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国家历史(15)
内容
内容推荐
历史教科书包含着一个国家和民族对于历史的认知与评判,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政府、社会、学术界和教育界对历史的“最大共识”,也因具有意识形态色彩而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书“国家记忆”栏目以教科书为主题组织文章,对日本、德国、朝鲜等国的历史教科书进行分析,以期向读者展现历史教科书所具有的丰富内涵与外延。
目录
国家记忆·教科书
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及评析/史桂芳
表里之间:德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二战史/沈辰成孟钟捷
1932年朝鲜教科书事件/陈红民胡馨仪
以古鉴今·名人的育子经
宰相世家,克继玄成——父子宰相张氏家族的教育/黄益
袁世凯的育子经/傅平
一门三院士——梁启超的育子经/傅平
一嫡一庶:朱元璋的两种教子方式/张景瑞
历史探索
想象中的胜利——普法战争初期的法国漫画/刘铭
丢勒作品《骑士、死神、魔鬼》中骑士形象解读/田芳宁
从危文绣改嫁风波看中国妇女解放的艰辛历程/周利成
汤泡馍的前世今生/杨全
专题叙事
奥地利的历史教师教育/Alois Ecker徐立新
专家视野
从历史学、文化学角度看抗日神剧——王卫星、李昕专访
导语
《中国国家历史》择取内容的原则:第一,紧扣人类发展脉搏,突显历史重大脉点;第二,剖析历史深刻渊源,聚焦当代社会热点;第三,展现喜闻乐见的历史题材,刻画客观真实的历史细节;第四,尊重历史科学内涵,彰显历史多样形式。
《中国国家历史(15)》具体收录了《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及评析》《一门三院士——梁启超的育子经》等内容。
精彩页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美国主导下,日本实行了以民主化、非军事化为目标的改革,教育改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育改革的内容之一,教科书的编写、使用也随之变化,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逐渐从“国定”过渡到“审定”,摒弃了军国主义内容。然而,日本国内始终存在着否定历史的思潮,并影响到学校教育。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出现了三次历史教科书“改恶”事件,中国各界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对教科书“改恶”事件非常愤慨,但是,很多人对日本教科书的编写内容和使用情况不甚了了,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驳斥。有鉴于此,本文以2013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为对象,在阐述日本教科书编写、审定、选用制度演进的基础上,分析其正在使用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叙事方式,客观、全面地展示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使用及历史教育的现状,分析日本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与战后民主化改革的关系,剖析日本历史教科书“改恶”的社会原因。
至战败前,日本中小学教科书一律由文部省(现在的文部科学省,图1—1)组织编写,即“国定”教科书。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小学的修身、国语、音乐、美术等教科书中,充斥着歌颂士兵“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宣传军国主义的内容。战后美国主导了对日本的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当时,由于战争刚结束,来不及编写新的教科书,于是在1946年1月25日,日本颁布了“涂抹教科书令”,要求涂抹掉教科书中的军国主义内容。
1947年3月,日本公布《教育基本法》,文部省根据《教育基本法》颁布《学习指导要领》,规定小学到高中的教学方针、教学内容和教科书审定标准等,日本进入民间可以编写教科书的时代,形成“国定”教科书与民间编写、文部省“审定”教科书并行的局面。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小学至高中教科书全部由民间编写,“国定”教科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日本的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由相关出版社根据《学习指导要领》组织编写,完成后送文部科学大臣审定。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教科书,出版社可在社会上进行广告宣传,争取更多的学校选用。日本教科书的选择、使用,因学校性质而异:公立学校由所在学区的教育委员会决定,国立或私立学校由校长决定。各校将选用的教科书名称、数量等报给文部科学大臣,文部科学大臣告知各出版社发行数量。出版社根据选用数量印刷,送至选用的学校。
日本高中历史课程有世界史A、B和日本史A、B,其中A是近现代史,B是通史,学生必须在世界史A、B和日本史A、B中各选一门,A为2个学分(一个学分需要上35节课,每节课50分钟),内容比较简单;B为4个学分,授课时间和内容比A多一倍,且B的内容也比A丰富。世界史B和日本史B是大学入学考试科目,所以选择使用世界史B和日本史B的学校占多数。
《学习指导要领》是概况性的,在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内容详略、历史评价等方面没有规定,这给编写者留下了较大的发挥空间,也造成不同版本教科书内容上的差异。山川、实教、东京书籍、清水书院、明成社等五家出版社编写的《日本史B》得到日本较多高中的选用,故本文以这五家出版社编写的教科书为对象,重点对其中中日战争的内容、观点进行梳理,分析日本历史教育与教科书的编写、使用状况,揭示日本人的历史记忆与历史认知。
中日战争是日本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历史教科书对此着墨较多,但是,各家出版社编写的教科书,对其中的重要事件、重点人物的阐述以及基本史实评价等,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起点,也是日本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各历史教科书对事件的原因、进程、结果等做了系统的论述,基本上承认了炸死张作霖、策划“柳条湖事件”、扶植伪满洲国、图谋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但是在具体书写和历史评价上,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山川出版社的《详说日本史B》认为是关东军在奉天郊外擅自炸毁返回满洲的张作霖列车,而后又在1931年炸毁奉天郊外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道,并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开始军事行动。片面强调关东军与日本中央政府决策的差异,忽视关东军与日本政府在向东北扩张上的一致性。与山川出版社不同的是,实教出版的《高校日本史B》强调日本政党、财阀、媒体等及相关右翼势力与关东军在侵占中国东北上的一致性,即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国内就形成了高度的舆论一致。东京书籍的《新选日本史B》认为伪满洲国的建立是“关东军推进新国家建设”,有意模糊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性质,淡化战争责任。清水书院出版的《高等学校日本史B》,则将东北易帜与中国人民的收回利权运动渲染为“满蒙危机”,认为这威胁到了日本的利益,从而为日本的侵略行径开脱责任。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国家历史(15)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刘军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0706285
开本 16开
页数 1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06
CIP核字 2018239025
中图分类号 K2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5
176
12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4: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