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残游记(少年版)/传世经典必读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小说以老残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认为他们实际上是酷吏。小说结构比较松散,但有些片断写得很成功。全书对人物、景物描写都很细腻生动。如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等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为鲜明。《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内容推荐

清末刘鹗创作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小说以老残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认为他们实际上是酷吏。小说结构比较松散,但有些片断写得很成功。全书对人物、景物描写都很细腻生动。如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等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为鲜明。《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目录

一、梦游蓬莱

二、美人绝唱

三、拒宫保雅爱

四、酷吏恶行

五、察访民冤

六、共议除害

七、闲访百城书

八、桃花山遇虎

九、荒山逢仙

十、光照琴瑟

十一、冰冻黄河

十二、闻女儿酸语

十三、大水灾

十四、客舍起火

十五、书驱丧门星

十六、公堂救人

十七、救人救到底

十八、谈笑释奇冤

十九、重摇串铃

二十、冰雪返魂香

试读章节

自从那日梦中登蓬莱阁后,又过了几天,老残向管事的说:“现在天气渐寒,你家主人的病估计不会再发,明年如有委用之处,再来效劳。现在我要往济南府去看看大明湖的风景。”管事的再三挽留不住,只好当晚设酒饯行;封了一千两银子奉给老残,算是医疗的酬劳。老残略道一声“谢谢”,也就收入箱笼,告辞动身上车去了。

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颇不寂寞。到了济南府,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老残在街市上觅了一家客店,名叫高升店,将行李卸下,支付了车钱、酒钱,胡乱吃点晚饭,也就睡了。

次日清晨起来,吃点儿点心,老残便摇着串铃沿街走了一趟,午后便步行至鹊华桥边,雇了一只小船,荡起双桨,朝北不远,便到历下亭前。

停船进去,人了大门,看见一个亭子,油漆已大半剥蚀。亭子上悬了一副对联,写的是“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上写着“杜工部句”,下写着“道州何绍基书”。“杜工部”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何绍基”是清代的著名书法家。亭子旁边虽有几间房屋,也没有什么意思。

复行下船,向西荡去,不多远就到了铁公祠畔。

铁公是谁?就是明初与燕王为难的那个铁铉。后人敬重他的忠义,所以至今春秋时节,当地人还不断来此进香。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仿佛用宋人赵千里的一幅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大明湖已澄净得同镜子一般,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实在奇绝。

老残心里想道:“如此佳景,为何没有什么游人?”看了一会儿,回转身来,看那大门里面楹柱上有副对联,写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暗暗点头,心中称赞:“真正不错!”

进了大门,正面便是铁公享堂,朝东便是一个荷池。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东面,有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着船身“嗤嗤”地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地朝天飞去;那已老的莲蓬,不断地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

到了鹊华桥,才觉得人烟稠密,也有挑担子的,也有推小车子的,也有坐二人抬小蓝呢轿子的。轿子后面,一个跟班的戴个红缨帽子,膀子底下夹个护书,拼命奔跑,一面用手巾擦汗,一面低着头跑。街上五六岁的孩子不知避人,被那轿夫无意踢倒一个,便“哇哇”哭起来。他的母亲赶忙跑来问:“谁碰倒你的?谁碰倒你的?”那个孩子只是哭,并不说话。问了半天,才带哭说了一句:“抬轿子的!”他母亲抬头看时,轿子早已跑了有二里多远。那妇人牵了孩子,嘴里不住叽叽咕咕地骂着,就回去了。

老残从鹊华桥往南,缓缓向高升店所在的街市走去。一抬头,见那墙上贴了一张黄纸,有一尺长,七八寸宽的光景,居中写着“说鼓书”三个大字,旁边一行小字是“二十四日明湖居”。那纸还没有十分干,知道是刚贴上的,只不知道这是什么事情,别处也没有见过这样招贴。老残一路走着,一路盘算,只听得耳边有两个挑担子的说道:“明儿白妞说书,我们不做生意,来听书罢。”又走到街上,听铺子里柜台上有人说道:“前次白妞说书是你告假的,明儿的书,应该我告假了。”一路走来,街谈巷议,大半都是这话,老残心里诧异道:“白妞是何许人?说的是何等样书,为什么一纸招贴,让老百姓欣喜若狂?”信步走来,不知不觉已到高升店口。

