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中华上下五千年
内容
内容推荐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错综复杂、头绪繁多,如何能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五千年问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中国历史。全书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乾坤变幻、王朝更迭六大篇章,精彩扼要地讲述了中国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读者讲述想知道也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书中设置了“中国大事记”、“世界大事记”、“相关链接”等多个知识板块,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展,都以方便读者了解中国历史为出发点。本书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富的图片,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

序言

从古老文明的第一声号子,到武昌起义的第一声炮火
,中国历史经历了五千年漫长而耐人寻味的过程,其问既
有繁荣辉煌,也有曲折艰难,过去的历史的积累,铸成了
今天灿烂的现代文明。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人们可
以从王朝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的智慧,从叱咤风云的历
史人物经历中感悟人生真谛。

博古通今一直是中国人的追求,因为历史蕴含着经验
与真知,无论是王朝帝国的兴衰成败、历史人物的功过是
非,还是重大事件的曲折内幕、伟大创新背后的艰辛……
这些过往的历史无不折射出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学习历史
,了解历史,小到个人,是修身齐家,充实自己头脑、得
到人生启迪的需要;大到国家,是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
败之地的前提。

但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发生的事件、出现的人物错综
复杂、头绪繁多,普通读者很难找到入门捷径。历史知识
的普及对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而从目前有关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出版状况来看,却并不乐
观,过于深奥、抽象的专业史学论著常使普通读者读起来
味同嚼蜡,而打着戏说、歪说旗号的文字又经常使之轻浮
。如何使历史从神圣的殿堂走人民间?如何能使读者在轻
松愉悦中欣赏历史、了解历史?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努力。  

为了帮助读者在较短时问内了解中国历史的进程,丰
富知识储备,我们精心编撰了这部《图解中华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五千年问的重大事件、风云
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力求在真实性、趣味
性和启迪性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并通过科学的体例
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中国历史
。全书分为华夏源头、中原争霸、九州一统、离析与交融
、乾坤变幻、王朝更迭六大篇章,精彩扼要地讲述了中国
历史演进的基本脉络和文明的发展历程,为读者讲述最想
知道的、最需要知道的、最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帮助读
者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
规律。

同时,书中还设置了“中国大事记”、“世界大事记
”、“相关链接”等多个知识板块。其中,“中国大事记
”以编年形式介绍中国历史大事,便于读者系统掌握分散
的历史信息;“世界大事记”与“中国大事记”相呼应,
系统介绍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应时间的世界大事;“相
关链接”简要介绍与文字内容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
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反映社会发展历程。所有这些内
容,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展,都以方便读者了解中国历
史为出发点。

本书还精心选配了数百幅内容涵盖面广、表现形式丰
富的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战争示意图、名人
画像等,与文字内容互为补充与诠释,使读者仿佛置身于
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历史。
简洁精要的文字,配以多元化的图像,打造出一个立体直
观的阅读空间,使读者获得图与文赋予的双重享受。

在这里,我们用通俗流畅的语言来解读重大的历史事
件、鲜活的历史人物、丰富的多元文化,把厚重的五千年
历史通过简洁明了的形式表达出来。阅读本书,读者可以
在轻松愉悦中了解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增长知识和胆略,
提高历史修养,进而更好地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导语

“上下五千年”是一种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老少咸宜的通俗历史读物,一经问世,便以其独特的体例、有趣的故事、丰富的知识而深受读者喜爱,成为我国发行量最大的历史启蒙读物之一,为一代代国人所推崇。

本书以时间为序,选取了五千年间的重大事件、风云人物、辉煌成就、灿烂文化等内容,通过科学的体例与创新的版式,全方位、新视角、多层面地阐释中国历史,为读者讲述想知道也应该知道的历史知识,帮助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中国历史,进而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书中设置了“中国大事记”“世界大事记”“相关链接”“特别专题”等多个知识板块,或纵向深入,或横向延展,都以方便读者了解中国历史为出发点。全书以“图解”为特色,图文并茂,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座真实立体的历史博物馆,便于读者更轻松地从历史中汲取睿见卓识,拓展人生阅历。

