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从制造恐怖到超越恐怖--恐怖电影的审美研究(精)/文学与艺术书系/光明社科文库 |
内容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针对恐怖电影里的审美领域进行探究,并尝试推导出审美的规律性:一方面,从恐怖电影史的角度梳理了欧美恐怖电影审美的历史流变,归纳出不同时期下的恐怖审美具象化特征;另一方面,在对恐怖感进行审美情感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恐怖电影通过特殊化视听修辞“制造恐怖”的方式,及其引导观众“超越恐怖”的整体运行机制,从而凸显恐怖电影的审美价值。作者认为,恐怖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应通过恐怖审美情感刺痛现实社会与文化中的敏感神经,进而引发观众对于当下社会的思考。 作者简介 李天语,男,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视听新媒体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主要从事影视传播研究,在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共15篇、参与撰写中文专著2本、出版英语专著1本。影视作品曾入围戛纳短片电影节、温哥华华语电影节、中国纪录片学院奖等。 目录 第一章 恐怖电影中的概念研究 第一节 “恐怖”概念界定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第四节 恐怖电影审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恐怖电影中“恐怖感”的审美流变 第一节 恐怖起源:20世纪初至30年代 第二节 恐怖经典:20世纪30-60年代 第三节 恐怖演化:20世纪60年代后 第四节 不同时期下的“恐怖感” 第三章 恐怖电影对“恐怖感”的视听传达 第一节 “视听修辞”中的恐怖感 第二节 “视听段落修辞”中的恐怖感 第三节 “角色形象修辞”中的恐怖感 第四节 恐怖电影中的“恐怖制造” 第四章 恐怖电影对“恐怖感”的转化与超越 第一节 期待阶段——恐怖来临 第二节 紧张阶段——恐怖呼应 第三节 释放阶段——恐怖宣泄 第五章 当代恐怖电影中的审美趋势 第一节 从“噩梦”到“扼梦”:当代恐怖感的制造与超越 第二节 当代恐怖电影中的“恐怖感” 第三节 当代恐怖电影中的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从制造恐怖到超越恐怖--恐怖电影的审美研究(精)/文学与艺术书系/光明社科文库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天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946463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1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205 |
出版时间 | 2022-07-01 |
首版时间 | 2022-07-01 |
印刷时间 | 2022-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26 |
CIP核字 | 2022034504 |
中图分类号 | J975.1 |
丛书名 | 文学与艺术书系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9 |
宽 | 176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