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石油暴怒(黑金的全球诅咒)/读点石油财经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石油暴怒(黑金的全球诅咒)》(穆罕默德·埃尔·贾迈勒、埃米·迈尔斯·贾菲编写)原创性地、大胆地对自1970年以来全球能源价格循环周期与全球金融循环周期以及中东地缘政治冲突之间的相互扩大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与生俱来的、此起彼伏的大循环周期。

《石油暴怒:黑金的全球诅咒》一书值得各位学者和政治家学习和借鉴。

内容推荐

《石油暴怒(黑金的全球诅咒)》(穆罕默德·埃尔·贾迈勒、埃米·迈尔斯·贾菲编写)揭示全球石油及金融危机爆发的成因,开创全新结构体系解析能源问题实质,阐述美元和金融市场对石油的依赖性,提炼并重点研究中东地缘政治冲突,提出全球金融动荡与危机的舒缓周期理论。

《石油暴怒(黑金的全球诅咒)》将经济学、中东局势和能源状况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和精辟的分析,使广大读者、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有助于他们了解和正确认识这一全球性的问题。

目录

第1章 资源诅咒和全球化的挑战

 第1节 金融、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波动

 第2节 石油国家、油气依赖和资源诅咒

 第3节 地缘政治冲突与政治不满

 第4节 不断上升的债务和脆弱的全球金融体系

 第5节 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经济循环周期中的常数与变数

第2章 新中东:1973—1984年儿童期,1985—1995年成长期

 第1节 欧佩克的市场操控能力:经济、政治和波动性

 第2节 中东的劳动力流动、资本流动以及文化准则

 第3节 石油价格崩溃和政治不满

 第4节 国有石油公司的兴起

 第5节 军国主义、债务和全球金融

第3章 1996—2008年历史再现

 第1节 欧佩克改变政治策略,恢复石油收益

 第2节 另一桶黑金:天然气

 第3节 中东动荡不安的经济和地缘政治

第4章 中东动态全球化

 第1节 对冲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

 第2节 金融一体化的稳步推进及其传染效应

 第3节 液化天然气和全球能源市场

 第4节 武装冲突、经济制裁和反恐战争

第5章 美元与债务:美元时代的终结?

 第1节 美元作为一种储蓄货币

 第2节 布雷顿森林体系与体系之外:美国债务的重要性

 第3节 全球经济增长、利率与债务

 第4节 同甘共苦:美国消费者和亚洲储蓄者们

 第5节 传染:泡沫与危机相继出现

 第6节 美元、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与石油

第6章 攻击美元和放弃美元的动机

 第1节 美国“嚣张的特权”与地缘政治

 第2节 石油美元再环流和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

 第3节 萨达姆·侯赛因、内贾德和石油欧元之梦

 第4节 “钉住”货币之困境

 第5节 钉住货币与“金融恐怖平衡”

 第6节 新一轮保护主义和重商主义的威胁

 第7节 多重货币主导的全球一体化:布雷顿森林体系Ⅲ?

第7章 资源诅咒、全球动荡和经济危机

 第1节 地区资源诅咒与全球资源诅咒

 第2节 全球资源诅咒

 第3节 全球发展持续依赖石油

 第4节 全球冲突、激进主义和恐怖主义

 第5节 健忘症、贪婪和金融危机

 第6节 波峰和波谷:减缓经济循环周期的必要性

第8章 减缓经济循环周期

 第1节 技术解决方案和国际合作

 第2节 缓解能源市场循环周期

 第3节 能源市场宏观调控和多边干预

 第4节 石油美元环流和国际最后贷款人

 第5节 控制地缘政治冲突

试读章节

在过去的40年里,石油美元环流及其影响力的衰退是影响金融市场的关键力量。石油美元环流扩大并引发了全球金融和货币危机。届时,受三股力量的驱动,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将达到“完美风暴”(指所有的倒霉事儿全赶到一块儿),破坏力巨大。

第一股力量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元主导债务驱动的全球金融体系。石油美元和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围绕这点展开的,同时美元也对能源价格和中东地缘政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股力量是,我们已经提到过的石油和天然气市场的不稳定性。石油天然气市场不仅受实体经济循环周期的影响,同时还受制于投资周期和金融市场投机活动。

第三股力量是,僵持已久的中东地缘政治的冲突。中东地缘政治冲突是在石油美元的资助下,中东各国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的结果,而军备竞赛是西方国家确保石油美元环流的工具之一。

作为事后诸葛亮,我们注意到1973年和2008年的经济危机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充分说明掌握“完美风暴”的周期性是至关重要的。1973年的石油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下面列举的三个因素造成的:①持续的全球经济增长加速了对石油和其他商品需求的增加;②美国的赤字开支迫使美国放弃1971年布雷顿森林协定的金本位制,进入了通货膨胀的新时代;③阿以战争成为欧佩克限制石油的催化剂,使石油价格上涨了10倍。反过来,过高的石油价格(1973年石油价格是80美元)导致石油美元环流加速,从而引起了国际债务危机。

