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活动大营销》是活动营销领军人物欧阳国忠的经典力作。它是一本能让你轻松打造品牌的实操范本,一本能帮你秒杀竞争对手的营销指南,一本能助你有效整合资源的武林秘籍,一本能教你打开财富之门的活动宝典。李光斗、司马南、尹鸿、王育琨、何加正等联袂推荐。
图书 | 大活动大营销(第2版)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大活动大营销》是活动营销领军人物欧阳国忠的经典力作。它是一本能让你轻松打造品牌的实操范本,一本能帮你秒杀竞争对手的营销指南,一本能助你有效整合资源的武林秘籍,一本能教你打开财富之门的活动宝典。李光斗、司马南、尹鸿、王育琨、何加正等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欧阳国忠编著的《大活动大营销(第2版)》作为第一本全面论述活动营销的实战宝典,以轻松、凝练的笔触,以生动、丰富的案例,以精准、开拓的视野,向读者解读活动营销的真正内涵,分析活动营销的崛起与发展,展现活动营销的魔力价值与商业机遇,揭示活动行业的困惑与短板,现身说法,以实战经验指导读者以更专业的水平建立活动营销的操作体系与评价体系,在策划上出新意、在执行上显专业、在流程转化中做好细节,轻松办好活动、借力活动,从而实现活动创造财富的终极目标。 目录 第一章 活动营销就是这么回事 活动营销的概念 构成活动营销的四大必备要素 一项活动中的三个角色 分门别类看活动 “世界经济论坛”的操作模式 第二章 活动营销崛起的原因 活动营销吸引眼球的四大原因 活动营销就是这样崛起的 活动营销的应用与发展 第三章 活动营销催生了“活动经济” 大活动提升大活力 活动带动了新兴产业链的繁荣与发展 活动经济的未来之路 第四章 活动营销的价值彰显 活动是一个绽放精彩的舞台 大型活动的主要功能 活动营销充满魔力的实用价值 第五章 活动营销的媒介优势 活动是一种新兴媒体 活动媒介的三层传播 活动营销无与伦比的媒介优势 活动媒体运用不到位的缘由 活动营销的五大推广策略 活动营销媒介特性的应用 第六章 活动营销的花样形式 形式老套是活动的无形“杀手” 活动的精彩源自常办常新 活动营销的花样形式 第七章 活动营销的转化流程 活动的细节决定营销的成败 活动营销的六步操作流程 将细节做对的活动营销实战策略 提高活动营销附加值的三个关键因素 第八章 活动营销的商业模式 活动营销是一把双刃剑 活动营销的五个层次 活动超市的集约效应 协同作战才能深度挖掘活动附加值 第九章 活动营销的困惑与出路 活动营销的现实与困惑 活动营销的常见误区 活动营销的问题反思 活动营销的成功策略 第十章 活动营销的评价标准 品牌活动八要素 活动营销的三个评价面 提升活动营销价值的六大策略 第十一章 活动营销的实战攻略 让活动执行轻松起来 找出政府类活动的绊脚石 以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发展 影视类活动营销的实战经验 “柯受良飞越黄河”新闻事件制造的始末 从校园活动谈拓展终端渠道 餐饮业的活动营销新思潮 后记 打造活动超市 后序 心像阳光播撒温暖 试读章节 “柯受良飞越黄河”这一新闻事件,多少年来仍然震撼人心。因为筹划与直播该事件,凤凰卫视得以借力在大陆一飞冲天。 虽然飞越只用了1.58秒,但是它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却是永恒的。这是凤凰卫视与中央电视台在香港回归前夕为祖国特制的一份珍贵礼物。因为成功的前期宣传,此次飞越为刚过一岁的凤凰卫视在中国内地赢得了人气,也为它今后的飞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新生媒体迅速崛起提供了一个范本。 1997年6月1日13时19分7秒,历史聚焦在中国的黄河壶口,港台影视明星、“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驾驶汽车,以1.58秒的惊、奇、险,成功飞越50米宽的黄河壶口瀑布,聚集在黄河两岸数万名观众无不为之惊叹。此时此刻柯受良一跃而过的身影同样也凝聚着电视机前亿万双眼睛的欣喜与狂欢。 当天黄河壶口瀑布上空天气晴朗,但风力较大。柯受良驾驶重1491公斤的汽车,从黄河东岸的山西省境内,沿264米临时搭建的跑道,开足马力,凌空跃入对面——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境内。在其驾驶汽车的前车窗上贴有“飞越黄河,柯受良迎接九七”的字样。专家介绍,柯受良是从静止状态,用11秒的时间将车速提到145公里的,其飞越的空间距离为50米。 在柯受良飞越黄河的现场,晋陕两省和“柯受良飞越黄河”活动组委会共同举办了“黄河儿女庆回归”的喜庆表演。