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罪证--美帝无理扣留残害中朝被俘人员/共和国的历程
内容
编辑推荐

方士华编写的《历史罪证--美帝无理扣留残害中朝被俘人员》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美帝无理扣留残害中朝被俘人员的全景和脉络,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方士华编写的《历史罪证--美帝无理扣留残害中朝被俘人员》主要讲述了美国无理扣留、残害中朝被俘人员的故事。

朝鲜战争经过一段时间后,双方都俘虏了一些战俘。但从数量上来说,美韩方面俘虏的战俘多,中朝方面俘虏的战俘少。美韩方面对战俘采取了虐待政策。他们用毒打、虐杀等手段,强迫志愿军战俘刺字、写血书、打手印,表示“不愿遣返”,遭到了战俘们的坚决反对。

目录

一、中方释放战俘

 毛泽东回电同意释放战俘

 释放首批战俘

 释放战俘收到极好效果

 战俘的日常生活

 坚持日内瓦战俘公约

二、讲和平讲人道

 严格执行宽待俘虏政策

 举行战俘营“奥运会”

 善待留下来的战俘

三、美军虐俘暴行

 揭露和谴责美军虐待战俘

 严厉批驳美方的“视察”报告书

 “我一定要见总管当面谈”

 抗议美方对战俘犯下的种种罪行

 张泽石协助查明自杀案真相

四、战俘营的斗争

 孙振冠传达党支部的决定

 升起五星红旗

 扣留美军准将杜德

 召开朝中战俘代表大会

 离开“战犯营”回国

五、谈判中的较量

 双方交换战俘有关资料

 中方新方案遭无理阻挠

 揭露美方拖延谈判的图谋

 一动不如一静

 停战谈判达成协议

试读章节

毛泽东回电同意释放战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不久,国际社会便开始谋求和平的努力。

1950年7月初,英国提出关于朝鲜停战的第一个方案,建议由包括新中国政府在内的五大国代表参加的联合国安理会讨论朝鲜的停战与和平问题。

8月24日,周恩来致电安理会主席马立克及联合国秘书长赖伊,代表中国政府向安理会“提出控诉和建议”。致电称: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来制止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的罪行,并应立即采取措施,使美国政府自台湾及其他属于中国的领土完全撤出它的武装侵略部队。

8月27日,周恩来再次致电安理会主席马立克及联联合国秘书长赖伊,指出美国侵略朝鲜军队的军用飞机侵入中国领空扫射我建筑物、车辆,使中国人民多人伤亡,要求安理会制裁美国侵略军队,并使美军撤出朝鲜。

8月29日,安理会主席、苏联代表马立克根据周恩来8月24日的电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关于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以及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声明”为题,设为安理会临时议程。

美国代表不同意并提出,若改以“关于台湾的控诉案”为题,美国将同意这项议程。

9月15日,在美英两国300多艘军舰和500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成功登陆仁川,从朝鲜军队后方突袭,切断朝鲜半岛的腰部一线,迅速夺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岛屿。

在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根据解放战争中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的经验,为了瓦解美军士气,宣扬我军政策,曾经数次释放战俘。

为了从政治上保证战役的胜利,志愿军政治部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1950年11月8日,志愿军政治部下发《朝中反击战役胜利宣传教育大纲》,宣传了反击战的胜利及其重要意义,指出朝鲜战争是艰苦的,不能有轻敌急躁、侥幸麻痹的心理,为迎接第二次战役做了思想准备。

11月24日,即第二次战役前夕,下发《政治动员》电,指出东西战场“联合国军”正向我逼近,我为诱敌深入已作出周密部署,望全军向志在战斗中勇敢机智,不错过任何可以歼灭“联合国军”的机会,实现歼灭“联合国军”的计划,开展立功竞赛,鼓舞了士气。

在所有的准备工作中,收效比较直接、明显,影响最大的,是释放“联合国军”战俘的工作。

那是1950年11月1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杜平向彭德怀汇报志愿军政治工作会议的情况,着重向他汇报战俘问题和对开展“联合国军”工作的一些想法。  彭德怀听完杜平的汇报,问道:““能不能挑些战俘放回去?”

“放少了恐怕影响不大,是否多放一些?”

“好!能多放就多放一些。”彭德怀果断地说。

在国内战争中,释放战俘是家常便饭,用不着向上级请示报告。但现在是在国外,情况变了,我军历史上还没有可以仿效的先例。

在朝鲜,不仅是打军事仗,而且也是在打一场政治仗。考虑到释放战俘可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国际影响,将来交换战俘怎么办?

为使“联合国军”了解志愿军的俘虏政策,又必须快放,思来想去,主意难定。因此,杜平向彭德怀建议说:“这件事关系重大,要不要请示一下?”

P2-4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卖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4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罪证--美帝无理扣留残害中朝被俘人员/共和国的历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士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11032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42
CIP核字 2013305489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5
155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4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