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库(2018共6册)
内容
内容推荐
《读库(1801)》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杨照的《诗的(续篇)》延续上篇的思路,继续介绍现代诗歌的演进。诗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便宜。摄影师吴钢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儿子,《生活在四合院》是他回忆自己一家人在北京居所的变迁,从栖凤楼胡同到马家庙的四合院再到和平里的单元楼房,展示了大量吴家的生活影像记录照片。《我的鄂温克朋友》和《额尔古纳河右岸》都是讲述鄂温克族人的故事,这个还生活在自然森林的部族,是否还能够真正与自然和森林交谈?汪洁的《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介绍的是卡尔·萨根和他的作品《接触》,这部小说和同名电视片曾吸引千万读者,被誉为地外文明的巅峰之作。北宋名臣司马光的独乐园被视为文臣造园的最高典范,贾珺在《洛中小圃独乐吟》里借由独乐园回顾了中国园林史上这段文人造园的历史。《凭什么是神作?》是“冰火迷”程一祥对书中复杂人物关系的梳理,让人大开眼界。马伯庸的《星座照耀中国》中细数了黄道十二星座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探寻这套占星术第一次进入中国人视野的时间,生动有趣。
《读库(1802)》共九篇文章。《区块链与比特币》,介绍了这几年人们生活中最热的互联网名词“区块链”与“比特币”的知识。《印度禁书风波》是由徐龙华翻译自2014年5月8日《纽约书评》里温迪·多尼哥所写《印度:巴特拉之流的审查》,起因是作者2010年在印度企鹅出版社出版的《印度教徒:另一种历史》一书,被一位退休校长提起诉讼,官司打了四年,最后出版社决定放弃诉讼。多尼哥复盘了整个过程中双方的交锋,也将更多的思考留给了未来。王天兵整理的《吴小兔自述》,讲的是紫砂壶大师吴小兔的生活经历以及是如何开始寻找紫砂泥、制作紫砂壶的。《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一文中,让读者看到第一服务局是如何与各方周旋,如何调度安排,如何疲于应付。秋原在《高丽“称帝”幻梦》里记录了始终有强烈自主意识的历任高丽统治者,如何屡屡尝试摆脱与中原的羁縻关系,力图重新称帝建号的举动。《“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里展示的是希区柯克筹拍的浪漫悬疑片《捉贼记》里的时尚印记,王鹤在《不体面的撕扯》里回顾了郁达夫与王映霞的过往,令人不胜唏嘘。《马桶与痰盂》从顺口溜“马子满街晒”讲起,勾连出南京的诸多旧物与旧习。安枫在《忘年交》里回忆了自己与作家孟伟哉交往的点滴。
《读库(1803)》共有七篇文章,第一篇是毕飞宇和张同道的访谈,把故乡的土地转化为文学的故乡,为世界文学创造了一片陌生的风景。第二篇是插画家李彬的人间天堂系列,一图一文。第三篇翻译自《鹦鹉螺》,探讨语音搜索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从工厂到大学》记录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作者个人生活的转变,也看出武汉一个老工业区的变迁。继《读库1503》的《家长的小升初》之后,马国兴老师又带来续篇《中考魔方》,记录马骁的中考历程,也可以说是中考家长的众生相。作者贾辉军老师曾在《读库1701》发表《无穷大平话》,这次又交来了《黎曼假设平话》,深入浅出的梳理黎曼假设何以如此重要。丁文江是著名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曾留学日本,后赴英国,研究动物学和地质学。1936年12月初,他在湖南勘探煤矿时煤气中毒,1937年1月5日,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作者罗逊根据当时留下的救治记录以及书信、电文、日记,附以现代医学观点,还原丁氏从被发现中毒到最后离世的救治过程。