表演突出展示了黄河地区淳朴粗犷的文化格调。高亢雄浑的山西威风锣鼓、神采飞扬的陕西安塞腰鼓组成了黄河岸边特有的大型鼓阵,黄河两岸群众的《黄河大合唱》、充满黄河风情的陕北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黄河派舞蹈代表作《黄河水长流》更显示出母亲河宽广博大的胸怀。来自海内外的演艺界人士也在这里献上了欢庆回归的心声。 为了宣传飞越黄河的壮举,使世界的目光更多地关注中国,使全球华人更多地关心祖国,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将该次活动列入“97回归庆典”的前奏。当天,两家电视台联手向全中国各地及海外50余个国家和地区直播了这次活动,香港当地电视台、台湾中视等同时向全球转播。参加这次“飞越黄河”报道的记者达600多名。作为现场主持之一的吴小莉在她写的一本书里非常感慨地说:“飞过的不只是壶口瀑布,更飞越了来自台湾、香港和大陆不同文化背景的电视人对彼此并不了解的鸿沟!” 凤凰卫视中文台除当天的现场直播外,还专门开辟了“飞越黄河”的专栏,自1997年2月23日起,每个星期日以30分钟的时间对柯受良的试飞、飞越工程的兴建、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和建设步伐等做出了系列报道。 壶口,位于黄河中游陕晋交界处,是因地壳运动在黄河河谷中间形成的一段巨大落差、将滚滚河水收之一壶而得名,两岸分属黄土高原上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这里是大自然奉献的奇观:400余米宽的浩瀚河面骤然收缩成为50米宽的一束,倾入落差30余米的石槽之中,形成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响声如雷,进起50米高的水雾。壶口虽是万里黄河的一点,但由于在河道中间形成瀑布而蔚为世界奇观,更何况它被视为母亲河的“腰眼”,很长一段时间里,这条河与我们长期积累的文明联系在一起,让人反思,催人奋进。因此,所有能与壶口搭界的事件都可以说意义非凡。驾驶汽车飞越黄河,既是人与自然的契合,又是人向自然的挑战。这种契合和挑战发生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必定会引起世人瞩目。当全世界亿万双眼睛投向黄河时,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也就为更多的人所知道了。黄河两岸的变化,带给全世界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华子孙以更大的鼓舞。 据报道称,中保财险公司为此次活动承保了6000万元巨额责任险。跑道投资约100万元,演出台100万元;凤凰卫视出资1200万元,彩虹集团独家赞助600万元;柯受良广告身价升至200万元;销售门票2万张,每张50元;中保财险西安公司免费提供保险费52万元,为柯受良提供保险金100万元。 柯受良是世界知名的电影特技人。在20余年的电影生涯中,他做过演员,当过导演,而使他声名远播的,则是他一次次跃下高楼,飞过峡谷的高难特技动作。1982年,柯受良远赴南斯拉夫,向西方世界显示中国特技人的实力:他驾驶超级跑车飞越一条车辆穿梭的高速公路,写下个人开汽车飞越最远障碍的纪录。1992年11月15日,44岁的柯受良驾摩托车飞越万里长城北京段金山岭烽火台,举世瞩目。 P287-289 序言 从“营销活动”到“活动营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文化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活动的大国,各种活动无处不在,大型活动更是文化传承、品牌传播、影响力塑造的不二选择,各种声势浩大、仪式感震撼的活动吸引着大众追随的目光。但是,在全世界的活动品牌里。却缺乏中国人打造的世界级品牌活动。比方说,奥运会是希腊人创办的,世博会是英国人创办的,达沃斯论坛由瑞士克劳斯·施瓦布于1971年创办,世界小姐大赛由英国埃里克·莫莉于1951年创办,以及美国人创办的全球财富论坛、奥斯卡、格莱美、环球小姐大赛,还有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等,这些顶级的活动品牌中几乎没有中国创造的影子。 由此可见,各种有影响的体育赛事、国际会议、选美活动、园艺博览会等国际大型活动营销平台几乎都被发达国家所把控。他们制订了标准和游戏规则,而我们由政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申办。当他们轻松通过大型活动平台将文化输入异国,将敛集的钱财拿回本国时,我们却还在为赢得活动的承办权欣喜若狂。