙古语。这个孤儿已经成长为一位受人尊敬的领袖人物,虽然他算不上一个伟大的武士,但是他很快将成为大蒙古国的大断事官。

当这个塔塔儿人到达时,诃额仑正独自和阿勒塔泥在一起。阿勒塔泥大约十到十四岁,她可能是诃额仑的孙女,或者是她领养的一个孩子。

诃额仑和阿勒塔泥坐在帐篷的东边,传统上,这是妇女们待的地方,她们大部分工作都在这里完成,她们所用的工具也放在这里。按照风俗,即使是最卑微的访客也可以不打招呼,径自进入帐篷,悄悄地坐在帐篷西边(属于男性)靠近门口的地方。那个塔塔儿人正是这样做的,他表现得正像一个普通人、一个仆人、乞丐或其他卑微的求助者。

蒙古包里通常是一个安静的所在。人们说话要低声细语,如果要打手势,动作一定要轻,因为在这样的环境里,只要伸一下手,或手腕轻轻一转,就可能打到老祖母的额头,或者打翻一碗热茶,甚至会把支撑帐篷顶部的撑杆或一面墙壁拨拉下来。为了尽可能地少占地方,蒙古人坐下的时候,很少伸直腿,尤其不会对着火这样做。男人通常会把一条腿盘在身子底下,另一条腿膝盖顶着胸部,双臂环绕膝盖,甚至把下巴放在膝盖上。蒙古包内的每个人都会尽力收敛自己,少占空间。

即使诃额仑早就知道这个访客带了一把刀子,她也不会感到惊讶或者担心。牧民经常在衣服里随身携带刀和其他工具。男人和女人基本上穿着同样的服装,这样的衣服用来藏东西非常理想。大皮靴筒一直到膝盖,里面足够宽敞,以便冬季可以塞进御寒的毡垫。蒙古人穿着的主要服装是蒙古袍:这是一种长袍,外边有一条宽皮带或者布腰带用来束腰,右襟有一排纽扣把袍子上边扣严实。蒙古服装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宽大,这是为了在寒冷的天气里骑马时能够御寒,同时也是为了舒适。蒙古袍总是大得足够容得下一个孩子、一只羊羔或其他任何需要保护的东西。由于严寒,牧民们往往把很多东西藏在袍子里面,例如水和饭盒,以防止冰冻。

蒙古袍的袖子又长又宽大,一把剑可以很容易地藏在里面。牧民的手要不停地工作,因此他们不戴手套,而又宽又长的袖子垂下来就能把手指尖完全盖上。冬天骑马的时候,蒙古人会把缰绳拉进袍子袖子里,既保暖又不影响手感。

诃额仑、阿勒塔泥和那个塔塔儿人除了头发不同以外,穿着几乎完全相同。所有饰物和性别特征都集中在头部。妇女的头发拉得很高,涂上动物脂肪以免生虱子。为了使额头显得大些,她们用黄色化妆品涂抹前额。相比之下,男子只在鼻子上方额头中间部分留一小撮刘海。除此之外,男子剃光头部大部分地方,只留下每只耳朵上方的头发。他们从来不剃这里的头发,而是把它编成“角”一样的发髻,一直垂到肩膀,不过,往往因为长得太长而不得不再盘回到耳朵上边。P3-6

序言

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一章开始于公元前209年。那一年,匈奴武士冒顿暗杀了他的父亲,然后把北亚草原相互敌对的部落统一起来,建立了一个武力强大的游牧帝国。他说服了牧民们,使他们相信,与其不断互相你争我夺,不如携起手来,转而进攻漠南农业社会的村庄和城市。在接下来的一千五百年里,亚洲历史的中心便围绕着马背上的游牧人同定居城市居民和农民之间持久的血腥斗争而展开。这场斗争是漫长而艰苦的。当定居民族统一和强大时,草原部落便宣誓效忠他们的皇帝,服从他的命令,并获得大量的贸易货物。当定居民族衰弱了,再也无法用武力或礼物控制游牧民族时,游牧部落便开始袭击村庄和城市,抢劫他们想要的货物。