精彩页

盘古开天地
   按照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直至今天,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大致近于五千年,一般称为“上下五千年”。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里,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据说,远古的天地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在这团气中,出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后,盘古氏每天长高一丈,天和地之间的距离每天也增长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就升得很高,地也变得极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盘古氏死后,他身体的各个部分化解成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这便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神话毕竟是神话。那么,人类历史究竟应该从哪儿说起呢?在科学比较发达的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最早的祖先是一种从古猿转变而来的猿人,这种认识可以从地下发掘出来的化石得到证明。

从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祖国各地先后发掘出的猿人遗骨和遗物的化石中可以看出,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有距今170万年的云南元谋人。另外,还有80万年前的陕西蓝田人、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

古时候,猿人的力气比不上凶猛的野兽,但是他们和其他动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这种工具十分简单,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头。中国猿人就是用这种最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作艰苦的斗争的。他们用它来采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茎吃。他们还用木棒、石器同野兽作斗争,猎取食物,谋取生存。

几十万年过去了,猿人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进化了。我们从遗迹中发现,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活动的原始人,已经和现代人没有区别。我们把他们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劳动工具同以前使用的工具相比,在质量上有很大提高。他们不但能够把石头打制成石斧、石锤,而且还把野兽的骨头磨制成骨针。人们用那一枚枚小小的骨针,把兽皮缝成衣服,用它们来保暖御寒。

山顶洞人过着群居生活,但他们的群居生活已经按照血统关系固定下来,彼此之间都有血缘关系。每个成员都是共同祖先生下来的,于是产生了原始人群。后来,又逐渐演变为氏族公社。

伏羲   

传说伏羲是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又相传他是古代东夷部落的杰出首领。伏羲根据天地间阴阳变化之理,创制八卦,即以八种简单却寓意深刻的符号来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此外,他还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结网而制成网罟,教民捕鱼打猎。

钻木取火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进化的传说。这种传说大多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情景进行的一种想象。

原始人的工具很粗糙,所以就难以抵御周围猛兽随时可能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可以防止野兽爬上去。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子,在树上造起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人把这称为“构木为巢”(巢,就是鸟窝)。传说这种做法是一个名叫“有巢氏”的人传授给人们的。
   最早的原始人,不知道怎样利用火,不仅生吃植物果实,就是捕到的野兽,也连毛带血地吃了。后来,人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发明了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中,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其实自然界中,火的现象早就有了。火山爆发,会喷出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起初,原始人看到火时,不会利用,反而非常害怕。后来偶尔拾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渐渐地,人们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保存火种,使它常年不灭。

很久以后,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往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至此,人们学会了人工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传说这种做法是一个名叫燧人氏的人发明的。

又过了很长时间,人们又用绳子结成网,用网去捕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用木棒、石器打猎又有了很大进步。使用弓箭,不仅可以射杀地上的走兽,就连天空中的飞鸟,水里的游鱼,也可以捕捉到。捕捉到的动物,如果吃不完,人们并不急于将它们杀死,而是将其养起来。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技能,都是人们在劳动中日积月累起来的。传说中,这些事的发明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是厨房,牺是祭祀用的纯色牲畜)。

经过了漫长的渔猎时期,人类的文明又有了新的进步。人们发现撒在地上的野谷子,到了第二年,会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结出了更多的谷子。于是,人们就自觉地栽种起来。后来,人们用木头制造了一种用于耕地的农具,叫作耒耜(一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获得了可以吃的粮食。传说中把这些发明种庄稼的人叫“神农氏”。

从构木为巢,钻木取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充分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程。

P2-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中华上下五千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宛华
译者
编者 宛华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63244
开本 16开
页数 45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20
出版时间 2016-11-01
首版时间 2016-11-01
印刷时间 2020-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834
CIP核字 2016223839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5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