这样无疑是给国际活动机构注入了兴奋剂,刺激了更多国际活动来中国圈地、圈钱、圈资源。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意识到了这一点,纷纷出手,以期将“国产”活动做大做强,走出中国,影响世界。 过去一统天下的广告时代正在向活动营销的时代转变。 从全球各大品牌活动受追捧的火热情况来看,活动营销已然成为当今营销领域的新贵,主导未来只是时间长短而已。由于媒体种类和数量的猛增,以及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过去的媒体有限、资讯稀缺的状况,已悄然转变为资讯泛滥、注意力稀缺的局面。而活动营销是一种到达率最高、投放最精准、与客户接触最直接、传播转化率最高、性价比最好的营销方式。总而言之,活动营销的效果很好,市场很大,前景诱人,发展空间巨大!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活动应需求而生。企业、政府有越来越多的钱拿来做活动,人们有越来越多的钱会在活动中消费。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活动营销目前在我国还缺乏标准。不成体系,不上规模。没有形成可以简单复制和大批量经营的商业模式。只有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才能将产业做强做大。而简单化的过程,其实就是标准化的过程。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量公关公司、文化传播公司等活动策划与执行机构“小而不全”,呈现出“散、乱、差”的产业状态:活动市场很散,活动现场很乱,活动营销效果很差。绝大部分活动机构为了生存和眼前的利益,做完一单就放下这一单,再接着埋头做下一单。于是乎,执行队伍一遍又一遍地低水平重复简单的失误,活动一遍又一遍地留下相似的遗憾与不满,极少有公司潜下心来,做活动产业的系统研究与活动创意的持续研发。这就直接造成了活动市场致命的“两缺”——缺乏活动及活动营销的执行与评估标准;缺乏在全国市场具有号召力的机构品牌。任何行业都一样,在市场不成熟的情况下,才会有大发展的机会。毋庸置疑,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的活动机构将进入一轮大洗牌、大整合的阶段。 若将活动营销视为一棵大树。那么活动是根和茎。营销则是花与果了。营销活动是基础,是初级阶段:活动营销是目标,是手段,是活动的价值体现。要进行活动营销,首先要有上规模、上档次、成熟的营销平台。有影响力的活动就是营销平台。刚创办的活动,就像一棵小树苗,得给它不断施肥、浇水,让它接受阳光、雨露。营销活动就是在给活动施肥、浇水、播撒阳光。只有长成“大树”的活动,才会有营销价值。也就是说,活动只有做出一定规模和品牌来,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活动营销价值的平台。遗憾的是,目前在我国活动领域,见到的大多是“树苗”,而非“树木”。 举办活动是非常辛苦的,很多的活动策划人与运营者都感叹:活动真不是人办的!一场大型活动办下来人都要脱一层皮。但为了当地城市品牌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又不得不继续办活动。明知办活动难却还要硬着头皮办下去,这样的恶性循环导致了活动累人却难见效益。对于活动操办者来讲,要跳出这个事倍功半的怪圈就得解决一系列关键的问题:什么是营销活动,什么是活动营销?如何将单纯的营销活动提升到一个高层次的活动营销层面上来?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得深入了解活动,了解活动营销的基本规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正因为办活动很难、很累,我们通过长期积累和总结,经过案例梳理与理论提升,把它变得不难、不累了,这样的研究才有更大的价值,从事这项探索的团队和机构才有更远大的发展前景。 营销活动是为活动打工,而活动营销则是借助活动创造价值和财富。 多年来,中国的绝大部分活动仍然停留在营销活动的层面上,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动营销。营销活动事实上只是为活动打工,而活动营销才是借力活动来推广品牌的好手段、好方法。在我们周围,大量的活动停留在初级层次上,活动无品牌知名度,目标客户缺乏对该活动的认知。活动的操持者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向客户解读我们的活动是什么,主办单位是谁,会有哪些嘉宾参加,活动规模怎么样。