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春秋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历史中国
内容
编辑推荐

姜狼著的《春秋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历史中国》共50个篇章,从春秋五霸到春秋名相,从著名兵法家到春秋名相,再由儒家的代表孔子到到家的代表老子,还有对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介绍,真可谓内容丰富,讲史析理,记事抒情,古为今用,可读性强。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那一段段精彩的片段,总会悄悄地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继续上演他们的传奇。

内容推荐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旧秩序受到挑战,固有体制逐渐崩颓,历史出现了多样的可能。豪杰并起,窥测神器,初显逐鹿之象。王道既颓,霸道已兴,各种权谋智计,折冲樽俎,演绎别样的精彩。

姜狼著的《春秋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历史中国》以生动的语言、严谨的史学态度、丰富的历史材料及生动的人物分析,真实还原了这个以往总是述说不详的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时代。如管仲如何在性格上压制齐桓公而助其成大业?晋文公在外漂泊十余年却为何仍被大国国君看好?自称“蛮夷”的楚国真实实力如何?勾践如何将“忍”字诀发挥到极致?……同时澄清了一些长久以来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误解,比如赵氏孤儿的故事是真是假?孔子的真实历史形象是怎样的?

春秋时期与中国后世王朝长期中央集权的时代相比,在政治、文化、伦理、战场原则等诸多方面的理解都有显著的不同,各诸侯国出于生存与称霸的需要,对土地、人才等开展了激烈的竞争,也让各种学说、政治理念有了试验之地,形成了一个文化井喷的时期。这些,通过阅读本书,都能让读者有着更为深入的理解。

目录

一 夏商周以来的点滴故事

二 西周之末,春秋之始

三 郑庄公和母亲武姜的恩怨情仇

四 郑庄公和东周王室的扯皮大战

五 石碏“大义灭亲”与祁奚的“举贤不避亲仇”

六 齐国文姜乱伦杀夫事件始末

七 一个西瓜引发的血案:齐国宫变

八 千古一相说管仲(上)

九 千古一相说管仲(中)

十 千古一相说管仲(下)

十一 齐桓公的贤臣们

十二 齐桓公的不世霸业

十三 性格决定命运:齐桓公的家庭悲剧

十四 仁者亦有敌:宋襄公的悲喜剧

十五 春秋小霸楚成王

十六 小三转正:曲沃代晋事件

十七 晋国内乱始末

十八 晋国兄弟之乱

十九 晋惠公的悲剧

二〇 晋文公周游列国(上)

二一 晋文公周游列国(下)

二二 龙战城濮:春秋争霸的巅峰之战

二三 秦穆公:拉开统一大幕第一人

二四 一鸣惊人楚庄王

二五 晋楚邲之战

二六 子产和晏婴:春秋两名相

二七 晋国执政赵盾

二八 赵氏孤儿真相

二九 春秋两兵圣之田穰苴和《司马法》

三〇 春秋两兵圣之孙武和《孙子兵法》

三一 吴楚柏举之战

三二 伍子胥复仇记

三三 春秋刺客列传

三四 勾践:千古第一忍者术

三五 聪明的范蠡和不聪明的文种

三六 季札和豫让

三七 孔子闪亮登场

三八 孔子绝世传奇(上)

三九 孔子绝世传奇(中)

四〇 孔子绝世传奇(下)

四一 孔子的七十二门徒

四二 侠儒子路

四三 千古一圣说老子(上)

四四 千古一圣说老子(下)

四五 春秋名嘴逸事

四六 三家分晋始末

四七 宫廷八卦:谁的绿帽子在飞

四八 春秋名女

四九 《诗经》的魅力(上)

五〇 《诗经》的魅力(下)

附录:春秋年表

试读章节

一 夏商周以来的点滴故事

在中国的演义小说史上,商周之际的历史题材库比起东汉三国、隋唐之际毫不逊色,写东汉三国的野史小说有《三国演义》,写隋唐的野史小说有《说唐》。写商周兴亡的是哪部野史小说呢?说出来大名顶破天——《封神演义》。

就拿民间的传播度和知名度来说,《封神演义》可能要略逊于《三国演义》,但应该强过《说唐》,以及《明英烈》等演义小说。《封神演义》捧红的历史人物数不胜数:一代暴君商纣王、一代妖后妲己、崇侯虎、黄飞虎、两代贤君周文王和周武王,以及在民间的智慧之神姜子牙,他直钩钓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不管读没读过《史记-齐太公世家》,都应该知道这个超级有名的历史典故。

最有意思的是《封神演义》不仅捧红了真实的历史人物,甚至连太上老君、太白金星、元始天尊,还有什么通天教主、南极仙翁、昆仑十二仙,以及女娲娘娘,这些神话人物都跟着出尽了风头。

