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向死而生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特别奖、“中国好书”奖获得者曾平标倾力打造】

本书作者重走湘江战役曾打响的兴安、全州、灌阳三地,采访红军后人、当地百

史专家、相关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深度打捞历史深处的温度,挖掘故事背后的细节,还原一段从1934年至2021年,持续八十多年的纪念和传承。

【一幅惊心动魄、命悬一线的战争画卷,一曲改天换地、气壮山河的小康之歌】

传承是好的纪念,发展是深的告慰。本书用质朴平实的语言、生动细致的笔触,勾勒出一群不怕牺牲、坚毅果敢的红军形象,一段“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以历史时空与现实时空交替切换、宏大场面与具体细节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真诚再现了八桂儿女以对湘江战役红军烈士的敬仰之情,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的时代篇章。

【一场从民间到国家的保护接力,一年68个项目建成的精神密码】

行程万里,不忘来路;饮水思源,不忘初心。被红军保护过的百姓从未忘记,被红军守卫过的国家从未忘记。从桂北大地百姓自发守卫红军墓,到举国之力收殓烈士遗骸、建设纪念场馆,八桂儿女以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仰,仅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一个建设史上的奇迹,在湘江之畔矗立起“一草一木一英魂,一山一石一丰碑”的红色地标。

【一本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湘江战役的历史细节和文物场馆,是我国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承载着国民的集体记忆与情感,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本书视野宏阔,叙事生动,既有气势恢宏的湘江战役革命史,又有撼天动地的脱贫攻坚史,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脱贫攻坚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好书”奖获得者标力作。全书以红军长征生死存亡的湘江血战为背景展开,既从宏观视角追溯了红军战士“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又细致入微讲述了当代广西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的精彩故事,勾勒出一幅人观照历史、根植现实,穿越80多年时空隧道的长景图。

目录

序章 的牵挂

章 忠诚捍卫

一、 革命理想高于天

出发前,他与村里其他16位红军华姓兄弟一起来到村口栽下17棵松树,并告知家人“见松如见人,革命胜利见”。然而,湘江血战后,17位华屋子弟再也没有一个人回来。

二、 不让敌新圩

“万万火急!”李天佑一眼就望见了电文行头的字样。……电文是从水车镇宾家桥村的九如堂发出的,末尾是两句如钢铁铸成的军令:“不惜一切代价,坚持三天至四天!”

三、 喋血脚山铺

正在发高烧打摆子的耿飚见情势危急,将裹在身上的毛毯一甩,大声喝道:“拿我马刀来!”警卫员杨力一听命令,连忙将背在身上的马刀递到耿飚手里。

四、 胜负关乎全局

“我们从他后面过,他没扭头,我们从他侧面过,他也没转头,我们感到奇怪,一看,赫(吓)了我们一跳,那个红军战士已经死克(去)了!……是个死了也不倒下的红军战士!……”

第二章 血祭湘江

一、 绝命后卫

敌人端着枪从三面围上来,明晃晃的刺刀闪着寒光。韩伟见战士们打光了子弹,大声喊道:“砸掉,跳崖!”说完纵身跃下悬崖。大家看见团长跳崖了,也砸烂纷纷跟着从峭壁上跳了下去……

二、 断肠明志

“决不能做俘虏。”陈树湘乘敌不备,撕开伤口,用手从肚里抠出肠子,大吼一声奋力绞断……望着这血淋淋的场景,在场的敌人顿时目瞪口呆,惊恐万状。

三、 后一滴血

“政委……”警卫员悲泪夺眶而出,俯子欲将身负重伤的易背上一起撤。易一把夺过警卫员腰间的手枪,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

四、 生死渡

闻声扭过头来一看,是红政治委员周恩来。周恩来脸颊消瘦,胡须浓而长,剑眉下一双大眼因熬夜而通红。“恩来,仗打到这个节骨眼上,那些坛坛罐罐该丢了。”

第三章 信念如磐

一、 不可触摸之痛

队伍穿着破烂,可八角帽上的红五星格外醒目。他们是蒋氏祠堂里来不及转移的100多名着灰色军装的红军重伤员,有的断了胳膊,有的缠缚绷带,有的裸露肠子;有的被抬着,有的瘸着,有的被扶着……

二、 人民就是江山

鹤发银眉的105岁老人支义青,手中挥舞竹枝,甘之如饴般讲述着当年他撑船架桥帮助红军渡湘江的故事。也许连他自己都记不清楚,这是他多少次重复讲这个故事了。

三、 向西!向西!