把大量的时间全浪费在向我们的受众、客户解读我们的活动是什么上,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却得不到彰显,其核心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活动还缺乏品牌知名度,缺乏长远的规划与卓有远见的运作,活动的主办方与承办方都缺乏对活动营销的真正理解,还处于就事论事,办一次活动就为了实现当前诉求的层面上。大量的活动还处在首届、第一届、第二届这样的培育期,能超过五届的活动就算是凤毛麟角了。更为常见的是,许多活动都是首届之后就销声匿迹,没有了延续,更别说长远的品牌发展了。 通常来说,实现活动营销要分五步走:质疑一观望一试探一尝试一合作。 如同客户购买一件品牌商品一样,参与者、赞助商、嘉宾对于一个活动的参与、赞助或者决定是否出席,都是对这次活动从认识到认知,再到认可,最后到认购的过程。从认识到认购要经历这么几个阶段:首先是质疑阶段,第二阶段是观望,第三阶段是试探,第四阶段是尝试,第五阶段才是合作。然而,大多数活动都缺乏品牌度和影响力,所以客户对此类活动都只停留在质疑和观望的阶段。在这样的状态下,对于活动举办方来讲情况就非常糟糕了:第一,吸引赞助商很难,赞助商不会为一个没有影响、没有品牌、没有回报力度的活动提供赞助;第二,吸引参会者也很难,参会者无法信任一个没有名气与影响力的活动,他们的诉求难以在这里得到满足;第三,邀请重量级的嘉宾也非常难,在众多活动的邀请下,他们是要权衡活动重要性和预估出行价值的。所以说,要办好一个活动,就得影响和争取这三方面的人,在这三个方面都要做到位。 我们都要明白。企业赞助活动不是购买活动本身。而是购买活动的影响力。 中国大量的活动吸引不到企业赞助,核心原因就在于活动缺乏影响力。一个活动要赢得企业的赞助,核心的一点是主办方应该明白:企业要赞助一个活动,买的不是活动本身,因为活动的归属权属于主办方,活动本身和企业是没有关系的;企业买的是活动所带来的影响力,企业为的是要把自身品牌裹挟在活动的大众关注度中传播出去,以达到广而告之、促进销售的目的。就像企业赞助电视台的一个电视栏目,买电视台广告,实际上不是去购买节目本身,节目本身的版权还是属于电视台的,企业买的是节目收视率所代表的大众注意力或者说“眼球经济”。企业买报纸广告,买的是阅读率。这就叫做营销的二次售卖。活动运营者一定要擅长于把活动的意义、嘉宾的层次和活动话题的吸引力等一切卖点变成媒体影响力,把影响力再售卖给我们的赞助企业,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赢得更多企业的支持和紧密的合作。 小活动,大传播。通过媒体的放大效应做大受众规模,这样才能将活动卖个好价钱。 缺乏规模,也是一个活动不能成功持续运作下去的原因。一个活动的现场可能就是三五百人、一千人参与,如果缺乏传播的核心工具,就很难形成影响力。国际上的大活动,赢得这么多的企业赞助。他们就应用到了媒体传播的概念。比如奥运会,它有转播权,从而吸引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的媒体来关注奥运会。像世界杯足球赛也是一样,凡是大型的活动,都更容易吸引全球众多的媒体来购买其转播权,所以这些大型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就非常大。而中国的活动却不是这样,往往对媒体的传播不甚重视,几乎就是在自娱自乐,自己办活动、自己策划,办完以后也只是一些在会场的“自己”人知道活动的相关情况。因而,活动就应该往“小活动大传播”的方向和层次去努力。参与一个活动的人可能只有三五百人,但如果很会利用媒体的传播力,便能吸引全国甚至全球成千上万、上千万、上亿万的受众来关注活动。因此,在做活动时我们要做好媒体营销,利用媒体营销来扩大影响,打造规模。 品牌是仓库。是将活动运营者长期的辛劳和智慧付出积蓄在一起,当量变到达质变时,就能产生超值的回报。 活动缺乏品牌的累积,这也是应该引起我们重视的现状与问题。不论是从品牌的系统规划、品牌Logo等形象设计上,还是在商标注册上都非常缺乏。在中国。90%以上的活动都没有进行商标注册。从筹办开始,运营机构就是将活动视为一种急功近利的赚钱工具。只是为了能够短期运营获取利益,因此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更无从谈起品牌或品牌的积累。比较一下国外的很多活动,奥斯卡至2014年已经办了87届,仍然红红火火,而我们的“金鹰节”却办得年年亏损,规模越办越小。过去每一届是四天的时间,而且办得热热闹闹,现在一天就收场了。当然,金鹰节组委会一直在积极求变,近两年来关注度又有所提升。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究其原因还在于品牌没有积累到一个可以得到业内与大众认可的程度。