在2001—2008年间上述三股力量再一次汇聚,导致了新一轮更为可怕的危机:①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经济增长一直持续到了2000年(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以千禧之年为界限的划分方法简单明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加速了石油需求;②美国债务无节制地持续攀升,造成了美元的压力,损害了其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锚定效应;③恐怖袭击以及先后在2001年和2003年美国军事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促使油价上涨5倍。现在的情况与之前的情况如出一辙,油价的上涨促使了石油美元的新一轮外流,从而导致了国际信贷泡沫。反过来,这个泡沫又引起了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崩溃。

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几年内,美国对石油的依赖将会使其国家债务达到岌岌可危的程度,尤其当油价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恢复其上涨趋势的时侯,情况更加危急。与此同时,中东地区新一轮的石油美元流入,将使该地区的经济持续增长和政治稳定遭到破坏。现在的情形同20世纪70年代的一样,中东各国的经济吸收能力有限,石油美元环流促使该地区甚至全球性的房地产、股票市场和信贷出现泡沫。一些中东国家被政治和社会形势表面上的稳定所迷惑,于是增加政府对安全设施的支出,掩盖了该地区日积月累的重大威胁,包括潜在的核军备竞赛,常规的武装冲突,教派纷争,收入不均的日益加剧和接二连三的区域经济多元化的失败。近年来全球恐怖主义的增加,仅仅是中东地区民主仇恨酝酿已久的结果之一。

在新的世纪,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因素将会继续影响着国际金融。通信和金融技术的发展促使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规模如此之大,其他形式的全球化就显得相形见绌了。在20世纪70年代,中东的石油美元环流点燃了一场银行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丁美洲)主权贷款的信贷泡沫。20世纪80年代这场信贷泡沫崩溃,伴随其后的是美国的利率上升,以及全球经济和金融的大幅反弹复苏。20世纪90年代,亚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危机,无不说明了现代社会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之深远。

在地缘政治和全球金融动荡不安的背景之下,我们一起重温自1973年以来影响着中东经济和政治发展,以及全球金融体系的石油美元环流的繁荣发展及其没落衰退。直到最近,石油出口国又重新开始环流石油美元贸易盈余,投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这样,对美国债务工具的投资,不仅保持了美元的低利率,并有效阻止了美元的贬值,助长了美国的负债消费,进一步促进了美国和国际经济的增长。然而,美国经济和美元维持强劲走势的前提是,即使美国债务高筑,其他国家还愿意继续买入美元资产和持有美元储备。许多评论家认为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

诚然,历史不会再现,今天的能源和金融市场状况与20世纪70年代截然不同。现在,我们更加需要预测潜在的危机并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来规避危机的出现。为此,谙熟经济危机的特点,尤其是1973年和1979年的经济危机,是最合理的逻辑起点。所以,本书将详细论述引发危机再现的三个因素,即美元主导债务驱动的全球金融体系、能源价格波动以及中东地缘政治,这三个风险因子将相互影响,导致下一个“完美风暴”。P3-5

序言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中心议题,甚至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心。国家间围绕世界能源的控制权所进行的激烈争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所制定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各国政府积极主导的替代能源开发,使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而油价波动、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诸多问题,不仅是政府首脑、智库学者的案头工作议题,而且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各个方面,而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国际化,中国也从国际社会的幕后走到台前,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承担着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围绕着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积极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三大战略,注重国内外资源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能源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往往伴随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引人瞩目的中俄石油管线一波三折,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无果而终,无不打着深刻的政治烙印。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创业经验,给扩大国际能源合作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组织国内外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能源领域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将学术研究与企业决策支持相结合,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我们考虑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从国外引进一批优秀的国际石油政治、经济、金融、法律类图书,翻译出版,并与国内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组成“读点石油财经丛书”系列。计划每年出版10种左右的图书,逐步形成一定的规模, 起到一定的借鉴、参考和决策支持作用。

我希望通过“读点石油财经丛书”的陆续出版,为石油企业广大干部、员工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石油财经方面的知识储备,并为大众读者拓宽能源问题的全球视野。

王国□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会计师、党组成员

后记

本书内容对于知识渊博的读者来说并不算陌生。并且,到本书出版时,很多关于“最近的发展”讨论已经成为了旧闻。在当今的世界,在《华尔街日报中》或者在《金融时报》中的专栏文章到了下午就已经过时了,因为成千上万个受人欢迎的博客已经用更新的新闻和博客世界的评论文章取代了它们。这些文章同样包含了许多非常好想法,即如何解决长期和短期之间的冲突。书的唯一的好处就是它能够将很多看上去互不关联的趋势联系起来。

