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万箭齐发--志愿军发起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共和国的历程
内容
编辑推荐

台运真编写的《万箭齐发--志愿军发起全线战术反击作战》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中国人民志愿军发起反击作战的全景和脉络,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1952年9月,为打破战俘问题导致的谈判僵局,粉碎敌人可能发起的局部进攻,同时为锻炼新换防部队的作战经验,中朝两军决定对敌进行战术性反击,并于9月14日下达了战术反击的作战命令。

台运真编写的《万箭齐发--志愿军发起全线战术反击作战》主要讲述志愿军发起全线战术反击作战的战斗故事和发展过程。

目录

一、部署反击

 志愿军发出反击作战指示

 召开作战会议分析形势

 中朝军队进行兵力部署

 下达全线战术反击命令

 中朝军队抢先举行反击

二、多路出击

 攻歼老秃山美军

 实施多路攻击战术

 志愿军开创攻坚战范例

 步坦炮协同巩固阵地

 打响笃正里坦克伏击战

 进攻栗洞东山敌守军

 攻击敌前哨阵地

 志愿军实施潜伏反击战

三、防御反攻

 志愿军坚守上甘岭

 战术反击铸造英雄精神

 志愿军积极开展坑道作战

 部署决定性反击作战

 反击作战取得最后胜利

试读章节

中朝军队抢先举行反击

1952年9月18日,夜幕刚刚降临,中朝军队开始在全线发起战术反击作战。

霎时间,一颗颗炮弹在惊天动地的隆隆声中飞出炮膛,拖曳着明亮的火光飞向“联合国军”阵地,在180公里宽的地段上遍地开花。

中朝军队开始在全线发起战术反击作战,对“联合国军”数十个目标展开了全线战术反击。

全线反击战至10月31日结束,历时44夭,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9月18日开始至10月5日结束。

参加这一阶段反击作战的部队有志愿军6个军,朝鲜人民军2个军团。第三十九军由于已准备好,提前于9月18日开始反击。第六十五、第四十、第三十八、第十二、第六十八军和人民军第三、第一军团在完成准备后也陆续发起反击。

这一阶段,总共对18个目标的“联合国军”反击19次,其中有美军防守的7处,南朝鲜军防守的11处。各军都按照预定作战计划,攻克了“联合国军”阵地,歼灭了防守的”联合国军”,共计毙伤俘敌8300余人。

这一阶段的作战在组织实施上,以谁备好为原则,在统一方针要求下不等齐地陆续发起战斗。在兵力使用上,突击部队同支援部队相比,突击部队相对减少,支援部队则相应加大,速战速决,伤亡小。大多数部队在30分钟内即攻占“联合国军”阵地,全歼或大部歼灭守军。

这主要是因为志愿军组织计划周密,步炮协同密切,炮兵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战。另外,由于在冲击出发阵地构筑了屯兵洞,不仅大大减少了冲击过程中的伤亡,而且也相应地缩短了战斗持续时间。

另外在第一阶段的战斗中,我每占一地一般均需打击对方反扑,而且要经过反复争夺,才能巩固占领。在整个阶段,我共打退对方一个排至一个团兵力的反扑160余次,大量地杀伤了对方。

第二阶段从10月6日开始至lO月31日底结束。

志愿军第一阶段战术反击,虽然规模很小,但声势较大,所以开始不久便震动了“联合国军”。“联合国军”以为我将发动全面攻势。

9月24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特意飞抵前线,与范佛里特及各军长开会研讨对策,并将预备队美第四十五师前调,接替了南朝鲜军第八师防务;将预备队南朝鲜军第-师前调,接替了美第三师防务。

在对方军情尚未发生大的变化之前,志愿军决心按原定计划继续发展胜利。

10月3日,中朝联合司令部首长下达了作战命令,根据第一阶段作战经验,决定第二阶段战术反击作战统一于6日开始,如有的部队尚未准备好,亦应进行佯攻予以配合,以便分散对方兵力火力,更有力地打击“联合国军”。  10月6日黄昏,第二阶段作战按计划开始。

志愿军第一线7个军,共组织了一个团另13个连又23个排、35个班的兵力,在760门火炮支援下,在180公里正面上同时向23个目标的“联合国军”发起攻击。除第三十八军攻击南朝鲜军两个营据守的394。8高地和攻击南朝鲜军两个连据守的281。2高地未成功之外,其余目标均于当夜或翌日攻占,全歼守军。

按计划,我原定10月22日停止反击,转入正常防御,以便按预定步骤交接防务、轮换休整和抗击对方可能的报复。鉴于对方已于14日开始以上甘岭地区为目标,向我发动了“金化攻势”,战况日益激烈,志愿军首长为了配合上甘岭地区作战,乃决定将战术反击延续到10月底。

遵照这一指示,23日以后,第六十五军、第四十军、第三十九军、第三十八军、第十五军、第十二军,又先后攻击了14个目标,除3个目标攻击未成,1个目标的守军撤逃之外,其余均为我攻克,全歼守军。

10月31日,志愿军结束了第二阶段战术反击作战。

P22-24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卖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4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万箭齐发--志愿军发起全线战术反击作战/共和国的历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台运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10967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42
CIP核字 2013305466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5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