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照片(第136辑)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是《老照片》丛书2021年出版的第2辑,总第136辑。其出版宗旨是“定格历史,收藏记忆,开创读图时代,观照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和发展”,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图书内设“旧事重温”“故时风物”“事件写真”“人生况味”“人与摄影”“私人相簿”“逝鸿片羽”等栏目。本辑发表的文章有《三个闺密的世纪人生》《胡适与大使馆的女主人》等。
作者简介
冯克力,出生于1954年,《老照片》主编,十余年来潜心于老照片的征集、出版与研究,著有《感言老照片》。2015年春夏之交,《老照片》100辑亮相。
目录
陈探月?三个闺密的世纪人生
庞守义?记旅日华侨惠京仔
徐家宁?胡适与大使馆的女主人
晏?欢?爷爷与外公的影存
蒋?遂?光影里的爸爸
徐伟志?我的姥姥钱福芝
吴熙祥?二舅的荣耀
曲德顺?1937年:美国水兵镜头中的烟台
郝有林?芝罘朝阳街
李百军?1977:后样板戏年代
狄?恩?蓦然回首——京汉铁路溯源之片羽
李焕民?沂蒙反“扫荡”琐忆
霍无非?为上甘岭战役送兵
杨瑞庆?当年宣传队
王秋杭?1974年:穷游黄山(下)
张鹏程?六十年前我和弟弟游南京
张?军?我曾是一名汽车修理兵
冯克力?异曲同工的史观
封?面?中美军人的合影(晏欢)
封?二?出访欧洲的李鸿章(云志艺术馆)
封?三?大使馆女主人的单人照(徐家宁)
导语
《老照片》是一种陆续出版的丛书,现每两个月推出一辑。辟有“故时风物”“名人一瞬”“旧事重温”“私人相簿”等栏目。通过刊发有意思的老照片并辅以生动活泼的文字,以独特的视角回望百多年来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看、可读的历史读本。本辑《老照片》中讲述了关于世纪前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三位同窗好友的故事,收录了1937年美国水兵镜头中的烟台的照片,记录了胡适与大使馆的女主人的一段交往。
精彩页
三个闺密的世纪人生
陈探月
这是一幅一个世纪前北京女子师范学校的三位同窗好友合影留念(图1)。谢纬鹏(1900—2006)、张曼筠(1901—1975)、张绍珊(1900—1992)这三位生长在20世纪的女子在人生的旅程中选择了不同的道路,她们的脚步带着时代的印记。
新式学校的女生
谢纬鹏和张曼筠相识在北京女子师范附属小学。谢纬鹏八岁时,在北京法政大学读书的父亲谢震担心她在湖北的大家庭中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带她来到了北京,开始在附小上二年级。1911年父亲毕业后,被派任湖北武昌县知事,她随父亲离开了女师附小。1913年父亲从湖北被调到沈阳当审判厅厅长,路过北京时,从北京女师毕业的姑母认为北京的学校比沈阳的好,帮她插班到北京女子师范附属小学高小三年级。
张曼筠十一岁左右时随父母从上海来到北京,转入附小。父亲张小楼(张筱楼)自幼受其父张曙楼栽培,沉潜书画。张曙楼曾在上海轮船公司当文书,不幸早逝。张小楼十九岁离开家乡江苏江阴到江建霞的公馆里教蒙馆。在江建霞的资助下进上海中西学校读外文,并留学日本。张曼筠的母亲替人家做针线贴补家用。父亲为养家没等毕业就到南京两江师范(后国立中央大学)教日文,课余时他常替朋友写对联画花卉。1911年辛亥革命时全家避难于上海。1912年,他受聘于北京外交部当翻译,几年后在朝鲜新义州当了数年的领事。
谢纬鹏对北京女师附小有着美好的回忆。她父亲两年如一日,每早给她梳头,送她上学。在一次开运动会时,她被推举上台演讲,这是她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下出风头,同学和老师对她演讲的赞扬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日后领导妇女工作的种子。1915年两位姑娘从附小高小毕业。
张曼筠高小毕业后直接升女师预科,而谢纬鹏因体弱,父母决定让她留在家里,上沈阳师范学校。没多久,纬鹏不喜欢笼罩在吃喝嫖赌下的沈阳的家庭环境,回到北京,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在这里,她同好友张曼筠重逢,并结交了上海姑娘张绍琎。