进得店去,茶房便来回道:“客人,用什么夜膳?”老残一一说过,顺便问道:“你们此地的说鼓书是个什么玩意儿,何以惊动这么许多的人?”茶房说:“客人,你不知道。这说鼓书本是山东乡下的土调,用一面鼓、两片梨花简,名叫‘梨花大鼓’,演说些前人的故事。本也没有什么稀奇,自从王家出了这个白妞、黑妞姐妹两个,就不一样了。就说这白妞,名字叫王小玉,此人是天生的怪物!她十二三岁时就学会了这说书的本事。她却嫌这乡下的调儿没什么出奇,就常到戏园里看戏,所有什么西皮、二簧、梆子腔等唱腔,一听就会;什么余三胜、程长庚、张二奎等人的调子,也是一听就会唱。仗着她的喉咙,要多高有多高;她的中气,要多长有多长。她又把那南方的什么昆腔、小曲,种种的腔调,都拿来装在这大鼓书的调儿里面。不过二三年工夫,创出这个调儿,竞至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她唱书,无不神魂颠倒。现在已有招贴,明儿就唱。你不信,去听一听就知道了。只是要听还要早去,虽是一点钟开唱,若到十点钟去,便没有坐位的。”老残听了,也不怎么相信。

次日六点钟起,老残先到南门内看了舜井,又出南门,到历山脚下,看看相传大舜昔日耕田的地方。及至回店,已有九点钟的光景,赶忙吃了饭,走到明湖居,才不过十点钟时候。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哪知进了园子,园子里面已经坐得满满的了,只有中间七八张桌子还无人坐,桌子却都贴着“抚院定”、“学院定”等红纸条儿。老残看了半天,无处落脚,只好袖子里送了看坐儿的二百个钱,才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看那戏台上,只摆了一张半桌,桌子上放了一面板鼓,鼓上放了两个铁片儿,心里知道这就是所谓梨花简了,旁边放了一个三弦子,半桌后面放了两张椅子,并无一个人在台上。偌大的戏台,空空荡荡,别无他物,看了不觉有些好笑。园子里面,顶着篮子卖烧饼、油条的有一二十个,都是为给那些没有吃饭就赶来的人买了充饥的。

到了十一点钟,只见门口轿子渐渐拥挤,许多官员都着了便衣,带着家人,陆续进来。不到十二点钟,前面几张空桌俱已满了,不断还有人来,看坐儿的也只是搬张短凳,在夹缝中安插。这一群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高谈阔论,说笑自如。这十几张桌子外,看来都是做生意的人,又有些像是本地读书人的样子,大家都叽叽喳喳地在那里说闲话。P10-14

序言

清末刘鹗创作的《老残游记》,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老残游记》一书,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发表于《绣像小说》半月刊上,至13回中止。后全书重刊于《天津日日新闻》,有亚东图书馆本、艺文书房本等。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为纪念刘鹗诞生100周年出版了《老残游记》整理本。《老残游记》,全书共20回,作品通过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在游历途中的所见所闻所为,暴露了当时官场的丑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的某些社会现实。在作品《自叙》中,他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他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棋局已残”的现实,为了“补残”,作者从批判现实鲜为人知的现象“清官尤可恨”入手,以挽救垂死的封建主义制度。

《老残游记》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小说以老残的见闻为线索,描写了晚清各种社会现象,尤其是对于所谓的清官,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认为他们实际上是酷吏。小说结构比较松散,但有些片断写得很成功。全书对人物、景物描写都很细腻生动。如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等给人留下的印象极为鲜明。《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音乐描写是此书一绝。一般地说,用语言文字描写具体客观事物比较容易,因为它有形体可循,只要用心观察,反复琢磨,依葫芦画瓢不是太难。但是,将抽象的音响描绘出来,就不那么容易了。作者将丰富的想象,用贴切的比喻、清新的词汇,从不同角度把虚无缥缈的音响化作鲜明生动的形象再现出来:“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究竟什么人的脏腑被熨斗熨过?人参果又有哪个人吃过?这样的想象力不能不令人叹服!又如写王小玉音调清脆甜润,唱腔回环转折,用“钢丝抛入天际”、“峰峦重叠的泰山”、“盘旋于山腰的飞蛇”、“花坞春院的鸟鸣”等一系列具体形象比喻,使人感到真切生动。可以说《老残游记》一书对音乐的描写是继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后,描写音乐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残游记(少年版)/传世经典必读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清)刘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43736
开本 32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13-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2.4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14
146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