纵观世界各地历史,游牧文化和定居文化一直在互相争斗。日耳曼部落袭击罗马,突厥人进攻中亚和伊朗的城市,贝都因人突袭中东的城市,柏柏尔人洗劫北非和西班牙的城市。然而,从来没有哪个地方的农民和牧民之间的斗争像在中国那样持续如此长的时间,杀死了那么多人,对中国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

在定居民族和游牧民族的斗争中产生了许多恐怖的故事、许多残忍的行为,以及两种对立文化之间难以化解的仇恨。在长达一千五百年的反复袭劫、战斗和战争中,双方的敌意似乎永远不能消弭,仿佛双方注定要诉诸战争,而这种战争似乎永远不会结束,因为任何一方都无法一劳永逸地击败对方。在头一个十年中定居民族的军队占了上风,但接下来游牧武士发起反击,冲进定居民族的心脏,而且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恶毒、凶狠。在生活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两个完全不同的社会要和平共处似乎是难以想象的,更不用说有一天他们能被统一在一个共同的民族和一个共同的文化中。

然而,所有的历史时期都是短暂的。即使是那些似乎永恒不变的敌意和仇恨最终也都消退了。匈奴帝国以后出现了突厥帝国,而曾征服大明城市和农村的蒙古帝国则是最庞大的,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在蒙古人统治中国时期,似乎可以肯定,部落牧民们终将赢得这场斗争,永远统治农民和城市居民。蒙古人控制了从太平洋到地中海、从北极圈到印度河的整个世界,他们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元朝。尽管蒙古时代是游牧民族和城市之间斗争最激烈的时代,但是这个时代也使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迈出了重大的一步,因而两者之间的斗争也开始进入尾声。

游牧民和农民之间的大战开始于匈奴的冒顿单于,但最后一章则是由蒙古女王书-W的。蒙古女王促成了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的融合和统一。虽然她们仍然坚定不移地忠于自己的游牧社会,但她们认识到了定居文明在许多方面的重要性。她们比蒙古男人更早学会了读书写字,而且她们理解普及书写对改善生活的作用。她们看到了系统的日历对组织社会生活的价值,她们尊重许多宗教的思想和教义,授权印行种类繁多的经卷。蒙古女王和那些把战斗和竞争看作生命重心的游牧人不同,她们认识到了商业和合作事业的价值。虽然她们有时也会率军作战,但她们最杰出的领导才能体现在和平时期。她们鼓励工匠和贸易商的活动,并把连接中西方的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新文化融合在一起。她们支持医疗知识的普及和新药的发明。当男人在前线打仗时,女王开始着手创建了一个以和平与合作为基础的新的更美好的社会。

战争中的伟大领袖总是因他们指挥的战役受到人们的纪念。他们生前会获得勋章,死后被人们怀念,人们甚至建陵立碑纪念他们。当然他们也会被他们的敌人在书中加以诽谤和嘲讽。然而,缔造和平的人们却常常被敌我双方都忘记。因此,在这本书中所记述的女性大多被忽略了,直到今天仍不为人所知。除了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建有美丽的满都海公园外,我不知道什么地方还有纪念亚洲历史上这些伟大女性的纪念物。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全面真实地记述这些女性和她们的事迹,为她们撰写传记。在这里我只能说,我的书只是朝着这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这本书仅仅是我的一个呼吁,希望将来有更多学有专长的学者能深入研究这些女性的生平,有更多的学生开始学习她们,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了解这些女性是如何把游牧文化和定居文化相互融合,从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的。

杰克·威泽弗德

2011年2月

后记

《最后的蒙古女王》是美国麦卡莱斯特学院人类学教授杰克·威泽弗德继《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之后的又一部蒙古史力作。前一部书着力刻画了一位名震天下的世界征服者的正面形象。在他笔下,成吉思汗所创造的帝国揭开了现代世界历史新的一页。蒙古军队在刀光剑影、血雨腥风之中,也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带到了还处在黑暗时代的欧洲,由此掀起了欧洲史上空前的技术、贸易和思想革命。