作为唯物论者,我们是不相信天上有这些神仙鬼怪的,天上除了看不到尽头的臭氧层,什么也没有。而且即使是姜子牙这样的真实历史人物,也被《封神演义》涂上了一层浓重的神话色彩,比罗贯中神话诸葛亮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那段历史离现在太过遥远,再加上《封神演义》的添油加醋,其本来的历史面貌已经被弄得面目全非。在这里有必要将商亡周兴这段历史简单地讲一讲,正本清源,然后进入春秋正文。

如果单纯地从文字上的历史来看,中国公认的第一个出现等级制度的王朝是夏朝。夏朝的建立者是启,姓姒,姒启的父亲就是那位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在启建立夏朝之前,中国远古社会在权力传承上采取的是“推选制”,属于原始共产主义的社会和政治形态。

夏朝之前的国家形态其实是许多个不同的部落组成的联盟,联盟的大头领去世后,由各个部落公推公选一位大头领,尧、舜、禹的大头领地位都是这样产生的。尧、舜、禹其实都是后史的简称,真正的称谓是帝尧、帝舜、帝禹。按照这个制度,大禹死后,大头领的位置应该是东夷首领伯益。不要小看这个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伯益,相传著名的《山海经》就是伯益写的。

但帝禹的儿子启是个野心家,他不甘心父亲大禹的江山被不相干的伯益捞走,发动了政变,联合诸侯搞掉了伯益,自己做了大头领,正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随后,姒启又灭掉了不服他统治的有扈氏,“天下成朝”,各个部落见启如此彪悍,不敢惹这位爷,都俯首称臣。

从姒启开始,远古的“禅让制”被家族传承制完全取代,龙的儿子永远是龙,老鼠的儿子永远是老鼠,等级制度的根本其实就是权力的家族传承制。夏朝的存在时间相当长,大约从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600年,将近五百年。

不算大禹的话,夏朝共有十七位天子,其中最有知名度的那一位不是启,也不是启的儿子太康,以及那位喜欢养龙的孔甲,而是夏朝最后一位天子,也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暴君桀。桀和后世商朝的暴君纣,成为历代暴君的代名词,谁要是以暴力治天下,必被人骂成“桀纣再世”。

自从孔甲以来,夏朝的统治力就被明显削弱了,诸侯武装反叛事件不断发生。到了桀统治的时代,因为这位暴君宠幸妹喜,“不务德而武伤百姓”,被愤怒的各阶层联合起来打掉了,迎立商侯成汤,建立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殷商王朝。

商朝之所以也称为殷朝或殷商,是因为商朝第二十位天子盘庚在位时,将商朝国都迁到了殷(今河南安阳),所以史称殷商。

相对于历史实物缺乏的夏朝来说,商朝出土的遗址文物相当丰富,被誉为“镇国之宝”的司母戊大方鼎,以及曾经震撼世界的殷墟甲骨文,都证明是商朝的文物遗存。如果说夏朝是奴隶制社会的磨合期,那商朝就是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期,商朝的综合国力非常强大,是当时举世公认的东方霸主。

关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定义,史学界向来是有争议的。被称为奴隶社会的夏、商、周时代都有平民,而夏、商、周之后的朝代,一直到清朝,都有奴隶。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其社会形态的形状都呈哑铃形,即两头大中间小的社会等级格局。

奴隶社会虽然有平民,但当时社会的主流形态是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存在,一般来说,奴隶制社会的定义是在生产活动中大规模使用奴隶。而战国以后的封建社会虽然也有奴隶,但不是社会的主流形态,大多数人都是平民身份。(P1-2)

序言

在中国古代的文明发展史上,春秋战国是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特殊时代,就像说欧洲文明史不可能绕开古希腊一样。之所以说春秋战国时代特殊,是因为这个伟大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孕育期。中华文明的主要思想体系,就是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

成语所谓“釜底抽薪”,如果将春秋战国从历史上抹去,就好像大树被刨断了根,中华文明也就无从谈起。无法想象一个忘记管子、孔子、老子、孙子、孟子、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的中国文明史会是个什么样子。

无论是思想史,还是政治史,或者是经济史、文学史、军事史,哪怕是耻辱血泪史,都是历史有机结合的重要部分,割裂哪部分,都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历史可以被批判,甚至可以被否定,但不能被割裂,更不能忘记。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注定没有未来。

都说春秋战国是个伟大的时代,那么春秋战国的伟大到底体现在哪个层面?简单地说,主要体现在思想层面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最大的特点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种不同的思想体系井喷而出,从而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

不过从政治角度或历史角度来说,春秋和战国又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春秋和战国的时代划分,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划分法:

一、春秋从周平王姬宜臼东迁雒邑的那一年(前770)开始,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三家分晋,战国开始。公元前403年也是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起始年代,这个时间划分比较主流。

二、孔子修订《春秋》时的起始年代,即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结束,此后进入战国时代。