《读库(1804)》共八篇文章,有马伯庸老师对明嘉靖年间安徽一桩罗氏家族与杨干禅寺的官司进行梳理,让读者看到当年的诉讼过程;嘉蔚记录了因原稿丢失,七十岁的李斌老师又根据卢新华同名小说重绘《伤痕》;国家天文台的张超等人通过走访天文台的老员工,爬梳了北京周边沙河天文台的历史。
《读库(1805)》共八篇文章,有翻译自印度的“来自垃圾的玩具”,也有对前几个月泰国洞穴营救的翔实记录;有回顾前辈学者的访谈文字,也有对艺术史和文学史的梳理。文章题材丰富,行文流畅。
《读库(1805)》包含了六篇文章。第一篇是艾苓老师的学生系列之一“贫困生”,跟踪采访高校的贫困生群体,忠实记录他们的心声。第二篇《@吞噬》聚焦网络世界,展示了时下网络暴力的触目惊心。在《贾平凹和他的商州》中作家贾平凹带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摄制组返回故乡秦岭深处,探寻自己的文学成长之路。在《牧民的账本》里记录了作者体会到的牧民家庭劳作、收入、开支、压力,生活的建设和破碎。《奇石洞天幻狮林》是贾珺老师“园林故事”系列的第四篇,主角是狮子林,从元代初成开始,将一座佛寺园林如何变成私家园林,再到如今对外开放的游览胜地这一漫漫变迁史娓娓道来。汪诘在《人工智能会觉醒吗?》中梳理了科学界对此的研究历史和各方观点。他认为,AI化生存是人类演化的必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
目录
《读库1801》
诗的(续篇) 杨照
生活在四合院 吴钢
我的鄂温克朋友 舒泥
额尔古纳河右岸 肖诗白
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 汪洁
洛中小圃独乐吟 贾珺
凭什么是神作 程一祥
星座照耀中国 马伯庸
《读库1802》
区块链与比特币 汪诘
印度禁书风波 温迪·多尼哥
吴小兔自述 王天兵整理
1978年,北京的宾馆不够了 陈徒手
高丽“称帝”幻梦 秋原
“外表冷漠却内心火热” Archie M
不体面的撕扯 王鹤
马桶与痰盂 余斌
忘年交 安枫
《读库1803》
毕飞宇和他的王家庄 毕飞宇 张同道
与深渊同行 李彬
语音搜索会给你带来什么? 詹姆斯˙萨默斯
从工厂到大学 晨星
中考魔方 马国兴
黎曼假设平话 贾辉军
穿越时空去救你 罗逊
《读库1804》
嘉靖律政风云 马伯庸
认同与自由 周翠
重绘《伤痕》 嘉蔚
伤痕 李斌编绘
流浪广州 李正龙口述/叶小果记录
失落的天文台 张超 孙媛媛撰文/晨沙钢笔手绘
私人文学史(续二) 孙玉祥
比疯狂还疯狂的想象 汪诘
《读库1805》
一千五百多种玩具来自垃圾 肖若昕
火柴模型和其他科学实验 阿尔温德·古普塔
前辈心史 李怀宇
走出深渊 董俊 宋明蔚 高彬
出不来那沟 大力
疾病入画 余凤高
跨恒星系贸易金融学 谢熊猫君
冰与火的货币 罗逊
《读库1806》
贫困生 艾苓
@吞噬 王淋
贾平凹和他的商州 贾平凹 张同道
牧民的账本 舒泥
奇石洞天幻狮林 贾珺
人工智能会觉醒吗? 汪诘
导语
《读库》为非虚构类的综合性人文社科读物,取“大型阅读仓库”之意。丛书侧重对当今社会影响很大的文化事件、人物做深入报道,回忆和挖掘文化热点,对其中内容进行了趣味性分析和探究,为读者提供珍贵罕见的文字标本和趣味盎然的阅读快感。
精彩页
诗的(续篇)
杨照
诗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便宜。
诗与地震与发烧
W.H.奥登曾经说,写每一首诗都必须经历可怕的感觉,不确定这诗会不会就是他一生中能写出的最后一首。
当然不是因为这首诗会成为无法超越的完美杰作,而是不知道下次写诗的感觉什么时候会出现。无法控制、无法期待的不确定感。
