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建安十三年
内容
商品特色

编辑推荐

翻开本书,看刘备如何逆风翻盘,看孙权如何伺机而动,看曹操如何由胜而败!看后汉三国的历史大转折与大变局!

《三国英雄记》《三国冷知识》《三国全史》作者 南门太守 全新力作!

将建安十三年发生的事件钩沉串联,解读谜题背后的历史逻辑,盘点这一年对后世历史之影响。

内容简介

本书将建安十三年作为解读汉末三国历史的切入口,以八个不同地点分为八章,讲述了赤壁之战、孔融被杀、蔡文姬归汉、孙权围攻合肥等多个著名历史事件,抽去虚构的情节,盘点真实的历史,将这一年发生的大小事件按时间重新排列,还原这一年的真实状况,从全新角度解读谜题背后的历史逻辑,分析这一年发生的事件对之后历史的影响。

作者简介

南门太守,本名陈忠海,2005年加入陕西省作家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观察》专栏作家和多家知名自媒体平台的专栏作家。

多年来致力于后汉、三国历史的研究,穷搜广集,遍访各地历史遗迹,自2009年起先后以“南门太守”为笔名创作出版了《曹操秘史》《曹操》《三国往事》《孙权大传》《刘备大传》《诸葛亮传》《吕布传》《司马懿》《三国英雄记》等30余部三国题材作品,并开通抖音号“南门太守盘三国”。写史态度严谨、考证详实、忠于史实、文笔轻松,不戏说亦不正襟危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目录

序言:不经虚构,历史依旧精彩 /01

第一章 邺城(一至五月) /01

一、一声狮吼 /02

二、痛失郭奉孝 /08

三、玄武池练兵 /14

四、爱子与名医 /20

五、田畴让封事件 /29

六、才女蔡文姬 /33

第二章 许县(六月) /43

一、罢三公,任丞相 /44

二、“奉”与“挟 /53

三、名士之死 /61

四、一个伐木工的选择 /71

五、益州来使 /75

六、辽东的异动 /83

第三章 襄阳(七至九月) /91

一、南征兵团 /92

二、刘表的背疽 /98

三、烦恼的家事 /108

四、刘表让荆州 /115

五、秘密投降 /125

六、刘备的愤怒 /133

第四章 当阳(九月) /143

一、“兵贵神速” /144

二、激战长坂 /149

三、脱险之谜 /154

四、徐庶的痛苦选择 /161

五、谁缔造了联盟 /167

第五章 江陵(九月) /175

一、两次“屠城” /176

二、大赏 /184

三、贾诩欲言又止 /193

四、张松的愤怒 /199

五、兵分两路 /208

第六章 柴桑(九至十月) /213

一、诸葛亮的激将法 /214

二、一封恐吓信 /220

三、周瑜算的账 /224

四、刘备的疑虑 /232

五、诸葛亮的选择 /237

第七章 赤壁(十至十一月) /241

一、江上遭遇战 /242

二、火烧乌林 /247

三、败走华容道 /254

四、一场被“高估”的战役 /257

五、北路兵团 /262

六、大瘟疫 /267

七、是否“阻碍了历史进程” /272

第八章 合肥(十二月) /277

一、出击合肥 /278

二、江陵之战 /282

三、分享战果 /287

四、“借荆州”真相 /292

五、周瑜之死 /297

六、刘备进军江南 /305

七、三分天下 /311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大事记 /317

主要参考书目 /359

精彩书摘

不经虚构,三国依旧精彩

南门太守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农历戊子年,鼠年,公元208 年。

这一年发生了赤壁之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对历史走向产生了关键性影响,在最有可能实现国家统一的时间点,却拉开了分裂的序幕。围绕这场战役,人们有许多熟知的故事:舌战群儒、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周瑜打黄盖、蒋干盗书、华容道义释曹操、三气周瑜等。从黄巾起义到三国归晋是广义的三国时期,历时约一百年,建安十三年虽仅占百分之一,其间发生的故事却占据着人们印象中的三国的很大一部分。

只是,以上这些精彩的故事在真实的历史中并未发生过:诸葛亮没有跟张昭等人舌战群儒,他与张昭有亲戚关系,张昭很欣赏诸葛亮,曾向孙权举荐过他;诸葛亮没有借东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的主要指挥者是周瑜;庞统没有献连环计,因为他并不在赤壁现场;周瑜、黄盖用诈降计和火攻计打败了曹操,但诈降过中没有发生过“打黄盖”事件;蒋干奉曹操之命策反周瑜,但那是赤壁之战以后的事情了,也没有“盗书”的情节;曹操兵败赤壁,确实走的是华容道,但在那里没有遭遇关羽的伏兵;赤壁之战后不久周瑜就去世了,但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抽去那些精彩的片段再看赤壁之战,也许会觉得沉闷枯燥,但这确实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区别。