三、司马迁认为春秋始于公元前770年,止于周元王姬仁元年(前475),此后进入战国时代。

四、从周平王姬宜臼东迁雒邑(前770)开始,至周敬王姬匄崩的那一年(前476),春秋结束,此后进入战国时代。

五、《左传》始记于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结束,此后进入战国时代。

六、从公元前770年开始,至齐国大夫田恒发动政变杀齐简公姜壬(即田氏代齐事件)的这一年,即公元前481年为止,此后进入战国时代。

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定为春秋的起点,这一点基本没有争议。但春秋和战国之间的年代起点向来是比较混乱的,争议也比较大。为了行文方便,决定另辟蹊径,以晋国六卿之一的智伯被晋国的另外三卿赵氏、韩氏、魏氏联合消灭的那一年,也就是周贞定王姬介十六年(前453)为春秋的年代下限。

史学界公认“三家分晋”是中国奴隶制社会形态向封建制社会形态转型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于这一点,争议不是很多。不过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春秋的年代下限,似乎略晚了些。

从经济史的角度来看,一般将铁器大规模取代青铜器作为春秋与战国的起始点,但这种划分并不严密,因为无法确定铁器大规模使用的具体年限。所以还是用政治史的角度来划分春秋与战国的起始点比较稳妥。

以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作为春秋的结束年限,倒是一种比较方便简捷的划分法。但问题是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只是走的一个法律形式而已,实际上早在五十年前,赵氏、韩氏、魏氏三卿就已经淘汰掉了范氏、中行氏、智氏三卿,三家瓜分了晋国政权,魏、韩、赵三足鼎立的局面早已形成。

如果以“三家分晋”事件结束春秋时代,那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三国曹魏正式开始于公元220年,而严格意义上来说曹魏始祖曹操应该算是东汉人。可是如果不将曹操算成三国人物,那整个三国历史都将全部改写,谁会接受一个没有曹操、吕布、袁绍、孙策、周瑜、关羽、鲁肃的三国呢?

曹操正式建立曹氏政权,是在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接受荀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迎接汉献帝刘协入许昌。也就是说,曹魏政权早在曹丕正式建立魏国前二十五年就已经出现了。

所以,综合来看,以智伯之死(前453)作为春秋的年代下限,这个观点并没有超出司马光《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战国开始的时间概念,只是将这个时间概念朝前推进了五十二年。

从法统层面上来看,春秋和战国只是东周王朝的两个不同的阶段而已。在最正统的中国古代帝王世系表上,只有东周25位名不副实的周天子。当然严格来说,东周作为一个真正意义的王朝是不存在的,就像名存实亡的汉献帝刘协、魏元帝曹奂、晋安帝司马德宗、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一样,他们留给历史的,只有一段段莫名的悲伤和一声声无言的叹息,以及一堆堆华丽的历史碎片,东周也是如此。

史学界通常将东周和之前的西周合称为周朝,西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有纪年的王朝,公元前841年,即共和元年。而西周之前的夏朝和商朝给后人的感觉总像是在云山雾海里不停地若隐若现,看不真切。

元朝人郝经将夏、商、周列为前三代,汉、唐、宋列为后三代。古人提到周朝,一般是将西周和东周一起算进来的,最有名的一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借名士水镜先生的嘴吹捧诸葛亮:“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g年之张子房。”

周朝的八百年是从哪儿算到哪儿的呢?以前在提到西周建国的年代时,只是笼统地说始建于公元前11世纪,现在有了具体的年代,就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灭商纣王的那一年。到了公元前771年,也就是周幽王姬宫涅十一年,申侯联合戎人攻破西周国都镐京,杀掉周幽王,西周就挂掉了。

东周就比较好算了,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雒邑开始,至公元前256年,周赧王姬延被秦昭襄王灭掉结束。西周和东周合起来计算,国祚共有791年。如果要算上周文王和周武王(灭商之前)在关中地区的统治时间,姬姓建立的周朝在791年国祚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上近七十年,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八百年之姬周。

凡事有果必有因,要讲春秋,就必然从西周开始讲起。如果西周不是以超级荒谬、荒唐、荒诞的方式灭亡,周幽王平安坐天下,那也许历史上就不会出现春秋战国了。

我们这一代人有幸处在旧历史阶段的终点和新历史阶段的起点,曾经那一段段金戈铁马、庙堂谋略、儿女情长的故事,都被我们收览眼底。“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历史是一个大课堂,我们能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站在浩荡奔流的历史长河面前,我们每个人都会感觉到渺小,我们应该满怀敬畏地去回望历史。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也有许多角度和侧面,供我们切入,去寻找属于自己心中的那一份感动。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那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那一段段精彩的片段,总会悄悄地走进我们的内心深处,继续上演他们的传奇。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春秋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历史中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姜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361698
开本 16开
页数 44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7-07-01
首版时间 2017-07-01
印刷时间 2017-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652
CIP核字 2017103509
中图分类号 K225.09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6
2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2:30:37