长征前夕,身患疟疾,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当中腹部受伤,生病。三副担架一路行常常在担架上一起讨论党和红军的大事……这就是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后来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所称的“担架上的谋划”。

四、 散落的星火

失散红军像一朵朵浮萍,携伤带病,他们以异常坚忍的毅力在他乡落地重生。他们走下战场,说着不同的语言,过着和从前不同的生活,但是在他们心里,作为一名红军战士的骄傲从来没有消失。

第四章 山河铭记

一、 穿越时空的嘱托

“请你好好保存这面旗帜,等革命胜利后我再来取。”为了红军战士的一句嘱托,祖孙三代冒着生命危险保存这面红军旗整整45年。

二、 红

几名红军来到一个姓海的老大娘家里,见有一锅红薯拌野菜煮的猪潲,商量后把它吃了。临走时,红军将锅洗得干干净净,在锅里放了10个银毫子……

三、 保护

“老乡,别跑,我们是红军。”不喊还好,一喊几个瑶族同胞跑得比山兔还快。他们根本不知道红军喊的是什么,还以为是喊“再跑就开枪”哩!

四、 守护

古稀的两鬓斑白,他卷起蓝色粗布裤裤脚,抄起一把长柄镰刀,拿着两把扫帚,走上了村口的石路。离家不远的一处墓地,就是母亲赵良英守护了数十年的红军墓。

五、 世代做兄弟

堂屋里,一个满头银发、身着草绿色军装的老人神情凝重、满脸悲伤。他踉跄几步走到堂上供奉的灵位前,哽咽着喊了一声“三爷”,便俯身拜倒在桌下,恭恭敬敬地磕了3个响头……

第五章 忠魂永铸

一、 以国家的名义

“湘桂古道红军路,土千滴红军血;湘桂古道红军路,一步一尊身;湘桂古道红军路,一草一木一英魂;湘桂古道红军路,一山一石一丰碑……”在湘江两岸,至今广为流传着这首民谣,曲调沉缓,声声泣血,激荡着血性忠诚。

二、 不能忘却的纪念

落成仪式头天,装载红军遗骸的棺椁还没有墓坑,不料天下起了淅淅沥沥的绵绵小雨,她拿一张张塑料布盖住水泥墓坑,一边发着39℃高烧一边在墓坑边蹲守……

三、 千百次寻找

发掘人员在耳木塘溪流旁的竹丛底下,发掘到一具完整的小红军遗骸,通过后期的DNA鉴定,测出他的骨龄不到14岁。小红军倚靠崖壁,右手伸向不远处一只破碎的瓷碗……

四、 迟到85年的葬礼

伴随着《思念曲》,徐昭英亲眼看到,礼兵护送装着她“爸爸棺椁至红军墓安放区入口,礼兵依次取下覆盖在棺椁上的国旗,让棺椁缓缓入土安放。

第六章 赓续血脉

一、 红色DNA

新教学楼宽敞明亮,校内每一面墙、每一幅图都可见红色文化的影子。同学们琅琅读书声清脆悦耳。湘江战役红色故事会、红色童谣歌会……红色教育形式活泼,红星照亮颗颗童心。

二、 赤色印记

仲夏,徜徉在桂北山间水旁,这块曾洒下无数红军先烈热血的土地上,纪念馆、纪念塔、纪念碑分外肃穆。它们诉说着红军战士坚贞不屈的意志,唱响英雄如泣如诉的壮歌。

......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向死而生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曾平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9113165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03-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