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潮汕古代名人/潮汕文化丛书/岭南文化书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五岭以南,素称岭南,岭南文化即岭南地区的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绵长传统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总结岭南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岭南文化研究和传播的繁荣,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暨南大学出版社组织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编写了这套《岭南文化书系》。

《潮汕古代名人》(作者郑智勇、欧俊勇、吴孟显、吴忠文)是“岭南文化书系”系列之“潮汕文化丛书”中的一册,分为唐宋名人;明代名人;清代名人三部分内容。

内容推荐

“岭南文化书系”由《广府文化丛书》、《潮汕文化丛书》及《客家文化丛书》三大丛书共30种读本组成,历史胜迹、民居建筑、地方先贤、方言词曲、工艺美术、饮食风尚无所不有,试图从地域分类的角度完整展现岭南文化的风貌和精髓。

《潮汕古代名人》(作者郑智勇、欧俊勇、吴孟显、吴忠文)是“岭南文化书系”系列之“潮汕文化丛书”中的一册。

《潮汕古代名人》分为唐宋名人;明代名人;清代名人三部分内容。

目录

岭南文化书系·前言

唐宋名人(9人)

 陈元光

 大颠

 赵德

 王大宝

 郑南升与郭叔云

 马发

 张达和陈璧娘

明代名人(10人)

 薛侃

 翁万达

 林大钦

 林大春

 郑曼

 林熙春

 萧端蒙

 唐伯元

 郭之奇

 林阿凤

清代名人(5人)

 郑大进

 郑昌时

 丁日昌

 方耀

 曾习经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中原地区战事稍停,处于较为和平的时期。但是在泉州和潮州之间却发生了“蛮獠啸乱”。当时,这一区域开发的程度远不及周边浙江、江西等地区,这里居住着众多的南越少数民族,也即史书所称的“蛮獠”。他们在其首领苗自成、雷万兴的带领下,聚众为乱,影响着唐王朝的边疆统治。

为了维护地区安定,朝廷派陈元光的父亲陈政率部到、旧绥安县地戍卫。陈政是当时广州扬威府属下的归德将军,拥有一支私人的武装力量,且做事“刚果敢为”,在地方上具有很高的声望,被当地百姓拥为地方首领。陈政、陈元光父子到任后,由于手下兵力不足,只能与蛮獠部队相持对抗,并没有一举平定这场啸乱。为了完成朝廷的平定策略,陈氏父子便扎寨柳营江西部,对啸乱的土著居民“恩威并著”,使得部分啸乱的土著人纷纷归附。在政治策略有效实施后,为了进一步平定这场啸乱,陈氏父子又移师漳浦,肃清尚未归降的潮州土著。他们在军事上对盘踞山林的土著人实行封锁政策,在交通要道上设立关塞。其后又屯兵于梁山之南,对啸乱土著人施加压力。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在随后的战斗中,陈氏军队高奏凯歌,节节胜利,迫使蛮獠不得不逃人深山之中。平蛮之战取得初步胜利。

为了加强军事实力,陈元光父子招募民兵,遂“得五十八姓”。陈元光父子将这些军民迁徙到云霄一带,并实行屯田政策,组织他们开垦耕作,遇到战事,则“共为声援”。这一政策无疑对地区的开发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于“五十八姓”的说法,历来颇有争论。向来认为这是陈元光陷入困境退守九龙江时向朝廷上表请援,朝廷派其两位兄长陈敏、陈敷从中州带来5 600名府兵,其中军校共计58姓。部队赶到浙江时,陈敏、陈敷不幸患病身亡,再由陈政的母亲魏氏带领,南下与陈政父子会合,部队力量的壮大为后来平定啸乱奠定了基础。当然这一说法现在争论很多,有学者认为按照唐朝以前的惯例,大军长驱千里,翻山越岭直赴岭南这是不正常的,加上当时潮州一带人口稀少,无法募集到这么庞大的部队。更有学者认为,按照唐代的兵制、官制,陈政、陈元光父子不可能从光州率领府兵人闽,更可能的是就地招募。至于历史事实到底是怎样的,还需要更多学者的研究和考证。但不管怎样,陈政、陈元光募集军民这一事实倒是很少引起争论的。这支庞大的部队按照唐代的制度,兵农合一,他们不但保卫地方的安全,还参与地方的劳动,对于开发本区域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被赶往深山老林中的啸乱土著人并不甘心战事失利,因此平乱战争还在继续着。到唐高宗仪凤二年(677),陈政在战斗中罹难身亡。陈元光即代父位,任怀化大将军岭南行军总管,带领部队继续征战。时年,陈元光仅2l岁。

由于常年居住岭南,对地理和气候熟悉,且常年随父亲征战无数,战争经验丰富,治军有方,再加上部众适应严酷的气候,骁勇善战,陈元光的部队战斗能力进一步强化,平乱得力。因此,陈元光受到其时任潮州刺史的常怀德的倚重。

