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黄土地红叶情
内容
编辑推荐

《黄土地红叶情》编著者王科健。

本书导读:每每看到这种闪亮的、温润的绿,我的心都会随绿摇荡,漫舞轻扬。有时,我的眼中会幻化出茸茸的绿来,铺天盖地,覆盖了整个世界。有时,又会在我的眼帘中,呈现出嫩嫩的绿来,合翠欲滴,若不小心一动手就会捏出水来。

黄土地是干渴的,但在我的艰里是湿润的,这里的一切感动着我,纯净的黄土,明亮的阳光,池塘的一泓清水,塬头的一片山杏,火红的打碗花.淡黄的粹静花。

夏夜中飘过采的清幽的丁脊……

内容推荐

《黄土地红叶情》编著者王科健。

《黄土地红叶情》是一部散文集。主要收录了作者在会宁县工作期间所写的若干篇散文,内容主要涉及作者在工作、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及其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工作的热爱和生活的讴歌,有一定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目录

春潮涌动的日子

感悟生活中的宁静

黄土情韵与江南小镇

成熟的明亮

童话的话题

杭州西湖散记

烟雨西湖

浪漫的巴黎清淡的月

车家川散记

秋之写意

圣园五月丁香浓

美丽的家园

社戏

春的气息

在灿烂的阳光下

会师园·三叶草·绿

回眸与展望

2012年的第一场雪

无形的力量

追赶太阳

红歌为什么这样红

梅园沟散记.

用心是一种境界

引洮之水:总理的牵挂

年过完了,该过日子了

蓝蓝的大海蓝蓝的梦

皇天厚土感恩心

水保员

会宁的雨声

布局·格局·大局·结局

助学·助学·助学

路的遐想

水的遐想

黄土地上的红色烙印

人生与品位

义乌随想

汉文帝刘恒与文景之治

灵石县令陈显轶事

谁将引领时代潮流

黄土地上的雾淞奇观

盐的问题

我们的城市

让文化伴随着经济一起腾飞

古道名城·印象会宁

状元街主题公园的文化创意

天路与梦想

不断重复的矛盾时代

夏夜秋月

十月的思绪

红叶箴言

后记

试读章节

如果说,生活中的恬淡是思想者的一方净土,那么岁月里的宁静就是高尚者的一叶扁舟,在月夜的湖面上,徐徐摇荡,曼舞轻扬,传递出人间的呼吸与灵动。一份宁静,是一种无私的品格,是无怨无悔的执着,也是一世的温暖,理应来自真诚和发自内心。

芝兰生于幽谷,不因无人问津而不芳,这是一种淡泊的宁静;梅花开于墙隅,不因阳光不照而不香,这是一种自信的宁静;流水绕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纷争,这是一种谦让的宁静;无花之树结果,不妒姹紫嫣红而孕育,这是一种朴素的宁静。朝三暮四不是宁静,浮华喧嚣不是宁静,昙花一现不是宁静。拥有一份宁静,就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一种高尚的心境,一颗高尚的心灵,一种朴实的生活。

拥有宁静的心灵,是人生无尽的财富。这种宁静,是天堂之窗吹过的微风,照耀着光亮,散发着芬芳,让我们享受生命带来的恩典,生活赐予的恩惠,还有天籁中的安然。拥有宁静的心灵,虽没有太阳的炙人炎热,但拥有月光的柔美;虽没有花朵的鲜艳,但拥有果实的甘醇;虽没有作家的成就,但拥有读者的领悟;虽没有水的灵活,但拥有山的稳健;虽没有酒的浓烈,但拥有茶的清冽。拥有宁静的心灵,纵然昨天的辉煌顷刻间化为乌有,我们也能冷静地耕耘今天;纵然今天的肩上重荷如山,我们也能乐观地憧憬明天;纵然明天依然荆棘满途,我们也能潇洒地步入后天。