张绍琎是嘉兴人,她父亲是嘉兴地区华洋商界的要人,曾担任嘉兴电话局局长。张绍琎和几个哥哥姐姐都来北方上学,可能是因为父亲在他们的母亲还在世时,就娶了第二个老婆。绍琎生活上大手大脚,到假期回家时,家里给的零用钱都被她花得净光,每次都是靠省吃俭用的哥哥帮她买车票,才得以回家。
京师女子师范学堂成立于1908年,由御史黄瑞麟奏请设立,借用停办的和平门外琉璃井医学馆做校舍,派傅增湘为总理。1909年学校搬入石驸马大街(今新文化街)新校舍。1912年改名为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吴鼎昌为校长。1917年2月8日,教育总长范源濂任命留美毕业生胡彬夏为首任女校长。1919年4月正式更名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取消预科,设立教育、国文、博物等专科。1924年5月,正式被批准为大学,名称“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校曾任校长包括胡雨人、姚华、方还、熊崇煦、毛邦伟、杨荫榆等。
谢纬鹏在其自传《天涯忆往:一位大使夫人的自传》中讲道,师范学校提供吃住,书费制服也是免费的。学校设有本科四班,预科一班,另有国文、家政、保姆(蒙养园或幼稚园教师)等专科,共八班,三百多名学生。除课堂外,另有自修室,每十二人一室。每六人一寝室,每日三餐均按班次排队入饭堂。学生轮流打扫教室、饭堂和宿舍。周末没有家长信,不得在外过夜。出外时必须穿制服,发饰也有规定,不得随意化妆。学校环境优美,还有秋千,同学课外有说有笑。谢纬鹏在北京有姑母和叔伯,她周六离校,周日返回。她说北师的四年是她青年时最快乐的时期。
谢纬鹏是老大,有一个妹妹纬权,一个弟弟纬栋。比她小六岁的妹妹性格内向,后来当了修女,因妹妹同家长有隔阂,影响了姐妹关系。弟弟受母亲溺爱,不求上进。这些也可能是纬鹏珍惜友情的原因之一。张曼筠只有一个姐姐青筠。张曼筠回忆说,小时候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她在学校里“最讨厌有钱的同学,摆臭架子、阔绰,她好接近贫穷和被人欺侮的同学们”。她的朋友纬鹏和绍琎一定有别于那些富家女子。
三位女子在校期间有许多学者到校演讲,他们包括梁启超、蔡元培、李大钊、胡适、梁漱溟、李石曾、鲁迅、黄炎培、陈仲骧等。张曼筠回忆说:“听了梁启超的演讲,认为中国搞成这样糟会被外国人来瓜分灭亡,我们怎样来救亡呢?唯一的希望是由贤人来掌管政治,国家就会富强。”但她后来通过参加1919年五四游行请愿、街头宣传的运动,切身受到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看到与日本所签订的卖国条约,明白了群众的力量,“开始有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革命思想的萌芽”。
谢纬鹏1916年暑期曾应张曼筠之邀,去朝鲜新义州游玩了一周。张曼筠父亲当时在那里当领事。据谢纬鹏回忆,这是她第一次出国,母亲反对,担心她们的安全,因为路上得倒两次车,而父亲却鼓励她出去闯闯。她父亲走南闯北,当时刚从沈阳(旧称奉天)调到锦州当审判厅长。她在父亲帮忙办好护照后,拿着路线图,独自坐火车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照片(第136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冯克力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7438572
开本 32开
页数 18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21-04-01
首版时间 2021-04-01
印刷时间 202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240
CIP核字 2021056173
中图分类号 K106
丛书名
印张 6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03
140
11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