奥斯卡已走过87年的历史,而金鹰节却只办了10届。“厚积”才能“薄发”,这个过程必须要经历。品牌还是逆转器,能将我们从茫茫人海中去寻找客户的状态,变为客户主动找上门来。 一项活动办得好与坏。有8个评价指标。 一项活动能否办成功,实际上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第一是活动的策划高度,活动有没有意义;第二是活动主办方的实力;第三是活动到场嘉宾的层次;第四是参与人群;第五是举办场地;第六是活动事前传播的影响力如何,有多少媒体关注;第七是活动的赞助商档次和额度如何;第八是活动办了几届,办的届数越多,经验越多,积累的资源也越多,成功的把握性也就越大。 获得企业高额赞助和社会认同,是活动价值的最好检验。 获得高规格、高价值的赞助,也是一个活动影响力及成功与否的佐证。如果一个活动的赞助商是一家从没听说过的企业,这个活动的档次就不会很高。比方说像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等世界级影响力的品牌活动,他们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全部都是像可口可乐、阿迪达斯、耐克等这种世界顶尖级别的企业。选择品牌活动的赞助商一定是有一个门槛的,要有一个标准进行筛选,不然活动的品质和品牌就会受到损害。大型活动都会有活动的营销或赞助的方案,但最终有没有冠名商及其他赞助商,则要看主办方的影响力与营销运营能力。 打造活动产业链,使得一次性投入产生一连串收益。这是活动营销的最终目标。 缺乏系统的构建,这也是我们的活动产业没有成功做大做强的原因之一。我们办活动、做活动营销是为了获取会议费吗?如果这样,就变成卖苦力的工作了。因此,就需要我们对活动进行系统的构建,打造一个活动产业链。比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其产业链中就有艺人经纪。艺人通过包装营销之后,其价值得到成千上万倍的提升。如周笔畅被包装出来后,可以以500万的身价转卖给唱片公司。同时这些艺人还可以接拍广告、举办个人巡回演唱会、出唱片。“超级女声”声名鹊起之后,电视台便可以引来更多的企业争相赞助、冠名。而后,其还有更多活动经济的延伸,如“超女娃娃”等衍生产品。甚至我们还可以做活动品牌的文化衫、领带、服装等。一个活动做成功之后,可以开发出一系列衍生产品,最终形成经济产业链。比如时下最火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除了节目本身的活动之外,还有主题曲、游戏发掘、图书出版、大电影、纪录片等,围绕着节目形成了一条系列的产业链。这样,一个活动的附加值就自然地提高了。而目前,我国大量的活动还只是为活动而办活动,所得到的回报可以说少得可怜。只有上升到活动营销的层面上,通过活动,借力活动形成产业链,提升活动附加值,才能做大做强活动产业与活动经济。 成功实施活动营销受四要素制约。 要成功实施一项活动营销,就需要成熟的营销产品、营销平台或渠道、营销工具、客户,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首先,我们要将营销的产品菜单化。光靠嘴说,介绍不清楚服务产品,就难以进行大批量营销。其次,活动平台是活动营销的基础和根本,单个活动往往还不足以撑起一个大的营销平台,这就需要具有实力的活动资源整合商,将分散在各地、各个领域有品质的活动聚合在一起。规模效应才能降低运营成本,品牌效应才能聚集更多资源,构建专业化队伍才能提高运营效果。“环球活动网”率先致力在全球构建活动超市的商业模式,经过八年努力已聚合了大批有价值的品牌活动,平台效应已见成效。再就是营销工具,只有科学适用的模具化营销工具,才能广招营销人员,在全国建立起网络化的营销队伍。最终,我们要借力打力,从传播上做大文章,通过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再通过长期积累,系统地构建活动产业链和产业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实现从“营销活动”到“活动营销”的大跨越。 后记 打造活动超市 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就是要和团队致力在全球建立一个最大的活动超市——环球活动网。从2006年初,我给网站取名时就已种下这颗梦想的种子。也是那时,我首次提出了“活动超市”这个概念。我们已经历最艰难的五年跋涉来探路,力争再花十年时间将梦想变为现实。 世界上最伟大的一种商业模式就是连锁超市。世界500强的第一名就是沃尔玛。超市不生产任何一件商品,不需要研发产品、建流水线、打造产品品牌、做市场营销,但是每卖一件商品,它都有利益分成。