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3版iCourse教材中国大学MOOC教材)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梳理了自1942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主导潮流的形成及变革历程。作者以现代性视角贯穿于整个文学史考察,形成了独特的以论带史的叙述风格。本书力图阐释在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性激进化的进程中文学创造艺术形象的特殊方式,因而本书竭力在政治与审美的紧张关系中呈现中国当代文学做出的艰难探索;揭示80年代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文学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思潮后发生的深刻变化;并展现90年代至新世纪以来的文学转型流向与多元化的错综格局。本书视野开阔,文学史意识鲜明,把握文学史主潮富有整体气势,展现出一种崭新的文学史风格。
作者简介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早年有过知青经历,后上大学(1977级),后读研究生,其间从事过教学和研究工作。1987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留院工作多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现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化理论等。著有《表意的焦虑》等1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200多篇,200多万字;并在欧美学术刊物Boundary2等发表英文论文多篇。主编编选丛书文丛多种。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文学评论家奖项。1995年至1998年先后在英国、荷兰、德国等地的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做研究和访问讲学。1992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纂的《世界名人录》等辞典。
目录
绪论 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一、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
二、当代文学史的性质和叙述观念
三、寻求必要的理论参照体系
四、现代性与“历史化”
第一章 新文学的方向与范例
一、启蒙运动与革命文学
二、革命文艺方向的确立与主体的建构
三、解放区文艺创建的美学范例
四、革命文学的本质与生活细节问题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建制与运动
一、第一次文代会及文学的革命建制化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批判运动
三、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对胡风的斗争
四、现实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可能
第三章 农村阶级斗争的文学图谱
一、农民作为当代文学主体的地位
二、赵树理的创作:在观念与本真的生活之间
三、历史地与经验地把握乡土中国
第四章 革命历史叙事的兴起
一、重写革命历史的现实依据与现代性动机
二、革命历史的重现:宏大场景与英雄传奇
三、历史化的叙事与文学的品性
第五章 “双百”方针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一、“双百”方针的背景与形成
二、可能的突破:文学观念与美学的论争
三、现实批判性:反官僚主义的文学
四、情感的多样性:小说中隐含的人性描写
五、具体化的革命史及其个体化
第六章 集体想象中的超我表达
一、超我的颂歌:时代的代言人
二、在自我与时代之间:困境中的自由
三、小我的表达,有限的情感流露
四、新民歌运动:艺术的祛魅
第七章 “十七年”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
一、凸显时代精神的话剧创作
二、风云变幻中的散文创作
三、时代夹缝中的儿童文学
第八章 “文革”时期的文学
一、“文革”的发生与政治化的文学
二、红卫兵文学与《朝霞》
三、“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第九章 “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及其反思性
一、伤痕的展示:拨乱反正后的历史反思
二、伤痕的确认:修复历史及其主体
三、王蒙的寸草心:对“文革”后的独特反思
四、伤痕的深化:人性论与人道主义
第十章 朦胧诗开启的精神向度
一、“地下”的状况与《今天》的诞生
二、“三个崛起”与对现实的“回答”
三、朦胧的明朗化:从自我到历史/时代
四、“归来的诗人”群体
第十一章 历史选择中的改革文学与知青文学
一、时代主体的塑造:开拓者家族
二、现实的期望:改革攻坚战
三、知青文学:归来的迷惘
四、时代的精神镜像:超越的理想主义
第十二章 应对西方潮流的现代派与寻根派
一、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现代主义的引介与争论
三、现代主义在叙事文学方面的表现
四、寻根文学的源起及其代表作
第十三章 先锋派的形式变革及其后现代性
一、变革的前驱者:莫言、残雪、马原
二、先锋派的简要历史寻踪
三、90年代:先锋派的转向与撤退
四、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
第十四章 历史祛魅时期的新写实与晚生代
一、王朔的出场与90年代初的文学语境
二、新写实:原生态与认同生活现实
三、晚生代与当下生活的奇观性
第十五章 女性主义写作表征的文化与美学意向
一、历史深度中的女性叙事
二、自我内在化的女性话语
三、时尚前卫的女性写作
第十六章 转向语词与叙事的第三代诗人
一、第三代诗人的创作流变
二、90年代中国诗人在海外的创作
三、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诗歌
第十七章 新时期以来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
一、新时期以来的话剧:现实、实验与小剧场
二、新时期以来的散文:个人叙述与宏大历史
三、新时期儿童文学:从传统的回归到现代的新变
第十八章 多元分化与“后文学”时代的到来
一、多元分化格局与个人化写作
二、自在写作的边缘空间
三、70后、80后与网络文学创作
四、文学的未来面向:科幻文学的兴起
第十九章 乡土叙事的转型与汉语文学的可能性
一、传统复活与审美的重建
二、现实主义的多样性与历史小说
三、本色倔强的乡土叙事
四、新世纪乡土叙事的“晚郁”时期与融通艺术
五、莫言与汉语文学的坚实道路
第二版后记
新版补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3版iCourse教材中国大学MOOC教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晓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40583830
开本 16开
页数 583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710
出版时间 2022-05-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2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本科及以上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946
CIP核字 2022043685
中图分类号 I209.7
丛书名
印张 3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8
166
34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