如果说《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试图为一向被视为嗜血暴君的成吉思汗树立正面形象的话,那么《最后的蒙古女王》则试图为史上被湮灭的蒙古女王们呐喊,试图唤起人们对她们的注意。作者独辟蹊径,从《蒙古秘史》中成吉思汗的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开始,剥茧抽丝,发现了被尘封和掩盖的蒙古女王鲜为人知的辉煌历史,读来引人人胜。

当蒙古大军在13世纪所向披靡、征服世界时,蒙古女王是蒙古帝国新征服地的实际统治者。这一点鲜为人知。蒙古妇女的社会地位一向比定居社会妇女的地位高,当男人们出外打仗时,女人就是一家之主。统管一切。因此,由治理家庭到治理国家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在成吉思汗的女儿中至少有四个成为她们自己王国的女王,她们拥有自己的宫廷和军队,有权发号施令。作者认为,成吉思汗缔造了蒙古民族,赋予它精神,但蒙古女王则赋予它生命。

作者还指出,阴阳平衡是成吉思汗政治战略和战术的指导原则,也是他的精神世界观的指导原则。保持两种力量之间适当的平衡对个人、家庭乃至国家的生存至关重要。但是,成吉思汗死后,他的后裔几乎违反了他所制定的所有重要的规则、法律和习俗,因此,阴阳平衡一再被打乱。在14世纪元朝的衰败过程中,元廷承认,蒙古人已经抛弃了他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包括植根于蒙古文化的阴阳平衡原则。蒙古皇室妇女在成吉思汗去世后被压制也是阴阳平衡被破坏的一个例证,由此加速了蒙古帝国的衰落和崩溃。

成吉思汗一生生下了许多儿子和女儿,但是历史学家们详细地记录了他儿子的生平事迹,包括战功、政绩、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但却几乎完全忽略了他的女儿们治理帝国的成就,在史料中几乎找不到成吉思汗的女儿们的事迹。作者认为,大约在13世纪末,有只看不见的手在审查《蒙古秘史》时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把有关她们的内容删除了。只留下一句令人疑惑不解的话:“让我们奖励我们的女儿们。”因此,作者试图通过拾漏补缺,重塑这些失踪了的蒙古妇女的形象。

成吉思汗的女儿发挥重大作用的地区主要是沿丝绸之路一线。在她们的治理下,蒙古帝国真正变成了一个世界帝国,利用帝国境内纵横交错、便捷的交通网络,她们大大促进了各个地区的贸易、教育、宗教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从太平洋到地中海的庞大经济体系。这些强大的蒙古女王的权势震惊了中国、欧洲和伊斯兰世界。

然而,在成吉思汗于1227年去世后,蒙古帝国内部斗争便揭开了帷幕。他的女儿和儿媳之间首先爆发了冲突,这种冲突很快转变为专门针对女人的战争:兄弟迫害姐妹,儿子反对母亲。这场混战最后以蒙古女王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同时也宣告了蒙古女王时代的终结。她们似乎已经完成了她们的历史使命,于是,她们的名字便从历史中被抹去了。

但是,在作者看来,女性在蒙古帝国权力系统中被清除标志着成吉思汗倡导的阴阳平衡原则被打破,从此帝国开始走下坡路,直至最后崩溃。

1368年,元朝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所取代,但是蒙明战争依然在激烈进行之中。可是,蒙古皇室仓皇逃回漠北以后,很快便卷入了异系、异姓权臣们争夺汗权的内乱之中。先是阿里不哥的后裔与忽必烈的后裔争权,后来是蒙古本部与卫拉特异姓贵族为争夺全蒙古的统治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卫拉特部首领也先还曾一度登上大汗宝座,几乎把孛儿只斤氏后裔斩尽杀绝。也先死后,蒙古高原群雄并起,合纵连横,钩心斗角,互相诛杀,几无宁日。