用宁静的心灵面对人生,我们就可以感悟:花开花落,其实与季节无关。无论是迷惘中的沮丧,还是清醒中的昂扬,路依旧还是那条路。追寻也罢,怀梦也罢,无非是找寻一种久违的心情,看那桃花是否依旧笑春风,看那记忆中的面容是否依旧柔情似水。闲看花开花落,徒留伤心往事。没人能留住那些花朵,只能任淡淡的清香在惆怅中渐行渐远。人生如舞台,虽然没有彩排,虽然场场都是直播,但端起的酒杯也不过是一个道具而已。用阳光的心态端起,用宁静的心态喝下。就是最佳效果。淡淡的雨夜,盈盈的绿叶,我们把她作为一种宁静,就是一种安逸的美。世间有许多美好的东西,但真正属于自己的却并不多,用心去把握,惟有宁静是我们的。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在这个纷挠的世俗世界里,我们珍惜生活,仍然需要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对待周围的一切,根本没有必要为“风住尘香花已尽,物是人非频回首”而伤感。走过“长河落日圆”的漠北,走过“千山鸟飞绝”的域西,走过“十里荷花香”的江南,我们阅尽了人间春色,也看到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纵然“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纵然餐晚风饮朝露,枕松涛眠孤月,有时还泪湿衣襟,我们也要有一种宁静的心态,坦然释之。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不会随着岁月的磨难,消磨自己的热情。人的一生,要拥有宁静的内心世界,才会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只要我们凡事重过程、轻结果,自然会走向轻松,自然会对生活充满感激,自然会豁然开朗。如果“人生得意须尽欢”,就会失去宁静,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端坐于花下,伸手接下了飘落的花瓣,我含入唇中,却掬到了沁凉与幽香。青黛色的烟霭笼罩在银白色的晨曦中,迷离在眼前的时候,天亮了,我看到了满天的朝霞。白驹飞驰,春去秋至,我倚栏相望,穿了秋水,却倾泻了心事。夏将尽,长日渐短,我却迎来了秋的收获。沧海依然横流,桑田依旧难老。曦,美丽如常。有一首歌是《宁夏》,歌词中写道:“宁静的夏天,天空中繁星点点,心里头有些思念。思念着你的脸,我可以假装看不见,也可以偷偷的想念,直到让我摸到你那温暖的脸。”我很欣赏这种意境,欣赏积极又不失宁静的心态。虽然有些思念,但仍然假装看不见,偷偷的想念。

P6-P7

后记

我上中学时,语文课印象最深的是著名作家魏巍的散文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对其中的两段,我背得纯熟,并多次在写作文时套用。一段是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另一段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着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谁是最可爱的人》最早是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头条发表的,并多年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这篇作品,家喻户晓,流传中外,鼓舞和教育了几代人。我的八年教学经历中,曾经两次教学过这篇文章,而且要求学生背诵这两段。

今天重新提起这篇文章,主要借此讨论“为什么写”“在什么状态下写”和“写什么样的文章”等三个问题,重要的是写文章的情景和心情,并不是要讨论“谁是最可爱的人”。对这三个问题,其实我们已经从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得到了答案。这里,我从《黄土地·红叶情》的形成过程,来谈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要写?原因很简单,在黄土地上工作与生活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大家。在《追赶太阳》一文中,我写下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无论是生活在穷乡僻壤,还是生活在繁华都市,都有无数的美好等待我们探索。读书描摹皆为美,心有阳光才是真。快乐生活,阳光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一切美好。”这里的厚重历史在感动我,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留下了英雄帝王的足迹,林则徐、左宗棠、九世班禅、谭嗣同留下了历史名人的足迹。一个人,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个事件,代表了一个文化符号,值得我们长期思考。于是,我在《美丽的家园》中写道:“每当我漫步在这飘逸着墨香的陇原古城,看到书院、砚台巷、文庙和博物馆、文化馆等众多散发着厚重人文底蕴气息的古迹,追寻苏、万、柳、杨、秦这些历史上以文化立位兴业的大户遗脉,体味着人们恬淡、文雅、宁静的心性,就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深刻的文化内涵,感受到视名利为浮云的文化传统。”这里的教育氛围在感动我,据史料记载:仅明清两代,全县考中文武进士24名,文武举人115名,生员贡生396名。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昌明,文化繁荣,重教兴学之风日盛。有两张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一张是,远处有连绵起伏的黄土山塬,近处是七八只雪白的绵羊在低头吃草,一个小女孩,大约只有十岁,坐在地上,双手捧着一本自然书在恬静地看,一头黑毛驴在旁边仰望着远处的山峦。另一张是,两个小男孩,穿着校服,红领巾飘在胸前,一人背着一袋吃的东西,每人手里还拎着一个酱油瓶子,站在高高的山塬上,脚下是羊肠小道,还有很深的沟壑;两个小学生额头汗珠清晰,双目炯炯有神。《在灿烂的阳光下》一文中,我写道:“早餐一元,午餐三元伍角,晚餐一元伍角,一天六元,但都是素菜,绝大多数学生是这个标准。”“农村的多数家庭还很贫穷,农村的多数孩子,在学校读书也仅仅是解决温饱。好在,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他们已经比上一代好了许多。贫穷并不可怕,因为我们已经在读书。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寒门学子,少而有志,天生我才必有用。”这里的自然环境在感动我,纯净的黄土,明亮的阳光,池塘的一泓清水,塬头的一片山杏,火红的打碗花,淡黄的柠条花,夏夜中飘过来的清幽的丁香……于是,我在《会师园·三叶草·绿》中写道:“漫步会师园,我喜欢园内的三叶草,更钟爱三叶草的绿。苍松掩映下,三叶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把醉人的绿从宁静中传递过来。于是,我就有了一颗潮湿的心。”黄土地是干渴的,但在我的眼里是湿润的,“每每看到这种闪亮的、温润的绿,我的心都会随绿摇荡,漫舞轻扬。有时,我的眼中会幻化出茸茸的绿来,铺天盖地,覆盖了整个世界。有时,又会在我的眼帘中,呈现出嫩嫩的绿来,含翠欲滴,若不小心一动手就会捏出水来”。其实,美好的东西太多太多,可写的实在还有很多。

