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山城飞兵--重庆解放与渝边剿匪/共和国的历程
内容
编辑推荐

周丽霞编写的《山城飞兵--重庆解放与渝边剿匪》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重庆解放与渝边剿匪的全景和脉络,并眼于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内容推荐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四野战军各一部由鄂西和湘西分路出发,突破国民党川鄂湘防线,占领秀山、酉阳、彭水等地,歼敌宋希濂、罗广文兵团大部。30日蒋介石匆忙逃离重庆,当日重庆解放。

周丽霞编写的《山城飞兵--重庆解放与渝边剿匪》主要讲述重庆解放与渝边剿匪的战斗故事与发展过程。

目录

一、迂回入川

 二野领导机关进驻重庆

 毛泽东、朱德的迂回战略

 全力歼灭宋希濂主力

二、解放重庆

 抢渡乌江天险

 奇袭重庆南大门

 飞兵夺取军事重镇鱼洞溪

 严团长率队占领海棠溪

 先头团攻破浮图关

 合围重庆朝天门

 解放西南第一功臣

三、护厂护校

 护厂队智斗国民党军警

 老工人拼死保护兵工厂

 想方设法护卫主要设

 地下党员以身殉职

 学生护校日夜巡逻

四、清剿残匪

 围歼巴县“九路军”

 平息石柱土匪叛乱

 打入匪窟生擒匪首

 激战马鞍山

试读章节

抢渡乌江天险

1949年11月1日,在湘西至川东南纵横交错的崇山峻岭之中,一支解放军部队正向川东方向快速挺进。

没有千军万马的厮杀,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哗,只有脚踏树叶发出的沙沙响声。

这是我第二野战军三兵团正奉命入川作战,围歼四川腹地国民党部队,彻底解放大西南。

早在10月25日,第二野战罕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向三十二师下达了向川、黔进军的战斗命令后,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就慷慨激昂地对十一军指示说:“现在我兵团十军和第五兵团在杨勇、苏振华的率领下已直出黔北向川南挺进,切断了国民党向云南的退路。我们三兵团的主要任务是直出川东,占领黔江、彭水,打开入川通道,并且在该地区歼灭宋希濂集团,解放重庆,尔后向川西进击。”

十一军领命后立即冒着连天阴雨,开始了艰难的行军。

11月4日,我三十二师由慈利地区出发,经大庸、永顺向龙山、来凤攻击前进。于11日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一举击溃咸丰守敌,迫使来凤、龙山守敌闻风西逃,全线崩溃。

为迅速追击逃敌,三十二师主力全部轻装前进。部队昼夜兼程,跋山涉水,冒雨前进,克服了缺衣少粮、风餐露宿、极度疲劳等重重困难。指战员们斗志高昂,战斗情绪十分饱满,以不歼灭逃敌誓不罢休的英雄气概,每日前进百里以上。

17日,三十二师主力追击前进90公里,抄小路超越兄弟部队进至郁山镇保家楼附近。

这时,溃敌第二六三师残部企图横越公路向西逃窜,我师九十五团以一个营的兵力向该敌发起猛烈进攻,激战10余分钟,就将该敌全歼。随即于当日黄昏前,三十二师主力进至彭水近郊,威逼敌乌江防线。

乌江,又名黔江,两岸悬崖峭壁,怪石嶙峋,江水湍急,它发源于黔北地区,流经川东、湘西、鄂西山区于四川省汇入长江。

敌人为了掩护其主力西逃,妄图依托乌江天险顽抗。他们在溃逃时,以“不给共军留下一粒粮食,一根木头”为口号,实行烧光、抢光政策,大肆破坏乌江沿岸的道路、桥梁、索道,放火烧毁村寨、城镇。紧靠乌江东岸的彭水县城,几乎被烧成一片废墟,沿岸船只被抢掠一空。

此时,三十二师重炮又未赶到,在没有炮火掩护的情况下,要从彭水正面强渡乌江,显然是十分困难的。

根据此种情况,三十二师师长何正文立即命令部队先渡郁江,抄小路,在乌江下游寻找渡口与船只,充分做好抢渡乌江准备。

当我军进至彭水东岸时,见彭水城中火光冲天,我主力继续追歼逃敌,余下一部兵力立即奔赴火场救人灭火,许多同志带着伤痛奋力抢救,有很多同志还把自己仅有的干粮让给了老人、孩子。群众看到此情此景,无不为之感动,纷纷自发地将沉在河里的船只打捞起来送给部队渡江之用。

11月20日,三十二师主力在彭水西北高谷堆一举抢渡乌江成功,迅速向敌纵深发起攻击。

此时,兄弟部队亦由彭水之南河口等地胜利渡过乌江,守敌弃阵西逃,乌江防御全线崩溃。三十二师九十四团在团长涂学忠的带领下,穷追不舍,追至罗葡垭时,我兄弟部队一〇一、一〇四团正与敌第二军第九师对峙,九十四团立即从侧翼发起攻击,经一小时激战,敌大部被歼。

21日,三十二师部队全部胜利渡过乌江,乘胜前进,相继攻克敌第二军、第一〇八军驻守的江口镇、白马场、长坝口等纵深要点,迅速发起全线追击。

P18-20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以来,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多视角、多侧面对其进行解读。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会、民生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段时间放到整个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有如弹指—挥间,但它带给中国的却是极不平凡的。六十多年里神州大地经历了沧桑巨变。从开国大典到60年国庆盛典,从经济战线上的三大战役到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从宜将剩勇追穷寇到建立了强大的国防军,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从“双百”方针到体制改革后的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从扫除文盲到卖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新型国家,从翻身解放到实现小康社会,凡此种种,中国人民在每个领域无不留下发展的足迹,写就不朽的诗篇。

六十几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沧海一粟,但对身处其间的个人却是并非无足轻重的。其间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怎样发生的,过程怎样,结果如何,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对此,亲身经历者或可鲜活如昨,但对后来者却可能只是一个概念,对某段历史的记忆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为了让年轻人,特别是青少年永远铭记共和国这段不朽的历史,我们推出了这套《共和国的历程》。

《共和国的历程》虽为故事形式,但与戏说无关,我们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历史是复杂的,事态的发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叙述者的视角、文化构成不同,对事件的认知或有不足,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历史事件的判断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达出我们编辑这套书的本意,那只能交给读者去评判了。

这套丛书可谓是一部书写红色记忆的读物,它对于了解共和国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套丛书又是一套普及性读物,既针对重点阅读人群,也适宜在全民中推广。相信它必将在我国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中发挥大的作用,成为装备中小学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机关及企事业单位职工图书室、连队图书室等的重点选择对象。  编者

2014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山城飞兵--重庆解放与渝边剿匪/共和国的历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丽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11063
开本 16开
页数 1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69
出版时间 2014-04-01
首版时间 2014-04-01
印刷时间 2014-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44
CIP核字 2013305487
中图分类号 I247.8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4
154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6: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