这种模式看起来相当简单,不就是找一个地方,把各种货物集中在一起销售,然后把住一个个关口,刷条形码,坐地收钱吗?对顾客来讲,简单易行是硬需求。商业运营与科学、艺术一样,看起来越简单的事情,越难做。就像苹果平板电脑一样,简单操作的界面背后体现的是超强的科研实力。超市模式简单背后是精细化流程管理、健全的物流配送系统、个性化的顾客售前售后服务和先进的供应商合作机制。而这些管理标准都是可以在全球扩张中进行复制的。另外,对于一种成功的模式,内部容易复制,而外部却是很难复制的,因为构建一种模式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缺一环都行不通。 建活动超市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要建立活动行业的标准。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绝大部分活动机构连产品都还没有,做标准就更是难上加难的事了!但是,我有一个信条,就是越难做的事,做成功了就越有价值,竞争优势就会越强。多年前,面对麦当劳、肯德基的大举“入侵”,很多人说中国的快餐店无法标准化,我们无法参与竞争。事实上,这些年已有中国土生土长的快餐店做到了标准化生产,而且扩张势头很好,我相信将来在美国开中国店也会很吃香,就看是谁去开了。还譬如,中国快捷酒店业务模式的标准化复制扩张,比发达国家的酒店做得还好。活动行业的标准化建设同样是可以行得通的。 要建立活动行业的标准,首先就要将活动执行与可变因素多的创意剥离开来看待,就像制造业把生产车间与研发中心分开来一样。我更愿意将做活动视为服务行业,而非较虚的文化产业。不少清高的文化人往往热衷将活动产业看成是后者。做服务不丢人,世界上最具实力的企业都属于服务业,而非制造业、文化产业,将来更是如此。其实,每个行业不仅是其他行业服务的享用者,也是其他行业服务的提供者,大家互惠互利。是服务就得精耕细作,服务的最高境界就是用心服务和服务到心。 策划创意实际上也是可以固化成一定模式的,如英国输出的大量电视节目模式《流行偶像》(超女的前身)、《谁是百万富翁》、《幸存者》等,活动创意也是如此。策划创意的魅力在于它可以不断创新,最后呈现出来的活动模式就像苹果手机与平板电脑一样,可以隔一个阶段就会升级换代。再天马行空的创意,最终还是要落地形成活动产品。产生不了价值的文化创意就是一堆垃圾。所以,我觉得能解决问题的创意才是好创意,这是评判创意优劣的唯一标准。标准若有多个,不同的标准就成了执行者推脱责任的借口。 如果说标准化的管理是超市的血脉,那么平台、供应商、顾客三要素将构成超市的主体。超市首先是个整合平台。它将大量品牌商品整合在一起,整体对外展示,顾客置身其中,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物品。想买什么随时可以拿,不想买了也可以随时放下。日用品超市的平台是在各地租的门面店铺,而活动超市的平台则是互联网。 活动超市有了平台,接下来就要往平台货柜上铺货,超市里的商品要丰富。这就需要整合大量有品质的供应商提供服务产品,这些产品可大体分三大类。第一类是物品的租赁,如场地、灯光、音响、鲜花、礼品等;第二类是人的服务,如策划人、主持人、专家、明星艺人、礼仪等;第三类是人与物的结合服务,如摄像、照相、翻译、速记、活动布展、节目表演、烟花燃放等。客户可以从活动超市里一站式采购到他所需要的服务。这样既减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还容易把控活动的质量。因为过去,活动方要与十多家供应商合作,需要沟通的环节多,就很容易出现问题。现在他们只需跟一家活动超市沟通就行了,活动的各项服务都由活动超市统一保障质量,进行整体服务。 超市有丰富的商品还远远不够,关键得有顾客来消费。对于活动超市琳琅满目的服务产品而言,各种类型的活动便是消费者和买主。活动超市里聚集的活动越多,活动人气越旺,需求就会越大,交易也就越多。活动服务交易量多了,聚拢来的供应商自然会更加丰富,活动服务产品的品质和档次也会“水涨船高”。买方和卖方相互促进,互为成就。最终,越做越大的是活动超市这个平台。 …… 其次是确实没有时间。不停办活动,建各地分站,还不断有地方请去做活动营销等方面的培训讲课,有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邀请我帮他们策划操作各类大型活动。所以,我有一大半时间在全国各地飞。我只能趁别人休息的时候,挤出时间来写。从2000年到2006年,我几乎每年出版一本新书,自从创业之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动笔了,连新浪、搜狐给我力推的名人博客都停笔荒废了。 人天生是有惰性的。我也逃不过这一俗,能偷懒时肯定会偷懒,能拖到第二天办的事内心里绝对不会心甘情愿现在就办。