诗对诗人的折磨。诗无法练习,诗也无法循序进阶。尤其是去除掉了大部分声音技术,转化成为纯粹个人精神与个人感动的呈露的现代诗。传统诗,不管是中国的或西方的,比较像是钢琴演奏。你从拜厄练习教材开始,一步一步一级一级,学会越来越多的技巧,然后就越来越能应付更复杂的曲式,表达越来越丰富的内涵,也就取得人家越来越高的肯定与尊重。
传统诗的创作性质,也比较接近音乐的再诠释。有很大一部分是在文类成规里定好了的,就像钢琴家依据着写好的乐谱弹奏一样。创造变化的部分,是在这些文类成规中开放出的有限自由,因为有限,所以即使是没有什么原创天分的人,也能够按部就班走过来,而且可以按部就班地一直走下去。
·
现代诗不再是这样。现代诗是极度个人、极度孤独的心理价值下的产物。诗人孤零零、空荡荡地面对宇宙洪荒,古往今来所有的时间,以及上下四方所有的空间。拥挤的人群、疏离的星星。诗人寻找那独特的激情,同时寻找表现那激情的独特形式。两者都没有任何前例与保障。
1821年,在给托马斯·莫尔的信中,拜伦这样说:“永远没办法让一般人明了:诗是高度不安激情的表现。没有人一生都处在不安激情里的,就像不会有持续的地震,不会有永久的发烧一样。”诗像地震般偶然、无法预知,诗又像发烧般不正常,甚至病态。
这种特质,带给诗人很大的压力,也预示着诗与社会间高度的紧张。诗人无法“为诗工作”、“为诗准备”,更没有办法衡量他是否有“为诗努力”。钢琴家可以排定每天四小时、六小时的练习,虽然练习无法保证让他弹出好曲子,但至少他的努力能够量化计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符合社会上对于勤奋的基本肯定与要求。
诗人,现代诗人,要怎样为诗练习?读人家的诗集、捡拾片段灵感?或反复修改已有的篇章字句?或者是孤独地散步、在客厅里焦躁地反复踱步,还是为了保持激情状态而不断地谈恋爱?这些顶多只是问接的,而且间接到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工作”的最低标准。
诗人是懒惰的,必然懒惰的。可是懒惰的不见得就是诗人。更多更常见的,是以诗为懒惰与疏离社会借口的做法。诗被用在太多地方,作为方便、便宜的逃避手段。无法适应社会的人,不愿接受工作价值的人,他们发现了诗,他们给予自己诗人的身份。这样的做法,让社会更不信任诗,让诗人与社会的关系更紧张。
没有练完拜厄教材,没有弹完巴赫、肖邦乃至李斯特练习曲的人,不敢随便称自己是钢琴师,更不敢随便租下礼堂来办演奏会。不幸的是,在诗的国度、领域里,没有相应的拜厄教材与练习曲。诗如此主观。
这就逼得现代诗人为了巩固自己的诗人地位,必须采取一些策略。例如必须写出更多更多的诗,透过诗的量,以及量所累积的评价系统连番考验,让自己与那些玩票的、根本缺乏原创力的人分别开来。诗人的诗越写越长,诗人的作品越写越多,诗人的全集越编越厚。
悲哀的是,这样的诗人,就成了追求“持续地震”、“永恒发烧”的人。拜伦所认为不应该、不可能的事;拜伦认为与诗,甚至与自然逆反的逻辑,却逼着我们的诗人们日夜焦虑、时刻恐慌。
《读库1801》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库(2018共6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张立宪
绘者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332545
开本 32开
页数 20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8-01-01
首版时间 2018-01-01
印刷时间 201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1750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61
丛书名
印张 6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90
148
130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