《战国策》说“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唐代史学家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说“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英国诗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前面三句里的“史”应该是指真实的历史,是过去真切发生过的事,而不是经过加工的历史。

作为一个宽泛概念,“历史”有着不同的形态:一是“田野里的历史”,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旧址、重要历史设施留下的遗迹、各类历史文物及其他各类考古发现,它们是“原汁原味”的历史;二是“史书上的历史”,一些被大家公认的史书,

是组织历史学家根据可靠史料编写的,虽然有组织者、写作者个人主观因素在其中,但比较接近真实的历史;三是“艺术化的历史”,以历史为背景创作出来的戏剧、小说、影视剧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三种“历史”分属不同门类,各有特点,没有“高低”之分,但它们的目标和功用是不一样的,不能混为一谈。

在普及历史知识方面,“艺术化的历史”功不可没。人们喜欢三国,喜欢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物,记住了建安十三年曾经发生过赤壁之战,《三国演义》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人说《三国演义》“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但梳理其内容,会发现书中重点描写刻画的往往集中于虚构的地方:一开始是桃园三结义,之后是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紧接着是过五关、斩六将,后面有三气周瑜、白帝城托孤、七擒孟获等,上面这些情节大多数在史书中没有记载,删掉这些虚构的文字,仅保留有史可查的部分,大概只剩“三分”了。

离开虚构,历史就不精彩了吗?其实,真实的历史依旧很精彩。以建安十三年为例,除了赤壁之战这一年还发生过很多事,华佗之死、曹冲之死、孔融之死都在这一年,还有一代才女蔡文姬的归来,这些事虽不如赤壁之战知名,但背后也有着很多故事。就赤壁之战而言,离开那些不存在的故事仍然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这些细节不是刻意创造的,保留了历史的真实与鲜活,都充满了趣味。再者,围绕赤壁之战还有许多疑问:曹操为什么急于发动这样一场战役?刘备、孙权为什么坚决不投降?几万人真的能打败几十万人吗?

刘备为什么“借荆州”?孙权为什么愿意借给他?赤壁之战阻挡了曹操的统一进程,孙权、刘备、周瑜、诸葛亮等人真的是“历史罪人”吗?挖掘细节,解答疑问,将这一年发生的事件钩沉串联,依然充满可读性。

站在大历史角度看,建安十三年造成了历史的转折。赤壁之战前,曹操在各方割据势力中异军突起,又掌握着汉献帝和朝廷,最有希望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结束自汉灵帝驾崩以来近二十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但一场赤壁之战使形势发生逆转,由“三分荆州”渐至“三分天下”,开启了之后长达六十年的分裂时期,没有赤壁之战,也许这段分裂史有避免的可能。但历史不容假设,大概这才是历史的真谛。就孙权、刘备等人而言,他们也渴望国家统一,诸葛亮、周瑜、鲁肃分别为他们提出过统一的方案,如同曹操将他们视为统一之前要解决的问题一样,他们也将曹操视为国家统一的障碍。

建安十三年,天下仍处在群雄混战阶段,曹操集团显示出统一的优势,但还不是唯一的选项,孙权、刘备同样认为打败曹操也是实现向国家统一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人重视家庭,除强调孝道与亲情外,还强调团圆。中国人对国家也有着同样的情结,希望天下是统一的而不是分裂的,这不仅是家国情怀的内涵之一,也是其最为重要的部分。人们如同渴望家庭团圆一样渴望国家统一,尤其在每一个分裂时期,呼唤统一、为统一不懈奋斗几乎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这一点在汉末三国表现得也非常突出。曹操称颂“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刘备说“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诸葛亮强调“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他们心中的目标都是国家统一,他们虽然承认分裂是现实,却不承认分裂是最终的结果,他们为国家统一而不懈努力,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是汉末三国最突出的时代精神。

本书将建安十三年作为解读汉末三国历史的切入口,抽去虚构的情节,盘点真实的历史,将这一年发生的大小事件按时间重新排列,还原这一年的真实状况,解读谜题背后的历史逻辑,分析这一年发生的事件对之后历史的影响。对笔者而言,这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新尝试,但限于水平,书中难免有不足或错漏之处,还请读者朋友们给予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建安十三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南门太守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56261
开本
页数
版次
装订
字数
出版时间 2022-05-01
首版时间
印刷时间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印次
出版地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