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中华射艺 |
内容 | 内容推荐 近年校园射艺蓬勃开展,虽起步较晚,但起势强劲。短短五年内,已达百余所的规模,无论在大学,还是在中小学,均呈爆发式增长。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射艺课程不仅迅速普及,而且很受学生欢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之一,其“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为了从体育课程角度,系统介绍中华射艺项目,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教学教法特点,更好地在校园内传承与发展,本书在现有基础上,全景式地呈现了中华射艺,服务于该项目的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知识 第一节 历史介绍 一、弓箭起源 二、先秦时期 三、汉唐时期 四、宋元时期 五、明清时期 第二节 文化底蕴 一、巫射四方 二、后羿射日 三、宗庙之射 四、礼射育人 第三节 近代发展 一、民国时期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 三、当代复兴 四、高校传承 第四节 经典解读 一、君子之争 二、反求诸己 三、射以观德 四、射正何为 五、射己之鹄 六、孔子习射 七、射以修心 八、四方之射 九、射为诸侯 十、射不主皮 十一、弋不射宿 十二、德服其射 十三、执射执御 十四、射不宁侯 十五、六艺之射 十六、射亦有道 十七、管仲射钩 十八、弓适善主 十九、得善之射 二十、不射之射 第五节 诗词成语 一、成语选摘 二、诗词节选 第六节 器具介绍 一、弓 二、箭 三、靶 四、护指 五、护臂 六、护手 第七节 安全事项 一、场地安全 二、护具使用 三、箭支检查 四、拔箭要求 第二章 基本技法 第一节 热身运动 一、心肺预热 二、关节拉伸 三、抗阻拉伸 …… 第三章 基础教学 第四章 训练提高 第五章 竞赛实践 附:射艺知识库 参考文献 导语 射箭是中国最古老的体育活动之一,曾多次被列为全运会正式项目,近年来在学校体育课程中迅速普及,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作为中华传统优秀体育文化项目之一,其背后蕴含的“立德树人”教育价值得到广泛的认可。 传统民间射箭又称射艺,中华射艺乃儒家所推崇的“六艺”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其宗旨在于习礼修德,具备丰厚的教育价值。本书主要从历史文化、技艺技法、课堂教学、训练提高以及竞赛组织等方面,围绕中华射艺的基础教学与训练展开。传统民族射箭又称射艺,《中华射艺》对中华射艺的历史渊源、发展过程以及目前的基础教学与训练进行了阐述,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单独讲述射艺这一传统体育项目的著作。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华射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
译者 | |
编者 | 张波 |
绘者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7600454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5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5 |
出版时间 | 2021-05-01 |
首版时间 | 2021-05-01 |
印刷时间 | 2021-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体育运动-体育理论与规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578 |
CIP核字 | 2021081294 |
中图分类号 | G852.9 |
丛书名 | |
印张 | 17.2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60 |
宽 | 187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