仪凤年间,陈元光还参与了另外一场平乱战争。被称为“剧盗”的崖山人陈谦起兵作乱,攻陷罔州(今新会一带)。这场战乱影响颇大,陈谦部队“遍掠岭左”,使得“闽粤惊扰”。为了平息这场战乱,朝廷命时任循州司马的高□出兵征伐陈谦,双方各有胜负。唐高宗永隆二年(681),陈谦乱军直驱南海,试图攻陷南海城。这时,潮州的“蛮寇”趁陈谦军作乱,再燃战火,起兵攻陷潮阳,进逼海阳。为了避免粤东西两线作战,高碇令陈元光出兵平定这股蛮寇。陈元光即刻从九龙江挥师南下,在漳浦盘陀岭一带设营立寨,紧急备战。这次,陈元光的战略由强攻改为奇袭。他先开山伐道,然后挥兵突人,直捣寇寨。这一策略果然奏效,俘虏了数万敌兵。尔后,陈元光再进循州,支援高□部。陈元光历经大小百战,终于平息了这场影响大唐海疆的寇乱,迫使他们投降,实现了这一区域的社会稳定,唐王朝的统治进一步加固。

陈元光在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向朝廷上《请建州县表》说:“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则在举庠序”,奏请在泉潮之间,增加设置漳州府,以期长治久安。同年,唐朝廷允准陈元光之请,在泉、潮二州之间设置一州,辖漳浦(义安郡绥安县故地)、怀恩二县,因州治最初设在今云霄县的西林,西林傍漳江而立,陈元光建州时又为州治,便命州名为漳州。陈元光为漳州第一任刺史。漳州的设立对于民族融合、地区稳定、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使得原本战火连连、荒芜落后的漳州地区成为“人物幅辏,文化渐开”的州府。因此陈元光被百姓尊为“开漳圣王”。

睿宗景云二年(711),原来被平定的蛮獠之乱又一次死灰复燃,其余党再一次纠集在潮州作乱。陈元光再次起兵讨伐。此时,陈元光55岁。由于准备不足,陈元光率领轻骑抵御,在战斗中,被蛮将蓝奉高刃伤,殁于军中,归葬绥安溪之大峙原,时景云二年十一月。陈元光战殁的消息传开后,漳潮百姓,满城哀恸。朝廷封其为“豹韬卫镇大将军”。唐玄宗开元四年(716),立庙受祭祀。德宗贞元二年(786),迁九龙里高坡。玄宗开元四年(716),再追封“颍川侯”,谥号“惠毅”,诏立庙,赐乐器、祭器,建威德坊,世代祀之。贞元二年(786),敕将陈元光墓葬于州北九龙里松洲之高坡山,春秋飨祀。墓地径迄于今。自唐以来,除于州治所在地为其立庙崇奉外,历代又续有封赠。如五代封“广济王”;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封“忠应侯”;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追封“开漳主圣王”,绍兴十六年(1146)又封“灵著王”;明初封“昭烈侯”。漳属各县城乡都有陈元光庙宇,接受民众香火膜拜。此外,海内外各地亦多有祀奉开漳圣王的庙宇,特别是台湾地区更多。

陈元光死后,其子陈垧回漳州主政,子承父志。唐玄宗开元三年(715),陈垧亲自率兵夜袭敌营,斩杀蓝奉高,并俘虏其余党若干,报了杀父之仇。陈垧曾官任翰林承直学士。在漳州主政二十余年间,破除陋习,教诲士民,兴办教育,改善民风,同样受到当地百姓的拥戴。值得一提的是,在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陈元光的孙子陈酆也莅任漳州刺史,在任29年,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陈酆死后,陈元光的曾孙陈谟也出任刺史。从陈政到陈元光、陈垧、陈酆、陈谟,陈元光一家世代都和这个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受到老百姓世代的拥戴和缅怀。P4-6

序言

五岭以南,素称岭南,岭南文化即岭南地区的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绵长传统的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偏处一隅,岭南文化在秦汉以前基本上处于自我发展的阶段,秦汉以后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明清以至近代,域外文化不断传入,西学东渐,岭南已经成为传播和弘扬东西方文明的开路先锋,涌现出了如陈白沙、梁廷□、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大批时代的佼佼者。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岭南再一次成为试验田和桥头堡,在全国独领风骚。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岭南文化形成了兼容、务实、开放、创新等诸多特征,为古老的中华文化的丰富和重构提供了多样态的个性元素和充沛的生命能量。就地域而言,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海南文化三大板块,而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为核心和主体。为了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总结岭南文化的优良传统,促进岭南文化研究和传播的繁荣,在广东省委宣传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暨南大学出版社组织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编写了这套《岭南文化书系》,该书系由《广府文化丛书》、《潮汕文化丛书》及《客家文化丛书》三大丛书共30种读本组成,历史胜迹、民居建筑、地方先贤、方言词曲、工艺美术、饮食风尚无所不有,试图从地域分类的角度完整展现岭南文化的风貌和精髓。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图做到阐述对象的个性与共性相统一,学术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我们希望这30种图书能够成为介绍和宣传岭南文化的名片,为岭南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再次腾飞提供可资借鉴的精神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系曾获批为2009年度“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在项目申报和丛书编写过程中,广东省委宣传部的领导多次给予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韩山师范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韶关学院、嘉应学院以及暨南大学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岭南文化书系》编委会

2011年6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潮汕古代名人/潮汕文化丛书/岭南文化书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智勇//欧俊勇//吴孟显//吴忠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359299
开本 16开
页数 1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7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65
丛书名 潮汕文化丛书
印张 9.3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0
174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4:3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