在什么状态下写?当然是在自然宁静的状态下,但表达的却是一种激情。我认为,写作是生活的记载与积累,是情感的流露与表达,是人生的观察与思考,并不是为写而写。我们每天都在繁忙的工作,也理应尽职尽责,不能有丝毫懈怠,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生活环境的认识与体验。何况,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有多少让我们感动以至于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又有多少美丽而生动的景物。“紫花苜蓿茁茁壮壮,开出了紫色的花儿,花骨朵簇拥在一起,为黄土地画卷镶嵌了最美丽的边际。这是一种怎样的紫色哟,高雅而不娇媚,鲜亮而不耀眼,浓烈而不浮华,简约中的朴实,汇集中的大气;这又是一种怎样的草香哟,氤氲的气息,在秋风中越走越远,弥漫开来,渗透黄土,把东来紫气留给了原野。”这是我在《秋之写意》中,对黄土地的一段描摹,没有对这片土地的亲历和实感,又怎能写出来。在《感悟生活中的宁静》中,我于喧嚣之中追求一种心态的宁静。我觉得,生活中的恬淡是思想者的一方净土,在宁静的状态中,独居陋室,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想着自己的一些事,这就是思考;岁月里的宁静是高尚者的一叶扁舟,在月夜的湖面上,徐徐摇荡,曼舞轻扬,传递出人间的呼吸与灵动。“宁静的夜晚,远离白天的躁动,我的心灵更能感受到宁静。有一个细雨拂窗的夜晚,我独对窗弦听雨声。一盏读书灯,一杯茉莉茶,静静地坐在书桌前,细品杯中的香茗。在如情侣私语般的雨声中,把思绪置于心灵最深最柔软的地方,就有了一种与宁静结缘的感觉。这时的心灵,明明净净,纤尘不染,尘世之间那种种繁杂都似被凝成远古的化石,心中油然升起的是一份梦境般的安恬。”当然,状态的宁静并非是思想的宁静,只有在这么一种状态下,才能思考一些事情。在《黄土情韵与江南小镇》中,又写出了宁静状态下的激动与丰富,这是对生活中感人之事的记载,是对生命的一种丰富。“当黄土地的孩子们,春节前夕从喧嚣的大城市回家时,他们又是一种什么心情?”“当远远望见山塬上被大雪覆盖着的土屋子,还有雪雾中漫山遍野的杏树、柳树、榆树、槐树;当远远看见一缕袅袅的炊烟,从头上轻轻地拂过;当猛然看见一幅幅春联跳上家家户户的门楣,村子中已经扫开的黄土路;当听到一串串鞭炮宣告着节日的到来,还有院落里传来粗犷浑厚的秦腔;当那深深的泥土芬芳从山沟里飘溢出来,回眸山山咀咀,坑坑洼洼,这时的你,你对黄土地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你不觉得这是一幅祥和宁静的山水画,你不觉得是一种别样的情怀吗?用一个网友的话说:‘连滚带爬,冲破艰难险阻,终于坐到了咱爸咱妈用八十载心血焐热的坑头上,当看着那满屋子亲人惊喜的目光时,顿时觉得值了。’尽管,你很快又要离开了,但是,你的心灵在这个瞬间里会得到净化,把城市中的许多繁杂都会忘记,把一年里的许多不愉快都会抛开,把人生中的所有压力都会释放。”只有对生活有很深的感悟,你才会有宁静的心态;也只有处于宁静的状态下,你才能远离浮躁,对生活有更深的思考。

写什么样的文章?当然是有意义的文章,至少在自己认为是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文章应该是生活的记载与升华,向人们传递一种美的东西,积极的、向上的、真实的、朴素的,更应该是自然的。写文章的时候,请不要与名利挂起钩来,不要想一写成名或是流传千古。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生活仍然是充满艰辛的,遍地暗流与陷阱。于是,人生在世,就难免鲜花与欢笑,痛苦与泪水。无论任何情形,每个人只能自己面对,不要祈求别人。在《回眸与展望》中,我写道:“回眸2011,我们为自己曾经的努力而欣慰,庆幸自己不曾懈怠,有过应该的付出,也有过应该的追求。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踏踏实实又走过了一年,用坚实的脚步,留下了岁月的印迹。我们对生命与人生,有过深深的思索。”“我们走过大道,有过大爱,在心灵的碰撞中战胜自我。尽管时光要使爱情凋谢,但真正的爱,却永远保持着初恋的热情。大道直行,天下为公:大爱无形,润物有声。我们有过恶的念头,但在善与恶的较量中,我们用良知的善战胜了恶。我们有过恨的颤抖,但在爱与恨的争锋中,我们用宽容的爱战胜了恨。”“明天,我们登山去,去看那喷薄的日出,那光焰万丈的壮丽!”生活中最需要自我调节的是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寻找自己的正能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黄土地红叶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科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甘肃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6045121
开本 16开
页数 35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74
CIP核字 2013259679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甘肃
240
17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5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