希望我们的观点是具有说服力的,金融市场和机构的调控,与中东地缘政治局势有关的国际关系都是紧密相连,仅分析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因素都是没有意义的。理解在过去两个经济循环周期里的三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不一定会产生恍然大悟、拨云见日的效果,但是肯定会给您带来无穷的启发。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因为“时代已经(非常)不同”的故事极具说服力。美国侵略伊拉克仅仅是(毫无依据的借口)为了控制石油市场和中东地缘政治局面。“石油峰值”理论预测了世界马上就进入石油枯竭时代,甚至连前石油部长艾哈迈德·扎基·亚马尼也引用过一句非常有名的格言“石器时代并不是因为缺少石头而结束的,石油时代也会早在石油被用完之前结束”。同时,诺贝尔得奖者罗伯特·卢卡斯在美国经济协会声明,我们已经学会怎样避免经济危机发生。

前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亚马尼酋长的预言经过反复验证后是正确的:当世界出现石油危机的兆头时,石油的边际价格将会飞速上涨,从而导致石油需求量下降,这也保证了世界石油永远都不会枯竭殆尽。所以,《经济学家》杂志的说法是正确的: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很多时期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仍然有一些事情却没有发生变化,第二轮经济循环周期在很多方面都是第一个阶段的翻版。我们在本书讨论过,很多延长、扩大经济周期的潜在力量仍然存在。如我们讨论过的,很多变化已经发生,并且让经济发展低迷阶段更具灾难性,所以我们建议应该尽全力减缓经济循环周期。

我们在本书结尾时,涉及的许多解决能源和金融市场政策的技术方案已经吸取了大萧条时期的教训,这也让卢卡斯相信我们将永远不会重复20世纪30年代的错误。很多政策都可能获得成功,只要各方都同意合作并且避免短期“向其邻国乞讨”行为。同时,仍然缺少有效的措施解决中东地缘政治的紧张局面。事实上,美国入侵伊拉克后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伊朗的崛起又让地缘政治局面激化,并且给中东其他地区以及中亚等石油和天然气储备丰富的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局面。

所以,基于我们对能源和金融市场的分析,本书重点强调政治的影响力,这是由于两个原因:第一点,中东地缘政治需要大多数国家精诚团结,从而避免暴力和地区不稳定局面的升级,促进能源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第二点,仅从技术的角度解决能源、金钱和资本市场的方案需要各个国家的团结一心。不幸的是,让布雷顿森林体系、广场协定、卢浮宫协定、和布雷顿森林体系Ⅱ顺利发展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技术解决方案经常会导致贫富分配不均。希望本书能清晰地向您展示了能源市场、金融市场和地缘政治之间的关系,为促进经济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书评(媒体评论)

《石油暴怒:黑金的全球诅咒》一书非常具有前瞻性。阐述了全球金融系统不平衡及其危机……本书从不同于经济学的崭新视角分析了主要能源生产国的能源产量是如何决定的。另外本书作者通过大量的分析,语重心长地强调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危机的本质。

摘自序言,詹姆士·贝克三世美国前国务卿

本书原创性地、大胆地对自1970年以来全球能源价格循环周期与全球金融循环周期以及中东地缘政治冲突之间的相互扩大关系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与生俱来的、此起彼伏的大循环周期。

克莱门特.M.亨利奥斯丁市得克萨斯大学

在当今的地缘政治中,人们最担忧的就是能源供给的中断。然而,近年来的种种事件表明,我们对市场理性是否会超越石油政治仍然难以掌控。埃尔·贾迈勒与贾菲对石油安全、美国债台高筑和中东地缘政治冲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详尽阐述和分析。犹如雪中送炭。他们认为,未来美元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与石油的命运息息相关,反映了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金融外交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石油暴怒:黑金的全球诅咒》一书值得各位学者和政治家学习和借鉴。

理查德·卢格尔议员,少数党成员

美国参议员对外关系委员会

《石油暴怒:黑金的全球诅咒》一书发人深省,不仅详尽阐述了“黑金的全球诅咒”,同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全球政治经济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本书将经济学、中东局势和能源状况进行了紧密的结合和精辟的分析,使广大读者、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拨云见日、豁然开朗,有助于他们了解和正确认识这一全球性的问题。

爱德华.L.莫尔斯

路易斯资本市场总经理,雷曼兄弟的前首席经济学家

《石油情报周刊》(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的出版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石油暴怒(黑金的全球诅咒)/读点石油财经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穆罕默德·埃尔·贾迈勒//埃米·迈尔斯·贾菲
译者 兰晓荣//李辛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82335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工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416.22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6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1—2010—8298
版权提供者 Syndicat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Cambridge,United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4: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