但是,在15世纪末,一位非凡的女性出现在蒙古历史舞台上。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无私的牺牲精神拯救蒙古皇室,修复支离破碎的蒙古社会,终于实现了蒙古民族的再次统一。她就是蒙古人心目中的贤女王满都海哈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她含辛茹苦,一手把一个身有残疾、体弱多病的孛儿只斤氏后裔抚养成人,扶上汗位。他就是达延汗。满都海亲率蒙古骑兵西征,与卫拉特部激战。年幼的达延汗身体赢弱,经不起长途跋涉,满都海便把他装进马背上的箱子里,一起出征。达延汗十七岁时,二人完婚。他们一同生养了八个孩子,后来成为蒙古各部的首领。她和达延汗驰骋疆场,甚至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依然率军作战,终于平定了卫拉特部,消除了来自西蒙古的威胁。接着诛杀了割据势力亦思马因,把政权真正掌握在大汗手中。在荡平地方割据势力之后,又将诸子分封于各部之中,将蒙古本部各部置于自己家族的统治之下。满都海一生东征西讨,消灭了一直把持蒙古政权的穆斯林军阀的势力,终于统一并重塑了蒙古民族,使蒙古社会出现了相对稳定发展的状态。

满都海的事迹在汉文史料中不见记载,但是在蒙古史籍如《蒙古黄金史》和《蒙古源流》中,则是大书特书的。人民并没有忘记满都海。1973年,在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建成了满都海公园。1982年,内蒙古民族剧团上演了蒙语歌剧《满都海斯琴》。2003年,复排后的蒙古剧《满都海斯琴》上演后引起巨大轰动,多次获得大奖,再一次把这位蒙古巾帼英雄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幕前曲》写道:

有一个故事讲述多少年,

有一个名字传颂多少代,

故事里有多少马背春秋,

名字里有多少巾帼风采。

啊,满都海,满都海!

人们心中的满都海。

蒙古人民心中怀念着贤女王满都海,直到今天。

杰克·威泽弗德不愧为一位演绎故事的高手,总是能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对事件的阐释以及对人物的塑造和刻画都有独到之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深深感到,作者对这些被遗忘了的蒙古女性充满了深深的同情,这种感情流露在字里行间,使译者也深受感动。作者对蒙古文化特别是风俗习惯的精通使他能得心应手地解释手头的史料,往往引申出大段大段的解释文字,使读者在了解史实的同时也能感受蒙古文化的精髓。

为撰写这部著作,作者参阅了大量史料,用力甚勤。但是,在和译者的电子邮件交流中,他也坦率地承认,写这部书并不像写成吉思汗那样得心应手。他谦逊地表示,他的这部书只是一个开始,希望能抛砖引玉,将来能有更多学有专长的学者深入研究这些蒙古妇女的生平,为她们撰写出更真实全面的传记。

我相信,读者在欣赏杰克·威泽弗德所呈现的蒙古女王的感人故事的同时,也可能会对书中所表达的观点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人可能就不会认同作者把蒙古帝国的没落乃至最后崩溃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阴阳失衡,特别是女性在蒙古帝国政坛上被清洗。仅就《秘史》中那句“让我们奖赏我们的女儿们”来说,就存在不同的翻译和解释。这句话音译原文是“斡勤,兀鲁吉颜,莎余儿合勒,斡古牙,客额罢”。明代翻译为“女子每行,赏赐咱”。日本学者那珂通世译为“与女家族以恩赏”;达木丁苏荣译为“给族中妇女以恩赏”。但是道润梯步在他的《新译简注蒙古秘史》中,则译为“其赐以我族之女乎”!意思不是赏赐女儿们,而是把女儿们赐给别人。由此可见准确理解和翻译原文的难度。但是,我相信这些并不会影响读者对作者所呈现的蒙古女王精彩故事的欣赏。

对译者来说,翻译这部著作也相当具有挑战性。尽管译者尽了很大努力核实史料和引文,也曾和作者通过电子邮件反复征询,但是,错漏之处恐仍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和专家学者教正。

赵清治

2011年,兔年春

于纽约萨拉托加温泉城斯基莫尔学院

书评(媒体评论)

“这些蒙古女王仍在某处,八百年来只等我们再看她们一眼。”

——杰克·威泽弗德

《成吉思汗与今日世界之形成》作者最新力作“最会说故事的人类学家”。

——杰克·威泽弗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最后的蒙古女王(成吉思汗之女如何拯救蒙古帝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杰克·威泽弗德
译者 赵清治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46378
开本 16开
页数 2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2-01
首版时间 2012-02-01
印刷时间 2012-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311.0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35
16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Grown Publishers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