但是我有一个对付偷懒的好办法。事情还没有正式开始做,我就把目标说出去了,结果就会时常有人来“追债”。很多报刊给我约稿,我基本都答应了,等到要“交货”的前一夜,我就不得不动笔写了,“不能失信于人”的做人原则会督促我。所以,我很多文章都是这样被“逼”出来的。这本书,更是如此。所以,每到周末、节假日时我就特别开心,因为终于能腾出一整块时间坐下来写作了。 好在我是个乐观主义者,首先会把复杂的事情想得简单些,所以做起来心里也就没有什么负担,真正开工后会非常投入,而不是缩手缩脚。如果一开始就把事情想复杂了,也许还没有迈开步子心里就想往后撤了。就像爬50层的高楼,我会享受爬上一层又一层楼的幸福快乐,而不会望着上面还有那么多楼层而发愁。埋头一点一滴写,每写完一章我都有一种过节的感觉,庆祝自己离完成书稿又近了一步。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这种精神胜利法还是挺管用的。另外,我对摸爬滚打多年的活动行业太熟悉不过了,所以著书时不用参考什么书,这一新领域也没有什么书可以参考,我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体会和真实想法来写。所以,从理论提炼到案例分析行文起来也就没有什么磕磕绊绊。 写这本书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对自己这几年创业大梳理、大反思的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思绪久了不梳理就会千头万绪,反而会拖延前行的步伐。正好借著书之机,把原来没有想清楚的事想清楚,把朦胧的思路进一步理顺畅,等再上路时,就可甩开膀子轻装上阵了。 最后,得感谢所有理解、支持我的亲人、朋友、老师、同学!感谢与我一起奔跑的同事们!感谢热情的读者们!感谢这个可以创造奇迹的伟大时代! 庆幸一路有你! 欧阳国忠 2011年9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大活动大营销》将活动营销彻底说清楚了。欧阳先生结合中国特色,放眼国际舞台,告诉读者什么是活动营销,如何做活动营销。一书在手,你也能成为活动营销的大师! ——中国品牌第一人、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 欧阳国忠致力于大活动,但是功夫却下在小细节上。他像一位技艺精深的老拳师,收放自如、小大由之,很是享受。大与小的结合成功与否,悉在于“引爆点”的拿捏与把握。看似容易,实则困难,国忠兄的成就着实令人佩服。我相信,不解国情,不解时尚,不谙历史,非文化人,是没有法子做到这一点的。 ——社会学者、资深媒体人司马南 一本介绍“活动营销”实战经验的难得佳作:让新闻找活动,而非活动找新闻。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鹃 乔布斯善于启用“大活动、大营销”之场域的智慧,他可以集结几百号人,耗时几个月,只为精心准备一场发布会。欧阳国忠最新力作,提出了设计、营销和驾驭“场域智慧”的新探索,很有张力。想学乔布斯,先读《大活动大营销》。 ——北京地头力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育琨 在一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注意力就是生命力,本书教你如何有效地获得注意力。 ——新媒体产业联盟主席、人民网前总裁何加正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活动大营销(第2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欧阳国忠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240109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2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2 |
出版时间 | 2015-06-01 |
首版时间 | 2011-10-01 |
印刷时间 | 2015-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4 |
CIP核字 | 2015089488 |
中图分类号 | F713.50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4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